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市护理人员职业性下背痛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潘俊霞

关键词:护理人员, 下背痛,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性下背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深圳市5所综合性医院工龄3年以上的41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体因素、职业因素、心理因素、管理因素等,有关资料采取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护理人员下背痛患病率高达74.48%。单因素分析结果,护理人员下背痛与年龄、护龄、科室、婚姻状况、经常锻炼、工作紧张、工作疲劳、劳动负荷、姿势负荷等因素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护龄、工作紧张、姿势负荷与下背痛密切相关(P<0.10)。结论护理人员中职业性下背痛患病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多,应引起重视,早期采取预防措施。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的12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为67例,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62例患者,采用单纯的卡托普利药物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统计学分析,研究组有效率(88.06%)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20.97%)。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6周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其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王洪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对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临床护理体会进行探讨与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患者50例,对其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T管瘘管穿孔3例,胆道出血7例,术后发热11例,导管脱出3例。取石1次者38例,取石2次及以上者12例(其中1例取石多次未取净结石,其余成功)。取石后经胆道镜证实49例结石全部取净(98%),1例经多次取石未取净结石。结论对胆道残余结石患者进行胆道镜治疗时实施临床护理,更安全可靠,能够减轻患者治疗过程的痛苦,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秦静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护理培训师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培训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培训师进行规范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护理部集中培训各科室护理培训师,护理培训师再对科室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护理部成立考核小组再对全院护士进行考核,观察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培训前后护理操作考核达标率的差别。结果培训后神经外科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水平及考核达标率显著提高。结论护理培训师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对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作者:廉洁;高玉娇;郑冰心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研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56例老年性抑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5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的患者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米氮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的临床抑郁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两组均观察8周。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状况和焦虑状况均有明显的下降,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改善效果P<0.05,但治疗两周后评分无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当,无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更快,患者的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磊;武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抢救及其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接收的重度窒息新生儿5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抢救与护理措施,以判定临床效果。结果本组55例患儿中,有53例经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6.4%,其余2例均因家属因素放弃治疗。结论重度窒息新生儿经及时抢救与精心护理,可明显缩短新生儿窒息时间,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

    作者:骆雄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中医药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探析

    根据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辨证论治,中医治疗包括内治、外治和混合疗法三种方法,中医药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具有简便、高效、便宜、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对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意义很重要。

    作者:丁庆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情志护理配合开天门按摩对高血压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情志护理配合开天门对高血压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情志护理配合开天门按摩。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观察组的控制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2.50%;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2.50%,对照组为78.7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采用情志护理配合开天门按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紧张,减少不良情绪对血压的影响,对于有效控制血压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黄灏梓;吴翠杏;彭锦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胡永盛医话浅谈

    胡永盛,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1926年生,19岁成名医,20岁就教,在文化浩劫中也不免受精神的伤害,曾被下放到内蒙古,因医术精湛被当地蒙人敬同信奉的“活佛”,后回校继续治病育人,因医术精医德廉有“小胡仙”之美誉。但胡老不务虚名,不谋人利。不只博及医道,更崇尚传统中华文化,对佛道皆有所得,修身立命,诲人医疾,“体天仁心、绵历有长”。下面就浅谈其医话一二,希望与同道有所益处,不当之处,望不吝指正。

    作者:潘晓红;王亚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护理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强化并发症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32.5%),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加强并发症的护理干预,能有效保证手术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作者:张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运作中植入物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运作中进行植入物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情况,研究对象为2000件植入物器械评估情况,分析在一体化运作中植入物安全管理措施前后的效果差异,如医师对器械满意度、物品合格率等。结果在物品清洁合格率上,干预后为98.6%,干预前为72.1%;物品功能规范率上,干预后为98.4%,干预前为73.2%。结论采用专业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提升手术安全性和顺利度。

    作者:陈娟;涂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甲状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目的:本文分析和总结甲状腺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并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借鉴的参考经验。方法资料选自在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进行收治的90例患者资料,利用回顾分析90例甲状腺瘤患者的手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后,护理人员通过精心护理,均全部治愈。结论对甲状腺患者做好护理计划,在手术前后做到精心护理、准备,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就可以有效的抑制和降低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吴怀芹;赵春艳;任飞;王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情况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特点。方法医院里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发表的关于奥美拉唑不良反应的的临床资料,对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5);41~60岁年龄段中,男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5);奥美拉唑ADR主要为全身过敏反应(26.7%)、血液系统(20.8%)及消化系统反应(23.3%), ADR也可累及神口腔、肝肾系统、神经系统。口服给药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静脉及肌注给药,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用奥美拉唑应充分考虑到其不良反应,由于该药物可对胃酸分泌进行抑制,所以在配伍其他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到药物的相互作用情况,以免影响疗效。

    作者:冯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观察

    目的:就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进行临床研究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所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40例,基于随机数字法将本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是对照组和康复组,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患者神经系统体征不再加重、生命体征稳后6~7d给予相应的康复护理。结果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康复组,治疗后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但是康复组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70%,两组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该遵循个体化、系统化的原则来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及时康复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各种功能,使之能够尽快痊愈。

    作者:孔淑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从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含厚朴、麻黄、杏仁、半夏、甘草、细辛等组分的自制中药煎剂额中医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以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和以中医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症状均有改善,但实验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可以在临床应用中收到满意疗效,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肯定。

    作者:刘克洪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苦参水提物对湿疹豚鼠皮肤炎症肿胀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苦参水提物对湿疹豚鼠皮肤炎症肿胀度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抗炎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豚鼠40只,用2,4-二硝基氯苯在豚鼠颈背部涂抹致敏,在右耳内侧激发造模。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分别作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苦参提取液高、中、低浓度组,对湿疹部位皮肤连续涂抹给药14d,取双耳等面积的同部位,比较重量,以左、右耳重量之差来评价皮肤炎症肿胀度。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苦参水提物高、中浓度组豚鼠皮肤肿胀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苦参水提物高浓度组的豚鼠皮肤肿胀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水提物减少了湿疹豚鼠皮肤的炎性反应,对湿疹的治疗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丽华;陈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与用药安全分析

    当下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医疗机构对于各种类似精神类药品、麻醉类药品以及毒性药品等各种特殊性、高危性药品的管理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严格按照我国各项规章条例执行,但是对高危药品的了解和管理以及部分医疗单位对高危药品的认识程度不够清晰,不能在高危药品的使用过程中对其潜在的各项风险有充分性认识,因此我国药房对高危药品的管理显得十分薄弱。

    作者:褚夫芹;付秀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临床输血科管理工作的要点分析

    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使得输血技术得到有效提高,输血技术的提高也促进了输血科的发展,输血科建立与发展的同时,输血科管理工作的责任也随之增大。输血科是新型的综合性科室,是医院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输血科管理工作是实现输血工作发展的重点,加强输血管理力度才能进一步提高医院现代化建设,确保输血的安全及疗效。

    作者:李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护理人员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分层次管理,实施6个月后,比较两组工作压力、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分别为(96.48±3.24)分和(19.18±3.8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87±6.57)分和(8.76±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压力(3.58±0.5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07±2.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分层次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作者:尤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事件已经成为全球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2008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40.27%,尤其35~54岁青壮年死亡人数增加为迅猛。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已经刻不容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作用的研究方兴未艾,并且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阿司匹林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

    作者:李先明;谭清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甲状腺癌患者组与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组,每组40例。后测定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含量。结果与甲状腺良性肿瘤组患者水平对比,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含量水平明显更高(P<0.05)。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对比,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含量明显更高(P<0.05)。结论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作为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可靠指标,有利于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敖红梅;罗文平;刘凤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