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珍珍;李江;张新清;饶云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因其症状的易变性导致临床诊治的困难,而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以其检测的无创、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等特点成为支气管哮喘研究的热点,本文就FENO在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王敏;方浩徽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16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均实施HMG-HCG疗法,记录其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体内各项激素水平变化情况、B超检查机体生殖系统变化情况及妊娠成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16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其体内LH[(30.98±6.35)mIU/mL]、P[(23.46±5.59)ng/mL]、FSH[(16.88±4.45)mIU/mL]、E2[(219.87±46.54)pg/mL]及PRL[(13.26±3.87)ng/mL]等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子宫体积[(36.89±11.03)cm3]、优势卵泡数量[(2.31±1.25)个]、卵巢体积[(8.20±5.36)cm3]、子宫内膜厚度[(1.32±0.21)cm]等情况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妊娠成功率为62.50%。结论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采用HMG-HCG疗法可获得满意疗效,机体内相关激素水平显著提高,机体内子宫、卵巢及卵泡等妊娠相关环境获得显著改善,妊娠成功率较高,保障患者身心健康。
作者:徐珍珍;李江;张新清;饶云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重度磷化氢中毒所致多脏器损害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度磷化氢中毒所致多脏器损害的患者11例,回顾病例,分析该疾病的临床治疗。结果患者普遍表现有头晕、头痛、胸闷、咳嗽等临床症状,其中吸入中毒者的肝脏和心脏、肾脏损害程度比口服中毒者程度较轻;吸入中毒者的死亡率33.33%,低于口服中毒者的死亡率的6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磷化氢中毒能够严重损伤患者的肝脏、心脏、肾脏和肺脏等,可以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时主要采用对症解毒治疗和综合治疗相结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朱秀英;杨飞云;陈希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低盐饮食对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并在患者用药期间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盐组、中盐组及高盐组,每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连续进食1个月,后对三组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与记录,并调查患者对血压控制情况的满意度。结果低盐组、中盐组、高盐组患者在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下降,且中盐组较高盐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程度更多,低盐组较中盐组及高盐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程度更多(P<0.05)。低盐组对血压控制结果的满意度93.33%,中盐组对血压控制结果的满意度70.00%,高盐组对血压控制结果的满意度50.00%。中盐组对血压控制结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高盐组,低盐组对血压控制结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中盐组及高盐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限制盐的摄入量,低盐饮食对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光允;张静;董金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实时测量达峰时间、峰时指数预测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早期脑动脉硬化症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仪探测两组患者左右大脑中动脉(LMCA、RMCA、BA)、基底动脉,根据多普勒仪血流频谱,计算出峰值时间(Tp)、峰时指数1(PTI-1)、峰时指数2(PTI-2)在LMCA、RMCA、BA的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脑中动脉、基底动脉中血流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p、PTI-1、PTI-2在LMCA、RMCA、BA的数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PTI-1、PTI-2可能是反映早期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
作者:高妙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43例,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各项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共计21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总治疗有效率为81.4%;本次研究中,共计发生1例肺出血,3例肺炎及5例肺气肿,所有患儿经对症治疗后均顺利痊愈。结论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利于改善患儿血气状况,提高患儿的生存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苌俊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肺结核作为一种以空气传播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发展。其中,肺结核患者可以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将带有病菌的飞沫传播到空气之中,健康人在吸入该类飞沫之后易容易感染细菌,身体抵抗力将强的人会在体内产生钙化点,身体素质较差的人则会感染肺结核。因此,只有对从本质上对肺结核进行预防与治疗,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肺结核患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庞世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后合并肺栓塞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4月在我区住院的22例肺癌化疗后合并肺栓塞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本组20例患者的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均明显好转,1例患者因家庭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要求出院,1例患者因肺栓塞溶栓治疗无效致全身器官衰竭死亡。干预后患者外周血氧饱和度(93.22±3.38)VS(96.61±1.50)、氧分压值(69.20±12.18)VS (110.61±16.59)mmHg、血浆 D-二聚体(5684.53±3217.56)VS (2793.95±2354.34)ng/mL和INR值(1.14±0.20)VS(2.12±0.48)均有明显改善,前后自身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气道护理、预防出血、栓子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是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护理重点,在延续护理中做好维持治疗时期的用药指导与监督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彭婧;李平东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行常规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阻滞起效与维持的时间,并记录比较麻醉后5 min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后运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4.86±3.0)、(12.5±2.1) min,而对照组为(5.21±1.0)、(4.4±0.8) min,但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详细结果见表1(P<0.05);麻醉后5 min时,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32.8±10.5)、(74.5±6.4) min,而对照组为(95.6±8.7)、(61.4±4.6) min,心率亦快于对照组,详细结果见表2(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不仅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而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国锋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肾炎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的作用。方法选取160例慢性肾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实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遵医行为、自我效能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遵医行为各项得分分别为(2.28±1.08)、(2.95±1.12)、(3.15±0.95)、(3.07±1.16)分、自我效能得分为(28.27±6.25)分,与对照组的(2.34±1.12)、(2.89±1.09)、(3.21±0.73)、(3.02±1.21)、(28.41±5.27)分差别不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遵医行为各项得分别为(1.06±0.62)、(1.12±0.73)、(1.41±0.51)、(1.24±0.72)分、自我效能得分为(34.28±7.85)分,与对照组的(1.33±0.51)、(1.52±0.81)、(1.67±0.45)、(1.66±0.83)、(30.12±8.08)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慢性肾炎患者的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进而促进治疗效果的改善。
