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协同模式在癌性疼痛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陈璐;温丽丽;张书颖;宋姗姗;康琳

关键词:协同模式, 癌痛,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模式在癌症疼痛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癌性疼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协同模式进行干预,分别在入院时、协同模式干预1周后以及出院时进行疼痛程度比较,并在入院时、出院时进行生活质量的比较,以及住院时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协同干预1周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时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出院时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 P<0.01),环境领域( 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增强癌性疼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疗效及家庭支持的影响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疗效及家庭支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出院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要求按医嘱常规服用抗癫痫药物维持治疗,对照组返院随访或复查时由门诊护士给予一般的心理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出院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 APGAR)、癫痫疗效标准及自制治疗依从性标准于随访结束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庭APGAR评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家庭APGA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随访结束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药物自我管理能力、对药物的满意程度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家庭支持功能,降低疾病复发方面有重要作用,对于促进患者的家庭、社区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癫痫患者康复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雅芹;楚平华;赵广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765例无偿献血者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359例和观察组4406例,对照组在常规条件下进行献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在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下进行献血,统计两组献血者献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采血时能够积极配合,采血顺利进行,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仅为0.5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92%,经χ2检验,χ2=4.2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保障无偿献血事业的长足发展,满足临床治疗上的需要。

    作者:魏堤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新型风湿病蒸汽治疗仪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风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存在关节、肌肉病变,与机体的免疫学异常有关,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许多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风湿病常常侵犯关节、肌肉、骨骼以及软组织,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发热等症状比较突出。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及其他器官或组织〔1〕。早期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则造成关节强直或畸形,甚至可致残废。风湿病变部位大部分集中在活关节处,肌肉肿大,骨膜发炎,骨端部腐蚀,患者疼痛难忍,活动受阻,且关节变形僵直。由于风湿病发病率、致残率很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多年来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2〕。目前,治疗风湿和类风湿的仪器和方法有很多种,但大多存在使用复杂、易复发、预后不良或药效不能完全发挥等缺点,针对以上存在的弊端,现在临床护理中自行设计了一种新型风湿病蒸汽治疗仪,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申请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220150623),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芳;赵逢芝;范传玲;张殿红;刘永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宁波地区1535名临床在职护士职业认知水平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宁波地区不同医院、不同层次护士职业认知度,分析影响职业认知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认知量表对宁波地区28家各级医院1535名临床在职注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以喜欢护理专业为择业动机占6.7%,认为护理专业有发展前景占11.9%,欲脱离临床一线岗位占50.2%,工作中感到有压力占88.7%。不同医院等级、工作部门、编制在护士职业压力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宁波地区护士职业认知水平偏低,大部分护士感到有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低,工作部门是影响护士职业压力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锡唯;徐军;杨益兰;王春英;张佩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身体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 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对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 Total gastrec-tomy,TG)后身体状况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TG术的老年胃癌患者76例,按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EEN组和PN组各38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10 d后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 ALB)、转铁蛋白和24h尿素氮(24hUP)〕和免疫功能指标( 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活性)。结果 EEN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3.5±10.2)h、(78.7±15.4)h和(13.6±3.4)d, PN组分别为(66.7±11.5)h、(114.2±13.6)h和(21.5±3.5)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2%(5/38),PN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2%(13/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手术7 d后的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给予EEN的营养支持方式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和临床症状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宋琴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洗耳球在产科产包中应用后的处理

    洗耳球主要用于医院治疗耳部疾病,是一种橡胶类的耳科医用洗耳球,其尖端圆滑,不会损伤呼吸道黏膜,为此,我院于2012年2月将洗耳球运用到产科产包内,用于清理新生呼吸道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卢毅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影响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依从性因素的质性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变应性鼻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依从性的因素。方法采用个案访谈法,对27例粉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归纳总结影响患者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因素。结果影响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包括:①对治疗时间长缺乏信心;②对疾病认知程度不足;③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④经济困难导致不能坚持治疗。结论应加大SLIT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丁振华;杜晓东;许德冬;诸荣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心理教育支持对宫颈癌围术期患者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宫颈癌围术期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教育支持后对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对71例宫颈癌住院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组,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6例为对照组,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35例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妇科手术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教育支持。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及出院时进行焦虑量表( SAS )、抑郁量表( SDS )以及希望水平量表( HHI )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希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进行围术期心理教育支持能提高心理上的舒适度和希望水平,促进康复。

