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
我国老年人肺结核不但患病率高而且排菌和耐药情况严重,已成为我国传染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论述病情观察,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月珍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发生原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间收治的128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对所有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原因、骨折类型、伴发性损伤进行分析,给予患者准确诊断,并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际情况给予其对症治疗,评估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颌面部创伤在男性中的发病率较高,而且在22~31岁为发病的高峰期,导致患者出现创伤的注意要原因是道路交通创伤,下颌骨和颧骨是患者出现骨折的高发部位,出现创伤2周后才开始治疗的占51.6%,通过给予患者准确诊断,并给予其对症治疗,病情改善显著,对于降低患者发生残疾的概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需要及时给予其对症治疗,以免治疗不当出现牙颌面畸形,道路交通伤是导致患者出现此种疾病的首要原因,应当引起重视。
作者:李连伟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了解急诊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为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医院2011年6月至12月急诊科Ⅰ类切口手术213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达100.0%,联合用药率59.6%。使用频率居前三位的依次为一代头孢菌素24.3%、喹诺酮20.2%、三代头孢菌素16.2%。术前≤2h用药有45例,占21.1%;术前>2h用药56例,占26.3%,术前未用药106例,占49.8%。结论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恰当、时间过长等现象。应加强急诊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作者:严湘丽;邢桂霞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颗粒中主要成分绿原酸的含量并对此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研究。方法采用迪马Platisil ODS C18(250×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5nm。结果在1.28~51.10μg/mL之间时,峰面积与进样量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值为0.9999,回收率为95.83%,RSD为1.8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杜仲颗粒中的绿原酸含量。
作者:李莉;孙夏荣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研究物理护理干预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致热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致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照,随机分为给予物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体温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从15min开始体温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患儿从治疗后60min开始体温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降温快于对照组;治疗后30min和45min时,观察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研究物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轮状病毒肠炎致热惊厥患儿的体温,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淑杰;宋洪磊;时磊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隧道交叉钢丝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护理措施。方法给予患者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恢复效果5例良,29例均为优。未发生任何感染现象。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使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丁翠红;王崇辉;江志娟 刊期: 2013年第26期
中心静脉导管(CVC)是对危重症患者的监测、输血补液、输入各种药物的重要通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目前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已经成为多数医院重症监护中心的常规办法。尽管在中心静脉导管的材料应用、操作方式、护理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经外周血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所伴发的各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已成为医院内常见的感染之一[1]。因此,对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进行全程的干预来减少相关性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聪梅;刘瑞芳;张桂仙;丁怀兰;焦德超 刊期: 2013年第26期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0例患儿进行惊厥护理,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在BICE患儿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减轻患儿发病的次数,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降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护理应用。
作者:王凌燕;张海霞;魏静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水平改变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共8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患儿共31例,中度患儿39例,重度患儿共10例,分别作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均为正常新生儿,共50例,作为对照组。所选新生儿均清晨取静脉血检测两组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酶(α-HBDH)。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α-羟丁酸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α-羟丁酸酶水平均高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α-羟丁酸酶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严重程度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容易合并心肌损伤,而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心肌损伤可加重,检测心肌酶谱,有助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瑞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通过开展实验室比对工作,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及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方法通过开展实验室比对中发现的问题,从四个方面论述加强实验室管理的具体措施。结果实验室比对工作是对人员素质、设施设备、实验环境、软件管理等的综合考核和评价。结论实验室比对工作是评价检验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
作者:贾春建;关蕾;杨月华;于杰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研究骨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对其进行的健康教育。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间进行诊治的214例骨外科手术的患者,对其实施护理措施,总结其中的不足之处,制定相应的改正措施,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结果本文通过对所选患者进行分析,总结了对骨外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其进行解决时主要通过监督体制、制度、护理人员责任心、护患关系、数字化、信息化以及法律意识等层面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同时确定了如何对骨外科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结论在新的医疗形势下,医学模式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这不仅是对护理人员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整个医院乃至整个社会提出的新的挑战。
作者:丁丽 刊期: 2013年第26期
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人羊膜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文献并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人了解羊膜的来源广,价格低、与细胞相容性好、抗原性低,羊膜上皮层具有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多种细胞生长因子,而基底膜含有Ⅰ、Ⅲ、Ⅳ、Ⅴ、Ⅶ等多种类型胶原、纤维桥接蛋白及多种糖蛋白,由于这些结构的特殊性,使其能够促进多种细胞的生长。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生物工程对羊膜的进一步研究,人羊膜在临床中的应用会更加被重视。
作者:马晓峰;董乐乐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分析骨科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镇痛药的应用情况,规范镇痛药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所有骨科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统计患者围术期镇痛药应用情况,包括药物的品种、消耗量、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等等。结果我院骨科年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镇痛药的用药人数在不断上升,用量金额和用药总金额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其用药构成比却呈现逐年下降的势态,用药的类型无较大的变化,用药量大的两种药品为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和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并且这两种药品为本次研究统计结果中连续三年一直排在前位的。结论我院骨科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镇痛药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樊满武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单侧甲状腺结节患者78例,采用手术治疗,灵活掌握甲状腺手术步骤和囊内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分支的方法,做好切口皮内缝合工作。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47例,总有效率为89.75%,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情况良好。结论应用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结节,疗效显著,具有出血少、切口小等优点,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丞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临床影像学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49例骨样骨瘤患者,对所有患者首先采用CT诊断,然后采用X线诊断,术后进行病理切片验证,判断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出卵圆形或圆形的透亮瘤巢,直径在0.3~1.8cm之间,瘤巢周围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膜反应、骨质硬化、骨髓水肿及关节腔积液等情况,X线诊断瘤巢的准确率为85.7%,CT诊断瘤巢的准确率为98%。结论临床上应用CT诊断骨样骨瘤的准确率较高,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楚凤洁;李娜 刊期: 2013年第26期
青霉素是一种杀菌或抑制细菌生长的抗生素,不仅杀菌性强、毒性较低,成本还非常低。在临床上治疗肺炎、破伤风、流行性脑膜炎等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但是,青霉素的过敏反应极强,容易引起过敏性休克,在临床上的使用都比较慎重。因此,对青霉素过敏反应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医学界的共同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机制、预测以及用药选择与管理,降低过敏反应,实现青霉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作者:冀玉宇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伴发心律失常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结果心力衰竭时伴发的心律失常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是导致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在治疗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时需综合分析、全面考虑,行综合治疗。
作者:刘洋;陈焱 刊期: 2013年第26期
喉水平部分切除术保留了声门区的解剖结构,是喉功能性手术的一种。患者的喉功能中,发音功能保留相对较好,但是喉的防呛咳功能相对破坏较多。因此,作为一种保留部分喉功能的手术方式,现在在临床上对于早期声门上型喉癌的治疗中,有独到的地位。作者就15例喉水平部分切除术术后观察护理,结合文献[1-3]探讨后,提出护理措施及其体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綦文杰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2年9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行手术切除189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发现吸烟指数>400、年龄>68岁、行全肺切除术、1秒率(FEV1.0%)以及合并重要器官基础疾病,均为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然后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行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共有189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16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47%,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肺癌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对肺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然后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焦艳;吴怀芹;董晓平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总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药物化疗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在临床上进行推广。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78例,均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进行普通护理、心理护理、消化道反应的护理、骨髓抑制的护理、皮肤毒性的护理、静脉炎及化疗药外渗的护理、肝肾功的护理、心脏毒性的护理等。结果178例乳腺癌患者,均完成了全程化疗,化疗完成率100%。患者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化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下降。结论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赵迎春;王晓丽;李延秋 刊期: 2013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