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蔡文玮;马绍骏;盛净

关键词:糖尿病, 2型, 动脉硬化, 颈动脉, 炎症, 马来酸盐类
摘要:目的 观察在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中应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对其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T2DM患者(T2DM组)与糖耐量正常者(NGT组)各30例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FIns)、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应用超声仪测定IMT,然后T2DM组接受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12个月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比较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T2DM组的FPG、FIns、HbA1c、HOMA-IR、hsCRP和IMT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或P<0.01);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后IGT组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 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可改善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降低炎症反应,并可能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辛伐他汀对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及α5整合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培养的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TGF-β1激活后细胞增殖及表面α5整合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加入到含有TGF-β1培养液培养的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分别采用MTT法及细胞流式仪检测细胞的增殖,RT-PCR法检测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表面α5整合素的表达.结果 辛伐他汀能抑制由TGF-β1所引起的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阻止细胞由G1期进入S期.辛伐他汀能显著抑制TGF-β1对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表面α5整合素的表达促进作用,同时随着辛伐他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结论 辛伐他汀能抑制由TGF-β1所引起的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细胞表面α5整合素的表达.

    作者:杜勤;王伟明;陈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脂相关指标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肝素抗凝、方法选择等因素对血脂指标测定值的影响.方法 ⑴随机抽样体检者130人,采血后离心分离血浆(肝素抗凝)和血清.按试剂盒方法(直接法),分别测定两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等指标,并对两组差异进行统计性分析.⑵随机抽样心血管患者320人,按直接法测定血清TG,TC,LDL-C,HDLC,ApoA,ApoB等指标.将患者分为TG<1.5 mmol/L(n=170),1.5≤TG<2.5 mmol/L(n=96),2.5≤TG<3.5 mmol/L(n=29),3.5≤TG<4.5 mmol/L(n=10),TG≥4.5 mmol/L(n=15)等5组,根据Friedewald、Planella公式,分别计算两组的LDL-C值,并与直接法比较统计学差异.结果 ⑴血浆、血清测定指标中,TG分别为2.63±2.03 mmol/L,2.56±2.06 mmol/L,P<0.05;TC,LDL-C,HDLC,ApoA,ApoB相互比较,P>0.05.⑵Friedewald公式所得的5组LDL-C值与直接法比较,P<0.01;Planella公式所得的5组LDL-C值与直接法比较,P>0.1,P<0.01,P<0.002,P<0.01,P>0.05.结论 直接法测定TC,LDL-C,HDLC,ApoA,ApoB时,可用肝素抗凝的血浆替代血清,但直接法测定TG及公式法计算LDL-C时不能替代;Friedewald、Planella公式计算LDL-C误差较大,TG<1.5 mmol/L时可采用Planella公式,TG>1.5 mmol/L时建议采用直接法.

    作者:谭健苗;蒋保瑞;易光辉;陈倩;周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复方天麻蜜环菌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天麻蜜环菌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共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均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为基础治疗,疗程21 d;治疗组加用复方天麻蜜环菌片,疗程21 d.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及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TC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流动力学和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等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复方天麻蜜环菌片能降低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供血,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王新强;尹继君;孟范文;彭玉华;林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博苏干预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QT离散度(QTd)是反映心肌节段性复极不均一性的可靠指标.在心衰患者中,它可预测心脏事件和间接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为此,笔者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Td进行了测定,观察QTd的变化及比索洛尔对其QTd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潮胜;陈澍;翟昌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葡萄糖转运蛋白4表达调节及与糖尿病的关系

    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是胰岛素敏感的靶组织主要的胞膜转运蛋白,它的表达和功能的改变可能涉及肌肉和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大量研究已证明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其主要病理改变之一是指脂肪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内胰岛素信号通路受损致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转位障碍.因此对GLUT4的研究成为目前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一个热点.

    作者:曹永红;王长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图象分析对17例尸检患者的272段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血管进行测量,比较内容包括动脉壁厚比值腔面积/截面积比值和狭窄血管支数比值.结果 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支数的比值呈正相关(r=0.79, P<0.01),其余比值无相关性.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存在可以预示冠状动脉有病变,但二者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明确的相关性.

    作者:姚依群;苏锡铭;刘芳龄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临床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观察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颈动脉超声的关系以及CAG结果与颈动脉超声的关系.结果 三支病变组收缩压、脉压、总胆固醇、血糖高于双支和单支病变组(P<0.05);高危险因素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阻力指数(RI)明显大于低危险因素组(P<0.05);三支病变组IMT与斑块指数(PI)高于双支和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筛查冠心病的高危患者.

    作者:张玉胜;董秀凤;刘福艳;张秀洲;王鑫;李文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112例临床分析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紧急的危重症,在急诊科尤为常见,如不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可迅速出现不可逆性脑死亡.2000年4月至2006年4月我部共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12例,心肺复苏成功20例,脑复苏成功7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曾益华;关小宏;胡爱民;罗南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饮食治疗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的基本措施.只有将饮食中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调配合理,才能与药物治疗发挥协同作用,良好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刘建萍;张卫;汪玉如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糖尿病的血糖监测

    控制糖尿病血糖的综合手段包括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饮食计划、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血糖监测主要包括血糖测定、尿糖测定和糖基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等.

