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南宁市2009-2011年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处置效果评价

林健燕;郭泽强;施向东;甘文烨;闭志友;曾毅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综合预防,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目的 分析南宁市2009-2011年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处置效果,为提高学校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南宁市2009-2011年100起发生在各级各类学校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学校的基本情况、疫情接报时间、疫情基本情况和处理情况等.结果 多因素Ordinal过程回归分析发现,学校设置校医、疾病防控部门在疫情发生4d之内接到报告、集中隔离病人和居家隔离病人可以减少疫情的罹患率.学校疫情的控制效果与是否停课和应急性预防用药无关.结论 教育部门应该注重校医的配备,以提高疫情报告的敏感性和及时性,从而提升疫情的处置效果,切实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在学校流感暴发疫情中,慎用停课和应急性预防用药的措施.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铜川市2005-2009年高考学生体检结果分析

    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是国家高等教育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录取考生进行德智体能全面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健康状况的综合体现.为掌握铜川市高考学生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学生升学、专业选择的身体方面主要疾病,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铜川市5 a来普通高校招生体检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丽莉;宋海清;何刊印;田美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杭州市2009-2011年高中学生体检质量状况分析

    为了解杭州市学生体检的质量状况,规范学生体检工作,确保体检数据的准确、可靠,为制定改善学生健康状况的政策、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笔者对2009-2011年杭州市高中学生体检质量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施文英;朱晓霞;刘辉;印晓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大学生内控性嫉妒与自尊相关性分析

    嫉妒是在与他人相比时,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1].嫉妒虽对个体行为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心理学研究中更多的是探讨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及作用机制,以便有效的控制和应对由嫉妒引发的心理行为问题甚至犯罪[2-3].

    作者:何腾腾;张进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内地藏族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藏族大学生人格特征,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验(16PF)量表为工具,测查内地366名藏族大学生和357名汉族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结果 藏族大学生人格16个因子的标准平均分介于3.92 ~7.31之间,普遍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稳定性、有恒性、独立性、自律性4个因子得分低于5分,乐群性、兴奋性得分相对较高.藏族女大学生乐群性、敏感性得分显著高于藏族男大学生,恃强性、稳定性显著低于藏族男大学生;藏族大学生兴奋性、幻想性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值均<0.05).藏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人格存在差异.结论 应关注内地藏族大学生人格特征,根据其人格特征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

    作者:康育文;康湘文;谢胜军;李沛;陈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天水市2004-2011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状况

    目的 了解天水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系统天水市2004-2011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天水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6起,发病4639人,发病率为1.80%;死亡18人,死亡率为6.99/10万,病死率为3.88‰.学校发生86起,占总事件的74.14%,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98.84%,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较多,其中流行性感冒发病率高;5月和10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高峰,传染病暴发事件报告时间与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631,P=0.01).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管理的重点单位,应落实学校疾病监测的各项工作,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作者:傅永珍;范多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大学生恋爱及恋爱暴力行为发生情况

    目的 探讨大学生恋爱及恋爱暴力的发生情况,为大学生恋爱暴力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整群随机选取南京、长沙、湘潭和贵阳等地14所高校338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恋爱、恋爱暴力行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分析恋爱暴力的特点.结果 3380名大学生中,42.4%有过恋爱经历,10.4%有过性经历.恋爱大学生中精神暴力发生率为65.6%,躯体暴力发生率为36.3%,性胁迫发生率为11.0%,伤害发生率为14.5%.50%以上个体同时经历2种以上形式的暴力,精神暴力、躯体暴力以同时有施暴和受虐经历者多.女生恋爱躯体暴力施暴多于男生,男生的精神暴力受虐多于女生;男生有更多性胁迫行为,女生更多性胁迫受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中恋爱暴力发生率较高,应当早期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进行预防.

    作者:何影;张亚林;王纯;李丽;张迎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上海宝山区进城务工子女自我意识水平与行为分析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自我对自体及各个方面包括物质、社会、精神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知[1].研究发现,儿童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呈负相关,行为问题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在总体和各个因子均低于正常儿童[2].以往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调查显示,小学进城务工子女的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学校学生[3-6].本文拟调查进城务工子女的自我意识水平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报道如下.

