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动致学生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报道

秦苇;肖兰香;陈爱中

关键词:运动活动, 肾功能衰竭, 急性, 学生
摘要:运动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exercise induced acute renal failure,EIARF)较少见,多因短时剧烈厌氧运动所致,如体能训练等,但日常工作引起的复发性急性肾衰竭也有个别报道.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幼儿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特点与防治对策

    2001年以来河北省人民医院先后组织参与了2起儿童暴发性细菌性痢疾事件的救治工作[1].通过积极有效的组织,及时的诊断和救治,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病例发生,收治患儿的各病区内未发生交叉感染和医疗差错及纠纷,伞部患儿均痊愈出院.经过对2起突发事件的处理,对儿童类似突发事件的应对有了深刻认识和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建英;张新平;曹静;程亚颖;王鑫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某高校学生宿舍室内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室内空气污染是指在室内空气正常成分之外,又增加了新的成分或原有的成分增加,其数、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空气的自净能力,使空气质量发生恶化,对健康和精神状态、生活、学习等方面产生影响的现象[1-2].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比成年人更易受到室内空气污染的伤害,因此宿舍空气质量状况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将产生较大影响.

    作者:李飞凤;武越;谭彩;黄涛;李四海;杨鹏娇;阮晓颖;罗家有;尹逊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某高校贫困大学生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贫困生血浆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评价高校贫困生营养健康状况,为贫困生的管理和营养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选取某高校贫困生和非贫困生224名和112名,采用双缩脲法和溴甲酚绿法测血浆蛋白含量,氰化高铁比色法测血红蛋白质量体积分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特困组学生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均值分别为60.48 g/L和40.18g/L,一般贫困组学生的血红蛋白均值为125.81 g/L,特困组学生的血红蛋白均值为121.90 g/L;与对照组比较,一般贫困组和特困组大学生的Hb均显著偏低(P值均<0.01).结论 贫困生的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偏低,贫血率明显偏高.

    作者:张丙伟;徐哲;王文房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某市中小学学校卫生工作者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中小学学校卫生工作者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态度和相关行为卫生保健,为做好学校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师资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09年3月对某市77名负责中小学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学校卫生保健的教师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77名中小学健康工作人员中,96.1%赞成学校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45.5%知道对儿童进行性侵犯的多为儿童熟悉的人;22.1%知道受到性侵犯的儿童通常不会在身体上留下明显的痕迹.在被调查的25名小学健康教育教师中,有32.0%给学生讲过人身体的隐私部位不能随便被人看和摸.结论 中小学学校卫生工作者缺乏基本的预防性侵犯知识.急需编写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培训资料,重视对学校健康工作人员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培训工作.

    作者:陈晶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运动致学生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报道

    运动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exercise induced acute renal failure,EIARF)较少见,多因短时剧烈厌氧运动所致,如体能训练等,但日常工作引起的复发性急性肾衰竭也有个别报道.

    作者:秦苇;肖兰香;陈爱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漯河市城乡肥胖儿童家长健康知识现状比较

    目的 了解漯河市城乡肥胖儿童家长的健康知识状况,为开展儿童营养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对漯河市252名城市肥胖儿童家长(A组)及168名农村肥胖儿童的家长(B组)进行相关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A组家长一般健康知识平均得分为(22.98±2.83)分,B组家长平均得分为(17.22±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1.P<0.05).A组家长健康知识的主要来源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家庭和学校,B组则依次为学校、社会、家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7,P<0.05).31.75%的A组家长的和26.19%的B组家长认为儿童肥胖需要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7,P<0.05).结论 城乡肥胖儿童家长有关肥胖症及相关疾病的一般健康知识普遍缺乏,乡村肥胖儿童家长尤为明显.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提高其健康知识水平.

