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改善产褥期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杜莉红;凌敏;曲学华

关键词:产褥期产妇, 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产褥期产妇的生活质量及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11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产妇给予产前及产时指导、产后指导哺乳、指导外阴护理、饮食及心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按医嘱的等级护理进行,所有产妇跟踪随访6周,分别比较两组产妇的身份认知、哺乳情况、产后恢复情况等生活质量。结果产后6周观察组的SDS评分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的产后6 h与产妇产后6周对比6周后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6周比产后6h状况变差,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周的产褥感染率、急性乳腺炎发生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观察组都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的授乳率与乳头皲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意义( P<0.05)。新生儿体重增加观察组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新生儿身长与头围的增加两组差异不明显( P>0.05)。观察组新生儿患病率为1.54%;对照组为5.38%,差异明显( 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产褥期产妇的生活质量,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并保证了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行舒适护理,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舒适度、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和主观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舒适护理使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获得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舒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使患者在卧位舒适、安全的情况下接受手术,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红梅;黄素兰;顾林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链式流程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缩短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时间,减少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1月急诊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链式流程抢救模式。选择同期收治的41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抢救治疗。比较两组再通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再通率为82%、死亡率为8%、并发症率为10%;对照组患者再通率66.25%、死亡率为20%、并发症率为13.75%,观察组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8.05,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54,P<0.05)。结论链式流程的各环节密切配合,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效地提高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朱晓燕;魏薇萍;葛庆蕊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马蹄内翻矫形术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马蹄内翻矫形术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研究效果。方法将84例马蹄内翻矫形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接受健康教育后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成本,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周玉玲;何海洪;王淑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维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指导健康教育提供资料。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来我科行血液透析的维汉患者124例,采用自我管理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对其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汉族比维吾尔族血液透析患者在日常生活管理维度、认知意识管理维度的得分要高(P<0.05)。维吾尔族血液透析患者在社会心理管理维度得分要高于汉族(P<0.05)。汉族总分高于维吾尔族( P<0.05)。汉族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年龄、医保类型、焦虑程度及病程;而影响维吾尔族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的因素为文化程度、医保类型、家属支持度及病程。结论应加强对低学历、自费、病程较短以及存在焦虑状态汉族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低学历、自费、家庭支持度较差以及病程短的维吾尔族患者的健康教育,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的目的。

    作者:刘晓虹;刘黎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自制宣传手册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了解自制宣传手册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把本科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的患者522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发放宣传手册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发放自制宣传手册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手术成功率。结论自制宣传手册的发放能有效地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作者:周冰玉;严翠群;阳星娥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身体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 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对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 Total gastrec-tomy,TG)后身体状况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TG术的老年胃癌患者76例,按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EEN组和PN组各38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10 d后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 ALB)、转铁蛋白和24h尿素氮(24hUP)〕和免疫功能指标( 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活性)。结果 EEN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3.5±10.2)h、(78.7±15.4)h和(13.6±3.4)d, PN组分别为(66.7±11.5)h、(114.2±13.6)h和(21.5±3.5)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2%(5/38),PN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2%(13/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手术7 d后的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给予EEN的营养支持方式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和临床症状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宋琴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心理干预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早期轻度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早期伴有轻度抑郁症的疗效观察。方法把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神经内科诊治的60例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早期伴有轻度抑郁症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一般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疗法。6个月后观察2组AD痴呆患者抑郁症治疗疗效。结果采用心理干预治疗组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两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早期轻度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显著,从而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加以推广。