    作者:尤美娜;赵宝龙;吉伟;程文红;赵志民;刘文敬;钱昀;孙扬;赵勇;李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的研制与信效度分析

    健康素养( health literacy)是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素养代表人的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定了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取、理解和利用健康信息,并能够通过这些途径促进和维护健康[1].因此,提高健康素养是获取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2-3].2009年全国首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4].为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研究编制了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5].

    作者:季文琦;葛龙广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太原市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行为现况

    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指青少年对于网络过分与过度的心理和行为依赖,属于行为成瘾的一类[1].近几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突出,给儿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方面带来极大损害,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2-3].我国约1 000多万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症状,且呈低龄化趋势[4].为了解太原市小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行为现状,为今后有针对性地早期开展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太原市2376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莉;邢玉梅;王祝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一起混合型季节性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市一起季节性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采取防控措施的效果,为控制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季节性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运用RT-PCR方法检测采集咽拭子的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发病呈现2个高峰,发病时间(29 d)超过一个潜伏期全距(7 d);男生罹患率高于女生,中学部学生罹患率高于小学部,中学部出现聚集性病例班级比例高于小学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采集16份现症学生咽拭子标本,4份呈流感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为25.0%),其中B型流感病毒3份,A(H3)型流感病毒1份.结论 本事件为由B型和A(H3)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疫情未被及时发现,病例隔离等防控措施落实不及时、不彻底为主要原因;严格落实晨检、隔离等措施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接种疫苗是日常防控重点.

    作者:刘慧;肖新才;陈宗遒;陆剑云;叶双岚;杨智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我国学校预防艾滋病参与式健康教育效果Meta分析

    目的 客观评价中国在校学生艾滋病预防参与式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探讨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多个数据库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按照事先定义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 干预后,在校学生对“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握手、拥抱是否能感染HIV”、“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回答正确率和“是否愿意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一起上课学习”的正确态度率分别提高了23%(95%CI:9%~36%),31%(95%CI口:17%~45%)和28%(95% CI:19%~38%).结论 在校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参与式健康教育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郭彪;秦侠;胡志;陈任;唐晓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大学生自伤行为家庭因素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相关性分析

    自杀行为是危害健康的社会公共问题,也是大学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自杀意念是自杀潜在的危险因素[1-2].因此,对自杀意念的干预是预防自杀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学生自杀率显著高于同龄的非大学生人口,而家庭环境因素[3]、抑郁情绪[4 ]等均与自杀意念相关.该研究拟在了解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流行现况的基础上,探讨曾经的自杀、自伤行为以及家庭环境、应对方式等多个因素共同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大学生群体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因素和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褚成静;董树平;杨敏;黄紫程;林雪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阜新市174名小学教师对儿童性侵犯问题的认识

    目的 了解小学教师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知识、态度和教育活动,为做好小学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样本,对阜新市174名小学教师进行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174名小学教师中,83.8%赞成学校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59.2%知道女性也有可能对儿童进行性侵犯;29.9%知道受到性侵犯的儿童通常不会在身体上留下明显的痕迹.在被调查的150名小学班主任中,只有22.7%给学生讲过人身体的隐私部位不能随便被人看和触摸.结论 小学教师缺少基本的预防性侵犯知识,要重视对小学教师有关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工作的培训.

    作者:孔艳秋;陈晶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隔代教养经历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隔代教养是指由祖辈担当起对孩子实施教育、抚养责任的家庭教养模式[1].研究显示,隔代教养的儿童存在更多身体或心理方面的问题[2-6].个别研究发现,有隔代教养经历的初中生厌学、内向、暴躁、懒惰、冷漠[7],在社交中表现出行为相对幼稚,过分依赖大人,不合群,对同学缺乏信任等[8].为了解隔代教养经历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影响的性质如何等问题,本研究调查对比父母教养、隔代教养、祖辈与父辈共同教养(以下简称为共同教养)3种不同教养经历的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报道如下.

