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中西医护理改善心脏瓣膜病患者生活质量

李坤

关键词:瓣膜置换, 围术期, 中西医结合,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心脏瓣膜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围术期,护理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法,从病情观察、心理干预、对症护理、营养支持、生活起居护理等方面开展,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康复出院29例,占93.5%,1例术后早期出现低心排死亡。结论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病情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围术期有效的处理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护和西医护理相结合,应用于心脏手术围术期护理,可以促进疾病的恢复。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骨科大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及家属对预防下肢DVT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循证护理组未发生DVT,常规护理组DVT 发生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循证护理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引入循证护理理念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李朝银;张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外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肢体功能锻炼、采取下肢弹力袜和间歇充气加压泵等保护血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生率。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下肢肿胀的发生率分别为9%和17%,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5%和10%,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和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强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施伟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心理干预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早期轻度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早期伴有轻度抑郁症的疗效观察。方法把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神经内科诊治的60例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早期伴有轻度抑郁症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一般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疗法。6个月后观察2组AD痴呆患者抑郁症治疗疗效。结果采用心理干预治疗组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两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早期轻度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显著,从而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加以推广。

    作者:马忠金;孟凡莲;张玉;张沧霞;郑艳霞;邓志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身体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 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对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 Total gastrec-tomy,TG)后身体状况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TG术的老年胃癌患者76例,按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EEN组和PN组各38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10 d后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 ALB)、转铁蛋白和24h尿素氮(24hUP)〕和免疫功能指标( 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活性)。结果 EEN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3.5±10.2)h、(78.7±15.4)h和(13.6±3.4)d, PN组分别为(66.7±11.5)h、(114.2±13.6)h和(21.5±3.5)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2%(5/38),PN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2%(13/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手术7 d后的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给予EEN的营养支持方式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和临床症状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宋琴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消毒供应中心(室)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研究进展

    阐述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概念,综述国内外消毒供应中心(室)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现状,并展望消毒供应中心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研究的趋势,以期为合理配置及管理人力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钱小芳;刘桂华(综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影响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依从性因素的质性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变应性鼻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依从性的因素。方法采用个案访谈法,对27例粉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归纳总结影响患者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因素。结果影响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包括:①对治疗时间长缺乏信心;②对疾病认知程度不足;③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④经济困难导致不能坚持治疗。结论应加大SLIT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丁振华;杜晓东;许德冬;诸荣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寓教于乐健康教育对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应用寓教于乐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通过实施寓教于乐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在1个月、3个月自我效能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得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1个月P<0.01、3个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寓教于乐健康教育能引导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主动参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作者:杨海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舒适护理在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行舒适护理,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舒适度、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和主观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舒适护理使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获得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舒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使患者在卧位舒适、安全的情况下接受手术,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红梅;黄素兰;顾林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针对性心理干预应用于无痛悬吊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前的探讨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无痛悬吊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按常规进行术前准备和手术,干预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将两组患者入室即刻和手术前10~15 min的心率、血压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结果入室即刻两组各项数值无明显差异,手术前10~15 min干预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血压、心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针对性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无痛悬吊复位治疗术时的焦虑、恐惧心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陆梅;谢丽丽;韩君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改善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改善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中的效果。方法将111例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疾病构成、文化程度、治疗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品管圈活动内容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术后发生非切口疼痛的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推行后,患者术后非切口疼痛明显减轻、舒适感明显增加。结论“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路径的推行能有效减轻腹腔镜术后患者的非切口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玉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洗耳球在产科产包中应用后的处理

    洗耳球主要用于医院治疗耳部疾病,是一种橡胶类的耳科医用洗耳球,其尖端圆滑,不会损伤呼吸道黏膜,为此,我院于2012年2月将洗耳球运用到产科产包内,用于清理新生呼吸道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卢毅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消化性溃疡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率,分析溃疡类型、溃疡病始发年龄、病程、性别及个人不良生活习惯等对负性情绪发生率的影响,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负性情绪发生率为63.9%(235例/368例),复合性溃疡高于单纯性溃疡,胃溃疡高于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病起始于25~40岁患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病程越长,发生率越高;女性多于男性,有个人不良生活习惯患者高于无个人不良生活习惯患者。上述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结论护理人员及时评估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负性情绪,找出引起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并采用恰当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溃疡病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动机性访谈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腹水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动机性访谈组(动机组)和对照组各43例,动机组采用动机性访谈进行院内及院外随访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对其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动机组患者对肝硬化腹水知识的掌握、自身症状的评测及生活质量在3个月后明显高于刚入院时(P<0.05),也明显优于3个月后对照组得分(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可促进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媛;李振刚;夏回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宁波地区1535名临床在职护士职业认知水平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宁波地区不同医院、不同层次护士职业认知度,分析影响职业认知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认知量表对宁波地区28家各级医院1535名临床在职注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以喜欢护理专业为择业动机占6.7%,认为护理专业有发展前景占11.9%,欲脱离临床一线岗位占50.2%,工作中感到有压力占88.7%。不同医院等级、工作部门、编制在护士职业压力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宁波地区护士职业认知水平偏低,大部分护士感到有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低,工作部门是影响护士职业压力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锡唯;徐军;杨益兰;王春英;张佩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IBL教学法在护生吸痰操作训练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IBL教学法在护生吸痰操作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护生随机分成实施组和对照组各30例( n=30例)。实施组应用IBL教学法,对照组行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吸痰术出科考试成绩及护生对教学法的评价。结果实施组吸痰术出科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3,P<0.05);实施组对教学法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护生对传统教学法的评价明显提高只有56.67%~76.67%,实施组护生对IBL教学法的评价明显提高达到73.33%~100%。结论实施IBL教学法能提高护生吸痰术出科考试成绩,护生对教学法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 I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及主观能动性;提高带教老师综合素质;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效果。

    作者:赵树莲;陈静明;谢燕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鞣酸软膏预防多西他赛致皮肤坏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鞣酸软膏预防多西他赛致皮肤坏死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通过外周静脉置入静脉留置针行多西他赛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用药后外涂鞣酸软膏,3次/d,连续7 d;对照组50例,用药后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方法同鞣酸软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预防多西他赛致皮肤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8%、24%( P>0.05)。结论鞣酸软膏预防多西他赛致皮肤坏死的疗效同多磺酸黏多糖乳膏,两者同样具备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但鞣酸软膏的价格优于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雪霞;王富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性痴呆护理数字化教育模块的研究和应用

    目的:研究数字化教育模块在老年性痴呆( AD )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70例诊断为AD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两组均应用药物维持治疗和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数字化教育模块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分别于1个月、2个月、3个月将两组患者MMSE对比分值及ADL得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MMSE得分及ADL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用数字化教育模块对AD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AD患者的认知能力,有效延缓其病情进展。

    作者:唐忠秀;陈秀春;易彩霞;苏冬凤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疗效及家庭支持的影响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疗效及家庭支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出院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要求按医嘱常规服用抗癫痫药物维持治疗,对照组返院随访或复查时由门诊护士给予一般的心理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出院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 APGAR)、癫痫疗效标准及自制治疗依从性标准于随访结束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庭APGAR评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家庭APGA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随访结束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药物自我管理能力、对药物的满意程度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家庭支持功能,降低疾病复发方面有重要作用,对于促进患者的家庭、社区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癫痫患者康复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雅芹;楚平华;赵广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马蹄内翻矫形术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马蹄内翻矫形术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研究效果。方法将84例马蹄内翻矫形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接受健康教育后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成本,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周玉玲;何海洪;王淑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疗法对卵巢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入院实施系统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测查负性情绪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素莲;郑瑛;王晓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