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英芳
目的 评价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效果,为开展ADHD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西昌市33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进行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并采用视听整合持续操作测试(IVA-CPT)训练前后的成绩变化来评价其训练效果.结果 训练2个疗程(40次)后,ADHD儿童在反应控制商数中的谨慎(听觉和视觉)商数、一致性商数(听觉和视觉)、毅力商数(听觉和视觉)均比训练前明显提高(P值均<0.01);在注意力商数中ADHD儿童的警惕性商数(听觉和视觉)、注意力商数(听觉和视觉)、反应时间商数(听觉和视觉)均比训练前有明显提高(P值均<0.01).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训练效果是肯定的.
作者:黄远春;吴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提高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深圳市3所学校共计1 335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手册(MHT)>进行调查、评估、对比.结果 流动男童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总焦虑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常住男童(P值均<0.05).流动女童的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常住女童(P值均<0.05).结论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常住儿童差,流动男、女童心理健康问题不同,需要给予针对性干预.
作者:韩煊;吴汉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从低海拔地区(1 500~1 700 m)考入高海拔地区(2 600~3 000 m)学校就读的大学生,因气候环境的变化,可能对他们的心肺功能产生影响,为对此采取积极必要的干预手段,确保低海拔地区学生到高海拔环境学习生活期间身体健康,笔者对高原气候环境下大学生心肺功能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周佩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广州市初中生家庭躯体虐待的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广州市8个城区中随机抽取16所中学4 582名学生,使用自填式问卷了解学生遭受家庭躯体虐待及社会人口学特征、学习表现、学习压力以及学校/亲友支持等情况.结果 4 582名初中生近0.5 a在家庭遭受躯体虐待的总发生率为27.3%,其中轻、中、重度躯体虐待发生率分别为11.5%,13.1%和2.7%,平均每人遭受2.54种虐待方式;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低年级、学习压力、单亲或重组家庭、母亲大学及以上学历、无单独房间、非汉族是家庭躯体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亲友支持和学校支持是保护因素.结论 广州市11~17岁初中生遭受家庭躯体虐待现象十分普遍.应重点针对学习压力、学校/亲友支持、家庭模式、有无单独房间等可控因素制定保护策略和干预措施.
作者:许晓君;陈维清;韩珂;文孝忠;黄志威;李大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在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乙类传染病,是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性极强,其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血液、密切接触、母婴垂直感染等[1].
作者:邵继平;马利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为及时掌握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发育状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现将1992与2002年该校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程英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量表对4所大学共2 03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营养知识普遍缺乏,得分仅为(31.12±11.38)分,女生高于男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态度较为积极,但饮食行为仍不理想,得分为(11.62±5.03)分,女生高于男生,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大学生营养知识较为缺乏,普遍存在不合理的饮食行为.
作者:王运良;孙翔云;万修伟;张振霖;任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在校生人数剧增[1],学生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并呈现出违纪性质渐趋典型化[2]、新的违纪行为不断出现等特点.
作者:王成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初三学生中心性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马鞍山市10所中学,采用问卷调查和人体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初三学生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形态发育指标,对中心性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肥胖、中心性肥胖学生的检出率分别为3.8%与2.9%,男生肥胖检出率(5.1%)高于女生(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30,P<0.01);男生中心性肥胖检出率(4.1%)高于女生(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45,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市区、自己目前体型肥胖和小学三年级体型偏胖是发生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马鞍山市初三学生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较高,并与性别、家庭住址、体型状况等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形态学特征相关联.
作者:刘道民;詹圣伟;郑锦绣;李吾梅;陶芳标;邢超;万宇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龋活跃性试验在筛查龋易感儿童及反映龋患现状方面的有效性、可靠性,为研究简便、有效的防龋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以深圳市罗湖区2所小学468名一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检查,计算龋补牙数dft(decayed and filled teeth)及龋蚀指数CSI(caries severity index).用Dentocult SM法检测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含量,记录等级分值;用Dentobuf Strip法测定唾液流速和缓冲力.结果 小学生患龋率、龋均、CSI在Dentocult SM各度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Dentocult SM各度与患龋率、龋均及CSI均有高度相关性,即变形链球菌水平越高龋危险性越高,龋患越严重.男、女生间唾液缓冲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龋活跃性试验能真实反映龋病的现状,在筛查易感患儿、开展有效防治工作方面有参考价值.
作者:武剑;阮世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测查ADHD儿童的解码能力和语音短时记忆及工作记忆能力,探讨语音记忆与解码的关系.方法 使用<小学生标准识字量测查>测查64名儿童(32名ADHD儿童,32名正常儿童)的识字水平,使用韦氏记忆测验测查被试的语音记忆广度.结果 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的识字水平明显落后,ADHD儿童在正背数字任务上成绩正常,但是在倒背数字任务上成绩落后.倒背数字任务成绩与解码成绩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DHD儿童解码能力明显落后,可能与其缺损的语言工作记忆有关.
