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黄泽鹏;谌丁艳;罗青山;周丽
目的 分析青少年血压偏高与体质量指数的关系,为控制中学生体重减少血压偏高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潍坊地区6所初中、高中学校13~18岁学生2 258名,采用倾向指数法均衡混杂因素,计算不同BMI分组间青少年的倾向指数,然后按倾向指数进行组间卡钳匹配,对匹配前后的数据进行t检验与秩和检验等.结果 倾向指数法匹配前,协变量精神紧张、睡眠状况在正常与超重中学生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607,-1.989,P值均<0.05);倾向指数匹配后,所有协变量在正常组与超重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倾向指数匹配后BMI正常组与BMI异常(超重/肥胖)组间青少年血压状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31,P<0.05).结论 控制青少年的体重可以减少血压偏高的罹患风险;倾向指数法可以有效控制组间偏倚,从而对分析结论做出正确评价.
作者:安洪庆;王素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郊区学生及其家长对学生体型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开展超重肥胖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郊区小学和中学各2所,以问卷方式对小学三、五年级、初一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获得对学生体型的主观认知、家庭社会经济情况,以体质量指数(BMI)为依据客观评价学生体型,了解调查对象对学生体型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56.00%的学生、60.24%的家长正确认知学生体型,34.12%的学生、32.94%的家长低估学生体型.超重肥胖学生及其家长低估学生体型者分别占58.20%,56.00%,与体重正常学生及其家长相比(学生低估比例为28.91%,家长低估比例为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对自身体型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家长文化程度、家长体型、家长性别、家长对自身体型的评价、学生性别亦未影响家长对学生的体型认知(P值均>0.05).结论 学生及家长对学生体型的正确认知比例较低,学生体型是影响因素.
作者:喻颖杰;赵耀;张杰;郑德生;余晓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青少年学生成瘾物质使用情况,分析学生物质成瘾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学生成瘾物质使用预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20所大中学校的5 049名学生,调查其成瘾物质使用的情况.采用x2检验和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探索大中学生成瘾物质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曾经使用成瘾物质的学生有215名(4.3%),其中止咳药水、吸入性有机溶剂人次占2.0%,镇静剂占0.6%,盐酸曲马多0.5%;吸食大麻、冰毒、鸦片、可卡因、海洛因人次均占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成瘾物质的危险因素有学段(OR=1.400,95%CI=1.139~ 1.721)、打架(OR=1.634,95%CI=1.160~2.303)、孤独(OR=1.670,95%CI=1.131~ 2.466)、自伤(OR=2.584,95%CI=1.818~3.672)以及遭受暴力(OR=4.712,95%CI=1.676~13.251).结论 青少年学生仍存在使用成瘾物质的现象,有必要开展针对成瘾物质危害的宣传教育活动.
作者:吴宇;黄泽鹏;谌丁艳;罗青山;周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农村中学生人格特质词注意偏向的影响,为制定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对从黑龙江省3所农村中学整群筛选出的儿童期受心理虐待个体20名及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对照组18名,以成对的人格特质词、中性词为实验材料,采用2组别(心理虐待组、对照组)×2特质词性质(消极、积极)的2因素混合设计,运用“点探测任务”范式,考查儿童期心理虐待经历对人格特质词注意偏向的作用.结果 心理虐待和对照组中学生对消极和积极特质词注意偏向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93,-1.560,P值均>0.05).对注意偏向值的方差分析显示,组别×特质词性质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F=5.792,P<0.05),组别和特质词性质的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儿童期心理虐待经历对个体加工消极特质信息的注意偏向存在影响.
作者:宋锐;刘爱书;安春平;佟欣;于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学校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1].校医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肩负着学校传染病监控、健康教育、食品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任务,守护着学生的健康成长[2-3].而校医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学校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4].为了解河南省中小学校校医队伍的现状和校医队伍的配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河南省教育厅于2014年9月对河南省各地市中小学校校医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张彦勤;孙经;娄晓民;王鲜;郭蔚蔚;李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高校学生性短信收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指导大学生科学合理使用现代通讯平台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3所本专科院校的38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性短信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持开放、不确定、保守3种性态度的学生比例分别为30.7%,34.1%,35.2%.65名被调查者有过性短信行为,其中男生44名,女生21名,51名有恋爱经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态度开放或不确定者要求他人发送私密照给自己和被要求发送私密照给他人的概率分别是性态度保守者的6.18倍(95% CI=1.88 ~ 20.34)和1.92倍(95%CI=1.12~3.28),有恋爱经历者发生以上2种行为的概率分别是无恋爱经历者的11.26倍(95%CI=2.35~53.88)和2.32倍(95%CI=1.01~5.35).结论 上海市高校学生收发性短信行为有一定的比例,男性、有恋爱关系和性态度开放是可能的影响因素.
