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顺
目的:减少输液微粒反应,确保患者输液安全.方法:分析输液微粒反应的原因,探讨预防输液微粒反应的时策.结果:临床输液微粒反应减少.结论:输液微粒反应与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溶媒的pH值、药物放置时间、配置量等有密切的关系,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建立是预防和减少静脉微粒的好途径.
作者:班耿;邓书芬 刊期: 2011年第20期
随着人们对安全输血问题的日益重视,采供血机构的质量保证工作已成为其关注焦点,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使血液的质量保证已不局限于对其终的检查,而依赖于对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加以控制.自动化设备如全自动加样仪解决了大量标本加样和数据传输的问题,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软件与其他检测设备连接,终与局域网联网,使操作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职业暴露的机会并减少了人为误差,提高了实验室检测的准确度和特异性,有效的保证血液检测质量.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并参照有关文献,从全自动加样仪的概况、发展、应用等方面加以综述.
作者:李荣;庞丽丽;杜新凤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乳癖消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70例口服乳癖消结汤,对照组70例乳癖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8%,对照组77.1%.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乳癖消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叶北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是基层计生指导站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针对性地拓展服务领域,更好地开展计划生育药具优质服务工作是每个服务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群众对当前计划生育药具工作的需求和意愿,分析基层计划生育药具服务工作情况,提出相应提高服务质量的措施.
作者:许丽琴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清热破瘀法对药物流产不全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门诊早孕药物流产不全患者1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清热破瘀中药方(水蛭、紫草、马齿笕合生化汤加减),对照组服用八珍益母胶囊.结果:两组子宫出血时间、子宫出血量.2周尿HCG转阴率及清宫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时照组.结论:早孕药物流产不全时,清热破瘀法能有效缩短子宫出血时间,减少产后子宫出血量,提高尿HCG转阴率及降低清宫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余建群;李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看重了.对于儿童,人们更是注重,而注射疫苗足对儿童进行的基本的防护.儿童尤其是新生儿有计划的疫苗接种是众所周知的,但是熟悉儿童接种的疫苗及儿童及时接种疫苗的好处是医务工作者非常基本的任务.
作者:张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宫腔镜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妇产科临床及计划生育,是一种宫腔内病变的便捷、经济、诊断率高的方法,而宫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出血少及改善生殖预后等优点.宫腔镜在宫内疾患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黄晓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3例IPF住院患者在心理、生活、药物应用等方面采取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结果 12例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症状明显缝解,无各种护理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死于心肺功能衰竭.结论 住院期间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精心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淑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COPD患者氧疗依从性差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氧疗依从性差的31例COPD患者拒绝氧疗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行有针时性的进行护理对策探讨,观察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的氧疗依从性.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护理对策的不间断实施,31例氧疗依从性差的患者对于氧疗的配合程度明显改善,针对性护理1个月与2个月的依从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个月与3个月的依从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对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衷疗依从性.
作者:陈洁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在慢性胆塞性肺病的血清表达水平及对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测定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健康人群中的60例,测定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值明显低于观察组,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细跑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慢性胆塞性肺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机体的系统性炎性反应关系密切.
作者:郭慧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在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SCLC患者的治疗,按治疗方式分为化放疗综合组和其他治疗组.结果:化放疗综合治疗组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0%,23.3%,15%.其他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是32.1%,化放综合治疗组综者放疗后局部控制率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的患者比其他患者有较长的存活时间,死亡原因多为脑转移.结论:放疗在SCLC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与化疗联合可提高局部控制率,从而提高生存率,预防性全脑放疗应重视.
作者:葛四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临床手术和手术后的治愈率,探讨使用手术治疗胆囊癌的方法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0年6月在广平县人民医院一共有56例患者接受了治疗胆囊癌手术的治疗.结果 患者在一期全部施行切除胆囊手术及手术结束后在辅助治疗的帮助下均生存下来;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超过了2年,生存率为1、3、5年的概率分别为61.32%、39.47%、16.43%;姑息性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一般为1年,1年生存率为11.84%,而对症手术组和剖腹探查组则有8、6个月的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均为0,结论对于Ⅰ期患者来说一般建议采用单纯胆囊切除;在第Ⅱ和第Ⅲ期件胆囊癌根治术可达到预期目的;而对处于Ⅳ期和Ⅴ期的患者只能进行对症手术除、姑息性切以及剖腹探查及活检.
