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高校大学生违纪行为特点分析

王成德

关键词:社会行为, 精神卫生, 学生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在校生人数剧增[1],学生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并呈现出违纪性质渐趋典型化[2]、新的违纪行为不断出现等特点.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南宁市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为了解南宁市各类学校的卫生状况和存在问题,南宁市卫生监督所于2008年按照<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标准>,对该市学校卫生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丁伟;阳柳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广州市初中生家庭躯体虐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广州市初中生家庭躯体虐待的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广州市8个城区中随机抽取16所中学4 582名学生,使用自填式问卷了解学生遭受家庭躯体虐待及社会人口学特征、学习表现、学习压力以及学校/亲友支持等情况.结果 4 582名初中生近0.5 a在家庭遭受躯体虐待的总发生率为27.3%,其中轻、中、重度躯体虐待发生率分别为11.5%,13.1%和2.7%,平均每人遭受2.54种虐待方式;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低年级、学习压力、单亲或重组家庭、母亲大学及以上学历、无单独房间、非汉族是家庭躯体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亲友支持和学校支持是保护因素.结论 广州市11~17岁初中生遭受家庭躯体虐待现象十分普遍.应重点针对学习压力、学校/亲友支持、家庭模式、有无单独房间等可控因素制定保护策略和干预措施.

    作者:许晓君;陈维清;韩珂;文孝忠;黄志威;李大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中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干预方法及效果,为进一步开展中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通州区城镇、农村规模相当的各2所中学,分别组成城镇、农村干预组和对照组.以年级为单位,对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学生进行整群抽样,城镇、农村干预组进行不同干预活动,并于干预前、后分别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镇、农村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总知晓率提高到69.4%.城镇学校食物中毒知识及其正确处理方法、预防呼吸道知识及其正确处理方法总知晓率上升超过10个百分点,农村学校2类知识及其正确处理方法总知晓率上升不足7个百分点.干预后城镇学生对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认知好于农村学校,分别达到77.3%和65.1%,其中配合管理、调查、治疗的认知态度城镇和农村分别达到94.0%和85.5%.结论 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干预活动是有效的,城镇学校干预方法优于农村学校干预方法.

    作者:曲欣;杨纲;魏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南宁市536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分析

    目的 了解流动儿童的相关行为问题,为流动儿章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南宁市536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流动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5.20%,高于非流动儿童组的18.40%(P<0.05);公立小学流动儿童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私立小学(P<0.05);流动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转学次数、搬家次数为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论 流动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流动频率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伟源;覃玉宇;吴俊端;唐峥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杭州农村小学生裂头蚴病知信行及感染状况调查

    曼氏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官绦虫的幼虫--裂头蚴寄生于人体组织和器官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国内已有21个省市报道了500余例[1,2].2007年初杭州淳安县发现首例眼部曼氏裂头蚴病患儿,并对患儿居住地蛙体感染情况进行调查,蛙体内裂头蚴感染阳性率高达45.63%[3].

    作者:王佳;徐卫民;朱素娟;王衡;汤益;吴黎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某市468名一年级小学生龋活跃性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龋活跃性试验在筛查龋易感儿童及反映龋患现状方面的有效性、可靠性,为研究简便、有效的防龋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以深圳市罗湖区2所小学468名一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检查,计算龋补牙数dft(decayed and filled teeth)及龋蚀指数CSI(caries severity index).用Dentocult SM法检测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含量,记录等级分值;用Dentobuf Strip法测定唾液流速和缓冲力.结果 小学生患龋率、龋均、CSI在Dentocult SM各度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Dentocult SM各度与患龋率、龋均及CSI均有高度相关性,即变形链球菌水平越高龋危险性越高,龋患越严重.男、女生间唾液缓冲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龋活跃性试验能真实反映龋病的现状,在筛查易感患儿、开展有效防治工作方面有参考价值.

    作者:武剑;阮世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吉安市留守儿童情绪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吉安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特征,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吉安地区3所中学3所小学共1 009名儿童,采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进行情绪特征评定.结果 留守儿童积极情绪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的积极情绪显著低于单亲在外的留守儿童,各类留守儿童在消极情绪上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值均<0.05);男生的情感变化要小于女生,留守男生与女生在消极情绪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双亲在外的不同性别留守儿童的消极情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母亲在外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在积极情绪方面,初中和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显著高于小学低年级;在消极情绪方面,初中显著高于小学高年级,小学高年级显著高于小学低年级.结论 留守儿童教育状态与情绪特征有密切关系.

    作者:周怡娟;秦晓云;王利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浙江省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近年来,自我意识日渐成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热点[1].目前关于自我意识的研究,国际上大多以青少年为主,主要为理论模型、测量方法的综述性探讨[2,3];而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多为描述性和理论性研究[4,5],部分证实性研究也多局限于某些特殊人群[6-8].

    作者:吴怀能;柯雪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深圳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提高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深圳市3所学校共计1 335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手册(MHT)>进行调查、评估、对比.结果 流动男童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总焦虑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常住男童(P值均<0.05).流动女童的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常住女童(P值均<0.05).结论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常住儿童差,流动男、女童心理健康问题不同,需要给予针对性干预.

