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高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现状

郑桂捧;田欢欢

关键词:艾滋病, 服药依从性, 干预
摘要: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使艾滋病成为一种慢性疾病。与其他的慢性疾病一样,服药依从性对药物的疗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其他的慢性疾病不同的是,艾滋病抗病毒药物要求较高的依从性,一般认为应>95%的依从性,否则将会出现治疗的失败,增加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而且,差的依从性容易使患者产生耐药性[1]。在现在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品种有限的情况下,出现耐药性意味着患者将失去药物治疗的机会。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措施来保障艾滋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目前,对艾滋病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干预方法有很多,Simoni等将艾滋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分为为4类:①认知学、行为学干预策略;②行为学干预策略;③改进的直接督导治疗(DOT)策略;④情感式的干预策略[2]。在本综述中,我们将按Simoni的分类方法对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进行阐述。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安全文化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与分析在妇产科的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文化理念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曾经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妇产科护理措施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妇科护理管理中增加安全文化理念的内容,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同护理管理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差错率。结果全部20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经过了不同方法的护理管理后,观察组100例患者对于我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感到满意的患者有82例,感到基本满意的患者有15例,感到不满意的患者有3例,满意度为97%,护理出错2例,差错率为2%;对照组的100例患者的对于护理措施感到满意的有65例,感到基本满意的患者有23例,感到不甚满意的患者有12例,满意度为88%,护理出错例数5例,护理出错率为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文化理念,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思路融合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使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不安全因素的规避,定期检查整改,提高安全意识,降低风险,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评价,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帆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从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出现骨折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进行研究,再次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记录患者再次术前、术后自理生活能力评估(ADL)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再次PKP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再次术后24 h、3个月的ADL和VAS评分较之再次术前差异均显著,(均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出现骨折的患者再次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显著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李浩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观察组(7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再次住院率、依从性、健康知识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以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减少复发,值得推广。

    作者:苏小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健康教育在产科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人性化健康教育在产科的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300例孕产妇,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予以人性化系统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对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93.3%,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对护理服务总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尿潴留、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护理不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实施人性化的系统健康教育可显著提升孕产妇对产科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护理服务满意度,优化产科护理质量、改善孕产妇护理体验,减少产科并发症。

    作者:陈丽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

    目的:观察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我院64例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与本院体检的60例绝经期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检测她们的骨密度(BMD)、血生化及性激素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与患者年龄、病程、绝经年限、餐后两小时血糖(2hPBG)、低密度脂蛋白(LDL)、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与血清雌二醇(E2)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应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能对预防骨质疏松症有益。

    作者:苏熠;肖晨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VSD技术在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应用护理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康复率,本文就VSD技术在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接受VSD技术治疗的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的12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全部康复住院,平均住院天数为(30.62±2.53)d。结论 VSD技术应用与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袁曼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期间实施唤醒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期间实施唤醒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将我院进行治疗的3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持续镇静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每日唤醒计划,评价分析两组实验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临床表现指标明显比对照组小,观察组患者撤机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两组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期间实施唤醒护理要严密观察病情改变,加强安全管理和心理护理,对提高成功撤概率,防止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曾连开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理人员配置与患者愈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护理人员的配置与患者的预后效果有着密切关系,如何配备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是医院护理管理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组织有效护理的保证。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指出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的问题广泛而且严重,这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患者的护理质量、治疗效果甚至生命安全,并从众多研究的不同角度论证了这一问题。

    作者:王蕾;杨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螺旋CT在胃癌诊断及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对胃癌的诊断及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4例经胃镜活检确诊为胃癌的患者,术前行低张水对比剂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对比其病理结果,根据其表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可以清楚显示胃癌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24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11例,肝脏转移3例,其中伴有大量腹水及大网膜转移1例,2例肝脏受侵。结论胃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周围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诊断的准确性较高,据此可以对胃癌做出诊断和进行术前评估,能够为临床医师判断预后和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陈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拜新同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拜新同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复方卡托普利片治疗,对治疗组患者采用拜新同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例数76例比例88.4%,治疗组有效例数84例比例97.7%,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拜新同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邹国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脑梗死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在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在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进行临床推广。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6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81例,实验组对患者进行早期良肢位摆放及床边康复训练,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显效49例,显效率为60.49%,有效24例,有效率为29.63%,总有效率为90.12%;对照组显效32例,显效率为39.51%,有效25例,有效率为30.86%,总有效率70.3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在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早期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并贯穿全过程,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赵丽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电图QRS波时限长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QRS波时限对患者进行分组,≥120 ms的患者有45例,<120 ms的患者有155例。对两组一般资料、心功能分级、超声心电图指标以及病死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120 ms组的LVEF以及LVFS明显大于≥120 ms组,左心房均值以及左心室均值明显小于≥120 ms组,二尖瓣反流率明显低于≥120 ms组,P<0.05。结论心电图QRS波时限的延长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判断价值和意义。

