张延丽
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不仅是了解患者病情、加强合理用药的关键,也是提高医疗效益的基础,因此,发展我国的临床药学服务十分重要。本文就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内容进行了基本介绍,并对目前我国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基本分析,后,本文对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做出了总结并对未来的药学服务发展做出了一定的展望。
作者:金志恒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目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普遍不高,国内外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令人堪忧。通过分析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较多,而针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的针对性对策大多数十分有效。注重实际情况,适量投入人力物力,对医院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改善可以明显的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研究意义重大,今后一段时间内,手卫生进展方向都应重点放在医务人员的依从性上,切实改善手卫生执行情况和洗手的质量。
作者:覃淑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运用温馨助产模式对产妇进行助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研究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助产模式进行助产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采取温馨助产服务模式进行助产护理,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总产程以及分娩结果进行比较,并对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35%,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80%,对照组的产妇总产程为(10.15±1.40)h,研究组产妇的总产程为(7.15±1.12)h,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达(125.56±3.52)mL,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达(62.31±5.13)mL,对照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高于研究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7.12±0.12)分低于研究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9.46±0.31)分。结论在临床助产护理工作中采用温馨助产服务模式对产妇进行助产护理效果更加显著,故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刘玉芹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干预对策,并研究其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9)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n=38)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的SDS评分和S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DS评分和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出院前SDS评分和SAS评分,显著优于入院时评分(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基础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心理舒适度,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肝胆管结石病是目前一种较为常见的顽固慢性疾病,同时也会对于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以及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因此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有研究显示,通过使用精准肝切除术能够较好的对于肝胆管结石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文章探讨了精准肝切除术在对肝胆管结石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赵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阴式与腹式两种途径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8例将要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腹式组和阴式组,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手术过程中观察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观察肛门排气时间、疼痛症状、切口感染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无论是术中出血量还是手术时间,阴式组均显著低于腹式组(P<0.05)。阴式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少于腹式组(P<0.05);恢复较快,住院时间显著少于腹式组(P<0.05);术后患者疼痛例数较少,显著少于腹式组(χ2=22.940,P<0.05);与腹式组相比,并发症较少,切口出现感染的患者明显减少(χ2=5.856,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相比腹式,优势较多,患者接受程度较高,更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礼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足月妊娠分娩产妇76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38例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8例产妇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的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妇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 h、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早期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方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探讨支撑喉镜及鼻窦内镜下治疗声带息肉的有效性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48例声带息肉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在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鼻窦内镜进行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手术时间等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复发率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撑喉镜的基础上给予声带息肉患者鼻窦内镜进行切除手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成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赵长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评价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疾控中心及县医院收治的78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精准肝切除治疗组(观察组)和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较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辉;王月军;肖新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综合评价目前临床常用产后出血止血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手术类型将我院136例产后出血患者分为动脉栓塞组(A组)、血管结扎组(B组)、联合止血组(C组)、压迫缝合组(D组)、宫腔填塞组(E组),比较各术式手术时间、总出血量、红细胞悬液输入量及止血效果。结果 A、E组手术时间短,较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总出血量A、D组低,与其他组比较(P<0.05),红细胞悬液输入量A、D组低,红细胞悬液输入量与总出血量负相关;A组止血成功率96.8%,显著高于另外4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讨论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医师操作技巧是产后出血治疗的基本原则,动脉栓塞手术时间短,止血效果显著,对红细胞悬液输入依赖较小,综合价值较高,应作为计介入治疗的优选方案推广应用。
