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英;陈丽娟;刘红军
目的 了解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小学生的饮料消费模式,为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国9个地区共814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和比较城市、农村小学生乳制品和软饮料的摄入频率及摄入量.结果 城市小学生经常喝(≥4次/周)牛奶及其制品(66.5%)的比例高于农村学生(22.2%)(x2=,P<0.05);57%的农村小学生基本不喝(<1次/周)牛奶及其制品,高于城市儿童的16.7%(P<0.05);城市小学生乳制品(液体牛奶、酸奶)每日摄入量中位数为206 mL,明显高于农村学生的44 mL(P<0.01).城市小学生“经常喝”和“基本不喝”软饮料的比例分别为47.8%,23.8%,均高于农村学生的43.4%,19.1% (P<0.05).小学生消费频繁的饮料是配置型乳饮料(33.4%),其次为碳酸饮料(24.6%)、茶饮料(24.2%).城市小学生总的软饮料消费量中位数为962 mL/周,高于农村学生的650 mL/周(P<0.01).结论 小学生乳制品的摄入未达到推荐量,农村小学生乳制品的摄入尤为不足.应加强对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提高学生乳制品的摄入,并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健康饮品.
作者:尤莉莉;杨媞媞;白瑛;陈云;张玉梅;王培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中生“课堂教学、自学指导、同伴教育、个别咨询”有机结合的“四位一体”学校性教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为学校性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内江市区3所中学随机选取高一年级6个班共348名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教学,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于授课前后对学生进行性相关问题评分,授课后调查学生对教学情况评分.结果 授课后高中生“性生理知识、自主学习性知识、处理恋爱问题、合理宣泄性欲望、与周围同学或朋友交流性问题”评分较授课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62,3.428,4.095,3.654,3.413,P值均<0.01);“对性冲动的自我控制、与父母沟通性问题、避免性侵”评分授课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12,0.955,1.213,P值均>0.05).学生“对学校推广青春期性教育的必要性”评分在授课前为(6.11±1.14)分,授课后(8.78±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4,P<0.01).实习教师推广性教育信心的评分在授课前为(9.17±0.69)分,授课后为(6.67±1.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3,P<0.01).结论 在当前性教育师资缺乏及专业化不足的现状下,构建“课堂教学、自学指导、同伴教育、个别咨询”有机结合的多渠道学校性教育模式,能较好地满足中学生多样化及个体化需求.
作者:李俭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情绪调节及情绪的影响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1-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4].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本质上指的是个体基于对自身情绪调节能力的主观评价而形成的自信感.有研究发现,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缓和情绪的紧张性和维护自我调节机制[4].情绪调节是个体对自身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景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在情绪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个体常用且有效的调节策略是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5].研究表明,认知重评能更好地降低消极情绪体验[6-8].
作者:田学英;卢家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课堂学习焦虑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汉语课堂教学水平和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江苏省3所大学的来华留学大二本科生226名,采用汉语课堂焦虑量表(CLCAS)及人口学问卷调查,对影响汉语焦虑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来华留学生汉语课堂焦虑水平偏高,重度焦虑比例达27.4%,中等焦虑比例为54.9%.留学生汉语课堂焦虑在性别、专业、国别和宗教信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107.725,4.175,2.942,7.990,P值均<0.05);HSK四级成绩与汉语课堂焦虑呈正相关(r=0.754,P<0.01).性别、专业、宗教信仰和HSK四级汉语成绩对于汉语课堂焦虑总分具有较高预测力(R2=0.578,调整后R2=0.570,F=9.298,P<0.01).结论 来华留学生课堂焦虑问题不容乐观.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汉语教学技术并提供系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改善来华留学生汉语课堂焦虑水平.
