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盆腔黏液型滑膜肉瘤1例

马桂;马淑萍;任艳妮;金荣;李波

关键词:黏液型滑膜肉瘤, FISH, 病例报道
摘要:患者女童,11岁,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行走及夜间疼痛为重.腹部检查:全腹膨隆,左下腹饱满,触之有轻压痛、无反跳痛,有台阶样感,深部触诊不详.CT示盆腔内可见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大横截面181mm×120mm,周围组织受压推移、分界不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叶状肿瘤内癌1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1例乳腺叶状肿瘤内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结合患者30 余年前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伴导管原位癌病史,对新发的纵隔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弥漫阳性,desmin、p53 局灶阳性, Ki-67增殖指数约 40% , CK、 CK7、 CD34、 S-100、 Myogenin、CK5/6、p63、EMA、SMA、CD117、BCL-2均阴性.结论 乳腺叶状肿瘤内癌发病率低,形态特点为叶状肿瘤的背景伴发原位癌或浸润癌,再次复发时可能上皮成分较少或无.诊断时一定要结合原发肿瘤形态,避免误诊.

    作者:陈红;王志坚;赵媛;谢燕;金木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去分化脂肪肉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去分化脂肪肉瘤( 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DDL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对11例DDLPS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DDLPS均由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atypical lipomatous tumor/well-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ALT/WDLPS)和非脂肪源性肉瘤的去分化成分构成,其中2例伴脂肪源性肉瘤的去分化成分,形态分别类似于多形性脂肪肉瘤( pleomorphic liposarcoma, PLPS)和黏液样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 MLPS). ALT/WDLPS可出现三种亚型形态.去分化成分形态多样.2 例因鉴别诊断需要联合应用MDM2、CDK4、p16 免疫组化标记,出现特征性阳性.结论 DDLPS由分化性和去分化成分构成,病理形态范围广,当去分化成分占优或出现脂肪源性去分化成分时易误诊,必要时需联合MDM2、CDK4和p16免疫组化标记以鉴别多形性未分化肉瘤、PLPS等.

    作者:谢晶;王志华;丁敏;王晓秋;顾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LI-cadherin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对人胃癌细胞株MKN28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肝肠钙黏连蛋白(liver-intestine cadherin, LI-cadherin)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和对人胃癌细胞株MKN28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I-cadherin蛋白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CCK8、克隆实验、Transwell、流式细胞术检测LI-cadherin基因干扰后MKN28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变化情况;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干扰LI-cadherin后对NF-κB活性的影响.结果 LI-cadherin在慢性胃炎中不表达,在中+高分化进展期胃癌中表达升高,在低分化进展期胃癌中表达降低;干扰LI-cadherin后,MKN28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数目及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 P<0. 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干扰LI-cadherin后导致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而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 05);干扰LI-cadherin后,NF-κB信号的活性降低,核易位减少.结论 LI-cadherin蛋白在中+高分化进展期胃癌组织表达明显升高.干扰LI-cadherin表达后,MKN28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明显减低.其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相关.

    作者:林晶;江小杰;蔡清河;陈智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弹力纤维及广谱型角蛋白双重染色与单纯弹力纤维染色在肺癌可疑胸膜侵犯病例中的比较

    目的 比较弹力纤维及广谱型角蛋白双重染色与单纯弹力纤维染色评估肺癌胸膜侵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肺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HE染色后不能明确是否侵犯胸膜的104例使用弹力纤维及广谱型角蛋白双重染色和单纯弹力纤维染色进行病理分析.结果 104例患者中,使用单纯维多利亚蓝染色分析胸膜侵犯阳性患者46例,而使用双重染色法分析胸膜侵犯阳性患者63例,采用双重染色法评估胸膜侵犯阳性率高于单纯弹力纤维染色(P<0. 05).进一步病理学观察发现,使用双重染色法与单纯弹力纤维染色法分析结果矛盾的患者,大部分为单个或数个广谱角蛋白染色阳性的肿瘤细胞突破胸膜.结论 相对于单一方法染色,弹力纤维及广谱型角蛋白双重染色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并可同步显像胸膜及肿瘤细胞,能更好的观察肿瘤细胞与周围胸膜之间的毗邻关系,对于明确病理诊断及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敏;平国强;张炜明;宋国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常规HE染色的组织佳核染时间探索

    一张高质量的HE切片是保证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中细胞核染色效果的优劣尤为关键,它将直接影响HE切片的染色质量,故控制好苏木精染液的染色时间是常规HE染色中为重要的环节.

