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分析

史相钦;马虎升;孙彦鹏

关键词:脊柱肿瘤, 手术治疗, 临床,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肿瘤手术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6月来我院进行脊柱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脊柱肿瘤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3±8.5)d,对照组为(18.2±7.9)d,且观察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中2例患者术后疼痛并没有得到缓解,甚至有恶化的趋势,都属于转移癌,转移癌中只有1例出现缓解后加重的情况。结论术前应该认真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对患者耐受性以及体内肿瘤各方面的性质进行评估,将具体的肿瘤分区确定,并由此来选择合适的手术,制定合理有效的手术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手术前后的综合治疗,才能提高手术的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大的生存希望。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功能早衰7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功能早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收的卵巢功能早衰治疗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西医治疗,3个月为一个治疗疗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血清E2、FSH、LH水平、临床症状等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显著的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5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E2、FSH、LH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E2、FSH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LH无较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4.74%,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6.3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卵巢功能早衰,可以将患者的血清E2、FSH、LH等进行显著的改善,提高卵巢功能早衰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与单用西医治疗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

    作者:马秀云;马军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探讨产科麻醉与镇痛的研究新进展

    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大大提高的人类的医疗环境质量,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研发,对人们生命和健康的保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妇产医疗技术发展的环境下,新型产科麻醉与镇痛技术在不断进步,为产妇分娩及病症的治疗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根据产科麻醉及镇痛技术的应用,对现今医疗条件下技术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旨在推动产科麻醉与镇痛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产生积极地影响。

    作者:陈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小儿腹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治疗中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44%)要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治疗组的腹泻改善时间(1.47±0.28)、呕吐缓解时间(1.62±0.35)、体温恢复时间(1.33±0.28)等各项数据也要优于对照组(2.49±0.65、2.71±0.48、2.51±0.6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腹泻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病程,极大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与其他护理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亓淑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颗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上微生态制剂美常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1.67%(44/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1.25%(39/4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23,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L-6、IL-10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L-18水平(38.41±22.78)与对照组(42.12±23.54)相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明显改善患者临床表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群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麻醉效果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前后HR、RR、MAP及SPO2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查中HR、MAP、SPO2与麻醉前、观察组检查中比较,均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0.76±0.23)min、恢复时间(16.15±2.3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20±0.35)min、(20.93±3.8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麻醉诱导时间和进镜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丙泊酚应用总量(1.62±0.53)g,对照组患者丙泊酚应用总量(2.14±0.6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37例、良3例,对照组麻醉效果优29例、良10例和差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应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镇痛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的用药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林君;李飞;李晓琳;廖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早产儿静脉营养中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早产儿静脉营养中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行静脉营养的早产儿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及研究组三组,每组各36例;三组早产儿均予以静脉氨基酸营养支持,研究组早产儿氨基酸初始剂量为2.0g/(kg·d),对照A组为0.5g/(kg·d),对照B组为1.0g/(kg·d),两组均逐日增加0.5g/(kg·d);三组早产儿氨基酸营养大剂量均为3.5g/(kg·d),观察三组早产儿静脉营养支持期间的相关数据资料。结果对照A组及对照B组患儿体重增长情况明显低于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新生儿第7、14天前白蛋白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三组新生儿第14天时肾功能肌酐(Cr)、血剩余碱(BE)及血清内总胆红素,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早产儿静脉营养中应用大剂量氨基酸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发育情况。

    作者:戚艳红;李雷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880株念珠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念珠菌感染状况和药敏情况。方法临床标本经接种培养,开放性部位标本若培养出以念珠菌为优势菌株和无菌部位标本培养出念珠菌均进一步进行纯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880例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其次为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主要来源于老年人群,不同年龄人群念珠菌分布具有明显差异(P<0.01);男性多于女性;以痰标本多,尿液其次,胃液少,不同标本来源分布具有明显差异(P<0.01);念珠菌感染主要来自于心脑血管、肺部疾病患者,不同临床诊断类型的念珠菌感染具有明显差异(P<0.01);不同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耐药率高。结论白色念珠菌为本院念珠菌感染为常见菌株,光滑念珠菌次之,在治疗心脑血管患者、老年患者,要警惕发生念珠菌等二重感染,一旦发生,要根据念珠菌药敏试验合理用药。