作者:闵敏;周汝琳;沈洁;廉启国;张焕玲;曾燕;陆梅;陆珍;朱昊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高社交焦虑聋哑青少年的解释偏差现状,为解释偏差矫正对聋哑青少年社交焦虑症状的干预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在合肥市某特殊学校筛选高社交焦虑水平聋哑青少年50名,其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名.用计算机化的解释偏差矫正程序对干预组进行每周1次,为期5周的干预,对照组安排非干预性质的简单任务.2组在干预前后都采用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SAS-A)测量社交焦虑水平,采用自编问卷评估解释偏差状况.结果 正、负性解释偏差和社交焦虑水平上,组别、时间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性解释方面,干预组与对照组间前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43,P<0.01);干预组前测得分[(61.32±5.08)分]高于后测[(51.24±6.80)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97,P<0.01),对照组内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性解释方面,组间前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70,P<0.01);干预组前测得分[(52.08±4.42)分]低于后测[(62.20±7.26)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64,P<0.01),对照组内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社交焦虑方面,组间前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54,P<0.01);干预组前测得分[(46.40±5.70)分]高于后测[(39.96±5.78)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04,P<0.01),对照组内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社交焦虑聋哑青少年存在负性解释偏差,解释偏差矫正训练能够有效地降低聋哑青少年的负性解释偏差和社交焦虑状况.
作者:萧潇;朱春燕;余凤琼;张蕾;汪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苏北某地区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学龄儿童科学补碘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水碘监测分层整群抽取苏北某地区低、中及高碘地区8~10岁学龄儿童724名,进行水碘、家庭食用盐碘、儿童尿碘检测,部分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低、中、高碘地区水碘中位数分别为8.89,38.52,189.25 μg/L,儿童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35.49,183.62,448.9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非高碘地区,水碘含量低是儿童缺碘的危险因素(OR=2.695),碘与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高,方便面、鸡蛋、牛奶食用频率高是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611,0.569,0.713,0.547,P值均<0.05);男性、超重、肥胖、缺乏碘与健康相关知识、豆制品食用频率高是碘过量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338,5.032,1.090,0.538,1.414,P值均<0.05).高碘地区,除水碘含量外,动物肝肾进食频率高是危险因素(OR=3.052,P<0.05).结论 苏北某地区学龄儿童尿碘水平基本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但尿碘水平偏低和偏高的儿童仍占有一定的比例.应采取针对碘与健康相关知识、食盐管理、营养综合干预措施使儿童碘营养保持在适宜的水平.
作者:葛苗苗;罗雅婕;邵继红;袁国海;盛玉璐;谢蒙蒙;张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一新生口腔保健综合干预的效果,为改善大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取某师范院校某专业2个班级的80名新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实施口腔健康自我管理模式,研究组实施口腔保健综合干预模式,干预时间为4周.干预前后,采用口腔保健行为调查表(QAOHB)、简化软垢指数(DI-S)、简化牙石指数(CI-S)、牙龈指数(GI)以及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中文版评价2组学生口腔保健行为、口腔卫生状况以及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QAOHB,DI-S,CI-S,GI及HIP-14评分分别为(6.47± 1.76)(1.52±0.59) (0.82±0.53) (1.29±0.64) (12.21±2.38)分,对照组分别为(6.39±1.69) (1.58±0.73)(0.85±0.61)(1.31±0.67)(12.31±2.4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研究组QAOHB,DI-S,CI-S,GI及HIP-14评分分别为(12.29±2.16)(1.12±0.43)(0.53±0.28) (0.82±0.23) (9.19±1.26)分,对照组分别为(7.60±1.53)(1.49±0.51) (0.79±0.36)(1.26±0.49) (12.04±1.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21,3.51,3.61,5.14,9.09,P值均<0.01).结论 对新入校大学生实施口腔保健综合干预能够改善其口腔保健行为和口腔卫生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孔艳玲;张少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2010-2014年贵阳市青年学生群体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行为干预服务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情况,为高校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的修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贵阳市2个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共7 07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除2010年外,贵阳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超过90%;高危行为调查发现,有过性经历的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8.6%(605/7 071),初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只占36.9%(223/605);初次性行为存在临时性行为的比例为0.3%(2/605),商业性行为为2.8%(17/605),同性性行为为0.2%(1/605);行为干预服务情况调查显示,青年学生艾滋病宣教参与度和近期接受HIV检测比例均较低;血清学检测未发现有HIV抗体阳性学生;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2.116,95%CI=1.767~ 2.534)、民族(OR=1.220,95%CI=1.008~ 1.475)、户籍所在地(OR=1.594,95%CI=1.104~2.302)、学历(OR=21.179,95%CI=13.644~ 32.876)和接受预防艾滋病宣教情况(OR=1,437,95%CI=1.194~ 1.728)是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补充基础卫生学知识、性安全知识等宣教内容;注重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艾滋病宣教;促进青年学生参与艾滋病知识宣教,加强艾滋病的警示性教育.
