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屈光参差形成机制及对视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宋圳;姜俭

关键词:屈光参差, 视觉, 研究, 儿童保健服务
摘要:屈光参差是指双眼屈光状态的不同,包括屈光性质和(或)屈光程度存在差异.屈光参差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2种,一般认为生理性屈光参差为双眼屈光度等效球镜差值小于2.0D,其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对视觉效果影响不大.双眼屈光状态完全相等的现象十分少见.病理性屈光参差易引起视物疲劳、双眼复视、头痛,严重的还会造成双眼单视功能的丧失、弱视等后果.因此,了解屈光参差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掌握其发生发展机制,从而得出控制其发展的方法,一直是许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事故倾性儿童伤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事故倾性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童伤害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银川市先按市区和郊区分层,再以学校为单位,每个市/区抽取小学、初中和高中各2所,在抽中学校的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级的全部学生共7 102名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危险因素.结果 事故倾性儿童的检出率为3.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母亲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类型、家庭人口数、监护人健康状况、发现危险行为时制止方式、监护人教育方式等因素对儿童事故倾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相对于参比变量城乡类别(城区OR=2.438)、学段(小学OR=3.518,初中OR=1.272)是危险因素,相对于参比变量地区(兴庆区OR=0.746,金凤区OR=0.166,西夏区OR=0.659,贺兰地区OR =0.462)、民族(汉族OR =0.366.回族OR=0.583)、母亲月收入(<2 000元OR=0.537,2 000元~OR=0.997)、家庭地理位置(市区OR=0.377,郊区OR=0.734,农村OR=0.364)是保护因素.结论 事故倾性儿童伤害的发生与家庭环境有一定关系,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者:侯居旺;郭忠琴;田蕾;杨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新疆某高校在职教职工体成分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高校教职工随年龄变化身体成分和脂肪分布变化特点及肥胖发展趋势情况,为改善新疆高校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对新疆某高校25~ 54岁的210名教职工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教职工体成分状况.结果 25~54岁年龄段教职工体脂率、腰臀比随年龄增长而呈递增的趋势,蛋白质总量、BMI值和脂肪控制水平随着年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体内无机盐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大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结论 高校教职工应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控制饮食,改变饮食结构,针对身体成分和脂肪分布特点而制定相应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运动处方.

    作者:翟伟;杨俊敏;毕存箭;武杰;张栓;王永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适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在河北省某西藏班随机抽取169名学生,采用文化适应问卷、自评抑郁量表、自评焦虑量表和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适应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文化适应存在性别、年级差异,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大专学生文化适应总分、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汉语的熟悉程度均低于高中学生,呈现出随年级升高文化适应不断降低的趋势.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适应与学校生活满意度、抑郁、焦虑情绪之间存在关联.结论 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适应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赵铭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一起经气溶胶传播的学校诺如病毒暴发调查

    2009年3月19日8:50,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丽水市某小学电话报告,该校某班18日有10余人发生呕吐.为及时控制疫情,查明发病原因、流行特征、危险因素,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本次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取丽水市某小学发生疫情的某班全体学生57名,其中男生35名,女生22名.将该校师生3月12日以来腹痛伴呕吐或腹泻2次及以上者为临床诊断病例.以该班发病的14名学生为病例组,未发病的41名学生为对照组,进行不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吴振宇;张德勇;雷永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广州某高校学生对取消乙肝体检政策的认知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高校学生对“入学和就业取消乙肝项目体检”政策的认知及态度,为评价该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广州市某高校各学院共计556名在校大学生,使用自编问卷对乙肝体检认知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生对政策的知晓率(63.1%)较非医学类(48.7%)的学生高(,x2=11.96,P<0.05).但从整体来看,大学生对该政策的知晓率并不高(56.1%);对乙肝病了解较多的学生更支持该政策(x2=20.56.P<0.05);大学生了解政策的渠道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视(38.8%)和他人的谈论(26.8%);大学生对政策的支持度比较高,但部分学生对政策的执行情况持怀疑态度.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该政策的认知水平,同时也应加强乙肝基本知识的宣传.

    作者:袁雪峰;李灿锋;陈妙姣;黄康康;吴赤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陕西省镇安县农村中小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现况

    目的 了解陕西省贫困乡镇中小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现状,为改善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镇安县10所小学和4所中学,对其校领导16名进行访谈,采用定性研究分析结果.结果 受调查的14所学校均未开设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课,没有专职的健康教育教师和校医,缺乏专门教材和辅助教具,在开展相关教育时存在一定困难.上级教育、卫生部门比较重视学校食品安全问题,但对学生营养状况和健康教育不够关注,对学校此类教育课程开展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结论 镇安县中小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开展情况不理想;当地教育、卫生部门应给予学校政策和实际支持.

