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莲
目的:是探讨胃癌可行胃部分切除,吻合后残胃领状返折,术后患者的预后和反流情况分析。方法2000年3月至2014年3月360例。在我院期间收治的胃癌,行手术治疗病例分两组手术方式:对照组全胃切除(180例)和胃部分切除组(180例),比较两组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情况,跟踪随访术后并发症,术后反流,生成率之间差别。结果胃部分切除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快,并发症少,低于全胃切除组,反流性食管炎低于全胃切除组。结论胃癌患者中,根据病灶大小、部位,病灶转移情况,如果可行胃部分切除能达到治疗目的胃癌患者,行胃部分切除,较全胃切除患者比较,手术损伤小,生理功能存在,术后并发症及风险也小,相对恢复较好,不影响生存率,提高患者术后预后水平,同时吻合后残胃领状返折可减轻和改善术后反流情况。
作者:金凤玛;杨树成;陈健;吴必超;袁志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创灼膏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Khim-pack shimadzu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20∶8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延胡索乙素浓度在5~50μg/m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0%(RSD=1.07%)。结论方法简便易行,准确率高,重现性好,为本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作者:周春华;白冰;张颖;赵俞;马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连南瑶族自治县城乡居民脂肪肝的患病率以及与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法,对象均为连南县常住人口。连南瑶族自治县共7个乡镇(包括县城),30个机关单位。我们将县城分6个区域,每个区域3个点,每个点随机抽取25例,非县城乡镇6个,每个乡镇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25例,此次调查共随机抽取各类人员900例纳入分析,其中瑶族同胞53%,汉族45%,壮族2%,男、女、城、乡人员各半,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化验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肝脏超声检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后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检出脂肪肝173例,检出率为19.2%,其中男性22.2%,女性16.2%。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肝患病率有所升高,不同民族间脂肪肝的患病率瑶族、壮族高于汉族。脂肪肝组以喜好吸烟饮酒,具有独特饮食习俗(喜食腊味,偏咸食物)者居多、合并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升高、体质量超标的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结论连南少数民族地区经调查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与地理环境(高寒地区)、吸烟饮酒者密切相关,男性、具有独特饮食习俗(喜食腊味,偏咸食物)者、血脂异常、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是脂肪肝发病危险因素。
作者:夏新中;颜建忠;李艳;蒋君秀;王发宝;房国荣;蓝明月;陈招钢;蓝秀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在当前,有大量研究认为氧化应激损伤是导致一系列男性生殖功能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在检测男性不育时,主要可采用氧化应激检测来进行。为此,本研究旨在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当前氧化应激检测在男性不育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陈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专病护士与医师共同查房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新型医护合作模式。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足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查房,观察组行共同查房。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全院对专病护士的护理会诊需求;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平均住院费用降低、全院对专病护士的专业需求提高(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升;护士对患者治疗护理及自身对护理效果满意度提升,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得到提升等(均P<0.05)。结论医护共同查房加强了医护协作关系,有利于提高护士自身技能、拓宽知识结构、树立护士威望,形成医师、护士合作的良好氛围,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升护士的专科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莉;罗慧;刘雅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同步放化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入住我院的肿瘤放化疗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结果所有出现的不良反应在对症治疗后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顺利完成放化疗计划并终好转出院。结论临床高质量、高标准的治疗措施可有效减少和预防肿瘤患者在同步放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胥琼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中,手术治疗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因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34例的临床效果。结果34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中,得到完全缓解的患者有31例,比例达到91.18%,病情得到部分缓解的患者有2例,没有治愈的患者有1例;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出血量在500 mL以上的患者有10例,均为术前血β-HCG不正常患者,占手术前血β-HCG不正常的24例患者的41.67%,出血量在500 mL以内的患者有24例。较术前血β-HCG正常患者相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中仍然有这重要的作用,仅次于药物化疗。
作者:常颖颖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评价穴位敷贴在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于中山市中医院胸外科治疗的6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按压敷贴。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5/3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6/30),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1113, P=0.7386)。结论穴位按压及敷贴在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方面有很好的疗效,且不增加术后的并发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熊亚琴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骨内应力对转染VE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方法设计制作能骨内加压的空心螺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并转染VEGF基因,20只实验犬通过手术截断股骨颈方法造模,根据术后不同的处理方法分为四组:A组(单纯空心螺钉固定);B组(空心螺钉加人工骨填塞);C组(空心螺钉加复合转染VE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人工骨填塞);D组(空心螺钉加复合转染VE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人工骨填塞,同时加压)。造模20周后,行大体观察、X线及组织学、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骨修复效果。结果通过手术方式成功制作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在造模20周后,D组血管计数和VEGF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C组血管计数和VEGF的蛋白含量高于A组和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于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A组和B组血管计数和VEGF蛋白水平远低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血管计数和VEGF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内加压能显著提高转染VE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再血管化,适当的应力刺激有利于骨组织的修复。
