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群
目的 观察炎琥宁与思密达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315例,随机分为炎琥宁与思密达组(简称A组),病毒唑组(简称B组).两组均于治疗后追踪粪便性状、次数,全身症状变化.结果 A组患者在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以及总病程均比B组少,而总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B组总有效率75.2%.结论 炎琥宁与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能较快的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作者:覃立刚;赵洁;林德华;黄慧珠;余妙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根据病案复印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病案复印中的医患矛盾及改进措施.
作者:王茜;曾馥荣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的临床救治方法以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21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1例患者其中死亡7例,占30%;植物状态2例,占9.5%;严重残废4例,占19.05% ;轻度残废5例,占23.81%;恢复良好3例,占17.64%.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存在血管受损、循环障碍、颅内高压等危险因素各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应该维持内环境稳定,降低颅内压,脑保护,改善循环,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
作者:刘国杜;周志彬 刊期: 2012年第20期
近年来,许多城市在推行高血压双向转诊制度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进一步发挥高血压双向转诊工作有效开展,本文就目前我国城市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临床路径的现代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梁永华;张春;庞伦祥;何劲松;岳桂华;杨小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大黄素、黄芩苷和木犀草素对大鼠肝癌细胞株CBRH7919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MTT发检测大黄素、黄芩苷和木犀草素对大鼠肝癌细胞株CBRH7919的体外抑制作用,甲基绿-派诺宁染色凋亡形态学观察,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三者对CBRH7919细胞DNA损伤的作用.结果 大黄素和木犀草素对CBRH7919有较强抑制作用,48hIC50分别为18μmol/L、26μmol/Lol/L,黄芩苷作用48hIC50为160μmol/L,抑制作用不强;甲基绿-派诺宁染色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提示,木犀草素作用48h后,细胞可能发生自噬,而不是凋亡,大黄素作用48h后,细胞显示典型的凋亡特征.结论 大黄素和木犀草素对大鼠肝癌细胞株CBRH7919有体外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赖炫城;宁异真;丘鹏翔;谭宇蕙;吴映雅 刊期: 2012年第20期
血液病诊断学是一门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学科,形态学诊断是其主要诊断方法.很多不同的疾病可以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同样能够产生相同症状的疾病也往往不止一种,同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差异也较大,既要考虑原有的疾病,又要考虑并发的疾病[1].但是不同血液病却有其特有的细胞形态学特征.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实验室越来越被自动化器械代替,手工操作和细胞形态越来越被忽视,而带教老师的言谈举止、工作态度、思维特点及操作方法都对实习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以至于临床实习生不愿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
作者:贺姝慧 刊期: 2012年第20期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较高,它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急性大出血为绝大多数患者常见的表现,也是肝硬化导致死亡,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是突然的腹内压升高、化学物质或刺激性物品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像过度饮酒、不适当用药、易激动、过度劳累等因素也是诱发出血的重要原因,恶化病情,危及生命健康.在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中,护士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
作者:艾尼帕·阿不都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结核患者的护理要点,用于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方法 对肺结核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发热护理、咳血护理、自发性胸闷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治疗与舒适的全程护理,219例肺结核患者中治愈156例,明显好转60例,无效的3例,总有效率达到98.63%.结论 通过对肺结核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不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丽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对52例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12mL,dl~15,入选的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加用化疗铂类+ 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3~4 周为一个周期.对照组单用化疗.连用2 个周期后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3例,有效率61.5%.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0例,有效率4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活质量karnofsky 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髓抑制、胃肠道反映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化疗不良反应.
作者:毋子亭;宋园园;苏大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普外科腹部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疗效分析.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共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基本治疗,对照组在实验组的基础上加用通腑除胀汤,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96.7%,有效率为80.0%,实验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早期的诊断以及积极的基础治疗措施,加用通腑除胀汤可以明显改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提高患者疗效.
作者:黄鑫 刊期: 2012年第20期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国内近年来开展并不断完善的一项术式,在心肌保护方面具有优势,但血液破坏较重,我们做一相关的血液保护综述,探讨血液保护措施.