作者:张微;宋红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邢台市女大学生的肥胖认知现状及膳食状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邢台市3所高校4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统一的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并采用连续3 d的24 h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结果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肥胖与否缺乏正确的判断,食物构成以谷类、蔬菜、水果和肉禽水产类食物为主,部分营养素不能满足需求.结论 大学生对肥胖和营养的知识相对缺乏,学校应对大学生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
作者:马兴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对急救知识培训有较大的需求[1].为了让大学生遇到急救事件时能够自救或协助救护,在大学生中进行急救培训十分必要.
作者:赵俊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流动儿童的相关行为问题,为流动儿章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南宁市536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流动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5.20%,高于非流动儿童组的18.40%(P<0.05);公立小学流动儿童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私立小学(P<0.05);流动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转学次数、搬家次数为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论 流动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流动频率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伟源;覃玉宇;吴俊端;唐峥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病因及学生传染病的规律,为加强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及建立有效的监测模式提供基础.方法 选取江苏省7个区/县作为监测点,监测点所有的中小学校均为监测学校,除盐城市射阳县部分学校外,其余均使用江苏省卫生信息系统网进行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结果 2007年9月-2008年6月导致江苏省中小学生缺课的主要疾病为感冒(37.72%)、水痘(15.82%)、伤害(6.94%)、胃肠道疾病(5.93%)、腮腺炎(5.33%),其中主要致病因素是传染病(64.77%).缺课高峰在12月份和3-5月份.结论 加强对学生常见病的预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关键.
作者:宗雯琦;戴月;潘炜;袁宝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对医学生社交焦虑干预效果,为医学生社交焦虑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某医科大学3 388名本科学生进行筛查,并通过访谈确定有焦虑问题尚未达到焦虑障碍的学生58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团体组(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反馈组(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综合组(认知与肌电反馈相结合)分别进行干预,于干预前后以及干预结束后6个月分别对各组学生焦虑水平进行评估.结果 各干预组干预后较干预前社交焦虑总分、因子分均大幅下降,对照组无变化.干预后综合组社交焦虑总分下降为明显.综合组和反馈组下降的社交苦恼因子分高于团体组.综合组和团体组下降的社交回避因子分高于反馈组.干预结束后6个月各干预组社交焦虑水平比干预前明显降低,与干预后的测量结果没有差别.不同干预组的社交焦虑总分和各因子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干预方法对于降低社交焦虑水平均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忆军;郝蕊;陈晓慧;王国华;王燕;葛万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脂联素基因第+4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青少年肥胖的相关性,为青少年肥胖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台州市第二中学初中二年级健康体检时肥胖中学生47名为肥胖组,选择体重正常中学生50名为对照组,检查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脂联素和体脂含量.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RFLP)检测+4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肥胖组血压、BMI、HOMA-IR、躯干部体脂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总体脂百分比、躯干部体脂百分比和HOMA-IR是血清脂联素的独立相关因素,为负性相关.2组学生+45位点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少年肥胖存在低脂联素血症,血清脂联素与体脂含量和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未发现脂联素基因第+4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青少年肥胖相关.
作者:于雪梅;冯萍;金慧英;黄一鑫;赵桃月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童年期受虐及父母养育方式对人格的影响,为开展相关人群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方便抽取济南市1所中专学校、1所高中学校的学生290名,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童年期创伤问卷(CTQ)、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EPQ的E维度、L维度高分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高于低分组(P值均<0.05);EPQ的N维度、P维度高分组虐待及消极的养育方式得分高于低分组(P<0.05).EPQ的E维度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及偏爱被试正相关(r=0.147~0.260,P值均<0.05);EPQ的N、P维度与受虐及消极的养育方式正相关(r=0.122~0.387,P值均<0.05),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负相关(r=-0.166~-0.255,P值均<0.01),而EPQ的L维度与此相反(r=-0.127~-0.171,P值均<0.05;r=0.179~0.197,P值均<0.01).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进入内外向维度的回归方程;进入神经质、精神质回归方程的多为父母消极的养育方式及童年受虐.结论 童年期受虐待及父母养育方式会影响青少年的人格倾向.
作者:李先宾;徐清芝;张燕;史高岩;刘金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同类疫情的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洛阳市某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暴发疫情累计发现甲型H1N1流感患者253例,其中实验窒确诊79例,疑似病例174例,罹患率为8.57%,男、女生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学校晨检,严格隔离传染源,及时报告,是及时发现和预防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为民;杨少伟;尚思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吉安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特征,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吉安地区3所中学3所小学共1 009名儿童,采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进行情绪特征评定.结果 留守儿童积极情绪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的积极情绪显著低于单亲在外的留守儿童,各类留守儿童在消极情绪上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值均<0.05);男生的情感变化要小于女生,留守男生与女生在消极情绪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双亲在外的不同性别留守儿童的消极情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母亲在外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在积极情绪方面,初中和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显著高于小学低年级;在消极情绪方面,初中显著高于小学高年级,小学高年级显著高于小学低年级.结论 留守儿童教育状态与情绪特征有密切关系.
作者:周怡娟;秦晓云;王利兵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