作者:黄涛;陶杰;周孜辉;周渊;宋登新;傅燕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复发性流产(简称RSA),由于其自然流产次数连续2次或2次以上,又被称之为习惯性流产,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复发性流产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但是还有一半以上的流产患者病因不明,大量研究表明这可能与免疫学异常有密切关系,因此又照此将复发性流产划分为自身免疫型和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本研究就主要针对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病因、临床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刘国杰;张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创新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6例,所有患者治疗及护理中均实施创新模式,采用SF-36量表以调查问卷形式对实施创新模式前后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与实施创新模式前相比,实施创新模式后患者PF、RP、BP、GH、VT、SF、RE、MH各维度指标得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血液透析中心实施创新模式,可有效地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对于提升患者回归社会的程度、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隋红霞;陈智;焦海红;谭秋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总结探讨温阳活血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1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2例,采用包括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胰岛素治疗等在内的综合疗法;实验组94例,采用综合疗法加温阳活血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5 d,结束后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在血小板聚集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实验组明显得到好转,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综合疗法相比,温阳活血方能进一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和下肢神经传导状况,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子宫常见疾病的MRI表现及特征,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4个(42例患者)子宫病灶的MRI征象。结果64例病灶中,子宫肌瘤32例(普通型18例,细胞型4例,退变型10例);子宫腺肌症12例(局限型7例,弥漫型5例);子宫内膜癌20例,其中Ⅰ期15例(Ⅰa期2例,Ⅰb期5例,Ⅰc期8例),Ⅱ期3例(Ⅱa期1例,Ⅱb期2例),Ⅲ期2例。MRI诊断正确60例,准确率为93.75%。子宫病变主要表现为子宫形态改变、内膜增厚、结合带的完整性改变,实质性肿块,及其在MRI上的不同信号改变。结论 MRI常规序列、DWI及动态增强扫描不仅可以清晰显示病变本身及累及范围,还能提供病变分子水平及血流动力学水平的信息,在提高子宫病变诊断准确性的同时,还为临床的治疗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给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金玉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并研究红霉素在治疗支原体肺炎时的不良反应和疗效。方法经过血清学检测,确诊64例患者为支原体肺炎,且患者支原体抗体均呈阳性。然后对这64例患者进行红霉素治疗,观察并记录64例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的不同,包括患者在开始治疗后,肺部体征是否产生了变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结果红霉素对支原体肺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红霉素的治疗效果的有效率达到了87.5%,也就是说在64例患者中,其中治疗有效的是54例。主要的不良反应集中在胃肠道方面。结论红霉素在治疗支原体肺炎方面,具有疗效好、简便、安全等优点,在临床上应该得到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药理学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的医学基础学科,对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作为医学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具有知识体系庞大复杂,难理解又易混淆等特点。因此,本文从教研室的教学经历出发,主要论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启发式教学,加强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注重知识的归纳总结等方法,提高药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邓媛媛;李利生;杨丹莉;龚其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总额预付制度下我院住院重复率、住院人次及医疗费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12年和2013年年均接诊人次、参保比例、参保人员住院率及重复住院率、参保人员住院人次及次均费用分析等用Excel数据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我院年均接诊总人次1848人,参保比例为54.0%;2013年我院年均接诊总人次2040人,参保比例为60.7%,较2012年有所增加。此外,与2012年相比,2013年参保人员住院重复率及住院15 d以上患者人次均明显低于2012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013年参保住院患者次均费用(6863元)低于2012年(8071元)。结论“总额预付”有助于减少过度医疗,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同时提升医保绩效。
作者:刘忆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检索近10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医外治法临床研究文献,对中医外治法进行系统地研究与总结,从而明确中医药外治法的疗效及应用地位,并进一步明确消瘿中药塌渍疗法在中医外治法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周跃;吕珊;王瑞芳;柴淑芳;李海浩;何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肺透明膜病(HMD),多见于早产儿,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临床表现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1]。在活产婴儿中其发生率为0.31%,占早产儿死亡原因的50%~70%,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2]。因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替代治疗NRDS可增加肺的顺应性和通气量,改善肺氧合功能,提高存活率,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能否达到好的效果则依赖于良好的护理配合。我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98例,疗效显著,现将有关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罗云;汪小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以我院38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作研究对象,A组180例采取抗菌、抗病毒和吸氧等基础治疗,B组206例基础治疗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78.89%,B组总有效率93.2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89,P<0.01);B组的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练;董杨颖;汤韶斌;华晓星;麦华卓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消化内科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70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常规护理组35例和预见性护理组35例。结果预见性护理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朝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