作者:黄爱兰;林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治疗组71例采用中医治疗与对照组71例采用西医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42例(59.15%),总有效率90.14% ;对照组:显效28例(39.44%),总有效率71.8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选择中医方案治疗支气管扩张,既有体现中医学特色的辨证论治,也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专方专药思路,具有方法简便、治愈率高等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孔晨虹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对比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15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2例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URL组)、75例采用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MPCNL组),比较两组微创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周,两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URL组72%,MPCNL组96%.MPCNL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UR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URL组优于MPCNL组,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 URL和MPCNL都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有效的微创现代治疗方法,MPCNL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同时治疗肾结石的优点,而URL则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武宗良;王荫槐;雷大方;吴勇华;夏峥;曾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寻出病区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的方法措施.方法 通过成立药品质量监督部门,对医院全范围病区的药品采取调查现状的管理方法,进行收集资料并对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以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来加强病区药品管理工作.结果 经过半年的强化性药品管理措施,使得对于药品的存放及管理渐渐合理化,真正做到了能够表示明确、无过期、无失效、无变质以及无积压浪费.由此使得护士用药安全快捷,并且有效防范了由于药品问题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结论 通过加强病区药品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医院质量管理水平.
作者:郭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讨论阑尾炎合并阑尾系膜疝的治疗.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该患者的发病历.结果 该患者痊愈出院,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阑尾炎一旦确诊,须立即手术;如果有合并证,须尽早改变手术方式,减少组织的损害.
作者:陈敏捷;张芬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心导管介入护士应具有的综合素质在PCI 术中的影响.方法 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的配合,反映出心导管介入护士的综合素质.结果 心导管介入护士具有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PCI 术的顺利进行,保障了患者的安全.结论 加强对心导管介入护士的素质培养,使其在工作中与医师和医技人员密切合作,良好沟通,是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地进行有力的保障.
作者:房玲;王晖;李博;宋威;李曾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不孕症与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80例女性不孕者(观察组)和180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检测后对比分析.结果 不孕组UU的阳性率为37.8%,CT阳性率为28.9%,UU+CT阳性率为17.8%;对照组UU阳性率为15.6%,CT阳性率为8.3%,UU+CT阳性率为6.7%.不孕组UU、CT和UU+CT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原发性不孕UU、CT和UU+CT的阳性率分别为43.9%、22.0%、12.2%,低于继发性不孕(49.0%、26.5%、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生育期女性生殖道感染UU、CT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对不孕妇女常规进行UU、CT检测并及时治疗非常必要.
作者:孙莲莲;高莹;高利洁 刊期: 2012年第20期
脂肪组织是一个活跃的代谢和内分泌器官,分泌许多细胞因子和生物活性因子,参与能量代谢及平衡、介导炎症应答等.研究发现,肥胖个体脂肪组织存在局部缺氧[1],并且缺氧可使炎症因子表达失调[2],这为肥胖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本文就脂肪细胞分泌的相关炎症因子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李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总结10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100例胃肠道间质瘤,其常见症状为上消化道出血和腹痛.全部进行CT 扫描观察患者肿瘤的生长方式、形态学观察以及病理表现,随访观察术后存活率.结果 所有患者肿块均为单发,平扫良性肿块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呈类圆形或椭圆形79例,直径为(4.59±1.36)cm ;恶性肿块内可见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坏死区,呈分叶状21例,其中向胃肠道腔内生长者13例,未引发肠梗阻,向腔外生长者8例,直径为(9.81 ±4.49)cm.10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病变部分,其中发生在胃部56例,十二指肠26例,小肠10例,结肠及直肠6例,肠系膜2例.随访期6 个月~2年,平均随诊1.2年,其中5例恶性肿瘤患者死亡,且均死于肝转移;38例复发,局部复发16例,腹膜复发12例,再次进行手术.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可根据其临床表现、CT 等影像学检查测定明确诊断,及早行手术切除.
作者:袁野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完全性直肠脱垂三联疗法( 直肠黏膜柱状缝扎术、消痔灵注射术、肛门环缩术) 治疗Ⅲ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Ⅲ直肠脱垂患者32例.全部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术后随访6 个月~3年.结果 治愈率100 %,且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 三联疗法对治疗Ⅲ直肠脱垂具有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恢复快、痛苦轻的特点.
作者:刘景达 刊期: 201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