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李立;陈玉娟;张立立
目的 了解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运动干预对中学生戒除网瘾的效果,为寻求青少年戒除网络成瘾的有效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对整群抽取的石家庄市9所中学的4 221名学生进行调查,运用高强度间歇运动方法对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7名男性网络成瘾学生(运动干预组)进行10周的运动干预,对照组为石家庄市第五十四中学24名网络成瘾男生.结果 石家庄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为7.96%,其中初中生为6.74%,高中生为8.02%;男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0.69%,远高于女生的4.87%(x2=10.76,P<0.01);运动干预组学生干预前、后网络成瘾评分分别为(72.85±8.08)和(53.44±1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10,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得分分别为(72.04±7.82)和(72.41±6.6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0,P>0.05);干预后,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网络成瘾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727,P<0.01).结论 石家庄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加强家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管理;高强度间歇运动对网络成瘾中学生戒除网瘾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李敏;李立;陈玉娟;张立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法治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进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的法律体系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质是以人为本,反映人民的共同意志,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是法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发展期,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由此结合当前关系到我国民族素质的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提出从国家法治建设内涵,探讨对原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进行修改,启动新的《学校卫生法》或《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法》立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建议,以期引起国家教育卫生和相关立法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对保护学生体质和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所裨益.
作者:杨建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中生“课堂教学、自学指导、同伴教育、个别咨询”有机结合的“四位一体”学校性教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为学校性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内江市区3所中学随机选取高一年级6个班共348名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教学,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于授课前后对学生进行性相关问题评分,授课后调查学生对教学情况评分.结果 授课后高中生“性生理知识、自主学习性知识、处理恋爱问题、合理宣泄性欲望、与周围同学或朋友交流性问题”评分较授课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62,3.428,4.095,3.654,3.413,P值均<0.01);“对性冲动的自我控制、与父母沟通性问题、避免性侵”评分授课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12,0.955,1.213,P值均>0.05).学生“对学校推广青春期性教育的必要性”评分在授课前为(6.11±1.14)分,授课后(8.78±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4,P<0.01).实习教师推广性教育信心的评分在授课前为(9.17±0.69)分,授课后为(6.67±1.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3,P<0.01).结论 在当前性教育师资缺乏及专业化不足的现状下,构建“课堂教学、自学指导、同伴教育、个别咨询”有机结合的多渠道学校性教育模式,能较好地满足中学生多样化及个体化需求.
作者:李俭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南通市区初中生伤害相关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南通市区5所初中学校共1 019名学生,进行伤害相关行为问卷调查,并对性别和年级报告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经常步行违规的学生占4.71%;曾在不安全场所游泳的占8.73%,出现溺水情况的占2.26%;经常打架(6次以上)的占3.44%,打架受伤的占6.67%,经常被恶意取笑的占6.28%;有自杀意念、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占22.08%,出现离家出走和相关意念的占19.33%;因学习压力大而心情郁闷的高达86.56%,因担心某事而失眠的占54.17%;跌倒受伤的占33.07%,物体砸伤或碰伤的占17.66%,骨折或关节脱臼的占6.48%,火灾烧伤或烫伤的占4.81%,自我伤害受伤占4.51%.结论 南通市初中生伤害相关行为主要表现在交通行为和不良情绪方面,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之间伤害行为的发生情况存在差异.
作者:朱奇;孙雅雯;朱湘竹;何美琪;范从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状况、提高学生健康水平,2011年11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于2011年底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22个省、699个试点县(市)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作者:徐海泉;胡小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营养状况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儿童营养不良率迅速下降;另一方面由于膳食结构不平衡、身体活动减少,造成了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快速上升[1-3].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合理的营养不仅能促进健康成长,还能预防成人期的各种疾病[4-5].
作者:宋超;丁彩翠;张妍;宫伟彦;陈暕;王延勇;李荔;袁帆;陈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西部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食育干预效果,为改善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取四川省蒲江县长秋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3所,随机分为食育教育模式干预学校、普通营养教育对照学校及空白对照学校,研究对象为3所学校食堂和在校就餐的学生,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连续3d称重记帐法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将近1 a的干预之后,除了水果类食物摄入无改善外,食育干预学校的膳食无论从食物摄入量、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还是膳食结构来看都较基线调查有所改善,特别是食用油和盐的控制效果较好(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量分别为27.5和4.9 9),奶类和蛋类食物摄入量也大大增加(平均每人每天摄人量由干预前的3.5和0g增加到干预后的52.4和174.7 9).但还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偏低,如核黄素和钙的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量为11和471.9 mg;低于参考摄入量.另外2所学校的膳食也有所改善,但是食用油和盐的摄入量过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动物性食品摄入量偏高且品种单一.结论 食育对于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有很大帮助.
作者:冯敏;李晓辉;伍建军;刘艳;杨剑波;曹晋原;王嫣菲;王瑶;潘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唐山市中小学生体质量指数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基本情况,为开展学生乃至全民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唐山市所辖区县的中小学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 746名学生,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 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学生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54%,7.61%,3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1.80,P<0.05);城市学生高血压患病率和超重肥胖率分别为7.77%,10.87%,农村分别为1.85%,5.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1.05,37.60,P值均<0.05);男生高血压患病率为6.41%,女生为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4.74,P<0.05),而超重肥胖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P>0.05).结论 唐山市中小学生高血压患病率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提示应把超重肥胖学生作为一级预防的重点人群.
