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学生2001-2005年营养状况

刘运;蒙冲

关键词:营养状况, 营养障碍, 肥胖症, 学生
摘要:学生的营养不良与肥胖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学习,甚至影响其一生的身体健康,且青少年期肥胖亦是成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潜在成因.为了解海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海师附中)学生营养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更好地做好防治工作,笔者用身高标准体重等级评价方法,对2001-2005年该校学生健康检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学生上网健康负效应干预的近期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控制大学生上网健康负效应的有效策略和方法,评价干预的近期效果.方法 抽取某高校二年级14个班学生806名,按专业分层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开展了8个月的干预活动,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研究的各项指标上,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干预后明显改善(P<0.05);上网率及网络成瘾的检出率分别由95.3%和9.4%降至91.7%和2.7%,经常通宵上网的人数比例由6.0%降至2.9%,上网期间休息和愿意改变不良上网行为的人数比例分别由24.9%和81.0%增至32.4%和86.8%,每周上网费用、上网时间、上网频率均有下降,生理、心理、社会负效应分和负效应总分亦降低.结论 采取干预措施可改变大学生的不良上网行为和态度,能在近期有效降低上网带来的健康负效应.

    作者:张金沙;周顺祥;马维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山西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山西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特点,为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180名10~15岁的中小学生,采用24 h回顾法结合逐个询问的方法,记录连续3 d的食物种类和数量.结果 学生谷类摄入量占推荐量的97.6%~131.5%,肉类、蛋类摄入量较少,不到推荐量的50%;学生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量在推荐量的底线;蛋白质89.3%来自谷类,3.0%来自豆类,7.7%来自动物性食物.结论 应加大山西贫困地区学生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同时增加早餐的摄入,或增加课间营养餐.

    作者:白彩琴;刘晓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河北省部分大学新生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检测结果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 binding lectin,MBL)又称甘露聚糖结合蛋白(mannan-binding protein,MBP), 为一种血清C型凝集素,具有胶原样结构,能选择性识别甘露聚糖等糖基,在机体的免疫防御和监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血浆MBL水平低下或缺失可引起机体调理吞噬功能低下,从而导致各种病原体的反复感染,并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国外资料显示MBL基因缺陷致血清MBL低下发生率在普通人群中高达5%~7%,但不同种族、地域、年龄段血清中MBL水平波动范围大.为了解河北地区大学生血清MBL水平,笔者对此进行了测定,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罗强;刘华;骆鹏;邵月萍;李英琴;常占英;赵铁军;贾天军;张庶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杭州市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现状

    目的 了解杭州市学校食品安全现状,为制订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提供依据.方法 以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市大专院校、中学、小学及幼儿园共1 050所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有82.76%的学校实行主管校长负责制,68.95%的学校制定了食物中毒防制措施,81.26%的学校食堂持有卫生许可证,74.95%的学校食堂食品仓库符合卫生要求,66.50%的学校副食品店有食品索证制度,农村学校自备水的水质细菌指标合格率为55.6%.大中专院校的食品安全综合情况优于中小学及幼托机构.结论 部分学校自身的管理组织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措施未落实到位,食品及原料索证把关不严,存在无卫生许可证生产经营现象.

    作者:和蓉;吕胜平;李小仙;吴奇志;倪大中;潜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小学生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小学生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经修订的儿童社交焦虑、儿童孤独感量表,对成都市随机抽取的三、四、六年级小学生200名进行测查.结果 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只有学业成绩在儿童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得分上存在主效应.学业成绩不同的学生在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生的社交焦虑与孤独感显著高于优生和中等生,中等生社交焦虑低,优生孤独感低.结论 差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和心理健康应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作者:张妍;吕培瑶;刘志强;赵凌燕;许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北京市东城区学生营养餐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学生的营养餐认知及对不同供餐单位的满意度,为促进营养餐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北京市东城区7所中小学各年级在校就餐的学生2 782名,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保健所人员组织学生统一在班上填写.结果 学生营养餐的知晓率较低,其中小学生的知晓率高于中学生.中小学生对营养餐的满意度较低(14.87%),其中对送餐公司营养餐的不满意率明显高于校办食堂.学生午餐剩饭菜情况十分普遍,饭菜不好吃是主要原因.结论 学生缺乏营养餐知识是推进营养餐进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加强对营养餐制作单位的管理,不断提高饭菜质量,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保证学生每天摄入足够均衡的营养素,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潘勇平;高爱钰;陈海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大冶市中学师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及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大冶市中学师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及需求情况,为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冶市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对教师采用方便样本个人/小组访谈的方法进行定性研究.结果 608名中学生对艾滋病传播和非传播途径共8个问题回答正确率均在90.00%以上,但全部答对者只有304人,占50.00%;男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答对率高于女生.中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电视(83.39%)、教师(76.32%)和报纸杂志(65.30%).大部分教师对艾滋病知识有所了解,但普遍未参加过专业培训.结论 中学师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认知尚不够全面深入,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待深入开展.