作者:曹文杰;袁智;姚永明;申莉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体育锻炼在心理应激层面上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为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供指引.方法 随机抽取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阿坝师范学院3所大学共412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身体活动量表(APARQ)配合代谢当量(MET)对体育锻炼水平进行量化,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量化心理应激水平,使用疾病严重性等级量表(SIRS)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上述收集到的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分析,观察内在相关性.结果 4次测量的体育锻炼水平分别为(365.59±101.41) (412.17±97.34)(389.52±98.85)(403.91±102.27)分,心理应激水平为(113.28±55.17) (131.52±59.23) (117.84±58.48) (104.33±52.80)分,健康状况水平为(5.42±2.49) (4.41±2.16)(4.08±1.94) (3.98±2.25)分.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生健康状况与心理应激之间存在正相关(r=0.27,P<0.05),与体育锻炼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0.05,P>0.05),且心理应激与体育锻炼水平之间也无相关性(r=-0.04,P>0.05).多层线性模型进行分析显示,体育锻炼和心理应激水平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04,P<0.05),且均对学生健康状况水平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1.52,0.26,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应激、身心健康有关,可通过强化体育锻炼,减缓大学生心理应激,改善身体健康状况,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付文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海口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少年抑郁预防策略和开展干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海口市城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 995名中小学生,运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进行调查.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海口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总体检出率为32.3%,男生检出率为34.6%,女生检出率为29.9% (x2=12.33,P<0.01);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检出率分别为34.6%,28.3%,32.6%,32.5%,31.9%,34.9% (x2=11.35,P<0.05);城市学生检出率为29.4%,农村为39.0% (x2=42.83,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学校所在地、父亲文化程度、是否有学习压力、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类型等对抑郁症状检出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海口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儿童抑郁预防干预研究应考虑性别、年级、学校所在地、父亲文化程度、是否有学习压力、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类型等因素.
作者:朱慧全;李巧;王丽卿;张荣;王基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汪立夏等[2]分别在2001,2006,201 1年对江西省5所重点高校学生进行调查显示,分别有23.80%,22.86%,19.4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李娜[3]对某女子学院3 225名2012级学生的心理普查中,发现有15.8%的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困扰.林磊等[4]于2012年抽取上海24所高校本专科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分别有15.8%,13.3%,13.3%的学生存在成长发展、人际和谐和环境适应问题.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对合著网络、关键词共现矩阵以及聚类和多维度分析,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勇钢;秦娟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2005-2015年天津市学校肺结核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天津市2005-2015年登记的学校肺结核患者,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5-2015年天津市共报告学校肺结核患者3 340例,占全人口报告肺结核患者的8.92%(3 340/37 447);涂阳肺结核患者865例,占所有报告肺结核患者的2.31%.学校肺结核发病主要集中在第二季度(32.49%),其次为第四季度(26.74%);学生肺结核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46:1;发病人群以大学及以上学生肺结核所占比例高,占学生肺结核患者总数的61.29%(50.49% ~ 77.42%).学校肺结核患者中就诊延误患者1 420例,就诊延误率为42.51%.男性、涂阴患者及就读于高校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就诊延误情况(x2值分别为8.21,202.63,9.08,p值均<0.05).结论 天津市2005-2015年学校肺结核登记人数呈下降趋势,但是学校肺结核占全人口肺结核的比例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者:李晓蓉;李敬新;江丽娜;庞学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安徽省援疆护理班学生学校适应体验,为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内地学习和生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分别对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2个小组12名援疆护理班学生开展焦点小组访谈和8名学生的个人深度访谈,资料分析用Colaizzi的7步法.结果 援疆护理班学生学校适应包含4个阶段8个主题:接触阶段包括憧憬与好奇、兴奋与困扰;冲突阶段包括文化休克与抗拒、挟裹着语言障碍的学习;磨合阶段包括探索与顺应、职业意识的萌芽;适应阶段包括成长的积极体验、为家乡护理发展贡献力量.结论 教育及管理工作者应密切关注援疆护理班学生的学校适应体验过程,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升学校适应能力.
