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观察

杨圣莲

关键词:ICU基础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 优化, 观察
摘要:目的:对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0例患者进行ICU基础护理流程优化后的优质护理服务,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20例没有采取ICU基础护理流程优化后的优质护理服务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各项的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的创建中,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200例ICU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压疮护理,实验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的压疮发生程度和持续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ICU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有助于其压疮发生率的降低,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守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检验科如何增强与临床医师和广大患者沟通的本领

    在我国整个医疗体系中,检验科的地位普遍不受重视,这和实际检验工作所起的作用很不匹配。强化检验人员自身素质建设,打造素质过硬的对外服务团队;塑造良好的公共检验服务形象,形成真诚沟通、高效沟通的运行机制,从而增强检验科与临床医师和广大患者沟通的本领,无疑是提高临床检验影响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印宝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三阶梯诊疗程序筛查诊治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宫颈癌前病变运用三阶梯诊疗程序筛查诊治效果,为临床应用三阶梯诊疗程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妇科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接收诊治的1286例妇女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异常细胞学患者进行阴道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统计CINⅡ、CINⅢ检出率,对结果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 ASCUS以上异常检出80例(6.2%),其中高级别细胞学异常13例(16.3%),10例(76.9%)为HPV感染;ASCUS67例(83.7%);阴道镜检查CINⅡ、CINⅢ18例(26.9%),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CINⅡ、CINⅢ检查出17例(25.4%);阴道镜检查结果经组织学评价灵敏度94.4%。结论三阶梯诊疗程序在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筛查诊断中灵敏度高,降低CIN发展为浸润性宫颈癌的可能性,临床筛查诊断效果显著。

    作者:李攀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水平改变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共85例,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所选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分为重度组和轻度组。同时选择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选对象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轻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重度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有助于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熊家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及防控策略

    目的:研究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医院中感染及其防控的有效措施,减少出现感染。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40例重症监控病房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认真分析医院感染患者的年龄、疾病名称、感染部位和危险等因素。结果140例重症监控病房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5例,感染率为25%,例次感染率为32.14%。医院感染出现的高位人群是60以上的老年患者,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造成感染的原因多是患者接受过侵入性操作、不科学的使用抗菌药物、医护人员消毒观念不强等因素导致的。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很高,应强化对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抗感染护理,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科学的使用抗菌类药物,强化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强化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存在的风险评估,能够有效地减少医院感染概率。

    作者:张艳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技术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中患者的病案管理系统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对患者的病案管理,是现阶段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对病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进行分析。

    作者:尹巧莲;尹巧琴;谢婉芬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外固定支架结合后路钢板技术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外固定支架结合后路钢板技术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07年4月至2013年8月的手术治疗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33例,分为治疗组(以外固定支架结合后路钢板技术固定)(n=19)和对照组(以外固定支架技术固定)(n=14),对比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整理资料并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得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支架保留时间、骨盆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治疗效果评价中优良率高达94%,病死率比对照组低。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后路钢板技术集简单、安全、有效、微创优点于一身,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洋;申连成;任乾;龙厚才;张华森;陈文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医院感染管理体会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存在的问题,预见院内感染发生的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并予以实施。结果3例发生院内感染。取得了良好效果,全部康复出院。结论针对老年术后患者易患褥疮、泌尿系感染和肺部感染,夏季易患胃肠道感染,详细制定预防对策并实施,保护手术切口,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高凯霞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脑瘫472例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改进脑瘫患儿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472例在我院诊断为痉挛型脑瘫的患儿在行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术前、术后护理要点。结果充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科学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术后不良反应。结论抓好关键环节护理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

    作者:赵蓉淋;张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流动护士工作站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改变护理工作模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巡视病房,减少病房红灯呼叫次数,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科室设流动护士工作站,将护士站移至病房,主动巡视病房,减少病房红灯呼叫次数,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病房红灯呼叫次数明显减少,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开展流动护士工作站,充实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内容,减少了红灯呼叫次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邓慧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CT技术中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CT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CT扫描图像的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影响了CT检查的准确性。本文主要通过分析CT技术中对图像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以充分了解因素的形成,以便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作者:朱健;毛志夏;汤晨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1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临床用药的分析