    作者:古吉慧;伍文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南宁市2009-2011年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处置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南宁市2009-2011年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处置效果,为提高学校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南宁市2009-2011年100起发生在各级各类学校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学校的基本情况、疫情接报时间、疫情基本情况和处理情况等.结果 多因素Ordinal过程回归分析发现,学校设置校医、疾病防控部门在疫情发生4d之内接到报告、集中隔离病人和居家隔离病人可以减少疫情的罹患率.学校疫情的控制效果与是否停课和应急性预防用药无关.结论 教育部门应该注重校医的配备,以提高疫情报告的敏感性和及时性,从而提升疫情的处置效果,切实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在学校流感暴发疫情中,慎用停课和应急性预防用药的措施.

    作者:林健燕;郭泽强;施向东;甘文烨;闭志友;曾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兰州市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抑郁的关系

    目的 了解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及网络成瘾对抑郁的影响,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导致抑郁情况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分层选取兰州市8所高校一~四年级大学生1807名,应用上网行为调查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进行判断分析.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1.07%,网络成瘾倾向率为10.46%;男生网络成瘾率为13.50%,女生网络成瘾率为8.51%;二年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高为14.86%,一年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检出率高(13.46%);农科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高为16.98%;上网目的多为游戏的学生中抑郁检出率高为53.48%;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倾向及网络未成瘾的大学生的中重度抑郁检出率分别为34.00%、38.10%和11.99%.结论 网络成瘾状况对兰州市大学生抑郁情况有不良影响.

    作者:赵笑颜;胡晓斌;张梦菡;孙易蔓;赵庆革;杨文亮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宁夏2009-2011年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2009-2011年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开展现况,为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统一方案,对宁夏2009-2011年度入托、入学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结果 2011年小学和托幼机构查验率达到了100.00%,儿童查验率也达到了99.73%,3 a间儿童持证率逐年上升,2011年达到了95.98%.查验儿童漏种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补种率3 a均维持在80%以上.白破疫苗是漏种和补种多的疫苗.结论 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切实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作者:杨媛媛;李海军;周莉薇;张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大学生睡眠障碍患者神经心理特征研究

    目的 探讨大学生睡眠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及注意力和反应控制力情况,为开展大学生睡眠障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用表(TMI)和持续性注意力测试(CPT),对整群抽取的哈尔滨市某大学学生睡眠障碍患者60名和正常对照者60名进行测试,比较两组焦虑、抑郁、自主神经功能、注意力及反应控制力状况.结果 大学生睡眠障碍组抑郁、焦虑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检出率分别是30.0%,36.7%,43.3%,明显高于对照组(10.0%,18.3%,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睡眠障碍组在持续性注意力测试中错误数、漏报数及平均反应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睡眠障碍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且有不同程度的注意力及反应控制力下降.应予以关注并及时干预.

    作者:杨玉玲;付君;崔喆;孙彩虹;王雪婷;田玉双;姜洁;韩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杨浦区2006与2010学年中学生伤害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近年来中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变化情况,为进一步做好中学生伤害预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对杨浦区52所中学2006学年和2010学年在校学生伤害个案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学年中学生伤害发生率(7.01‰)显著高于2006学年(4.85‰);2010学年男、女生伤害发生率(10.65‰,3.28‰)显著高于2006学年(8.06‰,1.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10学年因交通事故引发的伤害发生率较2006学年有所升高.结论 近年来中学生伤害发生率显著提高.应结合伤害发生的原因和中学生的活动特点开展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学生伤害的发生.

    作者:郑薇薇;夏蒨;代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普洱市2006-2010年学校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06-2010年普洱市学校传染病流行情况,为有效降低学校传染病发病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普洱市2006-2010年学校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普洱市2006-2010年全市学校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共21种3793例(死亡4例).5 a平均发病率为221.64/10万.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集中在11,12,1,2月;肠道传染病发病集中在6-10月;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集中在6-8月;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全年均可发生.发病排前3位的地区为思茅区、景东县、澜沧县,占发病总数的49.40%.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69.26%,各种传播途径的传染病疫情所占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学段学生传染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疫苗可预防的病例占70.82%.结论 普洱市学校应以防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重点.应根据流行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增强学生群体免疫水平,有效预防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叶勇;苏红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