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浩;区大刚;林伟彬
目的:观察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DNA注射液)联合甘草酸二铵胶囊(甘利欣)对人血白蛋白(HSA)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HSA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并随机分为DNA注射液联合甘利欣组、甘利欣组、秋水仙碱组、模型组和对照组5组。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A/G),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层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fn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化学法测定肝脏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光镜观察肝细胞结构和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DNA注射液联合甘利欣能明显降低HSA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ALT,AST活性(P<0.05,P<0.01),提高Alb、TP含量及A/G比值(P<0.05,P<0.01),降低血清LN、HA、Ⅳ-C含量(P<0.05,P<0.01)。DNA注射液联合甘利欣能使大鼠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轻,假小叶结构显著减少。结论 DNA注射液联合甘利欣方可抑制HSA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和发展,改善肝功能。
作者:于首元;于兆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症状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作用,以及开展症状护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方法对急诊132例急性腹痛和急性昏迷患者,随机分为症状护理组(简称症状组)和疾病护理组(简称疾病组),每组66人,转入病房后进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以及第一时间统计。结果症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疾病组,症状组第一时间明显高于疾病组。结论症状护理既可以提高患者抢救率又可以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减少医患纠纷,应当在临床中展开应用。
作者:李晓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门诊注射室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门诊部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在注射室400例静脉注射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注射前后的正常心率和血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有利于满足患者注射过程中的身心要求,提高满意率。
作者:丁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临床面对盆腔炎患者时,给予其实施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近期内收治的140例盆腔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68例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在A组患者治疗的治疗基础上给予B组72例患者增加实施中药的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6.47%(P<0.05)。结论临床对盆腔炎患者实施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临床效果是显著的,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段美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使用盐酸胺碘酮(AD)对于治疗慢性的房颤患者小的维持剂量,并分析血药浓度的变化对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住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的房颤患者50例,在所有患者给药前全部接受心电图(ECG)检查、检测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同时做胸片和肝肾功能的检查等,经过常规的抗凝治疗之后同时给予一定量的盐酸胺碘酮进行复律,确保维持患者的窦性心律后逐渐减至小的维持量(50~100 mg/d);使用RP-HPLC方法定期的检测患者的血清AD以及去乙基的胺碘酮(DAE)的浓度,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品的不良反应等。结果使用AD剂量在5~100 mg/d来维持3、6和12个月,患者的慢性房颤窦性维持率则分别达到了85.1%、92.0%、83.1%;但是患者的血清AD以及DEA的浓度发生较大范围的波动,而且血清的AD以及DEA的浓度之和变化较小。结论采用AD来治疗慢性的房颤小的维持量确定为50~100 mg/d,且经过长期的口服没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另外,通过测量血清的AD和DEA浓度之和有能够作为血药有效浓度监测的指标。
作者:王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术前等候时间的影响,从而为今后手术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工作单位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手术患者实际等待时间和心理等待时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实际等待时间分别是(16.7±2.9)min vs(16.4±3.2)min,P>0.05,而实验组患者心理等待时间(10.3±1.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0.4±2.6)min(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仅为77.5%(P<0.05)。结论通过对手术等待患者提供综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缩短患者心理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院综合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胡艳敏;彭顺秀;虢新莲;骆苹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观察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细胞(Ectopic endometrial cells of women with endometriosis,EE)后芳香化酶及芳香化酶转录刺激因子-类固醇源性因子(SF-1)的表达情况,探讨来曲唑作为芳香化酶抑制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作用。方法以0、0.1、1、10、100 nmol/L浓度的来曲唑对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者的在位内膜细胞(EE)分别进行刺激。72 h后采用RT-PCR法从核酸水平检测Aromatase和SF-1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来曲唑均可明显抑制细胞内Aromatasem RNA及SF-1mRNA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对内异症在位内膜细胞具有明显抑制EE细胞内芳香化酶及其转录调节因子SF-1的与mRNA表达。
作者:庞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60例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成功率达100%。结论做好前列腺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术后严密监测出血,三腔气囊导尿管的护理,尿路感染并发症的重视,及时正确处理,是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黄莹辉;徐学兰;张兰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对处于分娩期高龄产妇实施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间收入院的214例实施自然分娩的高龄产妇,将其分为两组,其中106例为常规护理组,108例为心理干预组。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关于疼痛程度方面,心理干预组产妇明显比常规护理组产妇耐受疼痛的程度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并发症方面,心理干预组患者明显比常规护理组的发生率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产后抑郁和焦虑进行评分时得出,心理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对高龄产妇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显著的缓解产妇的疼痛程度以及不良情绪,降低患者产后出现抑郁及并发症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黄朝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完善我国儿童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方面相关政策提供参考。采用实例对比分析法,探讨我国应该如何提供有效政策保护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我国儿科用药可以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引导制药企业开发满足临床需求的儿科药物,以提高我国儿童健康水平为目标。
作者:李世浩;区大刚;林伟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化瘀利水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此基础上加用化瘀利水汤。结果治疗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瘀利水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单金平;杨国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骨科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腰椎间盘突出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手术治疗此病的方法越来越成熟,本文检索了国内外文献,对临床使用的治疗本病的手术方法进行了分析,结合临床经验,阐述了不同方法的利弊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找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为临床工作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吴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利用信息化和流程再造优化门诊药房工作。方法分析旧流程的问题,依据门诊药房工作特点设计并实施新流程,进行评估。利用信息化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能力。结果实施流程再造后,门诊药房工作改善,患者取药过程便捷舒适。利用信息化提升了药学服务能力。结论利用信息化和流程再造能明显提高门诊药房工作。
作者:肖怀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通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增加了护士的责任心和护理技术水平。结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对护理不安全隐患预防措施的落实,使护理安全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满意、放心的护理服务。
作者:郭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研究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年至2011年2月收治的接受鼓膜穿刺后进行高负压吸引及药物灌洗疗法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对其临床资料系统分析,评价疗效。结果对接受鼓膜穿刺后进行高负压吸引及药物灌洗疗法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治疗后对其随访6个月~1年,治疗效果:治愈68例(75.6%),显效9例(10.0%),有效8例(8.9%),无效5例(5.6%),治疗总有效率为94.4%。90例患者行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加药物灌洗方法平均治疗5次,其中24例患者治疗一次后即痊愈。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身体不适等不良反应,未出现化脓性中耳炎等中耳其他病变。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取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及药物灌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采用目标治疗方法对于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间本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98例。应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经验治疗的方法,而研究组患儿则采用目标治疗的方法。针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感染控制率、合理用药以及住院费用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经以不同方法治疗后,其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感染控制率、合理用药以及住院费用等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以专业的用药前病原学检测为基础的目标治疗方式对于儿科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显著,且运用此方法各治疗后情况均明显优于传统的经验治疗方式。
作者:贺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需行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经皮钳扩气管切开术(PDT),观察组采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RDT),并对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及手术安全性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调查显示,PRDT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且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较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且创伤小,对于患者的术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展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选择不同的混合基体改进剂,测定血中铅的含量,比较其检测质量。方法使用两种不同的混合基体改进剂,运用石墨炉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血中铅的含量,比较其检测质量。结果两组混合基体改进剂的精密度都<5%,实验回收率都>90%。结论不同的混合基体改进剂也可以很好地保证血铅的检测质量,只要认真选择,不同的混合基体改进剂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作者:吕海燕;曹小云;杨绿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药房,尤其是医疗机构的调剂室,是药剂科工作的重心之一,是保证患者和大众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药房调剂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整体服务的评价。现将医院药房经常出见的调剂差错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作者:曹桂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