    目的:对我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共收治的1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用药情况及细菌培养等。结果180例患者中,120例使用抗生素,约占66.7%;102例单联使用,18例两联及两联以上使用,102例合理使用,合格率为85.0%,18例不合理使用,不合格率为15.0%,36例进行细菌与药敏试验,送检率为20.0%,病菌主要是革兰病菌。结论抗生素的使用率较高,但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故应加强管理,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邵洪英;梁学琴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大黄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身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通过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应用辛伐他汀组对比,探究大黄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身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和大黄联合辛伐他汀组,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全身微炎症状态指标。结果两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升高,其他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两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而其他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两试验组治疗后比较,大黄联合辛伐他汀组治疗后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辛伐他汀组明显增高,而其他各项指标除三酰甘油外,与辛伐他汀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结论大黄和辛伐他汀均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但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更加有效的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全身微炎症状态。

    作者:吴长秀;李燕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抢救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策。方法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洗胃、催吐护理,保暖护理,给药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本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79例经过合理有效的护理抢救措施后,显效48例(60.76%),有效24例(30.38%),无效7例(8.86%),总有效率91.14%。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进行护理抢救,将中医和西医灵活结合起来,护理对策有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立玮;金国晶;侯春凤;张春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73例,随机进入阿立哌唑组或利培酮组接受治疗,分别在治疗0、2、4、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疗效相当,阿立哌唑能迅速控制精神症状,产生不良反应小。结论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陈建新;徐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异位妊娠腹腔镜下输卵管取胚术65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异位妊娠保留输卵管生育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卵管妊娠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65例,均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结果术中壶腹部妊娠49例(75.38%),输卵管峡部妊娠16例(26.42%),均为未破裂型,53例(98.46%)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粘连。术中出血35~110 mL;平均69 mL。65例术后均未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及内出血。手术后1个月复诊,其中有61例来做造影,复诊率为93.85%,3个月内造影复通的有41例(63.08%);6个月复通的有49例(75.38%);1年内复通的有56例(86.15%)。术后6个月内妊娠的有42例(64.62%);术后1年内妊娠的有51例(78.46%);术后2年内妊娠的有54例(83.08%)。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保留生育功能效果确,恢复快,输卵管复通率高,术后宫内妊娠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袁德利;张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的护理体会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83例临床资料,依据灌注化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手工膀胱灌注化疗组68例(200例次)和采用广州保瑞医疗公司的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进行膀胱热灌注化疗组15例(53例次)。结果复查膀胱镜显示:采用广州保瑞医疗公司的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进行膀胱热灌注化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手工膀胱灌注化疗组,采用广州保瑞医疗公司的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进行膀胱热灌注化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手工膀胱灌注化疗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广州保瑞医疗公司的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进行膀胱热灌注化疗可以有效地防止膀胱癌术后复发,提高膀胱内灌注化疗患者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坤俊;冯振华;邱光进;杨红;黄强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的效果及剖宫产原因分析

    目的:观察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产妇促宫颈成熟以及剖宫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在我院就诊的产妇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对照组使用催产素促宫颈成熟,分别比较两组用药后12、24 h宫颈Bishop评分、促宫颈成熟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使用地诺前列酮栓后12、24 h宫颈Bishop评分、促宫颈成熟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使用地诺前列酮栓后12、24 h宫颈Bishop评分、促宫颈成熟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催产素的产妇,更加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田鲜花;宋燕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黄柏五味膏对兔膝骨性关节炎中滑膜炎的防治

    目的:通过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检验,讨论黄柏五味膏通过治疗滑膜炎症从而减轻骨性关节炎(OA)的症状的原理。方法试验选取健康日本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黄柏五味膏试验组。取兔右膝关节作为试验造模关节,使用鬼头康彦的造模方法造OA滑膜炎模型,造模成功7 d后使用黄柏五味膏外敷。8周后处死试验大白兔并取右膝关节滑液,用ELISA法检测关节液中TNF-α、MMP-3水平。结果黄柏五味膏实验组TNF-α及MMP-3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黄柏五味膏实验组TNF-α及MMP-3水平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结果证明黄柏五味膏可降低骨性关节炎滑膜炎模型的TNF-α及MMP-3水平,对滑膜炎的防治及保护软骨有显著作用,从而减轻OA症状。

    作者:张志文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育龄妇女红细胞叶酸水平的检测分析

    目的:检测本地区育龄妇女红细胞叶酸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本地区制定育龄及孕期妇女增补叶酸预防NTDs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募集53例健康育龄妇女志愿者,抽取静脉血4 mL,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叶酸水平。结果53例育龄妇女的平均红细胞叶酸水平为(788.6±204.0)nmol/L,有32例浓度低于预防NTDs的低水平906 nmol/L,占总例数的60.4%。文化程度高者,其浓度低于预防NTDs的低水平的人群比例渐降。结论本地区育龄妇女红细胞叶酸水平大多低于预防NTDs的低水平,应加强对孕前增补叶酸相关知识的宣教。

    作者:冯月华;吴小璐;梁法亮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