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分析

钱卫华

关键词:医源性胆管损伤, 原因, 胆囊切除
摘要:目的:探索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19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诊治进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病原因、诊断手段、治疗手段以及治愈情况等。结果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在本次的19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中,术中发现一期手术处理13例,术后发现6例,其中2例经引流痊愈;再次手术的有4例。全部病例经随访愈合良好。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类,主观因素在手术过程中过于自信,对三管未作仔细确认,草率断管。客观因素是术中病理因素以及解剖变异造成。术中预防的关键是重视胆囊、胆管手术,仔细辨认胆囊管和胆总管、肝总管的解剖关系,合理的把握手术指证及手术方式。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和治疗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是一种较罕见而且随时都危及患者生命或生育功能的一种特殊的宫腔内异位妊娠,发生率为1∶1800[1]。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特别是20世纪80、90年代,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风行,一种外观呈美容切口,手术时间短的剖宫产术式使许多年轻妊娠女性都倾向于剖宫产术,使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诊断不及时或延误治疗会造成如子宫破裂、难以控制的出血等并发症[2]。由于对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认识和掌握不足,临床上常常在清宫或人流出现大出血时才被发现,为了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笔者总结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如下。

    作者:李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阑尾炎术后患者两种体温计测量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我科阑尾炎术后患者两种体温计测量方法所得结果的比较。探讨阑尾炎术后患者出现外科吸收热的患者使用非接触红外额温计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入住我科的35例阑尾炎术后1~3d的患者进行体温测量比较,对同一研究对象序贯采取用水银体温计测量腋窝温度和使用非接触红外额温计测量额温温度,记录两种测量方法所测温度值以及即时采集同一患者的脉率。结果非接触红外额温计与水银体温计在各时间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2:00~22:00的6个时间点,凡是出现体温升高时间点的体温值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非接触红外额温计测得数值绘制的体温单曲线平缓,与脉率曲线无正相关。而水银体温计绘制出的体温单能够清晰的显示外科吸收热或者体温特异性升高的热型。与脉率曲线升高成正比。结论非接触红外额温计不能简单的应用于阑尾炎术后患者体温的测量,在发现体温略有升高时一定要用水银温度计复测体温,保证得出准确的体温值,以此来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

    作者:向英;邓梅君;姜学琼;向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门诊不合理处方的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审查门诊处方,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每月1日)门诊西药处方6430张,进行审核、统计、分析。结果合理处方6124张,占95.24%,不合理处方306张,占4.77%。结论我院门诊处方基本合理,但任存在问题,需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处方监管与审查,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邓武娥;刘赛群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浅谈应急采血对血液安全及报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急采血对血液安全及报废率的影响,为保障临床血液及时安全供应提供经验。方法对比分析长春市中心血站在2011年、2012年、2013年每年的6月每天的采血量、乳糜血报废量、传染病检测阳性报废量、新鲜冰冻血浆制备量、悬浮红细胞出入库量以及外调血量;每年7月悬浮红细胞和全血过期报废量。结果本组调查研究后分析,长春市中心血站在吉林德惠禽业公司大火1周内的日均采血量和火灾前相比显著增加。在乳糜报废率方面,长春市中心血站2013年乳糜报废率与2011年、2013年同期相比大幅度增加。在传染病检测阳性报废率方面,长春市中心血站在吉林德惠禽业公司大火后与2011年、2012年同期相比没有显著的变化。长春市中心血站2013年7月血液过期报废率明显高于2011年和2012年同期血液过期报废率。结论研究显示,在采血能力没有受到明显影响的情况下,血源和血液安全能够得到保障。但是血站必须做好血液供应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笔者的分析结果可为提高血站应急采血安全能力以及减少报废率的发生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依据。

    作者:刘爱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阿糖胞苷联合化疗后致骨髓抑制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经阿糖胞苷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后所致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至2013年住院的35例白血病Ⅳ度骨髓抑制患者,进行有预见性的护理对策。结果35例病患经过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后,33例平稳度过骨髓抑制期,总有效率达94.3%。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度过骨髓抑制期,保证化疗质量,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文娟;赵京京;张淑青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在社区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的改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本辖区内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183例,对入组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两年后观察患者的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卫生行为以及血压控制水平,与健康教育之前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结果接受健康教育两年后同样的问卷得分显著高于教育前(t=3.827,P<0.05);健康行为得到了良好的改善(P<0.05)且患者接受教育后血压情况及平均血压情况要优于健康教育前(P<0.05)。结论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开展系统有效的健康教育,对于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尹桂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奥氮平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急性期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急性期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重度抑郁症急性期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氟西汀,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氮平联合盐酸氟西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汪广阔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与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点。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西药常规止咳、祛痰、解痉平喘、抗感染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以活血化瘀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临床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牛晓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电击伤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电击伤截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例电击伤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并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心理护理,同时对患者家属采取针对性地情感支持。结果16例患者术后无严重心理障碍,术后情绪良好,并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例患者3个月内出现残肢痛,经过心理疏导后好转。结论对于电击伤截肢患者根据患者心理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身心及社会功能的康复。