    作者:叶山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卧床不起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卧床不起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卧床不起老年患者94例和非卧床不起老年患者121例,采用自制结构式问卷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自拟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老年抑郁量表.结果 病例组焦虑总标准分(51.87±8.31)、抑郁总分(12.53±6.2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55±10.06和7.05±4.71,P<0.01);病例组SAS量表显示的20项症状中常见的8项症状依次为: 睡眠障碍、不幸预测、乏力、尿频、静坐不能、呼吸困难、多汗、焦虑;两组GDS量表的烦躁不安、退缩/冷漠/活力、绝望、忧虑、激惹、认知损害等6项因子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卧床不起患者伴发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多见,症状多不典型.

    作者:刘岁丰;蹇在金;欧阳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糖尿病足的临床分析及其预防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53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53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有15例痊愈,23例好转,15例无效(其中9例截肢/趾、1例死亡).0~3级糖尿病足总有效率为87%,4~5级无一例治愈.结论 糖尿病足应早期发现、早期综合治疗.

    作者:姜春艳;刘艳;郭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种涉及多种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病紧密联系的疾病状态,其中以肥胖(超重)、血压、血糖和血脂异常四项为突出,曾被称为死亡四重奏,患者因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的危险性显著增加.此外,MS患者还易患其他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脂肪肝、胆囊胆固醇结石、哮喘、失眠以及某种癌症.实际上MS是多种威胁身体健康的危险因素,如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高血压、超重肥胖、高尿酸血症、高血凝低纤溶、微量白蛋白尿等的综合.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改变,MS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笔者拟对近年有关M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赵志刚;张会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6例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allo-HSCT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微生物学,血象,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以及免疫功能状态,有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临床统计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有体温>38 ℃;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肺部CT除曲霉菌感染有典型表现外一般无特殊改变.患者多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及发生慢性GVHD,加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得真菌感染率增加.4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 对于allo-HSCT后具有真菌感染高危因素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治疗真菌同时可给予增强免疫功能的治疗.

    作者:童娟;刘会兰;孙自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

    调查发现不论男女,其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60~70岁达高峰,也有中、青年发病而延续到老年的糖尿病患者[1].其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已成为影响糖尿病患者致残及死亡的重要因素.因而开展健康教育,激发人们积极参与健康维护与促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汉瑞娟;桂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及操作技巧.方法 1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9例、胸主动脉瘤1例)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术前行CTA或MRA及主动脉造影检查,判断主动脉夹层裂口位置与数量及胸主动脉瘤范围、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左侧胸主动脉直径、近端裂口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真腔直径以及腹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的血供来源,选支架规格及输送路径,然后在全麻下行右股动脉切开,透视引导下置入支架释放系统,定位准确后释放覆膜支架,完成腔内隔绝术.1例因破裂口位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而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结果 10例患者腔内隔绝术均获得成功.近端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平均3.5 cm,出现Ⅱ型内漏1例.随访1~24个月,术后无截瘫发生,胸背部疼痛症状消失.1例胸主动脉瘤破裂伴食道瘘患者术后1个月死于感染.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疗效确切的方法.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胡何节;邓福生;王晓天;吴维;荚卫萍;历月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整合蛋白相连激酶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1 整合蛋白相连激酶(integrin linked kinase,ILK)的结构ILK早发现于1998年,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分子量是59KD.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1P15.5~15.4.ILK有3个明显的结构域,在其氨基端有4个锚蛋白(ankyrin)重复序列,在其羧基侧有一个PH(pleckstrin homology)序列.在ILK的羧基端是一激酶样结构域,与PH结构部分重叠[1].

    作者:吴晓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外伤性头状骨、三角骨脱位1例

    男,31岁.在劳动中左手及腕部被弹起的石块击伤,伤后手背皮肤流血,腕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2 h.查体:神清,体温、脉搏正常,血压120/80 mm Hg,左手背侧可见长约4.0 cm皮肤创口,深及皮下,边缘不整,轻度污染.左手食指、中指略感麻木,伸屈受限,末梢血运良好,左腕部畸形、肿胀,触痛,活动障碍.辅助检查:左腕关节X线片报告:左腕骨多发性脱位(图1),入院后行术前检查,在臂丛麻醉下,行左腕骨探查术.术中见:头状骨、三角骨背侧移位.分别将头状骨、三角骨复位,修复韧带,并用两枚1.0克氏针将头状骨与舟骨贯穿固定(图2).逐层缝合切口,石膏固定于左腕关节功能位.4周后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随访11个月,左腕关节无红肿,其活动范围正常,能参加体力劳动.

    作者:周俊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综合心理调试对白大衣高血压84例疗效观察

    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 WCH)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重视,需要正确对待,适当处理.现对84例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心理调试,临床效果观察如下.

    作者:徐青华;任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赫美材料在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赫美材料在腹外疝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赫美材料行腹外疝的无张力修补术157例,主要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占86.6%).结果 局麻效果确切,副作用少,术后恢复快.有3例尿潴留,2例阴囊血肿,无切口感染,随访3~20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赫美材料无张力修补是治疗成人腹外疝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滕安宝;余继海;王士堂;王成;胡元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北京医院 中共安徽省委保健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