作者:钟家宝;高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对于传染病的认知和行为特点,为防止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和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许昌市城乡10所中小学校的l 913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及行为情况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前2周内42.76%的学生曾有发热、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不适症状,42.57%的学生在过去l a中请过病假.对肺结核可疑症状、发热标准、洗手有助预防流行性感冒的知晓率分别为41.46%,29.69%和15.40%.吃东西前、便后的洗手率分别为82.85%,91.01%,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不掩口鼻的发生率分别为7.08%,3.45%;有57.05%的学生生病时告知教师.学生的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医生(73.56%)、家长(72.25%)和教师(68.17%),喜欢的健康教育形式主要是电视节目(61.47%)、网络(48.48%)和课堂教学(45.1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是否常在小吃摊购买食品、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吃东西前是否洗手和是否经常在校外饭馆/小摊吃午饭是因病缺课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231,-0.344,0.094,0.086,0.688,P值均<0.05).结论 应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全面建立因病缺课请假、痊愈后交复课证明制度,减少或杜绝带病上课现象发生,防止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和流行.
作者:何健;张丁;杨汴生;孙经;王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进一步保障大学生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大学生医疗水平,缓解大学生“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2009年重庆市政府将市辖区内全部高校在校生纳入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医保”)试点范围,使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逐渐进入体制探讨的范围,从制度上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1].重庆市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参加城乡医保至今已实施近5 a,参保率达到80.8%.为客观掌握重庆大学生的参保情况和运行效果,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政策的改进和完善,本课题组于2013年10月-2014年3月对重庆市内3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薇薇;刘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青海省藏区寄宿制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定藏区学生营养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3年对青海省藏区2 539名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与体重测量,并评价营养状况.结果 2013年青海省藏区被调查学校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7.38%,其中生长迟滞率为11.54%,中、重度消瘦率为14.66%,轻度消瘦率为11.19%,超重率为2.84%,肥胖率为1.93%.男、女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41.51%,33.56%;小学生和中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22.49%,50.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11,76.72,P值均<0.01).结论 青海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营养不良问题突出,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赵宏;刘燕;邢永华;王树林;赵磊;赵忠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自贡市城乡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状况,为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从自贡市整群抽取31所中小学校共17 348名学生,采用二检法对调查对象进行脊柱侧弯检查,采用SPSS 17.0比较特发性脊柱侧弯检出率及Cobb角的城乡差异.结果 11 383名城镇学生发现特发性脊柱侧弯69例,检出率为0.61%;5 965名农村中小学生发现20例,检出率为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627,P<0.05).主弯Cobb角城镇学生患者为(17.43±6.52)°,农村学生患者为(14.29±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4,P<0.05).结论 城镇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弯检出率、Cobb角均高于农村学生.应以城镇学生为重点,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任凯;龚晓明;章荣;曾祥斌;詹俊杰;刘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某高校自杀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杀意念的影响,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在某高校发生1例自杀事件后,以自杀事件为中心,按“自杀事件所在班级—自杀事件所在系院—自杀事件所在高校”的扩展顺序,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选取21个班级903名学生,对其进行心理健康和自杀意念状况调查.结果 自杀事件发生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P值均<0.01),同时自杀意念检出率干预前后有所增加(21.15%,10.74%x2=36.51,P<0.01).自杀事件所在班级、所在系院其他班级与所在学校其他系院班级的SCL-90各因子、总分及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自杀事件所在班级的SCL-90各因子、总分及自杀意念检出率高,自杀事件所在系院其他班级次之,自杀事件所在学校其他系院班级低(P值均<0.05).结论 高校自杀事件具有“传染性”,高校在自杀事件发生后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予以防范.