    作者:李金龙;陈婷婷;王高飞;马亚琪;于占洋;宋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胎盘部位结节2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胎盘部位结节(placental site nodules, PSNs)的临床表现与组织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例PSNs,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检测、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 患者年龄25~41岁,平均(32. 48 ± 4. 77)岁,有3/5的患者有2次及以上妊娠史,诊断为PSNs时距上次妊娠间隔5~37个月,平均(15. 33 ± 8. 05)个月,15例(75% )患者因阴道不规则出血就诊.大体上PSNs大多呈膜样结构,未见明确的结节;镜下可见内膜组织中1个或多个边界清楚的卵圆形结节,结节中央为玻璃样变,周边可见数量不等的中间型滋养细胞.免疫表型:CK(AE1/AE3)、CAM5. 2、EMA、GATA-3、Cyclin E、p63强阳性,PLAP局限性强阳性,α-inhibin、hPL微弱且局限性阳性,Ki-67增殖指数1% ~4% .结论 PSNs是源于绒毛膜中间型滋养细胞的良性非肿瘤性病变,需与透明样变的蜕膜组织、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及透明样变的鳞状细胞癌等鉴别,必要时可借助于免疫组化辅助诊断.

    作者:郑兴征;詹阳;马建慧;王喜立;徐飞;陈天宝;张立红;金玉兰;朱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55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is, DTF)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经手术切除诊断为DTF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5例中男性18例,女性37例.年龄6~71岁,中位年龄33岁.发生于腹壁者19例、腹壁外者23例、腹腔内和肠系膜者13例.镜检:肿瘤由增生的梭形纤维母细胞与数量不等的胶原纤维构成.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β-catenin核表达,vimentin阳性,部分表达SMA、desmin,不表达CD34、CD117、DOG1及S-100,Ki-67增殖指数较低.手术切除效果好.术后随访2~82个月,17例复发,其余均无瘤生存.结论 DTF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中间型肿瘤,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无特异性,确诊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β-catenin核表达对DTF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姚伶俐;陈宗科;顾萍;谢恩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微小RNA-448抑制剂对人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 观察特异性微小RNA-448抑制剂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qRT-PCR检测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和癌细胞株(DU-145、PC-3、C4-2B和LNCaP)中miR-448的表达,选取表达量的高的癌细胞株进行后续实验.利用脂质体转染试剂将miR-448抑制剂或miR-NC转入前列腺癌细胞中,qRT-PCR检测miR-448及人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3(CMTM3)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相关蛋白表达. 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RWPE-1细胞中miR-448的表达显著低于癌细胞(P<0. 01),DU-145细胞中的表达高(P<0. 01). miR-448抑制剂转染48 h 后,DU-145 细胞 miR-448 表达下调(P <0. 01),CMTM3 mRNA 表达上调(P <0. 01), CMTM3、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上调,N-cadherin和Snail蛋白表达下调;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 05);细胞迁移能力降低(P<0. 01).结论 miR-448在前列腺癌细胞中明显高表达,miR-448抑制剂可下调DU-145细胞中miR-448表达,上调CMTM3蛋白的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在前列腺癌的分子治疗中具有潜在功能.

    作者:沈旭;朱文;李建新;王广;邓全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miR-42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miR-421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初次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PCa患者血清62例及前列腺增生(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患者血清46例,并调取同时期病理科存档的PCa蜡块42例,BPH蜡块37例.采用qRT-PCR检测血清中miR-421的表达,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病理组织中miR-421的表达.结果 miR-421在PCa和BPH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分别为2. 52 ±1. 70、0. 82 ±0. 65,与BPH组相比,miR-421在PCa血清中的表达升高(P<0. 05),PCa患者血清和组织中miR-421的表达与Gleason评分、TNM临床分期、骨转移等有关( P<0. 05),与患者年龄、术前PSA水平等均无关(P>0. 05).结论 miR-421在PCa患者血清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BPH患者,有望成为PCa的诊断标志物.

