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成全;蓝琼丽;梁惠琦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为准确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对某高校2008级新生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进行抽样调查,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作者:李彤;刘计荣;蒋风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为开展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知识传播、校园活动和信息入户等形式,对浙江省11个市89个县的89所小学12岁学生4 117名及其家长3 652名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调查对象5项核心信息的知晓率结核病的传染性为53.7%、专业机构诊治48.5%、坚持正规治疗39.3%、可疑症状20.2%和免费政策15.6%;干预后该5条核心信息知晓率有明显上升,分别为86.7%,78.4%,71.1%,52.5%和57.6%(P值均<0.01),对肺结核患者的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在学校中开展传播结核病防治知识效果显著,采用的知识传播、校园活动和信息入户等形成易于被学生接受.
作者:刘北斗;王晓萌;陈松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沈阳市中学生体格发育状况对血压的影响,为早期预防成人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沈阳市城市初、高中各1所学校和乡村1所完中共843名学生,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学生高血压检出率为5.10%,男生高于女生,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肥胖和超重学生以及身高上等、体重上等的学生高血压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血压与体格发育状况关系密切.应积极宣传,普及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教育学生控制体重,科学锻炼,控制血压.
作者:曹彦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广州市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对广州市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分布情况、临床表现、疫情发现途径以及处理措施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广州市8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确诊病例为46人,罹患率为0.52%;暴发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平均2.13 d有1起暴发,平均持续时间为6 d;在大专学校暴发疫情占62.5%.46例确诊病例中,男、女各占50%,平均年龄为16.85岁,其中67.39%病例年龄为16~19岁;60.87%和30.43%的病例分别从暴发调查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发现.8起暴发疫情中,有2起是由于学生密切接触确诊病例导致续发,其余6起是由于本地社区感染导致;从发现首发病例到采取控制措施的间隔时间与疫情流行时间有相关性(r=0.932,P=0.001).结论 学校是广州甲型H1N1流感暴发防控的重点场所.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疫情的监测、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知识培训以及接种疫苗宣教等工作.
作者:谢朝军;袁俊;刘于飞;毛新武;蔡文锋;杨智聪;王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营养不良与肥胖不仅能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的其他功能,还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引发部分成年期疾病[1].为了解三亚地区黎族和汉族学生的营养状况,以便为制订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6年9-12月对三亚地区黎族和汉族7~18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莲芬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为了解广州市某高校学生食堂的卫生状况,加强学生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笔者于2008年6月24日对该校学生食堂进行了卫生学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曾柳苑;毛明飞;李贵喜;卢晓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标志,月经正常与否关系女性的身心健康.为了解漳平市城区初中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及围经期身心症状情况,为开展女生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于2008年11月对漳平三中初中女生初潮年龄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苏庆英;陈文金;郑淑妹;蒋香桃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中小学学校卫生工作者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态度和相关行为卫生保健,为做好学校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师资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09年3月对某市77名负责中小学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学校卫生保健的教师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77名中小学健康工作人员中,96.1%赞成学校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45.5%知道对儿童进行性侵犯的多为儿童熟悉的人;22.1%知道受到性侵犯的儿童通常不会在身体上留下明显的痕迹.在被调查的25名小学健康教育教师中,有32.0%给学生讲过人身体的隐私部位不能随便被人看和摸.结论 中小学学校卫生工作者缺乏基本的预防性侵犯知识.急需编写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培训资料,重视对学校健康工作人员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培训工作.
作者:陈晶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全身性疾病.高三酰甘油血症是我国I临床脂质代谢异常构成中常见的类型.研究显示,高三酰甘油血症与心肌梗塞和脑卒中病史密切相关[1],可通过内皮损伤导致患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增加.
作者:李洪臣;马春明;尹福在;王术艺;王锐;韩改玲;陆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从性格角度探讨青少年亲子性格与亲子冲突的关系,为构建亲子冲突理论提供依据.方法 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湖州市普通中学250名初一、初二、高一及高二的学生及其父母.结果 青少年性格中的内外向维度与亲子冲突的关系密切;父母和青少年内向组在亲子冲突内容和形式上的得分绝大多数都高于外向组,而不稳定组在亲子冲突内容和形式上的得分绝大多数都高于稳定组;亲子双方均内向且在稳定性维度上不匹配者其亲子冲突的得分高,亲子双方均稳定者且在内外向维度上不匹配者其得分次之,亲子双方均为外向且在稳定性维度上不匹配者其得分低;亲子性格类型、亲子性格匹配对亲子冲突的预测程度基本在10%~20%.结论 青少年对亲子冲突的发生应负更大的责任.亲子性格匹配在亲子冲突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作者:龚银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南阳市8~10岁在校儿童碘营养状况,为全市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南阳市所辖、市、县、区的30个乡30所小学共1 500名在校儿童,采集晨尿和当日食用盐、饮用水,用碘催化砷铈反应试剂盒等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测尿样1 500份,尿碘中位数为201.7μg/L.尿碘<20 μg/L的样本只有1份,占检测数的0.07%;>100 μg/L的样本有1 238份,占检测数的82.53%.盐碘合格率为89.47%,水碘合格率为30.67%.结论 南阳巾在校儿童碘营养状况较好,但盐碘合格率略低于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水碘缺乏.应进一步加强合格碘盐的供应和监测工作.