    作者:杨俊峰;任国峰;李明志;林茜;秦虹;邓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家庭功能对在校医学生性行为的影响研究

    当前,青少年性早熟及不良性行为问题日益突出,带来的生殖健康问题也广受关注[1-2].青少年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密切,甚至会弱化同伴教育的效果[3].已有研究表明,家庭功能发挥越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问题行为越少[4].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家庭功能的调查,不仅可以了解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性行为的影响,帮助筛检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还可为改善健康教育效果提供很好的信息.

    作者:廖娜;王晓;高珂霞;张合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河南某农村地区小学四年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在中国农村小学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河南省某农村地区8所农村小学全体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为单位分为教育组和等待教育组.先对教育组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研究结束后再对等待教育组学生进行教育.分别于教育前、教育后1周及教育后5个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与教育前相比,教育后1周和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得分增长值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学生知识、态度得分增长值(P值均<0.05);教育组学生与家长、同学或朋友谈论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比例由教育前的16.9%和10.9%分别上升到教育后1周的27.1%和18.1%及教育后5个月的38.6%和32.0%,均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学生(p值均<0.05).结论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能显著提高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有助于促进小学生与家长、同学或朋友有关预防艾滋病问题的交流.

    作者:杜晓娜;陈晶琦;张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自杀意念量表信效度评价及其在大学生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浙南山区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为山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丽水市1所普通高校的2 346名浙南山区本科生进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 SIOSS)调查,并对该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 浙南山区大学生中近1 a内有自杀意念者占10.10%;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的结构模型较理想,共抽取绝望、乐观、自杀、睡眠及掩饰5个因子;除掩饰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及条目均与SDS、SCL-90聚合度良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Spearun-Brown分半信度为0.83,重测信度为0.86; SIOSS筛检的敏感性、特异性及Kappa系数分别为100%,97.09%及0.95.结论 浙南山区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不良有统计学关联.

    作者:夏朝云;王东波;何旭东;叶华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父母抑郁体验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

    目的 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抑郁体验状况的关系,为儿童行为问题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题量表(CBCL)(4~18岁)和抑郁体验问卷(DEQ)对随机抽取的湖州市3所幼儿园和3所小学的720位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内隐行为问题、外显行为问题以及行为问题总均分均表现为小学儿童7岁组、9岁组显著大于11岁组和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的内隐行为问题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显行为问题以及行为问题总均分6,7,9,11岁组男孩显著大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5岁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母亲的无助性得分(4.06±1.04)显著高于父亲(3.89±0.93),父亲的效能感得分(4.12±1.21)显著高于母亲(3.84±1.16).父母的抑郁体验状况和儿童的行为问题存在显著相关(r=0.310~0.669),父母的无助性和自我批评性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的行为问题(β=0.140 ~0.461),父母的效能感得分能显著负向预测儿童的行为问题(β=-0.386~-0.081).结论 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父母的抑郁体验存在相关性.

    作者:王玲凤;蔡振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学校健康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学校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学生为对象,针对其学习、身体发育特点和对健康的需求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和教育活动.作为儿童青少年身心成长的主要场所,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兼负促进学生健康的职责,因而学校在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是学生获得健康的重要场所.从中国学校健康教育的实践来看,虽然近10 a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认真审视学校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其具体实施情况,这些方面均存在着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

    作者:张一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大学生动态健康管理模式分析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健康不仅是祖国发展腾飞的动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针对大学生开展健康管理,从宏观上看,是关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从微观上讲,是关乎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有调查发现,青少年诸多不良的个人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熬夜等,都是在步人大学后逐步养成乃致成瘾的,同时在大学时期更易出现肥胖、肺活量下降、焦虑、人际交往障碍等身心健康问题[1].如何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一个具有深远和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针对大学生开展健康管理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张持晨;段志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浙江工商大学学生商业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分析

    针对大学生患重大疾病和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支付能力弱的特点,各高校普遍采用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补充的方式来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1].为提高大学生发生伤害、大病住院医疗费的支付能力,降低个人和学校的风险,浙江工商大学多年来积极宣传和鼓励大学生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愿申请、学校统一办理商业医疗保险的形式,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学生参保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明显.为配合新医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大学生医保)和商业医疗保险工作,笔者统计分析了浙江工商大学2007-2010年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的学生发生伤害、大病住院情况和保险公司赔付情况.

