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间歇夜班模式对夜班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

郭培琴;吴淑惠;郑淑娟

关键词:排班模式, 夜班护士, 身心健康
摘要:目的 探讨间歇夜班模式对夜班护士个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寻求更适合一线夜班护士的排班模式.方法 对心血管内科15名一线夜班护士采用间歇夜班模式(上、下夜班分开上,每周只上一个夜班的排班模式),自制个人生活调查表,从身心健康(心理压力、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和家庭生活(日常生活影响、照顾家庭、业余时间)2个方面共6个项目进行调查评分.结果 间歇夜班模式护士的心理压力、睡眠质量、照顾家庭3项因子评分明显低于旧夜班模式(P<0.05).结论 间歇夜班模式既保证了工作质量,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促进了护士身心健康,值得推广.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服务理念在改善肝胆道外科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服务理念在改善肝胆道外科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肝胆道外科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以优质服务理念为指导进行护理.采用HAMA、HAMD及AIS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后的术前、术后1 w的围术期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术前、术后1 wHAMA、HAMD及AIS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优质服务理念在改善肝胆道外科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中的效果较佳,且对改善睡眠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有较大的作用.

    作者:潘银珍;曾伟红;林慕贞;刘焕兴;苏趣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培养责任护士临床思维模式探讨

    目的 探讨责任护士临床思维模式的培养.方法 选择泌尿系疾病诊疗中心的20名责任护士为研究对象,2010年改革临床护理工作模式,护士与医生共同分管病人,制定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层级培训计划,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对责任护士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持续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层级培训前后,20名责任护士专科知识、专科技能掌握程度和处理问题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文书中所反映专科护理内涵、安全护理等4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映病情转归、治疗护理过程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采用层级培训方式,运用护理程序方法,使责任护士从护理病人中获取专业知识和思维经验,是培养责任护士临床思维的佳模式.

    作者:车小波;刘敏;徐焉;张木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肺心病患者氧疗期间的系统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系统的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进行氧疗期间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肺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氧疗期间进行传统的护理治疗,干预组患者除了传统治疗外同时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病情稳定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治愈45例,治愈率90%,病情恶化或没有好转4例,1例死亡;对照组治愈38例,治愈率76%,有患者没有明显好转甚至恶化9例,死亡3例.干预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的护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从心理到生理进行了全方位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争取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爱京;邱秀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ICU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 通过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入住ICU的378例停留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患者分为VAP组和非VAP组,调查两组的危险因素和并分析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ICU气管插管患者中高龄、APACHEII评分≥15分、意识状态、长期吸烟、机械通气时间≥3 d是VAP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气管插管患者VAP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针对各项危险因素加强监测,规范各项医疗活动和护理操作,可有效控制VAP的发生.

    作者:莫红平;丘宇茹;肖秀红;陈裕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开放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开放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再出血、膀胱痉挛、尿失禁等并发症预防和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准入和退出标准,选泌尿外科BPH83例,按照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一线式”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指标.结果 两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开放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厚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腹部择期切口手术患者的疼痛护理干预模式的探讨

    目的 探讨责任制优质护理模式对腹部择期切口手术患者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外科普通病房腹部择期切口手术患者63例为对照组,优质护理病房患者63例为试验组.对照组按功能护理模式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责任制优质护理模式.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1h疼痛评估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h疼痛评估有统计学差异(P<0.01),6h后连续性疼痛评估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责任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架起病房与手术室之间的沟通渠道,加强疼痛管理,患者术后舒适度改善,切口疼痛耐受性增强,疼痛反应减轻,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赢得时间,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作者:田莉梅;张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90例急性胸部创伤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90例急性胸部创伤患者开胸围手术期护理.在术前做好紧急评估、急救处理、术前准备,术后经过护士对连枷胸反常呼吸的密切观察、各种管道护理、加强心理护理、疼痛护理、营养支持,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急性胸部外伤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紧急评估和密切配合及争分夺秒的抢救及护士对病情的细致观察,大大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廖锡群;李桃香;苏冰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骨折术患者恢复状况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机体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的患者根据患者的身心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功能锻炼.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关节功能评价恢复优良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股骨骨折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显著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车加丽;徐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产科专科护理咨询门诊孕妇及家属知识需求分析