作者:贺东霞;曹俊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学龄儿童身体活动的家庭影响因素,为儿童身体活动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成都市城区2所小学9~12岁儿童及其家长1 225对,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过去7 d内身体活动状况及儿童身体活动家庭环境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结果 家长常与儿童一起活动、家长有时与儿童一起活动、家长有运动特长和家长对儿童体重判断正确是儿童活动充足的保护性因素;家长常送儿童到活动场所和家长认为自己运动量不足是男童活动充足的保护性因素,家长静坐活动时间不过长、家长对儿童体重判断正确、社区运动设施好和一般是女童活动充足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身体活动有显著影响,且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作者:程改平;曾果;刘婧;冯敏;郭宏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西藏自从民主改革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到2008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 482元.
作者:杨建军;杨海航;宋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编者按:本文作者施承斌先生,系上海市人,1930年8月生,195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班,1954年任助教,1955年在教育部首期学校卫生高级师资培训班结业,1978年调入卫生部卫生防疫司,为卫生部首位学校卫生管理专职干部,也是从事此项工作久的专职干部,1989年4月任主任医师.曾为美国学校卫生杂志撰稿<中国学校卫生展望(英文)>,编著<实用学生营养指南>,担任美国行为卫生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Behavior)评审委员,1991年退休.施承斌同志从事学校卫生教育与管理工作40余年,对新中国的学校卫生工作做出过许多创新性的贡献,成绩斐然;在本刊创办与发展过程中,他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特别是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深为同道们称赞.
作者:施承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医学大专在校生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其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睡眠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医学大专在校生PSQI总分均值为(6.62±2.54),睡眠质量好、较好、较差、差所占比例分别为23.13%,43.66%,24.89%和8.32%.睡眠质量状况有性别、城乡、农业与非农业家庭、不同专业和年级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年龄、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习负担、就业问题是影响医学专科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性别、家庭经济条件、城乡差别也是影响高校学生睡眠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结论 医学大专在校生的睡眠问题较为严重,应针对影响睡眠质量的各种因素,采取相应改善措施.
作者:韦成全;蓝琼丽;梁惠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校学生每日计算机使用时间、内容及视疲劳症状,为建立长期使用计算机人群视力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8所大学4 236名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每日计算机使用时间、内容及视疲劳症状.结果 北京市8所高校学生平均每只计算机使用时间为(4.70±3.08)h;使用计算机的主要用途是工作/学习(86.2%)、看电影听音乐(71.8%)与获取信息(65.4%);视疲劳症状中发生率高的是视力下降(29.3%)、眼干(28.7%)和视物模糊(28.3%);计算机使用时间、内容及视疲劳自觉症状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8所高校学生计算机使用时间普遍较长,首要用途是工作和/或学习.应加强对高校学生用眼卫生的健康教育,防止计算机荧屏暴露对眼睛的损害.
作者:徐锐;王慧杰;林晓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漯河市城乡肥胖儿童家长的健康知识状况,为开展儿童营养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对漯河市252名城市肥胖儿童家长(A组)及168名农村肥胖儿童的家长(B组)进行相关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A组家长一般健康知识平均得分为(22.98±2.83)分,B组家长平均得分为(17.22±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1.P<0.05).A组家长健康知识的主要来源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家庭和学校,B组则依次为学校、社会、家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7,P<0.05).31.75%的A组家长的和26.19%的B组家长认为儿童肥胖需要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7,P<0.05).结论 城乡肥胖儿童家长有关肥胖症及相关疾病的一般健康知识普遍缺乏,乡村肥胖儿童家长尤为明显.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提高其健康知识水平.
作者:王建国;崔明辰;王凤枝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正在全球持续快速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截至9月3日,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约25万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人数达2 837例.世界卫生组织还估计,未来2 a内全球感染甲型HlNl流感的人数可能多达2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作者:张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为了解和掌握高校入学新生的健康状况,防止传染病在校园传播,并为做好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华北电力大学每年均对入学新生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现对该校2002-2007年入学的22 477名新生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彦平;董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心理档案是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重要基础性资料,已为各高校普遍认可,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田德勇;解如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