    作者:李悦宏;刘冬梅;李明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1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1例,对所有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心理护理、气道护理、呼吸机的护理、皮肤护理、预防感染以及用药护理等措施,观察临床疗效。结果71例患者经临床规范的治疗和全方位综合护理后,治愈者23例(32.39%),好转者43例(60.56%),病情恶化者4例(5.63%),死亡者1例(1.41%),总体有效率为92.96%。结论根据患者呼吸、循环、肝肾功能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加强全方位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苏丽贤;陈影;才会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该文针对《药品注册现场核查管理规定》的要求,对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者:田光彩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干细胞移植与单纯切除胬肉的分析

    目的:探讨干细胞移植与单纯切除胬肉的治疗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8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翼状胬肉521眼患者临床资料,521眼翼状胬肉患者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300眼和单纯切除胬肉组221眼。结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翼状胬肉血管充盈和水肿消退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单纯切除胬肉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翼状胬肉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切除胬肉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才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血浆LP-PLA2水平与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病例组,4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测定所有人血浆Lp-PLA2的浓度,并且测定病例组、对照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血浆的Lp-PLA2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例组患者的IMT为(1.42±0.51)mm,与p-PLA2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315,P<0.01)。结论检测血浆Lp-PLA2水平,可作为判断H型高血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

    作者:廖忠;梁叶表;麦丽萍;尹晓云;陈振南;叶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依据膀胱安全容量行间歇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依据膀胱安全容量行间歇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依据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定间歇导尿的时间和频次,观察组通过简易膀胱测压技术确定患者膀胱安全容量,依据膀胱安全容量定间歇导尿时间和频次,观察两组患者的初次排尿时间、结束间歇导尿时间、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泌尿系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初次排尿时间和结束间歇导尿时间都早于对照组(P<0.01);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膀胱安全容量行间歇导尿可使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初次排尿时间和结束间歇导尿时间提前、有效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韦汶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有效提高工作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方法根据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心国家法规,制定管理标准、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加大质量控制力度,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和加强人员素质教育等方法。结果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可复用器械灭菌合格率达到100%。结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通过不断持续改进方法,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控制规范化,保障了无菌物品的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张梅芳;黄金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64排螺旋CT及MPR技术对肺尘埃沉着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其MPR技术对肺尘埃沉着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肺尘埃沉着病患者进行胸部64排螺旋CT检查,得到胸部轴位(层厚1mm)及MPR图像,分析肺尘埃沉着病合并肺结核CT表现,对早期发现肺尘埃沉着病合并结核有重要价值。结果肺尘埃沉着病合并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例,继发性肺结核48例,其中渗出浸润为主32例,占66%;干酪为主型6例,占12.5%;空洞为主型10例,占20.8%;肺尘埃沉着病合并结核性胸膜炎1例,占0.2%。结论64排螺旋CT及MPR技术对肺尘埃沉着病合并结核的诊断优势明显。MPR技术对胸部整体情况能多方位,直观,清晰和形象地显示,特别是晚期肺尘埃沉着病合并结核早期诊断提供较为可靠依据。

    作者:陈金俊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优质护理模式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时辅助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共460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试验组则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试验组患者对于我院整体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达97.82%(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电切术治疗后的病情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

    作者:梁羽群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骨高度不足后牙区植入Bicon短种植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患者骨高度不足后牙区植入Bicon短种植体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接收的110例种植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110例牙区骨高度不足患者一共植入150颗Bicon短种植体,3~6个月之后进行义齿修复同时对修复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随访6~12个月,每个月一次,150颗种植体骨结合恢复效果良好,并完成义齿修复;经过义齿修复,除去1例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导致其松动二拔除之外,其他修复效果获得患者的满意,种植修复成功率达到99.4%。结论采用Bicon短种植体对后牙区牙槽骨高度不足患者进行种植修复治疗,成功率比较高、修复效果良好。

    作者:陈尧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番荔枝总提取物防治肝癌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对于肿瘤的研究正引起了临床医学学者们共同关注。第一部分是番荔枝科植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概况。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研究了番荔枝总提取物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的防治作用、番荔枝内酯(AAs)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游洁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分析其发生原因,总结护理经验,优化护理方案及康复指导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脑血栓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精心的脑血栓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及生活护理等。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76例患者均恢复良好,下肢深静脉血栓消除,与此同时,患者的脑血栓病情均未恶化,且均有所好转,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护理工作者认真细致的护理有助于降低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害,对患者的密切观察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相关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总结护理经验有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作者:陶永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