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性痴呆护理数字化教育模块的研究和应用

唐忠秀;陈秀春;易彩霞;苏冬凤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 数字化模块,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研究数字化教育模块在老年性痴呆( AD )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70例诊断为AD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两组均应用药物维持治疗和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数字化教育模块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分别于1个月、2个月、3个月将两组患者MMSE对比分值及ADL得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MMSE得分及ADL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用数字化教育模块对AD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AD患者的认知能力,有效延缓其病情进展。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行舒适护理,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舒适度、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和主观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舒适护理使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获得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舒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使患者在卧位舒适、安全的情况下接受手术,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红梅;黄素兰;顾林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疗法对卵巢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入院实施系统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测查负性情绪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素莲;郑瑛;王晓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前口服糖盐溶液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糖盐溶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健康的安全性。方法将17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采用术前常规禁食方式,即术前1 d 10∶00 pm禁食12 h,术日6∶00 am禁饮4 h;观察组于术前1 d 10∶00 pm研究者指导患者口服自制糖盐溶液300 ml,12∶00 pm后禁饮禁食,术前4 h再饮糖盐溶液200 ml。采用直观标度尺评分( VAS)测量患者术前主观不适感;比较术前1d晨、术日晨、术后6h、12h、24h血糖、心率、血压变化。结果对照组不同时刻所测得的血糖、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存在差别( F=5.609、5.771、15.780、12.335, P<0.05),而观察组各时刻生理指标变化不显著( P>0.05);且血糖术后24h、心率术后6h、收缩压术后6h及舒张压术后6h时刻点与其他时刻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测得的血糖、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晨VAS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 P>0.05),术日晨对照组患者主要不适感觉为紧张、饥饿、口渴、疲劳、疼痛, VAS总分与观察组相比均显著增加( P<0.05)。结论采用自制口服糖盐溶液于术前1 d 10∶00 pm及术前4 h饮用糖盐溶液,不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的稳定及麻醉插管,不增加术中误吸与术后肺炎的发生率,同时可以减轻患者术前饥饿、口渴感,缓解紧张、疲劳、疼痛感;维持术前血糖稳定。

    作者:姚晓丽;原英姿;张桂梅;刘瑶;佟可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科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接收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观察。对照组患者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法,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发病初期即采用康复护理方法。1个月后和3个月后比较康复效果。结果康复组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AD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能显著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崔秋红;张群;宋波;汪柏荷;张玥;赵耀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结直肠手术2种术前准备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肠道手术术前准备提高肠道清洁率,减轻患者痛苦的方法。方法选取200例肠道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100例采用口服10%甘露醇、33%硫酸镁后清洁灌肠。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的清洁灌肠。结果观察组的肠道清洁度、灌肠总量、排便次数、术后排气情况等均好于对照组。结论口服甘露醇、硫酸镁后行清洁灌肠肠道清洁度高、灌肠总量及灌肠次数少,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优于传统的单纯清洁灌肠。

    作者:孙玉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对改善产褥期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产褥期产妇的生活质量及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11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产妇给予产前及产时指导、产后指导哺乳、指导外阴护理、饮食及心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按医嘱的等级护理进行,所有产妇跟踪随访6周,分别比较两组产妇的身份认知、哺乳情况、产后恢复情况等生活质量。结果产后6周观察组的SDS评分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的产后6 h与产妇产后6周对比6周后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6周比产后6h状况变差,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周的产褥感染率、急性乳腺炎发生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观察组都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的授乳率与乳头皲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意义( P<0.05)。新生儿体重增加观察组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新生儿身长与头围的增加两组差异不明显( P>0.05)。观察组新生儿患病率为1.54%;对照组为5.38%,差异明显( 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产褥期产妇的生活质量,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并保证了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作者:杜莉红;凌敏;曲学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马蹄内翻矫形术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马蹄内翻矫形术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研究效果。方法将84例马蹄内翻矫形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接受健康教育后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成本,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周玉玲;何海洪;王淑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疗效及家庭支持的影响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疗效及家庭支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出院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要求按医嘱常规服用抗癫痫药物维持治疗,对照组返院随访或复查时由门诊护士给予一般的心理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出院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 APGAR)、癫痫疗效标准及自制治疗依从性标准于随访结束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庭APGAR评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家庭APGA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随访结束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药物自我管理能力、对药物的满意程度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家庭支持功能,降低疾病复发方面有重要作用,对于促进患者的家庭、社区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癫痫患者康复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雅芹;楚平华;赵广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外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肢体功能锻炼、采取下肢弹力袜和间歇充气加压泵等保护血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生率。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下肢肿胀的发生率分别为9%和17%,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5%和10%,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和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强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施伟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心理教育支持对宫颈癌围术期患者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宫颈癌围术期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教育支持后对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对71例宫颈癌住院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组,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6例为对照组,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35例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妇科手术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教育支持。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及出院时进行焦虑量表( SAS )、抑郁量表( SDS )以及希望水平量表( HHI )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希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进行围术期心理教育支持能提高心理上的舒适度和希望水平,促进康复。