作者:翟瑞波;瞿俊波;高玉堂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性映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贺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的胆总管结石行ERCP联合EST术患者50例,术后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结果:49例患者成功取石,成功率为98%,其中42例一次性取石,7例2次取石,1例患者取石未成功,转入外科继续治疗.成功取石后1例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2.04%,经过及时、对症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成功取石后经4~5d治疗后顺利出院.术后B超检查提示结石取净率为100%,结论:内镜逆行性映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
作者:程毅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药学服务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药物选择、药物使用知识和信息),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实现改善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1].
作者:樊子东;袁景湍;瞿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东莞市虎门医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中西医结合门诊收治的114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一组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57例,痊愈34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85.96%.单纯西医治疗组患者57例,痊愈11例,显效8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47.3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较大,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青吞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方法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轶;孟海燕;王碧霞;王庆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998年1月至2010年10月富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均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65min.平均出血量200mL,平均术后引流量45mL,平均住院时间18.5d;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尿路感染4例、褥疮等,经积极对在处理后均痊愈,68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共55例患者获平均15个月的随访.其中疗效为优26例,良19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为81.8%,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高龄股骨颈骨折的较理想治疗方法,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何顺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托拉塞米具多晶型,Ⅱ型结晶不稳定,而Ⅰ型结晶稳定,为此需将合成所得Ⅱ型结晶转化为Ⅰ型结晶.本丈通过实验和工艺优化,找到佳工艺条件.当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时,可用丙酮为溶媒(1:5),加3%晶种,在50~55℃进行转晶;当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是很高时,可用纯化水为溶嫌(1:8),加3%晶种,在室温下转晶,其收率较高.
作者:吕志东;庄建芬;林秀慧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病例1:患者男性,25岁,病案号(135625),因腹痛前来就诊,完善相关检查确诊肠结核,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于2009年10月16日再全麻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并肠吻合术,术后第6天,再次出现腹痛、高热39.8C,查血常规示:WBC 22*109/L,中性粒细胞14 x 109/L,查体示腹壁紧张,板状腹,全腹弥漫性压痛及反跳痛,行腹部X线检查(检查号:2009101615)示膈下游离气体影,考虑吻合口漏,立即行伤口敞开引流术并设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期间,每日丢失肠液1500到2000mL.
作者:王家欢;徐亮珊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评价前牙残根残冠在固定正畸治疗中的临床作用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8例有上、下前牙残根残冠的正畸病例,拍摄x线牙片了解根尖周病变,经过常规的根管治疗后,备根做桩核,并在桩核帽唇面焊上相对应的托槽,然后按计划循序正畸治疗.治疗结束后去掉托槽,常规烤瓷冠修复,黏接后印模制戴保持器.结果:残根残冠在正畸治疗结束后,牙根没有明显的吸收,松动<1度(符合正畸要求).根尖周病没有加重或复发,牙根在义齿修复后能够正常承受咬(牙合)功能.结论:经过合格根管治疗的牙齿对正畸治疗没有禁忌,成功的根管治疗对正畸牙齿移动也没有影响,残根残冠能够随正畸力移劝改建并终稳定.
作者:陈空;周小苏;陈肖艺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的治疗较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峨县人民医院对58例急慢胆囊炎伴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变的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8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约35~60min,平均约50min,术中出血30~50mL.术后10~24h肛门排气,术后1~2d能进食,住院约4~6d,全部治愈出院,门诊随访6个月无1例术中、术后无出现胆漏,腹腔感染及胆道系统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术具有创伤小,早期能下床活动,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费用降低,手术疤痕小.尤其在基层医院,无腹腔镜设备,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仍然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达到微创效果,在传统胆囊切除手术(OC)熟练的基础上开展(MC)是安全可行的,在基层院应值得推广.
作者:肖远朝;罗启军;秦开崇 刊期: 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