作者:孙云芬;郑志军;王绣娜;彭雪冰;高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地区和城乡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人口的大量流动,农民工进城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现象.由于文化水平、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高,农民工较易成为弱势群体,其随迁子女心理是否健康将对其今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影响.为了解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索适合的干预方法,笔者特于2014年1-2月开展此项调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顾昉;章荣华;孟佳;胡海峰;李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小学生的饮料消费模式,为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国9个地区共814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和比较城市、农村小学生乳制品和软饮料的摄入频率及摄入量.结果 城市小学生经常喝(≥4次/周)牛奶及其制品(66.5%)的比例高于农村学生(22.2%)(x2=,P<0.05);57%的农村小学生基本不喝(<1次/周)牛奶及其制品,高于城市儿童的16.7%(P<0.05);城市小学生乳制品(液体牛奶、酸奶)每日摄入量中位数为206 mL,明显高于农村学生的44 mL(P<0.01).城市小学生“经常喝”和“基本不喝”软饮料的比例分别为47.8%,23.8%,均高于农村学生的43.4%,19.1% (P<0.05).小学生消费频繁的饮料是配置型乳饮料(33.4%),其次为碳酸饮料(24.6%)、茶饮料(24.2%).城市小学生总的软饮料消费量中位数为962 mL/周,高于农村学生的650 mL/周(P<0.01).结论 小学生乳制品的摄入未达到推荐量,农村小学生乳制品的摄入尤为不足.应加强对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提高学生乳制品的摄入,并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健康饮品.
作者:尤莉莉;杨媞媞;白瑛;陈云;张玉梅;王培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明高校贫困生的自杀意念现状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和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对随机选取的江西省某高校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各1 000名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15.42%,10.54%x2=9.91,P<0.01).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弹性量表的组织风格、社交能力、社会资源等维度上的得分与非贫困生大学生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1,1.87,0.62,P值均>0.05),但在自我效能、家庭凝聚力及心理弹性总分上的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t值分别为2.64,4.10,2.06,P值均<0.01).贫困大学生、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及总分与自杀意念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但贫困大学生、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总分与自杀意念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贫困大学生具有较高自杀意念,但也有较好的心理弹性,心理弹性训练可能有助于达到对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进行干预的目的.
作者:杨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进一步保障大学生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大学生医疗水平,缓解大学生“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2009年重庆市政府将市辖区内全部高校在校生纳入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医保”)试点范围,使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逐渐进入体制探讨的范围,从制度上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1].重庆市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参加城乡医保至今已实施近5 a,参保率达到80.8%.为客观掌握重庆大学生的参保情况和运行效果,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政策的改进和完善,本课题组于2013年10月-2014年3月对重庆市内3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薇薇;刘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学生因病休退学原因及动态变化情况,为学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大连市2004-2013年10 a期间学生因病休退学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学生总因病休退学率为0.960‰.因“传染疾病”“精神疾病”“心血管病”“其他疾病”休退学的分别占24.70%,13.16%,8.59%,53.56%.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因病休退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298.41,P<0.00),以中学生为高(1.463‰);因心血管病和传染疾病休退学率均以中学生高;精神疾病休退学率随学习阶段的升高而升高,普通高校高(x2值分别为290.17,163.28,333.59,P值均<0.01).城乡之间休退学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93,P<O.00),心血管病城市高于农村,传染疾病、精神疾病均为农村高于城市.结论 大连市学校应将传染疾病作为防控重点,尤其是农村中学,心血管病是城市学生防控重点,精神疾病是普通高校的防控重点.
作者:徐小冬;黄丹;宋晓昀;李晓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盲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提高盲校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一定借鉴.方法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山东省5所盲校155名在校盲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盲校学生主观幸福感呈中上水平,其心理健康体验得分低(3.58±1.37).女盲生的知足充裕体验(4.19±1.14)分高于男盲生(3.71±1.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P<O.05);家庭经济中等及以上盲生的身体健康体验、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得分均高于家庭贫困的盲生(t值分别为-6.28,-4.50,-7.61,-4.47,P值均<0.05);父母文化程度在中专以上盲生的身体健康体验、家庭氛围体验高于父母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盲生(t值分别为5.16,4.33,P值均<0.05).成熟型和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大多数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值均<0.05).结论 成熟型应对方式有助于盲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和心理健康的维护;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则相反.