    作者:韩煊;吴汉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拓展农村留守儿童发育与健康的研究视野

    留守儿童问题并不是某个国家、某个地区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独有问题,而是具有一定时空变迁的共性问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2006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估计,我国农民工子女已经达到4 300万,其中2 300万是留守儿童[1].

    作者:陶芳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的初步编制

    目的 通过编制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为测评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提供工具.方法 结合开放式问卷所获资料,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中学生学习压力的理论维度,编制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并用此问卷施测于315名中学生,使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及信、效度分析.结果 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可以提取4个因素,分别命名为父母压力、自我压力、教师压力、社交压力;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各分问卷的信度在0.63~0.76之间,各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9~0.76之间.结论 自编的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作者:徐嘉骏;曹静芳;崔立中;朱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贵州省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追踪研究

    大学生处于童年和成年之间的一个发展过渡期,此时是身体与心理发展重要的转折点.从群体上看,处于青春后期的大学生出现三大转变:从闭锁转向开放,从依赖转向独立,从关心书本转向关心自我[1].

    作者:杨满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浙江省某重点中学预防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中学生对结核病的认识、观念,以及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制定学校结核病健康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校学生开展预防结核病的健康教育干预.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分别于干预前后抽取浙江省某重点中学2 0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学生对结核病总体知识观念的知晓率从15.0%上升到97.0%,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从34.0%上升到94.0%,对肺结核预防治疗情况知晓率从12.5%上升到84.5%.结论 在中学阶段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成效显著.应高度重视中学生的结核病健康教育.

    作者:吴华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江苏省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江苏省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病因及学生传染病的规律,为加强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及建立有效的监测模式提供基础.方法 选取江苏省7个区/县作为监测点,监测点所有的中小学校均为监测学校,除盐城市射阳县部分学校外,其余均使用江苏省卫生信息系统网进行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结果 2007年9月-2008年6月导致江苏省中小学生缺课的主要疾病为感冒(37.72%)、水痘(15.82%)、伤害(6.94%)、胃肠道疾病(5.93%)、腮腺炎(5.33%),其中主要致病因素是传染病(64.77%).缺课高峰在12月份和3-5月份.结论 加强对学生常见病的预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关键.

    作者:宗雯琦;戴月;潘炜;袁宝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实时三平面组织多普勒成像在肥胖儿童左心收缩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实时三平面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研究轻、中度单纯肥胖儿童左心收缩功能,为加强对肥胖儿童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实时三平面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和M型超声测量36名轻、中度肥胖儿童和34名正常儿童左室收缩功能.结果 肥胖组各室壁二尖瓣环处和大部分室壁的基底部、中间部收缩期峰值速度和大位移均低于正常组,6个室壁各节段的平均收缩期峰值速度和大位移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轻、中度单纯肥胖儿童左室整体和部分室壁局部收缩功能减低.

    作者:段洪梅;张铁山;范梅贞;胡颖;张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赣榆县农村小学9起流感暴发疫情调查

    2007年3月19日至6月6日,赣榆县陆续接到辖区农村小学9起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暴发疫情报告,疫情流行速度之快,波及人数之多为该县有流感疫情记载以来之罕见.针对暴发原因,立即启动预案,果断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控制了疫情的蔓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大罕;郭瑞卿;丁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大学生急救知识星点式培训模式探讨

    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对急救知识培训有较大的需求[1].为了让大学生遇到急救事件时能够自救或协助救护,在大学生中进行急救培训十分必要.

    作者:赵俊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和趋势,为防控中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重庆市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结果 农村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80起,占全市事件总数的74.24%.其中一般事件279起,较大事件1起;97.86%为传染病事件,以丙类和非法定传染病为主.时间分布呈双高峰,上半年的高峰明显高于下半年,事件大多发生于春季.事件分布于37个区县.52.86%的事件在24 h内报告,7.86%的事件报告时间超过了10 d.事件的平均处置时间为15.42 d,丙类传染病事件和其他非法定传染病事件的处理时间长于甲、乙类传染病事件和中毒事件.结论 农村学校对于控制和管理全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关重要.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人员培训和应急能力建设.

    作者:孙军;周爽;漆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学生2002与1992年生长发育状况比较

    为及时掌握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发育状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现将1992与2002年该校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程英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认知行为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对医学生社交焦虑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对医学生社交焦虑干预效果,为医学生社交焦虑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某医科大学3 388名本科学生进行筛查,并通过访谈确定有焦虑问题尚未达到焦虑障碍的学生58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团体组(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反馈组(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综合组(认知与肌电反馈相结合)分别进行干预,于干预前后以及干预结束后6个月分别对各组学生焦虑水平进行评估.结果 各干预组干预后较干预前社交焦虑总分、因子分均大幅下降,对照组无变化.干预后综合组社交焦虑总分下降为明显.综合组和反馈组下降的社交苦恼因子分高于团体组.综合组和团体组下降的社交回避因子分高于反馈组.干预结束后6个月各干预组社交焦虑水平比干预前明显降低,与干预后的测量结果没有差别.不同干预组的社交焦虑总分和各因子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干预方法对于降低社交焦虑水平均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忆军;郝蕊;陈晓慧;王国华;王燕;葛万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