    作者:黄晓娟;张力;徐凌凡;何桂芳;郑露露;梁朝朝;尹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胼胝体原发性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胼胝体原发性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 ex-traskeletal myxoid chondrosarcoma, E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胼胝体原发性EMC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40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头疼加重伴恶心呕吐, MRI示胼胝体见团块状实性占位,并见片状不均匀强化;镜下肿瘤呈分叶状和结节状结构,结节之间为宽窄不等的纤维结缔组织间隔,结节由瘤细胞和黏液样基质组成.瘤细胞呈梭形、短梭形、卵圆形、上皮样、横纹肌样(或浆细胞样).胞质少到中等,胞质淡染,部分胞质丰富,嗜酸性,可见胞质内空泡或胞质内嗜酸性包涵体.核分裂象少见( <2 个/10 HPF),可见肿瘤性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强阳性表达vimentin,弱阳性表达CD99、NSE,灶状表达S-100,不表达CK广谱、EMA、CD99、MyoD1、GFAP、Olig-2等,Ki-67增殖指数约25%.细胞遗传学表现为t(9;22)(q22;q12)易位,检测到EWSR1-NR4A3融合性基因.结论 胼胝体原发性EMC罕见,确诊主要依靠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必要时分子病理学检查有帮助.临床及病理均需与脊索瘤、肌上皮瘤/肌上皮癌、脊索样脑膜瘤、伴有黏液背景的胶质肉瘤等肿瘤相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较好.

    作者:岳振营;庞闽厦;田昭俭;吕海莲;宋殿行;董艳光;王慧;徐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肝细胞癌中HBO1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HBO1和Ki-67在人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42例肝细胞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HBO1和Ki-67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中HBO1 和 Ki-67 的阳性率分别为69. 0% (98/142)和55. 6% (79/14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4. 6% (35/142)和19. 7% (28/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者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s=0. 505,P<0. 05);HBO1和Ki-67高表达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及门静脉癌栓密切相关(P<0. 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BO1、Ki-67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 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预后与HBO1高表达、Ki-67高表达、TNM分期及门静脉癌栓显著相关(P<0. 05).结论 HBO1和Ki-67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发展关系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以用于预测肝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评估.

    作者:王燕;田薇;靳钦;张青;刘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儿童盆腔黏液型滑膜肉瘤1例

    患者女童,11岁,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行走及夜间疼痛为重.腹部检查:全腹膨隆,左下腹饱满,触之有轻压痛、无反跳痛,有台阶样感,深部触诊不详.CT示盆腔内可见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大横截面181mm×120mm,周围组织受压推移、分界不清.

    作者:马桂;马淑萍;任艳妮;金荣;李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人工智能时代的病理组学

    在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辅助的病理诊断为病理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病理学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医师人工分析病理切片.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计算机不但可以实现定量化病理诊断,还可完成疾病预后等病理学的相关研究.该文通过总结近10年来人工智能在病理学中的研究成果,提出病理组学的概念.病理组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基于人工智能将病理图像转化为高保真度、高通量的可挖掘的数据,并用于定量化病理诊断和疾病预后,后自动生成病理诊断报告.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病理组学的研究正向着更加自动化更加精准的方向发展,这也有益于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节省研究成本、推动医疗发展.

    作者:闫雯;李楠楠;张益肇;来茂德;许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胰腺癌中FFAR4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FFAR4蛋白和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胰腺癌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62例经病理确诊的胰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FFAR4蛋白表达及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使用Western bolt和qRT-PCR法检测20例胰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FFAR4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FFAR4蛋白在胰腺癌中的高表达率为75. 8% (47/62),比癌旁组织(40. 3% ,25/6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FFAR4高表达与胰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P<0. 05). 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显示胰腺癌组织中FFAR4 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01).结论 FFAR4表达失调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胰腺癌术后进展、预后的有效标志物及临床治疗药物研究的新靶点.