    作者:王建国;崔明辰;王凤枝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吉林农业大学新生入学初期就诊情况分析

    高校新生入学后所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军训,而军训时的身体健康状况是能否参加军训的关键.为了解农业高校新生入学期间的发病特点、规律及主要病闪,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保健服务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入学期间新生就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范洪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某高校贫血与非贫血女大学生发中铁锌铜含量比较分析

    Hb是评定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依据.Fe,Zn,Cu是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参与身体的代谢.人发中的微量元素与体内的元素含量对应,反映人体微量元素的摄入水平.女大学生正处于活动量大及特殊的生理时期,各种营养素需求量大.头发中微量元素能够反映出近几个月内人体中微量元素的代谢情况,能够为预防控制贫血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坦;申野;吕刚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南阳市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南阳市8~10岁在校儿童碘营养状况,为全市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南阳市所辖、市、县、区的30个乡30所小学共1 500名在校儿童,采集晨尿和当日食用盐、饮用水,用碘催化砷铈反应试剂盒等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测尿样1 500份,尿碘中位数为201.7μg/L.尿碘<20 μg/L的样本只有1份,占检测数的0.07%;>100 μg/L的样本有1 238份,占检测数的82.53%.盐碘合格率为89.47%,水碘合格率为30.67%.结论 南阳巾在校儿童碘营养状况较好,但盐碘合格率略低于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水碘缺乏.应进一步加强合格碘盐的供应和监测工作.

    作者:贺东霞;曹俊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广州市某高校学生食堂卫生状况评价

    为了解广州市某高校学生食堂的卫生状况,加强学生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笔者于2008年6月24日对该校学生食堂进行了卫生学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曾柳苑;毛明飞;李贵喜;卢晓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青少年高三酰甘油血症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相关性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全身性疾病.高三酰甘油血症是我国I临床脂质代谢异常构成中常见的类型.研究显示,高三酰甘油血症与心肌梗塞和脑卒中病史密切相关[1],可通过内皮损伤导致患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增加.

    作者:李洪臣;马春明;尹福在;王术艺;王锐;韩改玲;陆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初中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特点及其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初中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特点及其关系,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学生行为自评量表和自编家庭情况问卷,对某中学全体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流动儿童在总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上性别和年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客观支持上性别和年级交互作用显著(F=3.575,P<0.05);违纪行为上性别和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833,6.332.P值均<0.01),考试焦虑上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42,P<0.05),总问题行为、学习适应不良、攻击行为上性别和年级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3.113,4.926,3.519,P值均<0.05).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在总的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两者仅在问题行为的退缩行为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8,P<0.01).在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上,支持利用度对学习适应不良、违纪、退缩和神经质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主观支持对退缩和神经质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和问题行为有与城市儿童相似的方面,但也有自身的特点;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谢子龙;侯洋;徐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某高校男大学生吸烟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对男大学生吸烟行为干预的效果,探讨适合大学生的控烟策略与干预措施.方法 以教师为干预者,采取集体与个人的健康教育活动、制定和实施控烟计划的方法,对某高校现在吸烟的62名男大学生进行吸烟行为干预,并比较其干预前、后吸烟认识与行为的变化.结果 干预活动对干预对象的吸烟行为有减少和控制作用.干预后,干顶对象对吸烟的认识提高,态度转变,87.1%的男大学生吸烟主动性下降,75.8%尝试了戒烟,85.5%日均吸烟量明显减少,27.4%达到了预期的戒烟目标.结论 健康教育仍是男大学生控烟的有效方法.教师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有助于男大学生在控烟中得到有效的社会支持.