    作者:田琼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抑郁状态的调查与干预研究

    目的:对老年抑郁状态进行调查,并且采取相应的干预手段。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患者350例,对这350例老年患者进行相关的调查,并且根据调查结果对存在抑郁的患者进行干预,分析干预的效果。结果在进行干预前,我院的350例老年患者有180例为正常人群,120例为抑郁边缘,50例为抑郁状态,在干预前的抑郁率为48.6%。在干预后,210例为正常人群,130例为抑郁边缘,10例为抑郁状态,干预后的抑郁率为40.0%。在干预前后的抑郁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抑郁状态进行调查,并且及时的采取干预措施,能够进一步降低老年人群的抑郁率,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治疗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硝酸甘油可以使静脉血管和冠状动脉扩张,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肌供血增加,从而达到治疗心绞痛的目的。本文对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治疗心绞痛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在临床更良好的应用。

    作者:王玮;刘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机制研究探讨

    DPN是DM常见的并发症,高血糖所引起的代谢紊乱、血管病变、免疫因素、氧化应激和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是DPN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不但要对症治疗,还应从病因着手,寻求治愈疾病更有效、更彻底的新方式。本文主要从代谢因素方面研究探讨DPN的病因机制。

    作者:彭园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影响的评价

    目的:对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母婴影响评价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2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护理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对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情况,研究组并发症率,明显比对照组的并发症率低(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辅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的疗效,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程玉超;李燕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提高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现状

    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使艾滋病成为一种慢性疾病。与其他的慢性疾病一样,服药依从性对药物的疗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其他的慢性疾病不同的是,艾滋病抗病毒药物要求较高的依从性,一般认为应>95%的依从性,否则将会出现治疗的失败,增加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而且,差的依从性容易使患者产生耐药性[1]。在现在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品种有限的情况下,出现耐药性意味着患者将失去药物治疗的机会。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措施来保障艾滋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目前,对艾滋病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干预方法有很多,Simoni等将艾滋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分为为4类:①认知学、行为学干预策略;②行为学干预策略;③改进的直接督导治疗(DOT)策略;④情感式的干预策略[2]。在本综述中,我们将按Simoni的分类方法对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进行阐述。

    作者:郑桂捧;田欢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临床观察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在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在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2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患者60例,对其进行传统健康教育,B组患者66例,实行连贯性的护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A组,且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A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连贯性的护理健康教育,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对其进行适时、准确的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慢性宫颈炎的认知,消除了患者思想上的顾虑,提高了患者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周芳;吴君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酶标免疫实验假阴阳性的原因探析

    现代医学检测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有了飞速的发展,一些先进的实验检测在学校和医学研究所等地方较为常见,研究酶标免疫实验有助于提高我国实验检测技术。酶标免疫是通过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对组织及细胞中的抗原或半抗原进行检测。然而,假阴阳性是酶标免疫实验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实验经验,从遇到的假阴阳性进行分析影响因素,从而提出避免酶标免疫实验出现假阴阳性的具体措施,为实际实验提供参考和指导。

    作者:王有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某地区1021例维吾尔族非综合征唇腭裂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先天性唇腭裂的发病情况与特点,探讨与唇腭裂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1年~2012年间由微笑列车行动资助的1021例先天性唇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唇裂588例,唇裂伴腭裂293例,单纯腭裂140例,男性多于女性,比例1.3∶1。在单侧唇裂伴或完全性腭裂中,左侧与右侧相等1∶1有家族遗传史85例,占总数8.3%。母亲妊娠前3个月经历危险因素877例,占总数86%,近亲结婚124例,占12%,来自农村928例,占91%。结论唇腭裂发生与胚胎早期发育受环境因素、药物因素、遗传、营养等多因素有关。

    作者:赵丽琴;胡明委;马龙;马文泽;许志荣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