    作者:吕亚南;彭晖;崔周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广州市中学生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状况调查

    中学阶段是各项生理、心理指标发育的重要时期,易发生情绪、学习、行为等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10%~30%的中学生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其比例逐年上升[1-2].健康教育课程有助于提高中学生心理保健知识水平,使其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3].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危险因素[4],改善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了解广州市中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为制定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广州市在2010年10月对高中和初中生开展了心理保健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宁;陈力鸣;李文艳;廖伟;胡号应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长沙市某高校肺结核暴发疫情与防控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某高校肺结核暴发疫情的传播链与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防控措施的效果,为控制肺结核暴发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个案调查表收集现场个案调查资料、PPD和胸片排查结果,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曲线拟合方法拟合无干预情况下的疫情发展趋势,并与干预后的疫情数据进行比较,以评估暴发控制措施的效果.结果 本次疫情共有肺结核病例11例,均为男性,发病年龄在19 ~24岁,平均年龄为21岁.整起疫情经历了4代,代代时间间隔分别为4~5个月、1个月和2个月.无干预情况下疫情曲线拟合显示,3次曲线拟合模型的拟合效果好,决定系数R2为0.995.通过该模型预测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若不采取防控措施,疫情将逐渐增加.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介入后,疫情开始下降,与无干预相比,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采取的防控措施减少了94.91%病例的发生.结论无干预情况下高校肺结核暴发疫情有逐渐增加趋势,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能有效控制学校肺结核暴发疫情.

    作者:陈秋萍;陈田木;赵衡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吉林市9~12岁女生不同乳房发育分期营养摄入量比较

    目的 了解吉林市9~12岁不同乳房发育分期女生营养摄入状况,为营养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吉林市小学9 ~12岁健康女生357名为研究对象,用Tanner's分期问卷评价女生性成熟度,使用膳食记录问卷进行3d膳食调查.结果 不同乳房发育分期女生平均每日能量摄入量分别为1 682.5,1 734.5和1 617.1 kcal(1 kcal=4.184 k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9,P<0.01),达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的84.86%,83.84%和75.01%;蛋白质平均每日摄入量分别为62.89,61.41和53.73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3,P<0.01),占总能量的14.32%,13.69%和12.91%.女生营养素平均每日摄人量占参考摄入量的百分比随着性发育而下降.不同乳房发育分期女生营养充足比<0.7的营养素均为钙、锌和维生素A.结论 吉林市9 ~12岁女生营养摄入量随着性发育程度逐渐下降,应采取合理的综合干预措施改善膳食营养状况.

    作者:白雪松;李林春;张广腾;李朝阳;李善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北京市城区中小学校自供营养午餐管理现状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校自供营养餐的管理现状,为学生营养餐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东城区和海淀区10所自供营养午餐学校的管理人员10名、中小学生3 761名、家长3 529名,于2007年4月2-6日进行营养午餐管理及态度行为调查.结果 学校自供营养餐管理者从事营养餐管理工作年限较长,但均毕业于非营养相关专业;10所学校食常只有5所学校有营养师,规模小的学校食堂中营养师及高级别厨师严重缺乏;学校对营养餐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但在提高营养知识、改善饮食行为上效果不佳,学生剩饭率仍接近30%.结论 学校自供餐是学生营养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强化人员培训,提高营养质量,加强学生营养教育工作及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

    作者:段佳丽;滕立新;赵然;秦媛;翟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屈光参差形成机制及对视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屈光参差是指双眼屈光状态的不同,包括屈光性质和(或)屈光程度存在差异.屈光参差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2种,一般认为生理性屈光参差为双眼屈光度等效球镜差值小于2.0D,其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对视觉效果影响不大.双眼屈光状态完全相等的现象十分少见.病理性屈光参差易引起视物疲劳、双眼复视、头痛,严重的还会造成双眼单视功能的丧失、弱视等后果.因此,了解屈光参差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掌握其发生发展机制,从而得出控制其发展的方法,一直是许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作者:宋圳;姜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一起校园疫苗接种引发儿童群体性癔症心理疗法探讨

    2010年1月12日,温州市平阳县某小学学生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后,出现4例以阵发性嗜睡为特征的癔症发作.经专家组对患儿与家长进行心理干预,患者症状消失,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通过对这起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癔症群体发作的心理干预与治疗方法,为儿童群体癔症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宫本宏;林献丹;王晓敏;刘朝君;陈慕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宁波市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现状

    目的 了解宁波市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水平,为儿童少年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严格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实施方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宁波市2 843名7~18岁儿童少年进行形态、机能、营养状况等调查与评价.结果 宁波市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趋势符合一般发育规律;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指标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全国2005年相应指标平均水平;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1.71%和4.33%,其中男生(14.72%,5.41%)均显著高于女生(8.77%,3.27%)(P值均<0.01),城市学生超重率(13.79%)高于农村(9.59%),而肥胖率则农村学生(5.69%)显著高于城市(2.99%)(P值均<0.01).结论 宁波市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明显领先于全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姚许一;李连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