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练;董杨颖;汤韶斌;华晓星;麦华卓
目的:以脑血管造影和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为例,分析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病例。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作者所在医院,已收入院的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患者68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同意接受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手术的为实验组,其他进行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脑血管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有很显著的效果,减小脑动脉的狭窄率,改善了脑动脉血液循环,在临床应用中是安全、可行的,今后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为了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对宫颈癌细胞的作用,我们利用RNAi干扰其表达,检测其对C33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为对照组(即正常C33a细胞组)及干扰组(即RNA干扰STAT3组)。利用新型阳离子脂质体转染试剂Hilymax导入STAT3 RNA干扰序列,而后检测STAT3的表达,并利用CCK-8法检测C33a的细胞增殖水平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STAT3 mRNA下降约75%,显示成功干扰STAT3的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在1、2、3 d,干扰组细胞增殖水平较对照组抑制了约19.1%,31.2%,32.0%。结论本研究成功干扰C33a细胞STAT3的表达,且STAT3沉默可进一步抑制C33a细胞增殖。
作者:王森;陈荏槐;康海鲜;姚运红;胡新荣;朱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总结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与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于我科行食管次全切除并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的6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38~81岁;上段食管癌24例,中段食管癌28例,下段食管癌10例;术后病理报告:鳞状细胞癌59例,鳞腺癌2例,腺癌1例。结果55例患者获根治性切除,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61%。本组病例中颈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7.09%、79.03%。随访6个月至5年,死亡13例,10例已存活5年。吻合口肿瘤复发3例。结论选择性三野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可提高肿瘤根治率,减少肿瘤局部复发。通过选择和防治,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作者:葛新国;周立莉;张爱江;严广;黄志华;陈旭东;刘志勇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是探讨胃癌可行胃部分切除,吻合后残胃领状返折,术后患者的预后和反流情况分析。方法2000年3月至2014年3月360例。在我院期间收治的胃癌,行手术治疗病例分两组手术方式:对照组全胃切除(180例)和胃部分切除组(180例),比较两组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情况,跟踪随访术后并发症,术后反流,生成率之间差别。结果胃部分切除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快,并发症少,低于全胃切除组,反流性食管炎低于全胃切除组。结论胃癌患者中,根据病灶大小、部位,病灶转移情况,如果可行胃部分切除能达到治疗目的胃癌患者,行胃部分切除,较全胃切除患者比较,手术损伤小,生理功能存在,术后并发症及风险也小,相对恢复较好,不影响生存率,提高患者术后预后水平,同时吻合后残胃领状返折可减轻和改善术后反流情况。
作者:金凤玛;杨树成;陈健;吴必超;袁志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评价穴位敷贴在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于中山市中医院胸外科治疗的6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按压敷贴。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5/3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6/30),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1113, P=0.7386)。结论穴位按压及敷贴在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方面有很好的疗效,且不增加术后的并发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熊亚琴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子宫常见疾病的MRI表现及特征,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4个(42例患者)子宫病灶的MRI征象。结果64例病灶中,子宫肌瘤32例(普通型18例,细胞型4例,退变型10例);子宫腺肌症12例(局限型7例,弥漫型5例);子宫内膜癌20例,其中Ⅰ期15例(Ⅰa期2例,Ⅰb期5例,Ⅰc期8例),Ⅱ期3例(Ⅱa期1例,Ⅱb期2例),Ⅲ期2例。MRI诊断正确60例,准确率为93.75%。子宫病变主要表现为子宫形态改变、内膜增厚、结合带的完整性改变,实质性肿块,及其在MRI上的不同信号改变。结论 MRI常规序列、DWI及动态增强扫描不仅可以清晰显示病变本身及累及范围,还能提供病变分子水平及血流动力学水平的信息,在提高子宫病变诊断准确性的同时,还为临床的治疗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给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金玉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失眠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单纯服药,单纯耳穴贴压及服药联合耳穴贴压。结果服药联合耳穴贴压组在各方面指标均优于单纯服药组和单纯耳穴贴压组。结论服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
作者:臧镭镭;胡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应用高端综合模拟人在心血管内科5年制本科生临床见习中开展综合仿真模拟教学,评价其教学效果。方法对照组人员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高端综合模拟人结合传统教学法开展教学和考核,两组临床见习人员的考核成绩及带教方法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试验组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临床见习带教中应用高端综合模拟人开展综合仿真模拟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作者:林玉坤;林琳;钟叶彬;梁玲;周金美;周汉建;肖海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01月至2013年0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发生骨折与再骨折情况,将患者分为骨折组与再骨折组,各60例,使用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两组患者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结果再骨折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骨折组,女性比例高于骨折组,平卧位到站立位转换间隔时间长于骨折组,再骨折组前次发生骨折部位位于椎体或股骨的人数明显比骨折组多,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主要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烟酒史等,特别针对发生椎体、髋部骨折的骨质疏松老年人,应该给予患者采取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与健康教育、复训训练等,有利于不断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次骨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生命满意程度。
作者:石耀权 刊期: 2014年第2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4岁,既往有缺血性心肌病史10余年,反复因心功能不全入院治疗,曾于2012年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累及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因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较重,未能行支架置入术,患者选择药物保守治疗,病情稳定期心功能Ⅲ级。因食欲不振、头晕、恶心1周于2014年5月15日再次入院治疗。入院后完善辅助检查,肌钙蛋白、脑钠肽于正常范围,电解质血钾、钠、氯偏低,肾功能、血常规均于正常范围,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给予改善心功能、补充电解质等对症处理后,患者食欲有所改善,生命体征稳定,血压在110~120/60~8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温在36~36.5℃,但仍反复出现头晕、恶心,清晨症状明显,行头颅MRI示双侧幕上脑实质多发慢性缺血灶,老年脑改变,给予止吐对症治疗效果不佳。于2014年5月19日下午15时10分给予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天麻素注射液0.6 g(厂家: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04840202)改善症状。15时58分患者无诱因突发寒战,出现肢体不自主抖动、震颤,逐渐加重并出现颈部强直,患者神志清楚、精神烦躁、言语表达欠流利。立即测血压120/80 mm Hg,心电监护示心率105次/分,可见偶发室早。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考虑患者突发异常情况原因不明,不排除与静滴天麻素注射液有关,于16时02分给予停用天麻素组液体,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并给予更换输液器,同时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静推,当时测体温37.6℃,约5 min后患者寒战、周身发抖等情况明显好转,16时15分测体温38.6℃,给予留取血培养标本,16时30分测体温38℃,18时30分患者体温降至36.5℃。之后患者未再出现寒战、发热等情况,血培养未见需氧菌生长。