    目的 初步了解产科护理专科咨询门诊孕妇和家属对产科相关知识的需求,为产科专科护理的发展和护士的培养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产科护理专科咨询门诊接诊的孕妇及家属资料513例次,按照妊娠的早、中、晚三期对咨询问题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妊娠早期孕妇和家属咨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疾病和药物、电脑和手机、不良生活习惯对妊娠的影响,妊娠对自身容貌和体形的影响,心理问题,饮食营养六个方面;而妊娠中晚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分娩准备,产后康复,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四个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孕妇占咨询次数的63.9%,显著高于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孕妇(P<0.01),高学历的孕妇咨询问题主要集中在妊娠早期,而低学历的孕妇主要集中在妊娠晚期,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和家属对产科的相关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信息需求,产科护理专科咨询门诊是一个有效普及产科相关知识和满足孕妇与家属对优生优育知识需求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黄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应用酚妥拉明预防持续使用PCA泵致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剖宫产后使用PCA(自控镇痛)泵的产妇留置导尿管拔管后应用酚妥拉明预防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8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0例,对照组在刮宫产后第1天(24h内)拔出尿管后,应用常规诱导方法督促产妇排尿;观察组按对照组方法拔除尿管,拔管后2~3h给予肌注酚妥拉明10 mg,15 ~ 30 min后排尿.结果 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相比,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应用酚妥拉明肌注可预防剖宫产术后使用PCA泵产妇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延丽萍;王成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马铃薯外敷预防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马铃薯外敷预防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静脉泵入胺碘酮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静脉泵入胺碘酮的同时用新鲜马铃薯外敷静脉穿刺点上方皮肤.对照组不做预防性处理.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使用马铃薯外敷可有效降低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

    作者:宋美燕;唐菊素;翁志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长期反复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 研究长期反复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护理对策.方法 使用SCL-90心理评定量表对57例不同疾病反复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与常模组进行比较.结果 长期反复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较为复杂,老年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几方面评分均低于常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针对长期反复住院老年患者出现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有助于加速疾病转归,提升老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病率与复发率.

    作者:陈策;杨文;胡学军;郑潇钰;梁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综合实验在高职高专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综合实验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2008级护理4个班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作为实验组,乙组作为对照组.甲组学生以婴儿模型进行儿科护理综合技能操作训练,乙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结果 两组学生实验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综合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临床判断能力、增强了学生间的团队协作.结论 儿科护理综合技能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作者:史小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呼吸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呼吸护理干预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前加强呼吸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咳嗽程度、肺部罗音、排痰难度等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肺癌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内科护理人员与住院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评价在内科护理人员以及住院患者中的差异,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内科住院患者97例以及护理人员41名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护理人员自我评分以及患者对其评分的差异,同时对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评价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7.94%,高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的80.49%(P<0.01).相关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评分亦明显高于护理人员自评分(P<0.01).结论 临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同.

    作者:杨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非经济模式护理绩效分配在垂直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适应当前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本院通过实施以突出“岗位技术、责任风险、劳动强度、护理工作量”等为导向的护理绩效考核分配办法,探讨以非经济模式为主体的护理绩效分配,强化护理垂直管理.

    作者:曾等娣;盛传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脑损伤致单侧空间忽略患者治疗康复的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损伤致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治疗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脑损伤致单侧空间忽略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加入针对USN的康复护理干预.治疗6w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脑损伤致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效果,对USN的临床康复工作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苏燕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和住院健康教育对抑郁障碍患者康复的辅助效果

    目的 评估心理护理和住院健康教育对抑郁障碍患者康复的辅助效果.方法 将60例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均接受氟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研究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和住院健康教育,观察6周.干预前后分别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病情和疗效,同时调查有关防治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两组干预6周后的HAMD总分均比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干预第6周末研究组的HAMD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减分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 心理护理和住院健康教育对抑郁障碍患者有较好的辅助康复效果.

    作者:郑素燕;林耿丰;高镇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的效果与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探讨护理干预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效果.方法 将237例ERCP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前至术后给予系统、完整的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操作;比较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差异.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生理指标变化、插管成功所需要的时间、住院日和SAS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ERCP前后对患者的焦虑情绪作用显著,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作者:裴雪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理念对ERCP术患者治疗配合及并发症控制情况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对ERCP术患者治疗配合及并发症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于本院采用ERCP术进行诊治的210例患者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的210例患者为观察组(优质护理理念组),后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前后的治疗配合情况、舒适度情况、医院焦虑抑郁量表、WHOQOL-100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的Frankl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舒适度较高比例高于对照组,医院焦虑抑郁评分两个方面及WHOQOL-100量表四个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理念可显著改善ERCP术患者治疗配合情况,并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志兰;胡金定;袁少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