    作者:杨绍平;闵丽华;彭天靖;胡恩梦;汤泽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外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肢体功能锻炼、采取下肢弹力袜和间歇充气加压泵等保护血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生率。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下肢肿胀的发生率分别为9%和17%,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5%和10%,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和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强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施伟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8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在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外科收治的8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分析两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CNP,可提高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增进患者自护能力,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模式,且方法简便易行、实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高建蕾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综述近5年国内外文献中关于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现状,以及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各个角度的护理干预方法。希望能够为研究出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和借鉴,为科研和临床应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立妍;李耀芬;庞晓丽(综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协同模式在癌性疼痛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协同模式在癌症疼痛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癌性疼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协同模式进行干预,分别在入院时、协同模式干预1周后以及出院时进行疼痛程度比较,并在入院时、出院时进行生活质量的比较,以及住院时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协同干预1周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时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出院时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 P<0.01),环境领域( 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增强癌性疼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陈璐;温丽丽;张书颖;宋姗姗;康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疗法对卵巢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入院实施系统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测查负性情绪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素莲;郑瑛;王晓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伤口护理风险管理在门急诊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伤口护理风险管理在门急诊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识别并评估伤口护理中常见的风险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处置措施,培训护士掌握并应用。评价伤口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率。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0.83%,低于实施前的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率为99.45%,高于实施前的9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伤口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可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率,是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属芳;周龙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护理人员分级管理档案提升层级培训效果的探讨

    目的:强化分层级培训效果评价,满足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方法采用《护理人员分级管理档案》对培训实施、培训考核、培训效果评价进行系统化管理,建立科室自评、院内层级培训小组检查与护理部全面监督的三级督导评价体系。结果使用《护理人员分级管理档案》后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从理论、技能考核及护理人员、临床医生、患者三方满意率均较使用前有显著提高。结论运用《护理人员分级管理档案》,强化分层级培训效果评价,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层级培训效果。

    作者:王海霞;吕元红;徐雅南;肖志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寓教于乐健康教育对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应用寓教于乐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通过实施寓教于乐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在1个月、3个月自我效能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得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1个月P<0.01、3个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寓教于乐健康教育能引导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主动参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作者:杨海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鞣酸软膏预防多西他赛致皮肤坏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鞣酸软膏预防多西他赛致皮肤坏死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通过外周静脉置入静脉留置针行多西他赛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用药后外涂鞣酸软膏,3次/d,连续7 d;对照组50例,用药后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方法同鞣酸软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预防多西他赛致皮肤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8%、24%( P>0.05)。结论鞣酸软膏预防多西他赛致皮肤坏死的疗效同多磺酸黏多糖乳膏,两者同样具备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但鞣酸软膏的价格优于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雪霞;王富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联合射频热疗灌注化疗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射频热疗联合灌注化疗的护理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6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联合射频热疗,对照组34例胸腔内单纯注入化疗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有效率高(73.5%)与对照组(32.4%)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32),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患者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射频热灌注化疗可明显提高晚期肺癌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及护理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爱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马蹄内翻矫形术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马蹄内翻矫形术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研究效果。方法将84例马蹄内翻矫形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接受健康教育后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成本,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周玉玲;何海洪;王淑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希望护理理论在癌症化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癌症化疗患者的健康教育中运用希望护理理论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6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的癌症化疗患者14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科室不同随机分为肿瘤一科71例为观察组,肿瘤二科74例为对照组。分别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以希望护理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运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并运用希望差异量表(HDS)对患者的希望水平进行评定,调查患者的住院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SAS、SDS 、HDS 评定在入院时无明显差异( P>0.05),在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减轻,对生活希望水平提高,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满意度比对照组高。结论将希望护理理论运用到癌症化疗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对生活的希望水平增高,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

    作者:孙平平;张洪胜;于萍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