    作者:马忠金;孟凡莲;张玉;张沧霞;郑艳霞;邓志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科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接收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观察。对照组患者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法,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发病初期即采用康复护理方法。1个月后和3个月后比较康复效果。结果康复组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AD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能显著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崔秋红;张群;宋波;汪柏荷;张玥;赵耀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伤口护理风险管理在门急诊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伤口护理风险管理在门急诊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识别并评估伤口护理中常见的风险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处置措施,培训护士掌握并应用。评价伤口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率。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0.83%,低于实施前的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率为99.45%,高于实施前的9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伤口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可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率,是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属芳;周龙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对改善产褥期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产褥期产妇的生活质量及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11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产妇给予产前及产时指导、产后指导哺乳、指导外阴护理、饮食及心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按医嘱的等级护理进行,所有产妇跟踪随访6周,分别比较两组产妇的身份认知、哺乳情况、产后恢复情况等生活质量。结果产后6周观察组的SDS评分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的产后6 h与产妇产后6周对比6周后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6周比产后6h状况变差,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周的产褥感染率、急性乳腺炎发生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观察组都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的授乳率与乳头皲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意义( P<0.05)。新生儿体重增加观察组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新生儿身长与头围的增加两组差异不明显( P>0.05)。观察组新生儿患病率为1.54%;对照组为5.38%,差异明显( 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产褥期产妇的生活质量,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并保证了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作者:杜莉红;凌敏;曲学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寓教于乐健康教育对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应用寓教于乐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通过实施寓教于乐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在1个月、3个月自我效能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得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1个月P<0.01、3个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寓教于乐健康教育能引导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主动参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作者:杨海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鞣酸软膏预防多西他赛致皮肤坏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鞣酸软膏预防多西他赛致皮肤坏死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通过外周静脉置入静脉留置针行多西他赛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用药后外涂鞣酸软膏,3次/d,连续7 d;对照组50例,用药后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方法同鞣酸软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预防多西他赛致皮肤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8%、24%( P>0.05)。结论鞣酸软膏预防多西他赛致皮肤坏死的疗效同多磺酸黏多糖乳膏,两者同样具备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但鞣酸软膏的价格优于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雪霞;王富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对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熏蒸组、导入组、结合组各30例。4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不给予其他措施,熏蒸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导入组给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结合组给予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治疗,比较4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后4组患者疼痛评分较试验前降低显著( P<0.05),试验后对照组、熏蒸组,对照组、导入组,对照组、结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熏蒸组、导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结合组,导入组,熏蒸组,对照组。结论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效果优于单纯的中药熏蒸或离子导入,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芳;郭闯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综述近5年国内外文献中关于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现状,以及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各个角度的护理干预方法。希望能够为研究出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和借鉴,为科研和临床应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立妍;李耀芬;庞晓丽(综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患者手术安全的效果

    目的:探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模式在患者手术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手术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包括建立HACCP体系:组建HACCP小组,培训手术室工作人员HACCP相关知识,绘制流程图,分析危害因素,确定手术过程各环节关键控制点,制定手术安全检查表,建立各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程序及纠偏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安全度及工作满意度。结果①与控制前相比,控制后手术安全度明显提高,在手术安全措施、安全问题、物品清点及感染控制四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控制后患者对手术室医疗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达100%,平均得分(4.58±0.9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07±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患者手术安全,能把握好手术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手术安全防范意识,防止手术差错事故发生。

    作者:张玲;付艳茹;原英资;张丽;姚晓丽;王黎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进食误吸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老年住院患者进食情况、对误吸的认知以及误吸发生率的影响,以期为减少老年住院患者误吸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120例住院老年患者进食情况、以往误吸发生情况及对误吸认知进行调查,针对个体情况予以系统化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前后对误吸认知及误吸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调查的120例患者中,36例(占30%)曾发生过误吸,大多数患者对误吸认知缺乏。接受健康教育后的住院老年患者对误吸的相关单项知识了解率明显优于接受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半年内发生误吸8名,误吸率为6.78%。结论老年患者进食误吸的知识缺乏,通过对老年人群进行预防误吸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认知率,有效地减少误吸的发生。

    作者:陈宇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新型风湿病蒸汽治疗仪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风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存在关节、肌肉病变,与机体的免疫学异常有关,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许多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风湿病常常侵犯关节、肌肉、骨骼以及软组织,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发热等症状比较突出。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及其他器官或组织〔1〕。早期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则造成关节强直或畸形,甚至可致残废。风湿病变部位大部分集中在活关节处,肌肉肿大,骨膜发炎,骨端部腐蚀,患者疼痛难忍,活动受阻,且关节变形僵直。由于风湿病发病率、致残率很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多年来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2〕。目前,治疗风湿和类风湿的仪器和方法有很多种,但大多存在使用复杂、易复发、预后不良或药效不能完全发挥等缺点,针对以上存在的弊端,现在临床护理中自行设计了一种新型风湿病蒸汽治疗仪,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申请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220150623),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芳;赵逢芝;范传玲;张殿红;刘永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改善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改善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中的效果。方法将111例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疾病构成、文化程度、治疗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品管圈活动内容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术后发生非切口疼痛的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推行后,患者术后非切口疼痛明显减轻、舒适感明显增加。结论“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路径的推行能有效减轻腹腔镜术后患者的非切口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玉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动机性访谈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腹水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动机性访谈组(动机组)和对照组各43例,动机组采用动机性访谈进行院内及院外随访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对其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动机组患者对肝硬化腹水知识的掌握、自身症状的评测及生活质量在3个月后明显高于刚入院时(P<0.05),也明显优于3个月后对照组得分(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可促进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媛;李振刚;夏回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疗效及家庭支持的影响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疗效及家庭支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出院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要求按医嘱常规服用抗癫痫药物维持治疗,对照组返院随访或复查时由门诊护士给予一般的心理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出院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 APGAR)、癫痫疗效标准及自制治疗依从性标准于随访结束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庭APGAR评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家庭APGA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随访结束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药物自我管理能力、对药物的满意程度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家庭支持功能,降低疾病复发方面有重要作用,对于促进患者的家庭、社区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癫痫患者康复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雅芹;楚平华;赵广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