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淑玲;黄西松
睡眠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之一,也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生理过程,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是大学生进行正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条件.为了调查大学生失眠的现况,掌握发生失眠的特点和诱因,研究失眠对大学生心理、生理、学习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探讨体育运动对改善大学生失眠状态,我们进行了本调查与干预实验.
作者:蒋鸣;席薇;耿家文;马俊强;苏宝善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视力低下是当前我国学生常见病之一,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为了解视力低下的发病规律,我们将满州里市1所初中学生连续5年的视力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文彦;周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单纯性肥胖儿童血中瘦素水平及其调控因子.方法检测42对10~12岁肥胖儿童血中瘦素(Leptin)及其调控因子胰岛素(Ins)、神经肽Y(NPY)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肥胖儿童血中Lepin含量[(9.33±2.14)ng/ml]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含量[(3.47±2.57)ng/ml](P<0.01),肥胖组Ins[(24.75±12.75)mIu/L]亦高于对照组[(19.19±6.39)mIu/L](P<0.05),肥胖组TNFα[(12.62±4.50)ng/ml]非常显著地低于对照组[(14.43±5.56)ng/ml](P<0.01),NPY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女性血中Leptin水平[(10.00±1.12)ng/ml]显著高于男生[(3.72±1.11)ng/ml](P<0.01),重度肥胖组Leptin水平(16.59ng/ml)高于轻度肥胖组(7.91ng/ml)(P<0.05).结论肥胖儿童血中Leptin含量升高;肥胖者体内Ins含量增加,NPY和TNFα产生减少与Leptin的调控有关.
作者:王家林;何敏;农清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和自编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对马鞍山市区3 804名6~13岁儿童进行调查和评定.结果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5.46%,以违纪行为(A行为)为主.不同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但有些因素对各类行为均有影响.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学习成绩差、婴幼期疾病、父母健康状况差、母亲性格内向、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正确、教育态度不一致、亲子关系差、3岁前寄养或全托、母孕期情绪不良、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结论学龄儿童不同行为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作者:彭迎春;倪进发;陶芳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壮族女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CL-90自评量表及自拟调查表对百色地区民族卫校459名女生进行测试.结果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国内女性常模(P<0.01);主要心理问题为强迫、人际关系、偏执、抑郁.多元回归结果提示,影响壮族女中专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对毕业后就业、家庭经济状况、对所学专业的兴趣等5个因素.结论壮族女中专生应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作者:潘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早餐频次对中小学生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方法利用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分析17 719名中小学生早餐频次对能量和营养素摄入的影响.结果每天吃早餐组平均每天能量、蛋白质、钙、铁、锌、硒、视黄醇、硫胺素和核黄素等营养素摄入量占RDA的百分比明显高于不吃早餐组,也高于每天平均不到1次的早餐组.随着吃早餐次数的增加,营养素摄入量占RDA的百分比增加.不吃早餐的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不吃早餐组平均每天能量、蛋白质、钙、铁、锌、硒、视黄醇当量、硫胺素和核黄素等营养素摄入量占RDA的百分比明显低于每天吃早餐组.结论不吃早餐可以引起全天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每天吃早餐中小学生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比较充足.
作者:马冠生;翟凤英;高树军;葛可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中学阶段青少年的性发育和性行为发生状况,为开展适宜的生殖健康教育及服务提供建议.方法采用不记名的自我报告式问卷,于1998~1999年对北京和天津市4所中学的初、高中一、二年级1 50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两地中学生绝大部分均已进入青春发育期,其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与全国资料相比,基本接近.手淫在两市中学生中均普遍存在,总发生率为 33.6%,两地比较,天津高于北京,性别差异主要见于男性.性行为发生率为2.2%,北京高于天津.中学生性行为发生为酒后冲动以及对性经历的好奇和对两性关系纯理想化的观念所致.同时发现中学生性经历存在感染性传播疾病和非意愿怀孕的高危险倾向.结论应重视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建立对性问题的正确态度、责任感和安全性行为.
作者:余小鸣;潘勇平;王嘉;籍红;杨溢;杨书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农村小学生行为问题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行为问题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4.02%,男生高于女生;男性、父亲外出、母亲外出等因素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有显著性.其OR值分别是2.076、2.135、2.417,其中男性和父亲外出之间,男性和母亲外出之间具有协同交互作用.结论农村儿童的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男性、父母亲外出工作等因素不利于儿童行为的发展.
