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堤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 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对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 Total gastrec-tomy,TG)后身体状况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TG术的老年胃癌患者76例,按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EEN组和PN组各38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10 d后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 ALB)、转铁蛋白和24h尿素氮(24hUP)〕和免疫功能指标( 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活性)。结果 EEN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3.5±10.2)h、(78.7±15.4)h和(13.6±3.4)d, PN组分别为(66.7±11.5)h、(114.2±13.6)h和(21.5±3.5)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2%(5/38),PN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2%(13/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手术7 d后的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给予EEN的营养支持方式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和临床症状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宋琴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在癌症化疗患者的健康教育中运用希望护理理论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6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的癌症化疗患者14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科室不同随机分为肿瘤一科71例为观察组,肿瘤二科74例为对照组。分别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以希望护理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运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并运用希望差异量表(HDS)对患者的希望水平进行评定,调查患者的住院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SAS、SDS 、HDS 评定在入院时无明显差异( P>0.05),在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减轻,对生活希望水平提高,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满意度比对照组高。结论将希望护理理论运用到癌症化疗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对生活的希望水平增高,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
作者:孙平平;张洪胜;于萍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伤口护理风险管理在门急诊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识别并评估伤口护理中常见的风险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处置措施,培训护士掌握并应用。评价伤口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率。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0.83%,低于实施前的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率为99.45%,高于实施前的9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伤口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可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率,是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属芳;周龙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影响变应性鼻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依从性的因素。方法采用个案访谈法,对27例粉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归纳总结影响患者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因素。结果影响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包括:①对治疗时间长缺乏信心;②对疾病认知程度不足;③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④经济困难导致不能坚持治疗。结论应加大SLIT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丁振华;杜晓东;许德冬;诸荣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糖盐溶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健康的安全性。方法将17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采用术前常规禁食方式,即术前1 d 10∶00 pm禁食12 h,术日6∶00 am禁饮4 h;观察组于术前1 d 10∶00 pm研究者指导患者口服自制糖盐溶液300 ml,12∶00 pm后禁饮禁食,术前4 h再饮糖盐溶液200 ml。采用直观标度尺评分( VAS)测量患者术前主观不适感;比较术前1d晨、术日晨、术后6h、12h、24h血糖、心率、血压变化。结果对照组不同时刻所测得的血糖、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存在差别( F=5.609、5.771、15.780、12.335, P<0.05),而观察组各时刻生理指标变化不显著( P>0.05);且血糖术后24h、心率术后6h、收缩压术后6h及舒张压术后6h时刻点与其他时刻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测得的血糖、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晨VAS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 P>0.05),术日晨对照组患者主要不适感觉为紧张、饥饿、口渴、疲劳、疼痛, VAS总分与观察组相比均显著增加( P<0.05)。结论采用自制口服糖盐溶液于术前1 d 10∶00 pm及术前4 h饮用糖盐溶液,不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的稳定及麻醉插管,不增加术中误吸与术后肺炎的发生率,同时可以减轻患者术前饥饿、口渴感,缓解紧张、疲劳、疼痛感;维持术前血糖稳定。
作者:姚晓丽;原英姿;张桂梅;刘瑶;佟可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行舒适护理,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舒适度、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和主观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舒适护理使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获得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舒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使患者在卧位舒适、安全的情况下接受手术,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红梅;黄素兰;顾林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骨科大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及家属对预防下肢DVT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循证护理组未发生DVT,常规护理组DVT 发生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循证护理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引入循证护理理念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李朝银;张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射频热疗联合灌注化疗的护理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6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联合射频热疗,对照组34例胸腔内单纯注入化疗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有效率高(73.5%)与对照组(32.4%)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32),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患者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射频热灌注化疗可明显提高晚期肺癌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及护理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爱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强化分层级培训效果评价,满足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方法采用《护理人员分级管理档案》对培训实施、培训考核、培训效果评价进行系统化管理,建立科室自评、院内层级培训小组检查与护理部全面监督的三级督导评价体系。结果使用《护理人员分级管理档案》后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从理论、技能考核及护理人员、临床医生、患者三方满意率均较使用前有显著提高。结论运用《护理人员分级管理档案》,强化分层级培训效果评价,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层级培训效果。