    作者:印爱平;贺尚荣;张晓方;王博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海南省黎汉族中小学生早餐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海南省黎、汉族中小学生早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海南省黎族中小学生502名和汉族中小学生968名,利用自填问卷方法收集早餐情况资料.结果 黎族与汉族中小学生每天都吃早餐的分别为56.8%和66.2%,黎族与汉族中小学生对进食早餐的看法、早餐行为及不吃早餐的原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黎族学生早上起床时间、对一日三餐中早餐重要性排位与1周内早餐进餐次数有关,汉族学生对一日三餐中早餐重要性排位、对进食早餐的看法及不吃早餐影响的认识与1周内早餐进餐次数有关.结论 黎、汉族中小学生的早餐就餐率均较低.提供合理的作息时间、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是提高黎、汉族中小学生早餐就餐率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海溶;汤小兰;唐忠波;周虹;杨金花;夏真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北京8所高校学生计算机使用情况与视疲劳症状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校学生每日计算机使用时间、内容及视疲劳症状,为建立长期使用计算机人群视力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8所大学4 236名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每日计算机使用时间、内容及视疲劳症状.结果 北京市8所高校学生平均每只计算机使用时间为(4.70±3.08)h;使用计算机的主要用途是工作/学习(86.2%)、看电影听音乐(71.8%)与获取信息(65.4%);视疲劳症状中发生率高的是视力下降(29.3%)、眼干(28.7%)和视物模糊(28.3%);计算机使用时间、内容及视疲劳自觉症状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8所高校学生计算机使用时间普遍较长,首要用途是工作和/或学习.应加强对高校学生用眼卫生的健康教育,防止计算机荧屏暴露对眼睛的损害.

    作者:徐锐;王慧杰;林晓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北京某高校2008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为准确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对某高校2008级新生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进行抽样调查,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作者:李彤;刘计荣;蒋风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宝鸡市儿童血中微量元素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宝鸡市0~14岁儿童微量元素状况,为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和预防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电位溶出法检测宝鸡市1142例儿童末梢血Zn,Fe,Cu,Mg,Ca,Pb含量.结果 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以Zn,Ca缺乏为主,缺乏率分别为46.58%和31.09%,铅中毒发生率为12.43%;男、女儿童血铅中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儿童血Zn缺乏率、血铅中毒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缺Zn、缺Ca儿童吏易铅中毒.结论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平衡膳食,合理营养,远离铅污染,是预防儿童微量元素缺乏和铅中毒的主要措施.

    作者:贾敏;梁文革;杨海峰;何朝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广西某高校学生甲型H1N1流感KABP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知识、态度、行为,为评价在校大学生开展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效果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以班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广西某高校2个年级大学生245名,采用自行编制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60.4%的学生不知道甲型H1N1流感严重流行时的后果,79.2%的学生睡眠不充足,66.8%的学生不注意参加体育锻炼.结论 应开展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在校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防控校园甲型H1N1流感.

    作者:龙少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广州市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市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对广州市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分布情况、临床表现、疫情发现途径以及处理措施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广州市8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确诊病例为46人,罹患率为0.52%;暴发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平均2.13 d有1起暴发,平均持续时间为6 d;在大专学校暴发疫情占62.5%.46例确诊病例中,男、女各占50%,平均年龄为16.85岁,其中67.39%病例年龄为16~19岁;60.87%和30.43%的病例分别从暴发调查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发现.8起暴发疫情中,有2起是由于学生密切接触确诊病例导致续发,其余6起是由于本地社区感染导致;从发现首发病例到采取控制措施的间隔时间与疫情流行时间有相关性(r=0.932,P=0.001).结论 学校是广州甲型H1N1流感暴发防控的重点场所.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疫情的监测、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知识培训以及接种疫苗宣教等工作.

    作者:谢朝军;袁俊;刘于飞;毛新武;蔡文锋;杨智聪;王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专生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医学大专在校生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其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睡眠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医学大专在校生PSQI总分均值为(6.62±2.54),睡眠质量好、较好、较差、差所占比例分别为23.13%,43.66%,24.89%和8.32%.睡眠质量状况有性别、城乡、农业与非农业家庭、不同专业和年级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年龄、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习负担、就业问题是影响医学专科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性别、家庭经济条件、城乡差别也是影响高校学生睡眠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结论 医学大专在校生的睡眠问题较为严重,应针对影响睡眠质量的各种因素,采取相应改善措施.

    作者:韦成全;蓝琼丽;梁惠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