作者:巢传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三大城市中学生家长饮酒相关知识、态度及教育行为,为控制青少年饮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各随机抽取4个城区.按照每个城区在册学生总数和调查比例,并结合学校规模,在抽中的每个城区中随机抽取2 ~12所初中和3~10所高中学校(包括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共抽取135所学校的13 787名中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家长对于饮酒基本知识知晓率均在80%以上,但对于“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哪些疾病”,北京、上海、广州家长回答完全正确的分别仅占14.4%,11.6%,13.0%;24.9%~33.0%的家长不反对子女饮酒;34.0%的家长未给孩子讲过饮酒危害知识.母亲在知识、态度及行为方面的表现均好于父亲及其他监护人.结论 应提高家长对未成年人饮酒危害的认识,引导其对青少年饮酒持正确态度,特别是要加强针对父亲及其他监护人的宣教,使家长重视对子女饮酒危害的相关教育.
作者:郭婧;张倩;杜松明;陶龙翔;汪正园;卢立新;潘慧;胡小琪;马冠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西部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食育干预效果,为改善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取四川省蒲江县长秋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3所,随机分为食育教育模式干预学校、普通营养教育对照学校及空白对照学校,研究对象为3所学校食堂和在校就餐的学生,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连续3d称重记帐法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将近1 a的干预之后,除了水果类食物摄入无改善外,食育干预学校的膳食无论从食物摄入量、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还是膳食结构来看都较基线调查有所改善,特别是食用油和盐的控制效果较好(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量分别为27.5和4.9 9),奶类和蛋类食物摄入量也大大增加(平均每人每天摄人量由干预前的3.5和0g增加到干预后的52.4和174.7 9).但还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偏低,如核黄素和钙的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量为11和471.9 mg;低于参考摄入量.另外2所学校的膳食也有所改善,但是食用油和盐的摄入量过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动物性食品摄入量偏高且品种单一.结论 食育对于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有很大帮助.
作者:冯敏;李晓辉;伍建军;刘艳;杨剑波;曹晋原;王嫣菲;王瑶;潘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运动性猝死三级预防策略,为预防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选择某高校2009 ~ 2013级大学新生25 512名为研究对象,开展新生运动保健教育和救护知识培训;对新生和运动员进行以心脑血管病为主的运动性猝死高危人群筛查,建立疾病档案并实施健康安全管理;严格运动健康准入制度,做好运动现场医疗监督等的大学生运动性猝死三级预防措施.结果 2009 ~2013级新生检出运动性猝死高危人群总数254例,检出率分别为0.7%,0.5%,0.9%,1.1%,1.8%,从2010年开始逐年升高.其中心脏病与甲亢占70.5%,高血压病占20.5%,自发性气胸占3.1%.心脏病分类以先天性心脏病、频发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二尖瓣脱垂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3.1%,30.6%,12.2%.通过实施大学生运动性猝死三级预防措施,近5a该校无学生运动性猝死.结论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三级预防策略操作性较强,有助于保障大学生运动时生命安全,并对学校和社会实施健身运动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陈光英;陈丽娟;刘红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学校是个特殊的群体,学校食堂卫生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1].近年来,学校食堂集体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屡有发生[2-4],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全面了解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发现卫生管理薄弱环节,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三元区卫生监督所于2013年5月对该区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食堂卫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忠;罗甲莲;黄梅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射阳县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分层整群抽取的射阳县10所中学的2 962名学生进行匿名式网络成瘾现状问卷调查.结果 射阳县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达4.9%.男、女生网络成瘾率分别为7.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40,P<0.01);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为4.5%,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0,P>0.05);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学生分别为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3,P<0.01);大家庭、核心家庭和其他家庭的学生分别为4.2%,4.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5,P<0.05).结论 射阳县中学生网络成瘾率略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学校类型、学习成绩、家庭类型等因素均会影响学生的网络成瘾率.