作者:王海霞;吕元红;徐雅南;肖志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一种理想的包皮环切术后伤口护理方法。方法常规包皮环切术后,伤口立即用医用伤口护理膜喷洒伤口,包扎前将凡士林纱条的包扎面喷湿喷透后包绕一圈,后用弹性纱布缠绕二圈,接口处缝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敷料都固定良好,无一例脱落;术后换药时,伤口不粘连,无明显疼痛;术后无血肿、无感染及龟头坏死发生。结论新型伤口护理方法能使术后换药时伤口不粘连、不出血、不疼痛、不损伤、弹性包扎固定、不脱落,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促进伤口的愈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各级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慧莲;黄江红;习娅骑;丁梅;李章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鞣酸软膏预防多西他赛致皮肤坏死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通过外周静脉置入静脉留置针行多西他赛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用药后外涂鞣酸软膏,3次/d,连续7 d;对照组50例,用药后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方法同鞣酸软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预防多西他赛致皮肤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8%、24%( P>0.05)。结论鞣酸软膏预防多西他赛致皮肤坏死的疗效同多磺酸黏多糖乳膏,两者同样具备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但鞣酸软膏的价格优于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雪霞;王富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协同模式在癌症疼痛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癌性疼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协同模式进行干预,分别在入院时、协同模式干预1周后以及出院时进行疼痛程度比较,并在入院时、出院时进行生活质量的比较,以及住院时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协同干预1周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时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出院时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 P<0.01),环境领域( 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增强癌性疼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陈璐;温丽丽;张书颖;宋姗姗;康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无痛悬吊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按常规进行术前准备和手术,干预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将两组患者入室即刻和手术前10~15 min的心率、血压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结果入室即刻两组各项数值无明显差异,手术前10~15 min干预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血压、心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针对性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无痛悬吊复位治疗术时的焦虑、恐惧心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陆梅;谢丽丽;韩君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在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外科收治的8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分析两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CNP,可提高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增进患者自护能力,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模式,且方法简便易行、实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高建蕾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对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熏蒸组、导入组、结合组各30例。4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不给予其他措施,熏蒸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导入组给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结合组给予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治疗,比较4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后4组患者疼痛评分较试验前降低显著( P<0.05),试验后对照组、熏蒸组,对照组、导入组,对照组、结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熏蒸组、导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结合组,导入组,熏蒸组,对照组。结论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效果优于单纯的中药熏蒸或离子导入,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芳;郭闯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内窥镜结合超声刀治疗双侧腋臭的疗效及围术期循证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内窥镜结合超声刀治疗12例双侧腋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效果和循证护理措施。结果12例患者全部治愈,美容效果好,无皮瓣全层坏死和皮下血肿。1例女性患者一侧腋下皮肤表皮脱落,1例男性患者电凝钩灼伤皮肤,经治疗和循证护理后愈合。术后随访3~6月,无复发,12例患者对护理服务均非常满意。结论内窥镜结合超声刀治疗双侧腋臭疗效好,围术期实施循证护理可提高手术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温丽婷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消化性溃疡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率,分析溃疡类型、溃疡病始发年龄、病程、性别及个人不良生活习惯等对负性情绪发生率的影响,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负性情绪发生率为63.9%(235例/368例),复合性溃疡高于单纯性溃疡,胃溃疡高于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病起始于25~40岁患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病程越长,发生率越高;女性多于男性,有个人不良生活习惯患者高于无个人不良生活习惯患者。上述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结论护理人员及时评估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负性情绪,找出引起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并采用恰当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溃疡病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缩短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时间,减少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1月急诊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链式流程抢救模式。选择同期收治的41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抢救治疗。比较两组再通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再通率为82%、死亡率为8%、并发症率为10%;对照组患者再通率66.25%、死亡率为20%、并发症率为13.75%,观察组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8.05,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54,P<0.05)。结论链式流程的各环节密切配合,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效地提高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朱晓燕;魏薇萍;葛庆蕊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心脏瓣膜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围术期,护理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法,从病情观察、心理干预、对症护理、营养支持、生活起居护理等方面开展,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康复出院29例,占93.5%,1例术后早期出现低心排死亡。结论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病情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围术期有效的处理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护和西医护理相结合,应用于心脏手术围术期护理,可以促进疾病的恢复。
作者:李坤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护士能级管理的实践效果,以增强各级护士的质量意识,提升血液净化护理整体质量。方法采用护理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对血液净化科应用护士能级管理模式前、应用后进行血液净化科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实施能级管理模式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各个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级管理模式,建立了护士分层级管理,合理利用了护士资源,可以提高血液净化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彬;罗世香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