    作者:孟府陶;黄强;黄玫;邵峰;汪超;周杭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颅内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 solitary fibrous tumor /hemangiopericytoma, SFT/H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16例颅内恶性SFT/HPC,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6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31~71岁,平均51岁.镜下肿瘤细胞丰富稍具异性,核分裂象≥5/10 HPF,肿瘤的组织学结构呈条索状、席纹状或无结构状,部分呈经典的SFT样结构,部分呈HPC样结构.免疫表型:93. 75%弥漫表达STAT6;CD34阳性率为87. 5% ,仅6例为弥漫膜阳性. 15例随访1~64个月,7例复发.结论 恶性SFT/HPC具有恶性的生物学行为,STAT6是恶性SFT/HPC的一种比较特异的生物学标志物,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的切除范围及长期的随访相关.

    作者:任颖;李艳;阚云珍;韩康;张梦阳;孔令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BRAFV600E和TERT启动子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鼠类肉瘤滤过性酶菌致癌同源体 B1 (BRAF) V600E基因突变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中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62 例PTC患者新鲜冷冻组织进行显微切割,收集癌细胞并提取DNA,PCR扩增后利用测序法对PTC患者BRAF V600E和TERT启动子突变进行检测,并收集6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2 例 PTC 中58 例(94% )在BRAF T1799A处发生突变.有13例(21% )在TERT启动子C228T处发生突变. PTC患者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仅与肿瘤大小有关(P<0. 05),TERT启动子突变与PTC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有关( P<0. 05).结论 BRAF和TERT启动子突变对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产生一定影响,对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代丽丽;张国安;韩莎;吕晨曦;王业全;侯森;崔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p53、c-Myc、p21介导长链非编码RNA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p53、c-Myc、p21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这三种基因对肿瘤的调控过程由大量RNA介导.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可以通过与靶基因结合、内源性结合miRNA等方式发挥促癌或抑癌作用.该文现就p53、c-Myc、p21介导lncRNA在肿瘤中的调控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韩曈曈;陈乔尔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M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FOXM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下调FOXM1 表达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KYSE-30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q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FOXM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通过RNA干扰技术(RNAi)下调KYSE-30细胞FOXM1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M1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0. 01);FOXM1 mRNA在低分化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高+中分化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 P<0. 01);FOXM1 mRNA过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分化程度( P =0. 001)、淋巴结转移(P=0. 000)、临床分期(P=0. 004)显著相关;高表达 FOXM1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率下降(P <0. 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OXM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增高并与其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 01);下调KYSE-30细胞中FOXM1表达后,细胞增殖速度受抑制(P<0. 01).结论 FOXM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FOXM1可能参与调控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KYSE-30的增殖.

    作者:李佩琴;杨少芬;翁雅倩;周春辉;于莉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3μm厚切片在乳腺癌HER-2扩增检测中的可行性探讨

    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是曲妥珠单抗赫赛汀(Herceptin)靶向治疗和辅助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1-2] ,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复发率[3].

    作者:张洪兰;刘华;张春芳;杨聪颖;王红霞;聂艳红;齐冬雪;陈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共培养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纤维环样细胞分化

    目的 通过体外共培养技术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向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 AF)细胞分化,并探讨共培养后HUCMSCs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变化.方法 取正常足月新生儿脐带及新西兰白兔,分别分离培养HUCMSCs和AF细胞.取第2代HUCMSCs和AF细胞,按1 ∶ 1比例利用Transwell 6孔培养板共培养.共培养2周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共培养组HUCMSCsⅠ型胶原、蛋白聚糖及SOX-9基因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等细胞基质的合成情况.结果 对照组HUCMSCs形态多呈长梭形,共培养后HUCMSCs形态逐渐变为短梭形或多角形,并开始出现细胞突触,出现类AF的形态特征;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共培养HUCMSCs中Ⅰ型胶原、蛋白聚糖及SOX-9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 P<0. 05);共培养HUCM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Ⅰ型胶原蛋白胞质阳性,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蛋白聚糖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 体外共培养技术可诱导HUCMSCs向类AF分化,有望为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生物学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种子细胞.

    作者:栾雅静;许海委;徐宝山;杨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