    作者:罗文英;吴显劲;罗虹烈;林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00例病患的尿液进行检查,使用尿液分析仪器对采集的尿液样本进行常规项目的检测分析,所有操作均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使用显微镜对尿沉渣进行检测,将采集的尿液样本直接在片镜上进行涂抹。需注意要将新鲜的尿液进行均匀的混合,之后在载玻片上进行滴注,完成后将盖玻片盖于上面;还需对新鲜采集的尿液进行离心处理,将上层清液进行去除,保留下层的沉淀物质将样本制作成装片进行检测。结果在对所有采样的400例病患的样本进行观察,尿液分析仪行尿常规与传统的显微镜行尿沉渣都检测出有360例病患检查结果为阴性,占比90%。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显示不相符的有40例病患,占比10%。在尿常规检查中呈现阳性是错误的。经尿沉渣检查后证实此40例样本为阴性。结论使用尿液分析仪对样本进行检验,主要检测病患的红细胞、亚硝酸盐、白细胞以及蛋白等情况,对于有异常情况的样本采取尿沉渣显微镜检验,以实现低漏诊、误诊率的目的。

    作者:王晓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结核抗体检测在小儿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结核抗体检测在小儿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地区2012-2013年收治的结核病患儿患48例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入院的非结核病患儿35例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儿的体液标本涂片、卡介菌纯化蛋白衍生物(PPD)和结核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方法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PPD法阳性率高达68.8%,涂片法低(27.0%);不同类型结核检测结果方面:涂片法肺结核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肺外结核(P<0.05),而PPD法和结核抗体法在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阳性率方面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结核抗体检测、涂片法和PPD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各有特色,其中结核抗体检测尤其适于作为儿童、肺外结核及无痰患者的快速辅助诊断手段。

    作者:普毅;白圆圆;雷金;孙立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及控制策略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县小儿手足口病患者120例,对其易发年龄、易发时间、院隔离治疗及相关防控制措施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4岁年龄组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率为67.5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发病32.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7月份的小儿手口足病发病率为65.83%,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发病率34.1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家治疗和门诊留观治疗组人数比分别占37.50%和41.67%,明显高于住院隔离治疗组人数比20.8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播和蔓延,对保护儿童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和胜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三种宫内节育器绝经后取出临床分析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的避孕工具,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绝经后妇女取出IUD时,常因生殖器官萎缩而致取器困难甚至失败。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增加了取器的困难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对3种宫内节育器389例绝经后的妇女取出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小琳;卢玉萍;秦坤;黄海蓉;龚慧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胃肠激素的变化观察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胃肠激素的变化。方法本院2011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0例非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OT)、生长抑素(SS),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IP、MOT[(152.6±25.1)ng/L、(884.2±153.2)ng/L]明显高于对照组[(55.3±16.8)ng/L、(375.1±102.6)ng/L],而SS[(131.2±35.8)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13.6±45.8)pg/mL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消化道恶性肿瘤相比,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胃肠激素VIP、MOT升高,而SS降低,为今后有针对性的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提供了临床依据。

    作者:何奕;袁志军;罗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陕西省基层医院医师对哮喘知识的调查问卷