作者:林艳艳;赵洁;曹光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咸阳市高三学生奶类相关营养知识、态度及饮奶行为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对咸阳市4所高中共33个班级的1 800名高三学生进行奶类相关营养知识、态度及饮奶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全体学生奶类相关营养知识、态度及饮奶行为总分平均为(14.02±0.05)分,女生(14.75±0.06)高于男生(13.3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98,P<0.01).奶类相关营养知识正确回答率为64.4%,女生(65.6%)高于男生(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00,P<0.01).88.6%的学生对奶类相关营养知识感兴趣,67.7%的学生愿意参加奶类相关营养知识的宣教活动,38.8%的学生愿意改变不良饮奶习惯.饮奶行为正确率为43.5%,女生(50.2%)高于男生(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818,P<0.01).所调查学生奶类相关营养知识、态度及饮奶行为之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17,0.063,0.130,P值均<0.05).结论 咸阳市高三学生对奶类相关营养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不够全面,营养态度普遍较好,饮奶行为正确率较低.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营养教育.
作者:李照青;颜虹;马莹;葛兆刚;张文君;黄歆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长沙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长沙市6所不同类型高校2 181名大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健康素养现况调查.结果 大学生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61.69±14.77)分,67.5%的大学生具有基本健康素养(≥60分);健康素养的3个维度中,健康知识平均得分低(58.63±14.54),健康技能得分高(68.71±20.58).具备基本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健康行为3个维度健康素养的大学生分别为51.0%,75.0%和66.3%.农业与非农业户籍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高于男生,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随着学校级别的提高而增高(P值均<0.05);性别、年龄和学校类型是大学生健康素养的相关因素.结论 大学生健康素养整体水平一般,其中健康知识素养水平低.高校应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健康素养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欧阳江;牟劲松;赵淑英;颜伊莎;罗珍胄;罗家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课堂学习焦虑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汉语课堂教学水平和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江苏省3所大学的来华留学大二本科生226名,采用汉语课堂焦虑量表(CLCAS)及人口学问卷调查,对影响汉语焦虑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来华留学生汉语课堂焦虑水平偏高,重度焦虑比例达27.4%,中等焦虑比例为54.9%.留学生汉语课堂焦虑在性别、专业、国别和宗教信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107.725,4.175,2.942,7.990,P值均<0.05);HSK四级成绩与汉语课堂焦虑呈正相关(r=0.754,P<0.01).性别、专业、宗教信仰和HSK四级汉语成绩对于汉语课堂焦虑总分具有较高预测力(R2=0.578,调整后R2=0.570,F=9.298,P<0.01).结论 来华留学生课堂焦虑问题不容乐观.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汉语教学技术并提供系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改善来华留学生汉语课堂焦虑水平.
作者:钟家宝;高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用药认知现状及“西药的合理使用”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国矿业大学2012下半年、2013年参加健康教育公选课的1 122名大学生于健康教育课程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考试测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合理用药知识方面:课前认知率为39.90% ~ 93.30%,总体认知率为58.01%;课后的认知率为88.62%~ 100%,总体认知率为94.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用药误区和不良用药行为方面:课前认知率为20.07%~74.77%,总体认知率为41.59%;课后认知率为89.16%~99.64%,总体认知率为93.99%.合理用药知识方面文、理科生课前认知率分别为59.89%,55.92%,课后认知率分别为93.75%,95.37% (P值均>0.05);用药误区和不良用药行为方面文、理科生课前认知率分别为42.40%,40.65%,课后认知率分别为94.27%,93.70%(P值均>0.05).一~三年级学生合理用药知识课前认知率分别为43.96%,63.16%,71.98%,课后认知率分别为94.87%,93.27%,96.83%;用药误区和不良用药行为方面课前一~三年级认知率分别为24.42%,48.18%,57.97%,课后分别为92.56%,94.46%,95.48%,不同年级间课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课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生获得科学系统、全面专业用药知识的重要方式.
作者:金凡;杨丽君;黄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体育类大学生和非体育类大学生的心电图差异,避免运动中心源性意外的发生.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体育大学833名体育生和852名非体育生,在入学体检时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分析.结果 非体育生正常心电图的检出率(47.89%)高于体育生(33.85%),体育生大致正常心电图检出率(58.46%)高于非体育生(4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4.3,24.7,P值均<0.05).体育生窦缓、左室高电压、早复极、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高于非体育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1,19.8,19.7,4.3,P值均<0.05);两者异常心电图总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体育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高于非体育生(x2=10.3,P<0.05).结论 长期体育锻炼可导致心电图发生改变,要注意区分训练导致的心电图改变和病理性心电图改变,并加以相应指导.
作者:曹晓娜;李瑜;王艳;黄亚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家庭因素对中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影响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为开展中学生健康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青少年家庭养育方式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辽宁省2 792名中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运用SPSS 17.0和Amos 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生年龄、年级、家长应急知识水平、家教方式及学生心理韧性对学生应急知识有预测作用(P值均<0.0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家长应急知识对学生应急知识有直接效应(λ1=0.16,P<0.05),家长应急知识通过学生心理韧性对学生应急知识有间接效应(λ2=0.01,P<0.05);家教方式对学生应急知识有直接效应(λ3=0.28,P<0.05),家教方式通过学生心理韧性对学生应急知识有间接效应(λ4=0.12,P<0.05).家长应急知识与家教方式的共变路径系数为0.07(P=0.01).结论 家庭因素对学生应急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家长应运用适宜的家教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韧性.
作者:翟燕雪;刘堃;陈卓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