作者:桂玲玲;洪静芳;黄弋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延庆区2011-2015年中小学生常见病监测结果及变化特征,为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北京市中小学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对2011-2015年北京市延庆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利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常见病总体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视力不良(60.1%)、肥胖(14.4%)、龋齿(12.9%)、营养不良(5.3%)、贫血(4.5%)、沙眼(0.1%),其中营养不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P<0.05).视力不良、营养不良、贫血、龋齿检出率整体表现为女生(60.8%,14.7%,5.4%,16.2%)高于男生(54.4%,9.5%,3.8%,10.6%)(x2值分别为512.0,752.2,140.1,832.5,P值均<0.05),肥胖检出率为男生(24.2%)高于女生(16.5%)(x2=1 077.1,P<0.05);视力不良、营养不良、龋齿检出率为中学生(74.4%,12.9%,19.5%)高于小学生(45.0%,11.0%,7.1%)(x2值分别为10 931,100.5,3 925.8,P值均<0.05),肥胖检出率为小学生(20.9%)高于中学生(19.5%) (x2 =31.6,P<0.05).结论 中小学生常见病检出状况不容忽视,尤其应加强对视力不良、肥胖、龋齿的防治.
作者:武书彦;王芸;张琨;王绍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2004-2014年云南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征,为探讨学校食物中毒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云南省2004-2014年突发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4年云南省共报告学校食物中毒事件138起,累计报告病例5 873例,死亡14例,分别占同期云南省食物中毒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的19.63%,28.04%和2.31%.学校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农村中小学,4月和9月是中毒高峰,有毒植物和微生物是主要致病因素,化学物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结论 农村中小学校应是云南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防控的重点.要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开展对食堂从业人员、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作者:黄鑫;黄达峰;常利涛;代丽梅;邓淑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校周边的烟草售卖点数量及自然状态下向未成年人售烟现状,为创造无烟和健康的学校周边环境提供参考.方法 自拟调查问卷,采用普查的方法对北京市中小学校周边100m范围内的烟草售卖点进行调查,并暗中观察销售点是否设置有关标识、有无未成年人购烟现象.结果 共调查1 654所中小学校,其中35.6% (588所)的中小学校周边100m范围内存在烟草售卖点.对其中874处售烟点进行了观察,70.1%的售烟点为杂货店/便利店,11.8%为烟酒商店,8.5%为商场/超市,5.9%为烟草专卖店;79.1%的售烟点未在醒目位置设置“吸烟有害健康”的标识,72.9%的售烟点未在醒目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售卖烟草”的标识;15.4%的售烟点有未成年人前来购买烟草,其中的80.0% (108/135)未拒绝未成年人购买烟草.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校周边存在较多烟草销售点,且未成年人购买烟草不遭拒绝现象普遍.
作者:郭欣;刘峥;白承续;花晨曦;徐文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卡介菌素纯蛋白衍生物(BCG-PPD)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在学校体检筛查结核病中的效果,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3年和2014年的石家庄市鹿泉区中小学新入学学生使用不同的PPD试验进行筛查,对2种方法试验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10 261名学生接受了BCG-PPD试验,阳性学生913名,阳性率为8.90%;11 252名学生接受了TB-PPD试验,阳性学生457名,阳性率为4.06%,2种试验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0.521,P<0.01).2种试验方法不同性别、地区、年级新生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BCG-PPD接种阳性率高于TB-PPD接种阳性率,但在筛查出胸部X线异常及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方面相关不明显.在学校结核病筛查中建议采用TB-PPD方法.
作者:黄建斌;杨玲;周吉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睡眠障碍与伤害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齐齐哈尔市2 01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间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一般特征、伤害、睡眠状况等资料.结果 大学生伤害总体发生率为14.58%.不同性别、家庭关系、看护人、看护人文化程度大学生伤害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5.117,18.802,88.117,30.630,P值均<0.05).性别、家庭关系、看护人、看护人文化程度、睡眠时间不足、入睡困难、夜晚醒后难以入睡、白天困倦、晚睡、自评睡眠不足等是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睡眠障碍增加了大学生伤害发生的风险,通过改善睡眠可降低伤害的发生风险.
作者:谢志平;葛杰;祁艳波;韩云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