    作者:叶晟;黄咸月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延边大学朝鲜族与汉族大学生体检结果分析

    由于生活习惯不同,不同民族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存在一定差异.笔者从2002年延边大学新生体检资料中,选出朝鲜族和汉族学生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掌握朝鲜族与汉族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及其差异,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尹凤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江西农业大学教职工空腹血糖及相关指标分析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空腹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一项重要参数,因此,对学校教职工定期体检,检测空腹血糖,及时发现血糖异常人群,并研究血糖异常与血脂、血压的相互关系,便于尽早采取针对性措施,有利于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防治.为此,笔者于2005年对江西农业大学1 356名教职工的空腹血糖及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

    作者:刘楠;李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不同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比较

    AIDS自发现以来,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世界各地蔓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其他任何一种疾病都无法相比的[1].由于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及特异性疫苗,宣传教育等行为干预是目前公认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手段[2].我国艾滋病流行进入快速增长期已5 a余,能否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已到了关键时期.因此,在青年大学生中开展预防AIDS 的健康教育尤其重要.为了解高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以便探讨和制定高校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规划和适宜的教育模式,笔者于2005年进行了相关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蕾;钱跃升;张晓菲;孟宪鹏;廖玫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小学体育课中游戏活动的心理效应

    目的 探讨游戏性体育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将小学五年级学生202名(其中男生98名,女生104名)随机分为游戏组和非游戏组进行现场实验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测定小学生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收回有效问卷185份.结果 游戏组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明显降低,非游戏组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明显上升;游戏组高得分人群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明显降低.结论 游戏性体育活动有利于维护和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小学生作用尤为突出.

    作者:龚高昌;符明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北京大学医学部离退休人员超重肥胖及相关疾病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体重与高血脂、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的关系,为及早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奠定基础.方法 对北京大学医学部离退休人员762名进行健康体检,按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各组间高血脂、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除糖尿病外,不同体重组的高血脂、脂肪肝和高血压检出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脂肪肝外,不同年龄组的超重、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及糖尿病检出率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重、肥胖与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和糖尿病存在相关关系,亟需采取早期、有效的措施控制超重和肥胖倾向.

    作者:阮晶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构建大学生医疗保健体制的设想

    我国高校大学生医疗保健体制不健全、不完善,大学生有病不能及时医、大病无力治的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成为制约一些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关部门要建立新型的大学生医疗保健体制,满足大学生基本医疗保健需求,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作者:张建;徐秀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广州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广州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探讨影响儿童忽视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市城区9所幼儿园的957名3~6岁儿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城区儿童忽视发生率为11.1%.影响儿童忽视发生率的主要因素有母亲的文化程度和儿童是否为独生子女;影响儿童忽视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有母亲的文化程度、孩子由父亲或母亲照顾、是否独生子女及儿童的性别.结论 广州市城区儿童被忽视现象较为严重.母亲的文化程度、是孩子的父亲还是母亲照顾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与儿童忽视的关系较为密切.

    作者:张东枚;郑海英;邹宇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广西学校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近年发生于学校的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学校肠道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西2001-2004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校爆发疫情的调查处理报告和资料,对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并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64起爆发疫情中伤寒副伤寒35起、细菌性痢疾15起、感染性腹泻14起,共报告病例5 795例.疫情多发于乡镇和城乡结合部的寄宿学校(82.81%),以春、秋季节尤其是秋季开学为高发,传播途径以水型为主(65.63%).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首例与疫情报告时间间隔、病例隔离措施、病种和传播途径影响疫情处理效果.结论 农村学校以水型传播为主的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是当前广西学校卫生工作的突出问题;疫情报告是否及时、病例隔离措施是否落实是影响疫情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作者:林玫;龚健;李翠云;董柏青;王鸣柳;梁大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青岛市教师对儿童被动吸烟的认知现状

    目的 了解青岛市中小学校教师对儿童被动吸烟的知识、态度与行为,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按地理位置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岛市9所小学和7所中学共1 10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5.0%的教师认为被动吸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98.7%的教师认为被动吸烟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危害.与教师保护学生免受被动吸烟能力有关的因素为教师的教育程度和是否为班主任.结论 青岛市广大中小学教师已认识到被动吸烟对儿童及成人的危害.

    作者:逄增昌;纪锋颖;李泽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选测项目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 探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不同测试项目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成绩的影响,论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测试项目的有效性.方法 对重庆市5所高校2003级女生235名进行不同项目的测试,比较成绩的等次.结果 相同的学生选择《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不同测试项目,其体质健康成绩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测试项目需作深入的研究.

    作者:阳亚雄;王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淄博市中小学校医再教育现状调查

    校医队伍的建设是办好学校的一件大事.校医队伍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儿童青少年卫生保健的水平,并进而影响着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笔者曾对淄博市55所中小学校医的现状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校医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业务水平差、知识更新困难、防保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1].因此,加强对中小学校医的再教育已是当务之急.为进一步了解中小学校医再教育现状,笔者对淄博市部分中小学校医再一次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敦录;刘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温州市12~16岁托养儿童行为问题调查

    目的 了解温州市12~16岁托养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为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帮助.方法 根据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对温州地区4 540名12~16岁学生采用自制问卷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托养儿童占调查总数的37.00%.托养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9.17%,高于非托养普通儿童的11.47%(χ2=21.67,P<0.01).结论 温州市12~16岁托养儿童行为问题比较严重,其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关注.

    作者:宫本宏;王晓敏;蒋爱云;倪飞龙;李长瑾;戴王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海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学生2001-2005年营养状况

    学生的营养不良与肥胖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学习,甚至影响其一生的身体健康,且青少年期肥胖亦是成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潜在成因.为了解海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海师附中)学生营养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更好地做好防治工作,笔者用身高标准体重等级评价方法,对2001-2005年该校学生健康检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运;蒙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