    作者:杨绍平;闵丽华;彭天靖;胡恩梦;汤泽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洗耳球在产科产包中应用后的处理

    洗耳球主要用于医院治疗耳部疾病,是一种橡胶类的耳科医用洗耳球,其尖端圆滑,不会损伤呼吸道黏膜,为此,我院于2012年2月将洗耳球运用到产科产包内,用于清理新生呼吸道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卢毅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重症监护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采取干预措施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MICU病房住院的患者120人,采用基本资料调查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表( Medical Coping Mode Questionnaire)进行调查,结果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结果重症监护患者的回避、屈服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常模(P<0.01),而面对应对方式得分则低于常模(P<0.01);其应对方式受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居住地域、住院次数等因素的影响( P<0.01)。结论重症监护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多采取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较少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护理人员应根据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陈莲芳;谢美婵;朱彩兰;沈春花;林荣金;梁文晓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改善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改善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中的效果。方法将111例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疾病构成、文化程度、治疗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品管圈活动内容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术后发生非切口疼痛的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推行后,患者术后非切口疼痛明显减轻、舒适感明显增加。结论“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路径的推行能有效减轻腹腔镜术后患者的非切口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玉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短期康复治疗与长期肺康复计划相结合的效果评估

    目的:探讨短期肺康复治疗与长期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只接受短期肺康复锻炼(8-12周),观察组在完成短期肺康复锻炼后,重新评估病情,制定长期肺康复计划,长期坚持肺康复锻炼。各组观察锻炼前及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FEV1占预计值%、6分钟步行试验(6MWT)、呼吸困难评分( Borg指数)、生存质量评分( SGRQ评分)、年急性加重次数的变化。结果经过短期肺康复训练,FEV1占预计值%升高、6MWT升高、SGRQ分值、Borg指数均降低;在干预12个月时,观察组在6 MWT、SGRQ分值、Borg指数、年急性加重次数等方面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肺康复治疗可提高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呼吸困难和生活质量,长期肺康复治疗优于短期肺康复治疗。

    作者:李冰;张瑞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患者手术安全的效果

    目的:探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模式在患者手术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手术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包括建立HACCP体系:组建HACCP小组,培训手术室工作人员HACCP相关知识,绘制流程图,分析危害因素,确定手术过程各环节关键控制点,制定手术安全检查表,建立各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程序及纠偏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安全度及工作满意度。结果①与控制前相比,控制后手术安全度明显提高,在手术安全措施、安全问题、物品清点及感染控制四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控制后患者对手术室医疗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达100%,平均得分(4.58±0.9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07±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患者手术安全,能把握好手术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手术安全防范意识,防止手术差错事故发生。

    作者:张玲;付艳茹;原英资;张丽;姚晓丽;王黎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协同模式在癌性疼痛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协同模式在癌症疼痛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癌性疼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协同模式进行干预,分别在入院时、协同模式干预1周后以及出院时进行疼痛程度比较,并在入院时、出院时进行生活质量的比较,以及住院时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协同干预1周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时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出院时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 P<0.01),环境领域( 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增强癌性疼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陈璐;温丽丽;张书颖;宋姗姗;康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对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熏蒸组、导入组、结合组各30例。4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不给予其他措施,熏蒸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导入组给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结合组给予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治疗,比较4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后4组患者疼痛评分较试验前降低显著( P<0.05),试验后对照组、熏蒸组,对照组、导入组,对照组、结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熏蒸组、导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结合组,导入组,熏蒸组,对照组。结论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效果优于单纯的中药熏蒸或离子导入,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芳;郭闯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针对性心理干预应用于无痛悬吊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前的探讨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无痛悬吊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按常规进行术前准备和手术,干预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将两组患者入室即刻和手术前10~15 min的心率、血压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结果入室即刻两组各项数值无明显差异,手术前10~15 min干预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血压、心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针对性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无痛悬吊复位治疗术时的焦虑、恐惧心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陆梅;谢丽丽;韩君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消化性溃疡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率,分析溃疡类型、溃疡病始发年龄、病程、性别及个人不良生活习惯等对负性情绪发生率的影响,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负性情绪发生率为63.9%(235例/368例),复合性溃疡高于单纯性溃疡,胃溃疡高于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病起始于25~40岁患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病程越长,发生率越高;女性多于男性,有个人不良生活习惯患者高于无个人不良生活习惯患者。上述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结论护理人员及时评估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负性情绪,找出引起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并采用恰当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溃疡病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动机性访谈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腹水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动机性访谈组(动机组)和对照组各43例,动机组采用动机性访谈进行院内及院外随访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对其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动机组患者对肝硬化腹水知识的掌握、自身症状的评测及生活质量在3个月后明显高于刚入院时(P<0.05),也明显优于3个月后对照组得分(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可促进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媛;李振刚;夏回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