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莉
目的 探讨新生儿留置针静脉穿刺时非营养性吸吮(NNS)对疼痛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监护室住院的胎龄>37 w的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在留置针穿刺时给予NNS,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采用新生儿疼痛估量表(NIPS)评估新生儿在留置针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NIP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留置针静脉穿刺时进行NNS可以减轻新生儿刺激时的疼痛反应,提高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
作者:张忠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于手术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以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够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有利于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钟向萍;岑彩虹;李蝶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人群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310例经体检时查明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单盲、随机的分配方式将310例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5例患者.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加上干预护理,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干预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高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较护理前有很大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预护理在治疗老年高血压上有着良好的效果,能显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2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1月~2011年12月2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实施晨间护理之后,由护士长或者责任组长对护理情况进行评估,而观察组的患者在晨间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具体的评分和扣分标准,并将整个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具体化和程序化,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通过两组的效果观察比较,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晨间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护士自我效能感评分、基础护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展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且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士的自我效能,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司念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柔性管理在优化急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的护理人员8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柔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病床管理、护理文件、护理操作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柔性管理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后,能够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军群;于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在清醒患者吸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需吸痰的清醒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患者在吸引前沿气管内缓慢注入2%的利多卡因0.5~1 ml,2 ~3 min后行气道内吸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气道内吸引.结果 两组患者咳嗽、疼痛、躁动、气管痉挛、低氧血症、心律异常、恶心等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痰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吸痰过程中、吸痰后2 min、吸痰后5 min的血氧饱和度检测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利多卡因能够减轻清醒患者吸痰中的机体反应,降低气管的敏感性,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卢月珍;林艺珍;高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包括转变服务理念,优化排班模式,扩大工作权限,开展健康宣教,达到患者满意.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和综合素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效率的重要举措.
作者:裴艳玲;郭彩霞;伏鑫;赵琪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体外循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0例先心病患者按术后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行体外循环手术,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胃肠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率、住ICU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利于改善体外循环患者的肺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王明艳;詹胜丹;王明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产后保健工作对产妇心理和生理康复产生的影响,探讨科学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在我院就诊的300例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指导,实验组采用保健护理指导,通过比较两组的母乳喂养状况、婴儿的护理状况以及其他疾病的发生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产妇的其他疾病患病率较低,母乳喂养状况以及婴儿护理状况都比对照组状况好.结论 妇女在产褥期会出现比较多的健康问题,医护人员要加强对产后护理工作的指导,及时解决产妇心理与生理上的问题,提高其健康状况.
作者:常隽;杨凌艳;刘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普通外科手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普通外科手术患者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手术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恐惧焦虑程度、心率变化、血压和满意度方面均好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普通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手术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严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提高膀胱癌患者化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膀胱癌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正常生理及药物治疗,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总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丁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Ⅲ型前列腺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确诊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9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复方治疗;治疗组服用中药复方治疗的同时,给予专业心理护理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 w检测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生活质量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并计算总有效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生活质量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治疗后也显著下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心理护理能显著提高中药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心理护理联合中药复方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艳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唇腭裂是颌面部常见的先天畸形,属于多因素遗传性疾病,严重影响美观、吞咽、发音及患儿心理健康,手术治疗是其序列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由于婴幼儿应对能力有限,较成人更易发生应激反应,术后有可能经历较成人更剧烈的疼痛[2]及不适,甚至可能由于大哭大闹而引起术后伤口复裂.为探讨舒适护理在低龄唇腭裂患儿术后疼痛中的作用,我们选取本科住院治疗的30名低龄唇腭裂患儿,分别应用舒适护理及传统护理,并对其术后疼痛进行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急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的心率、血压、皮质醇和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h、4h、6h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可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变异趋于平衡,减轻应激状态,提高疼痛耐受度.
作者:叶群英;蓝惠兰;黎春常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我院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现况,探讨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人员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测量我院195名护士评判性思维技能和评判性思维精神.结果 69.7%的护士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29.2%的护士有中等水平的评判性思维倾向.职称、年龄、是否自学护理知识、是否接受过评判性思维教育、是否阅读护理杂志等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大小具有相关性.结论 对肿瘤专科护士专业能力的培养不但应重视三基知识训练、专科护理理论传授,更应重视培养护士有效合作的能力、独立获得信息的能力、自学的能力以及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作者:陈丽君;周文婧;常鑫;黄英凡;陆杰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总结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综合护理程序及注意要点.对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108例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等围术期综合护理.综合护理后,康复87例,死亡3例.正确落实各阶段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意外和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关键,有效的综合护理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9至2010年新上岗护士40名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20人,分别按照传统临床培训模式和合作学习培训模式进行三个月的临床培训,比较两种学习模式的培训效果.结果 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临床培训后,实验组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护士对合作学习模式普遍认可.结论 合作学习模式能激发新护士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临床实践技能.
作者:潘群;陈蓉;袁玲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选取胃癌行胃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出院前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评价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综合提升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者:邵世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人性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应用观察和分析.方法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结果 从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两组患者在总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总满意度方面差异比较明显,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78.7%、95.7%;住院时间(38.2±6.9)d、(23.4±2.6)d;满意度87.6%、97.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方式从患者的心理变化和情感的需要出发,较一般护理方式,更能让糖尿病老年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尊重,利于患者的治疗.
作者:杨万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在产妇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92例,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146例.常规组的产妇给予常规产房护理,干预组的产妇给予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难产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第一、第二及第三产程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 产房护理施行安全管理制度化能够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缩短分娩时间、降低难产率、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产妇的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小荷;谌祖红;姜蕾;王竹珍;张馨尹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