作者:陈艳鸿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清创黏合术对皮肤裂伤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皮肤裂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应用皮肤黏合术,对照组患者应用皮肤缝合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伤口疼痛程度、伤口的愈合效果等。结果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9±2.6)min、伤口疼痛程度评分为(4.5±1.9)分,对照组分别为(22.4±4.3)min、(8.7±0.7)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伤口愈合方面无铜继续意义差异(P>0.05)。实验组对伤口愈合的满意度的优良为41例、占68.33%,不满意1例、占1.67%;对照组分别为6例、占10.00%,46例、76.67%;两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创黏合术手术用时较短,伤口愈合良好,且患者对伤口外观满意度良好,清创黏合术是对于治疗皮肤裂伤、改善愈合外观的较好方法之一。
作者:陈斌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活性炭联合甘露醇治疗中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01例急诊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疗法治疗,试验组5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活性炭联合甘露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服毒至开始抢救时间、入院时胆碱酯酶活力、反跳发生病例数、呼吸衰竭发生病例数、中间综合征(MS)发生病例数、死亡病例数。结果试验组反跳发生病例数、呼吸衰竭发生病例数、中间综合征(MS)发生病例数、死亡病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活性炭联合甘露醇治疗中重度有机磷中毒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丁聪;赵悦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低浓度碘对比剂(270 mgI/mL)配合低管电压(80 kV)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二组。A组20例应用270 mgI/mL碘对比剂同时使用迭代算法重建,80 kV管电压;B组20例应用370 mgI/mL碘对比剂,120 kV管电压。结果 A组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254个,合格率为96.85%,优秀率为83.46%;B组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258个,合格率为96.9%,优秀率为85.27%。A组与B组间主观评价优秀率无统计学差异;客观评价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低浓度的碘对比剂配合低管电压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同时显著降低了辐射剂量和碘注射量。
作者:周立华;白铁阳;姜波;白雪;刘洪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护士的差错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156284次静脉药物配置,发生86次差错,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157215次静脉药物配置,发生12次差错,分析差错原因及对策。结果经合理防治后,差错及其隐患发生率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0.06%降低到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0.00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合理防治,能够减少可静脉药物配置差错,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刘艳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吉林省某医院接受治疗的13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环磷酰胺化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1、2、3、4个疗程后的化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化疗前,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化疗后1、2、3、4个周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而且实验组患者的化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采用循环肿瘤细胞患者实施有效的化疗治疗,不仅可以缩小乳腺癌患者病灶,降低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数量,而且还能对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和变化进行有效的监测,为后期的治疗和康复提供借鉴,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梁奥;朱超齐;严岩;于帅;黄鑫;佘敏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种异位妊娠,主要是指受精卵着床与发育于残角子宫,由于其发病率低,在临床上极易被误诊,其严重可引起腹腔内出现大出血的情况。残角子宫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1]。目前由于很难区别残角子宫妊娠的症状与输卵管妊娠,因此很少病例能够在手术前作出相应的诊断。目前,在临床上对于残角子宫妊娠术前诊断率<5%,极易出现误诊。残角子宫肌壁多存在发育不良的情况,因此不能承受胎儿生长发育,导致严重内出血,其临床症状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破裂很是相似[2]。本文经对收治的1例残角子宫妊娠病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以探讨其发病规律及诊治策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给同行们提供借鉴及参考,以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作者:高洁;范亚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本院行择期手术987例需输血患者临床资料,使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患者血清不规则抗体,结果为阳性的标本进行进一步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予以分析。结果对987例需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发现有6例患者(4例男性,2例女性)出现抗体阳性,阳性概率为0.60%,6例不规则抗体患者中有2例抗-E、3例抗-cE、1例抗-D,后有2例患者未输血,经血液中心配合血液输血患者有4例,均没有发生输血反应。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良好,可以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的疗效,对相关溶血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一定临床及研究价值。
作者:蔡莉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评价思维导图在防止便携式化疗泵导管滑脱中应用效果,为护士提供便携式化疗泵化疗安全指引,保障患者静脉化疗用药安全。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随机抽样法选取使用便携式化疗泵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思维导图形式进行护理,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便携式化疗泵导管滑脱发生率及对其护理满意率。结果应用后便携式化疗泵导管滑脱发生率低于应用前(P<0.05),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应用“思维导图”有效降低便携式化疗泵导管滑脱发生率,增强护士对静脉化疗安全和风险认识及防范,提高临床操作执行力,是提高患者静脉化疗用药安全有效手段,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张娟;吴光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与日俱增,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难题日益凸显。自我管理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一种重要管理方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糖尿病自我管理方面的研究在国内正如火如荼,从不同的角度对自我管理进行研究。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自我管理在糖尿病管理方面的研究情况,综合描述了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概念及意义、自我管理的现状以及影响自我管理的因素,并对目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存在的忽视患者心理健康和家庭成员应对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作者:宋志勇;穆亚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究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治疗坠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于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坠积性肺炎患者,将采用常规吸痰器吸痰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5例),将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后平均氧分压和总有效率上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治疗坠积性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薛洪刚;于秀琴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