作者:周风华;林晓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前糖尿病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脑血管事件日益增多,对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颈动脉被认为可以作为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血管超声检查可以提高对颈动脉血管形态及功能的评价,因此临床上以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监测中的首选检查方法。本文对颈动脉病变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监测中的意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丁丁;孙健玮;冯蕾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我们希望评估与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相结合的溶瘤腺病毒治疗效果是否更好。方法我们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溶瘤腺病毒Ad-ETK,它包含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E1A基因的编码序列,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序列(IRES)和疱疹单纯病毒胸苷激酶(HSV-TK)编码序列。腺病毒Ad-ETK感染了各种肿瘤细胞,并通过用RT-PCR表明的E1A和HSV-TK基因的表达。同时测定了病毒的溶瘤能力及其与HSV-TK系统协同效果。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量病毒感染效率。结果溶瘤腺病毒Ad-ETK表达了E1A和HSV-TK基因,并且选择性的hTERT-阳性的肿瘤细胞中复制,复制的子代病毒可达150 IU/cell。在体外研究表明,Ad-ETK加更昔洛韦(GCV)有明显的导致细胞死亡的效果。结论溶瘤腺病毒加HSV-TK/GCV自杀基因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在活体评估的结果预示的溶瘤病毒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作者:郑斐群;许尹;吴彬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对妇科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妇科手术后24 h不能自行排气,明显腹胀排除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给予中药低压保留灌肠。结果低压保留灌肠60例患者,30例用药6 h内,肛门排气,腹胀消失;29例用药24 h内肛门排气,腹胀消失;1例用药24 h仍未排气。结论采用中药低压保留灌肠:①增加肠蠕动,促进排气,解除腹胀,起到预防肠粘连的作用。②可使药液直接渗入病变部位,更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达到加速炎症消除,渗出液的吸收,从而使肠壁水肿逐渐减轻,肠功能恢复。
作者:赵娟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医院病患集中,病原体可通过多种途径引发院内交叉感染。针对当前医院内交叉感染的现状和预防措施,加强预防感染的意识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现对当前医院院内交叉感染的现状及防范对策作一综述。
作者:龚昱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应用治疗牙髓炎的效果情况。方法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口腔内科收治的200例牙髓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随机分组,治疗A组(根管治疗组)100例和治疗B组(干髓术治疗组)100例。结果治疗B组和治疗A组牙髓炎患者临床治疗1个月后和6个月后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治疗牙髓炎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应根据牙髓炎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作者:陈跃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通窍益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52例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通窍益心丸组(治疗组)139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13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离子阻滞剂及调脂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通窍益心丸3丸,2次/天;两组均用药60 d;于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症状改善程度、心电图缺血改善程度和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结果通窍益心丸组有效率97.8%,常规治疗组有效率77%,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中NST和ΣST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变化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窍益心丸能有效的扩张冠状动脉,疏通微循环,改善心脏供血功能,减轻心脏缺血缺氧,缓解心绞痛,清除血液的高凝、高粘、高聚状态。稳定斑块,阻止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可显著改善UAP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减少或避免AMI的发生。
作者:吴继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如今临床上有效运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有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1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施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进行有效治疗。结果在手术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有与置钉有关的并发症情况发生,且在随访期间,治疗效果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均未发现患者有颈椎不平稳或复位丢失的情况,螺钉的位置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没有出现螺钉松动或断裂的情况,患者的寰枢椎都获得了比较好的骨性融合。结论有效运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寰枢骨折脱位的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能够使患者得到快速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立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评价稳心颗粒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综合治疗下,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1袋(9 g),每天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0.1克/次,每天2次,口服。治疗期为2周,治疗期间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治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并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的血液流变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7%,对照组总有效率74.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稳心颗粒用于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肯定,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
作者:陈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前来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70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经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经损伤控制性手术全部存活,术后发生10例并发症,其中3例切口感染,3例中度腹水,2例肺部感染,2例胸腔积液,10例经过保守治疗均治愈。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选用合适的术式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可降低手术风险以减少病死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申祝青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对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的影响。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35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实验组主要采用人文关怀护理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咯血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咯血频率增加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对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进行临床干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梁月贞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