作者:赵继娟;张仁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大学生生理健康(身体健康、亚健康)风险,为高校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自编的“大学生身体健康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心理亚健康自评量表”,整群抽取四川某高校1 240名大学生进行调研,通过构建了包含25个底层风险事件的大学生生理健康风险故障树,分析该校大学生生理健康的主要风险事件;再通过自编的“大学生生理健康情况调查问卷”进一步调研和追踪诱使主要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 故障树分析显示,该校大学生生理健康风险为74.42%,身体健康风险为33.18%,亚健康风险为61.72%.对25个风险事件的重要度进行了排序,其中排名前5的风险事件依次为人际关系紧张、上呼吸道感染、适应困难、立定跳远不合格和急性胃肠炎.结论 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改正自身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同时加强心理辅导,开设高年级体育课程,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
作者:杨雁;王新鑫;袁兵;文新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营养状况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儿童营养不良率迅速下降;另一方面由于膳食结构不平衡、身体活动减少,造成了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快速上升[1-3].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合理的营养不仅能促进健康成长,还能预防成人期的各种疾病[4-5].
作者:宋超;丁彩翠;张妍;宫伟彦;陈暕;王延勇;李荔;袁帆;陈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运动干预对中学生戒除网瘾的效果,为寻求青少年戒除网络成瘾的有效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对整群抽取的石家庄市9所中学的4 221名学生进行调查,运用高强度间歇运动方法对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7名男性网络成瘾学生(运动干预组)进行10周的运动干预,对照组为石家庄市第五十四中学24名网络成瘾男生.结果 石家庄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为7.96%,其中初中生为6.74%,高中生为8.02%;男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0.69%,远高于女生的4.87%(x2=10.76,P<0.01);运动干预组学生干预前、后网络成瘾评分分别为(72.85±8.08)和(53.44±1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10,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得分分别为(72.04±7.82)和(72.41±6.6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0,P>0.05);干预后,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网络成瘾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727,P<0.01).结论 石家庄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加强家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管理;高强度间歇运动对网络成瘾中学生戒除网瘾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李敏;李立;陈玉娟;张立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寄宿生的膳食行为与营养状况,为“计划”更有效地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实施“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的每个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等3种供餐模式,各随机整群抽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然后从抽取的每个学校的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中随机抽取1~2个班.按照统一的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以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采用自填“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学生基本情况与膳食行为调查表”收集学生就餐信息.结果 寄宿生每天不吃早饭的比例低于走读生(33.9%,37.7%,x2 =243.8,P<0.0l),每天就餐不足三餐的比例低于走读生(8.7%,11.8%,x2=66.7,P<0.01).寄宿生每天上午三、四节课感到饥饿的比例低于走读生(16.2%,16.9%,x2=102.9,P<0.01).寄宿生BMI Z评分(Z-scores for Body MassIndex)低于走读生(-0.30±1.10,-0.15±1.14,t =280.5,P<0.0l),超重/肥胖率低于走读生(8.0%,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3.5,P<0.01).结论 在“计划”实施地区,寄宿生就餐状况有所改善,但营养状况仍略差于走读生.
作者:徐海泉;张倩;李荔;张帆;潘慧;胡小琪;马冠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关系攻击是意图通过操纵、威胁或者损害关系来伤害他人的行为,主要包括散布谣言、社会排斥、忽略漠视等[1].关系攻击与身体攻击一样能够对被攻击者产生伤害,并与个体的情感问题(孤独、抑郁)、行为问题以及边缘人格障碍等社会心理适应问题相联系[2].本文意在从关系攻击影响因素的角度,对近年来儿童关系攻击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
作者:钟佑洁;李艳华;张进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学生血压状况,为预防控制成年期疾病早期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苏州市区11 771名中学生进行常规体检,对其中检出严重高血压者1 213人进行体检后2次血压复测,2次血压检测间隔1周以上,对血压复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苏州市区中学生常规体检检出严重高血压者1 213名,综合血压测量结果显示其中796名(65.6%)为正常,157名(12.9%)为血压高值,194名(16.0%)为高血压,66名(5.5%)为严重高血压.2次复测结果,学生人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6.38,P<0.01);2次复测值间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462,P<0.01).结论 中学生中存在高血压学生,中学生高血压检出率较高,应引起广泛关注.
作者:沈蕙;徐勇;黄飞飞;郑艳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