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莉;刘岩朝;郭秀云
目的:对数字化X线摄影中双能量剪影技术和螺旋CT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98例,对其展开数字化X线摄影中双能量剪影技术(DES)和螺旋CT检查,并将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ES诊断符合率为92.86%,CT诊断符合率为88.78%,前者高于后者,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诊断中,DES技术与螺旋CT技术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作者:石养锐;葛建文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与氟哌啶醇肌内注射控制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者中选取60例,其中30例给予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治疗,标记为实验组;30例给予氟哌啶醇肌内注射治疗,标记为对照组。结果疗程结束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氟哌啶醇肌内注射控制症状,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刘东波;冯龙喜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在生理状况下不同剂量活性维生素D3(VD3)干预下老年大鼠是否发生细胞自噬,以及发生自噬的情况。方法18月龄SD大鼠32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B组:低剂量活性VD3组[(0.01μg/kg)/d];C组:中剂量活性VD3组[(0.1μg/kg)/d];D组:高剂量活性VD3组[(0.4μg/kg)/d]。经过5个月灌胃不同剂量活性VD3干预后处死,取1mm3肝脏组织4℃保存,取其余肝组织,生理盐水冲洗,锡纸包裹-80℃保存。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肝脏细胞自噬情况。通过western-blot的方法测定自噬小体标志物LC3对细胞的自噬活性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生理状况下不同剂量活性维生素D的干预导致大鼠细胞自噬泡与胞浆的比值:A、B、C、D四组大鼠自噬泡与胞浆比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A组与B、C、D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都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3II/LC3I结果与大鼠细胞自噬泡与胞浆的比值相同。结论在生理状况下长期大剂量给予不同剂量活性维生素D可对老年大鼠细胞自噬产生不同影响。
作者:冷婧;邱龄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细胞因子作为免疫细胞所产生的能够在机体组织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在肿瘤及炎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其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研究的关注。大量临床研究与实践表明,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诊疗及预后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等细胞因子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胃癌进展中上述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作一分析。
作者:朱磊;乔玉华 刊期: 2013年第27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他们面临着社会角色的转换-由医学生到医师[1]-在带教教师面前,他们是学生;但在患者面前,他们是医师。实习医师是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的群体,但进入实习阶段后,他们的角色、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环境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心理失衡[2-3]。资料显示,医院学校开展心理团体培训和个体咨询辅导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实习医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能更有效的消除实习医师的消极心理[4],提供心理调节的正向促进作用。
作者:彭立生;彭力平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患者进行MTX+LEF用药,对照组患者使用MTX药物,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出现18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28例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联合用药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健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生活中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度与相关度。方法从2010年5月5日至2013年5月5日,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共有300位,其中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190位,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110位,然后对他们进行询问,询问的方式是:试卷问答。之后,通过他们所做的试卷,总结社会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生活中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度。结果由于社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支持,他们的生活质量都随之提升,并且病症也加快了康复的速度。结论社会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生活中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度以及相关度都很高,社会支持能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情变好,心境开阔,生活安定,进而增强他们的心脏的恢复度以及诊疗心肌梗死的有效度。
作者:吕晓鹏 刊期: 2013年第27期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科疾病,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属于终身性疾病,对患者的心身造成巨大的压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抗溃疡性药物的种类不断增多,能够实现对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控制,促进去愈合,但仍存在消化性溃疡复发率高等问题,降低了整体的治疗效果。因此,联合用药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了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值得研究。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探讨了消化性溃疡临床联合用药的效果,对新的联合用药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作者:金兰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腱鞘囊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05月门诊患者中,因腕部、手部、足部发现体表肿块前来我科行超声检查,术前超声提示腱鞘囊肿119例,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术后标本都进行了病理检查,对比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腱鞘囊肿的声像图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结果119例术前超声提示腱鞘囊肿病例中,术后病理确诊腱鞘囊肿116例,误诊3例,误诊率2.52%。结论高频超声在腱鞘囊肿诊断中,可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诊断依据,是目前诊断腱鞘囊肿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作者:刘兴斌;周冬梅;陈奇辉;梁玉玲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后的护理效果并进行临床护理疗效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6例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实施临床护理途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透析6个月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2.2%,明显高于护理组的26.1%;对照组血液透析知识掌握合格率仅为25%,对护理措施满意率为83%,明显低于护理组的87%、98%。