    目的:实施陕西省基层医院医师对哮喘知识的问卷调查,为后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调查问卷了解综合内科、儿科和急诊科的基层医院医师对哮喘知识的知晓程度。调查内容包括哮喘发病机制、防治知识、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INA)及相关组织结构等。结果工作年限≥5年的医师对哮喘本质的认识率(58.9%)更高,大内科医师对首选药物知晓率(76.3%)优于急诊科和儿科医师(35.7%),基层医院医师中有48名(32.9%)能掌握长期应用长效β激动剂关键点是与激素联合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抑制气道慢性炎症的控制性药物有46名(31.5%)医师回答正确。涡流式吸入器(都保)、准纳器会使用的医师有24名(16.4%),56.38%的医师认为肺功能检查是用来了解气道阻塞的程度,17.8%认为肺功能是了解肺气肿程度,只有18.4%医师认为肺功能检查是用来确诊哮喘,上述结果显示:无论是哮喘的基本概念,治疗和吸入疗法在哮喘治疗中的地位,以及肺功能检查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基层医师均存在着非常模糊的认识。结论哮喘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加强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技术,加强GINA方案及的推广与执行。

    作者:柴雅琴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38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与耐药的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所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386株,其中痰及咽拭子共分离出243株,其构成比为62.95%,同时分布多的科室为重症监护室与呼吸科.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较为严重,其中对头孢唑啉、头孢噻肟钠、替卡西林、头孢呋辛的敏感率较低,其敏感率分别为:7.25%、33.16%、38.86%、42.7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内感染及耐药性已十分突出,临床用药应在药敏实验的基础上选择敏感性好的抗菌药物进行合理用药,避免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易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抗炎镇痛作用中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进展

    RA属中医“痹证”、“顽痹”、“旭痹”等范畴,西药可有效控制病情,但长期使用有一定不良反应,中医治疗RA有较好疗效,同时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小,本文将近些年来抗炎镇痛作用中药在治疗RA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秦树森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晚期胰腺癌的化疗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吉西他滨联合希罗达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接受的44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用药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每组平均22例,分别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希罗达、吉西他滨化疗,并进行4个周期的治疗,分析患者接受化疗后的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以及体力、疼痛及体重变化等状况。结果本研究中联合治疗组对疾病的控制率为40.9%,单药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为31.8%,且联合用药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达7.5个月、1年生存率达33%,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药治疗组;化疗后所有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脱发和血液学毒性。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希罗达是一种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有效化疗方法,该法不仅能有效缓解肿瘤且对人体的毒性可耐受,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欧双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D)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8例主动脉瓣病变者行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及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本组中38例患者确诊为BAVD,其中8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检出率为21.05%,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检出率高达1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诊断BAVD的效果明显优于经胸超声心动图,应用价值显著,为临床确诊及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效、直观的依据。

    作者:张晓红;陈颖;朱丹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非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非绞窄型肠梗阻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80例急性非绞窄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和观察组(传统鼻胃管),观察两组胃肠减压引流量、腹围、症状缓解时间、保守治疗治愈率、中转手术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胃肠减压引流量、腹围变化、症状缓解时间(包括腹痛腹胀缓解率、自主肛门排气率、腹部平片液气平面缓解率)、保守治疗治愈率、中转手术率均显著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能有效减轻非绞窄性肠梗阻的压力,具有治愈率高、简单、创伤小的优点。

    作者:陈芳;何颖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东风公司员工肾结石现患状况调查与控制对策研究

    目的:研究肾结石的发生和性别、年龄、左、右、双肾情况。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东风公司2012年健康体检的3361名已做B超。结果肾结石患病率为26.7%,男女患病率分别为30.1%和19.6%,随年龄增加肾结石患病率而上升。男女双肾结石患病率高,右肾低,男女双、左、右肾结石患病呈3:2:1下阶梯式分布。结论东风公司员工肾结石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人群,可能与职业有一定关系,把肾结石纳入到疾病控制部门的慢性病管理,对控制肾结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均萍;尤莉;刘国民;赵长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观察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86例在我院进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将其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中医疗法(针灸、推拿、牵引及按摩),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静脉滴注抗炎及抗免疫作用的地塞米松加以中药调节、拔火罐加药外敷,导入直流电离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显效率(6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44.19%),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3.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79%),且实验组疼痛缓解及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临床成效,缩短疗程,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丁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