作者:尹逊强;赵淑英;刘浩;杨林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随着知识经济的日趋发展和家庭经济能力的普遍提高,青少年使用随身听的便携式CD机等进行学习和娱乐的人数越来越多.为了解使用耳机给青少年带来的健康影响,我们对长期使用者进行了听力测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小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学习压力、睡眠和课余体育活动时间对学龄儿童饮食行为及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合肥市3所小学 2 348名学生进行饮食行为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Rohrer指数.结果学习压力大的小学生挑食,吃零食,不喜吃蔬菜、水果、鱼虾以及不喜喝牛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睡眠和课余体育活动时间与某些饮食行为也有一定关联;挑食和吃零食的小学生体质瘦弱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学龄儿童的饮食行为可能会受到学习压力、睡眠及课余体育活动时间的影响;不良饮食行为可影响儿童体格生长发育.
作者:蒋建华;刘金萍;张金霞;郭金兰;高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西藏地区的结核病流行情况比较严重,西藏学生进入绍兴后,仍然维持较高的发病水平.为了掌握西藏班学生肺结核发病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近2年来的西藏班学生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董崇慧;钟菊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大学生辍学是社会和高校都极为关注的问题,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原因构成可能不同.我们对苏州大学1996~2000年辍学的学生作了分析,发现近年来辍学的原因与以往相比[1]已有很大的变化.
作者:李克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来我国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频率增高.据1999年全国食物中毒事故统计,发生在学校的学生食物中毒人数占全国食物中毒总人数的40.86%.为了查清隐患,搞好学生食堂的卫生,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于2000年12月对滨州市各学校的学生食堂的管理方式与饮食卫生状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作者:燕东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解目前农村中学生体内必需微量元素铁、锌、铜、钙、镁的水平,探讨其与中学生视力不良之间的关系,以指导青少年合理营养和用眼卫生工作.我们于1998年4~5月份对6所乡镇中学420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血清铁、锌、铜、钙、镁5种元素含量的测定,并同时测定了201名女生的视力情况.结果如下.
作者:欧阳春花;乔玲;张卫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和探讨各年级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差异.方法采用儿童学习适应性调查表对小学一~六年级389名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评定.结果二~六年级小学生与一年级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比较均较差,以二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差.结论学习适应性问题普遍存在于小学生中.创造良好环境使小学生适应学习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吴冬娜;林勇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解金秀瑶族自治县小学生的肠道蠕虫感染情况,评价集体驱虫效果,笔者于1993年6月和连续服药5年后的1997年6月,先后2次用改良加藤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对2所小学学生开展肠道蠕虫感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苏乙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四川省大竹县地处内陆,交通欠发达,人们思想意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尤其是边远山区,超生现象十分严重,为了解超生子女和独生子女在形态发育上是否具有差异,我们于2000年3~10月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邱存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在迄今仍无特效治疗方法、也无有效预防疫苗的情况下,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并通过受教育和受培训的青少年学生,向家长、同伴及周围人群传播预防AIDS基本知识和技能,建立预防AIDS健康行为,仍是预防AIDS的有效手段.为了解北京市高校大学新生预防AIDS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状况,以便在大学新生中有效开展预防AIDS健康教育,我们于1999年10月~11月对北京市3所高校中一年级新生进行了有关预防AIDS基本知识、态度及行为方面的调查.本调查结果也将为观察今后学生预防AIDS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的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陈晶琦;赵德才;王嘉;籍红;Michael P.Dunne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前国内较普遍地使用SCL-90测查大学生的心理状况[1].但该量表是用来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严重程度如何,它对没有或有较少心理症状的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缺少区分能力,不适用于判断比较普通人之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16 PF(卡特尔16人格因素量表)测得的是一个人稳定的人格特征水平.该量表对正常人之间16种基本的人格因素有良好的区分能力[2].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将使判断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更趋于合理,并为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更科学的依据.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青年中期,正在走向成熟但又未真正成熟,具有一定可塑性这一特点,我们对广东药学院两个年级、两个专业的学生用16 PF进行了测试和分析,试图了解本院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作者:齐平;张瑛;项中;王凤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1995~2000年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和评价防治效果.方法对福田区1995~2000年学生常见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学生沙眼、贫血、蛔虫感染患病率和12岁学生龋均都下降并达到第2阶段防治目标;营养不良、肥胖和视力低下患病率未能达到防治目标.结论学生常见病防治需要家长、学校以及教育和卫生部门多方共同努力.视力低下防治是难点和重点,在防治营养不良的同时更应注意防治肥胖.
作者:王秀萍;黄振辉;蒋立新;田华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