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密切护理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龚春华;朱芸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病理技术质量控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病理技术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与2011年1月1日开始对医院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严格管理,对管理过程中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管理,强化对病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对HE切片制作过程中的相关要求进行规范处理,并建立相应的病理资料档案,比较管理前后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效果。结果通过对病理技术进行严格的管理后,我院的病理技术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地提高,管理前后的制片失败率以及错漏事件发生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病理技术进行管理时,通过严格执行一系列的措施以及制度后,病理技术室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地提高,病理切片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也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为医院的病理诊断准确性提供了基础保障,因此,在对医院的病理技术进行管理时,必须注意本研究所提到的相关问题。
作者:高颖;吕艳萍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建立含洁尔灭类消毒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薄膜过滤法,采用2%硫代硫酸钠的1%氯化钙溶液作中和剂0.1%蛋白胨水溶液作为冲洗剂,消除洁尔灭的杀菌性。结果与结论本方法能有效的检出检品的微生物状况。
作者:邢亚非;张健;黄波;沈莉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开展院前心肺复苏(CPR)培训的必要性及措施。方法组织急救中心的急救人员了解院前急救的主要特点,并进行院前心肺复苏培训,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及实践训练,理论知识的掌握可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考核。实践操作训练中急救小组人员进行团队合作,模拟现场急救,根据操作规范来进行评分统计,同时进行急救措施的总结。结果通过院前急救知识的培训后,急救的效率较之前未培训有所提升,在操作评分上平均达到(93.5±2.32),未进行急救培训时模拟评分为(70.26±1.22),对比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参与急救的人员进行调查问询,其中有95%的急救人员认为科学全面的院前急救培训对自我技能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结论对急救人员进行综合化、系统化的院前培训可以提高个人的技能,同时更好的和团队其他急救人员协作完成急救任务,提高急救的效率,从而减少患者的病死率,以便接受进一步的救治。
作者:宗毅;刘风;洪波;张翠荣;张姣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各类肝硬化患者216例并发医院感染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56例感染病例中,上呼吸道感染13例、下呼吸道感染3例、腹腔感染24例、胆道感染6例、肠道感染8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在两组病死率比较中,并发医院感染组死亡21例,在非感染组死亡18例,非感染组病死率明显低于感染组,两组病死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控制医院内感染,直接影响到肝硬化的预后,临床保护肝功能,纠正纸蛋白血症,缩短住院时间,掌握抗菌素指征,遵守无菌原则,重视病房管理,控制探视人员,减少外来传染源,对降低医院内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国霞 刊期: 2013年第27期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落实,目前已经有效的控制了我国人口增长的速率,而且计划生育的药物研究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与当初制定国策时比较,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独立生产和研发计划生育药物的能力,并且药物的种类与临床效率也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而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计划生育药物主要分为口服、注射、皮下埋植和外用这4种,而本组探究则通过对近些年来我国计划生育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以此为提高我国计划生育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郑红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于涛;宋志斌;甄锡云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CN)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CN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较之对照组,研究组加行中医疗法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N,可明显改善疗效,值得深究推广。
作者:刘学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关于基层医院受自费药品限制,观察PCF方案代替TCF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收录46例采用紫杉醇、氟尿嘧啶、顺铂方案治疗的术后复发或转移的胃癌患者。紫杉醇(PTX)135~150mg/m2,第1天给药,静脉滴注3h;顺铂(DDP)25mg/m2,第2~4d,静脉滴注;氟尿嘧啶(5-Fu)500~600mg/m2,第1~5天,持续静脉输注,并适当水化碱化,每3周重复。化疗后每2周期后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按NCI CTC标准评价毒副反应。结果全组均可评价,完全缓解0例(0),部分缓解23例(50%),病情稳定10例(22%),病情进展13例(2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0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9.0月。血液学毒性是主要不良反应,贫血为39.29%,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6.23%;非血液学毒性中胃肠道反应常见,乏力42.35%,腹泻9.75,恶心的发生率为69.25%,呕吐为23.26%。结论晚期胃部以PCF方案代替TCF方案是完全可行的,疗效肯定,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方政;吕英俊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分析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的特殊性以及护理的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5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的特殊性和措施。结果35例患者转为维持性血透,增强主动性,能够积极的配合医师进行治疗,营养状况有所好转,血红蛋白增加,透析并发症减少,中心静脉导管没有出现感染,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未出现红肿,治疗的过程较为顺利。结论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临床的症状得以改善,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周振萍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神经外科植物状态患者较多,一般会出现意识和呼吸功能的障碍,基础状态与免疫力下降,感染概率无形中就会增大,这些就会给护理增加很大的难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从护理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就能够体现。本文主要谈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意识,以患者安全为重,注重对患者细节的护理,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出现。
作者:王晓芹;郭婷婷;宋蕾蕾 刊期: 2013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