作者:孙敏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而且目前我国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虽然我们还没有掌握甲状腺癌的病因,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甲状腺癌的恶性度并不高,治愈率较高,而且愈后良好,所以对于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李铁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对超声弹性成像硬度评分及面积比对乳腺肿块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93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将他们分为:非恶性组63例(肿块96个);恶性组30例(肿块30个)。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灶的灰阶声像图和弹性成像图的面积比值等辅助检查结果。结果恶性组肿块的弹性成像图与灰阶声像图面积比值为(1.23±0.17)大于非恶性组的面积比值(1.04±0.2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硬度方面恶性组肿块评分普遍高于非恶性组肿块,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积比比硬度评分特异性高,而硬度评分比面积比灵敏性高,二者在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方面各有长处,临床应将二者结合使用。
作者:毕蓓蕾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对药品分级和监管在西药房管理中应用的意义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和2013年1~12月间收治的各300例病患,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随机选取其中200例病患,对药品分级和监管制度实施前、后,西药房的出错率和病患满意率进行调查。结果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实施前,药房出错率为16%,病患满意率为82%;实施后,药房出错率为2.5%,病患满意率为93%,两阶段对比,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0.58、17.63, P<0.05)。结论西药房实施药品分级和监管,有助于降低西药管理的出错率,提高药房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桑丽红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取一般护理、安全护理、高热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健康教育等整体护理模式,并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62例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其中治愈57例,好转4例,1例由于持续发热,体温达到41℃,终治疗无效死亡。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对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临床效果明显,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帆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目标检测对于肝移植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行肝移植术后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125例,对患者实施目标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干预,并对患者临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共计21例患者确诊为VAP,发生率为16.8%,其中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4.3%;患者的平均通气时间为(7.2±3.8) d,其中61.9%的患者于术后5~14 d 发生VAP,3例死亡患者均为术后7 d发病。结论采用目标监测对肝移植患者的日常临床数据进行前瞻性分析,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对于提高肝移植手术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羽;武胜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分析给予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2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导中心收到上报的高危孕产妇共516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分为对照组(n=250)与观察组(n=266)。对照组不给予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给予正常的孕产妇产检检查;观察组给予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高危孕产妇数、孕产妇死亡数、新生儿死亡数、缺陷儿出生数等。结果观察组高危孕产妇(χ2=5.338,P=0.021)、孕产妇死亡数(χ2=29.362,P=0.000)、新生儿死亡数(χ2=23.749,P=0.000)、缺陷儿数(χ2=38.489,P=0.000)、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高危孕产妇系统的管理有助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以及围生儿的死亡率和病残率,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应广泛推广。
作者:李元琼;李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根据完成基础乙肝疫苗免疫的5~16岁儿童免疫现状,分析接种乙肝疫苗加强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乙肝疫苗并完成基础免疫的436名5~16岁儿童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入选儿童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查,对儿童乙肝血清学予以检查并分析。结果研究过程中选取436例儿童,终完成接种并接受检测者共421例;不同性别、年龄段在加强免疫前、加强1剂次与3剂次后的抗-HBs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加强1剂次与加强3剂次后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加强前,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阴性儿童加强3剂次后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加强1剂次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16岁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加强的免疫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儿童群体的免疫力及抵抗病菌情况,提高抗-HBs阳性率的同时完成预防及控制乙肝目的。
作者:宋建峰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3年6月-2014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案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50例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两周,治疗结束1个月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根除幽门螺杆菌46例,根除率92.0%,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症状积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未根除幽门螺杆菌患者与对照组症状积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根除幽门螺杆菌者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够有效的降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积分,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灏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旨在探讨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从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诊的11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奥美拉唑组、法莫替丁组与联合用药组,通过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内窥镜复查结果。结果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内窥镜复查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中痊愈的例数与总有效率均较奥美拉唑组与法莫替丁组差异显著(P<0.05),且奥美拉唑组与法莫替丁组相比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更切实,其次为奥美拉唑,后为法莫替丁。
作者:钱实践 刊期: 2014年第27期
近些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医院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对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对于医院来讲,随着资金流动性的加大,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和科学合理地控制经费,成为了工作的重点,对于医院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周培根 刊期: 2014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