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忠华;印永强;胡锡琪;朱腾方;邢益平;范钦和
目的 探讨近端型上皮样肉瘤(proximal-type epitheliod sarcoma,PE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1例PE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EnVision-plus法)标记及电镜观察.结果 患者女性,24岁.临床主要表现右侧大阴唇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组织学特征:瘤组织呈结节状生长,瘤细胞椭圆形、多边形,胞质嗜双色或嗜酸性,核空泡状,有明显核仁.常见横纹肌样细胞,未见肉芽肿样改变.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β-catenin阳性,EMA局灶阳性;而SMA、MyoD1、desmin、CD117、S-100、HMB-45、Melan A、CD99、Syn、CD57、CKAE1/AE3、CK8/18、CK19、CA125、CEA、FⅧRAg、CD31、CD34、Calretinin、 CD45和CD68阴性.电镜:细胞胞质内见较多线粒体、少量粗面内质网及溶酶体,未见黑色素小体、神经内分泌颗粒及肌丝,细胞间连接不明显,未见肿瘤间质.结论 PES为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与经典型ES相比,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并具有更强的侵袭性.
作者:徐艳;石群立;周晓军;李南云;印洪林;周航波;陆珍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淀粉样变是由多种原因所诱导的以特异性糖蛋白纤维在全身各种组织或器官的细胞外沉积为其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泌尿系统淀粉样变性病较为少见,多发生在膀胱,发生在肾盂或输尿管较少[1,2].其临床表现及腔镜下的特点类似于泌尿系肿瘤而易误诊误治.我们报道1例发生于输尿管的淀粉样变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作者:郑海红;张显军;牛三强;吴亮;肖艳;陈国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腺瘤合并Warthin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发生.方法 报道1例腮腺同时性嗜酸细胞腺瘤并Warthin瘤,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72岁.因无意中发现右腮腺区有一核桃大小肿物10余天、触痛明显而入院.镜下在同一瘤组织内可见嗜酸细胞腺瘤与Warthin瘤两种组成成分,并可见移行,二者具有相似的免疫表型.结论 同侧腮腺在同一瘤体内存在两种不同的肿瘤组织类型极为罕见,它们可能具有相同的组织来源.预后与原发肿瘤的性质有关.
作者:张伟;于文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 ,ONB)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自1924年首次报道以来,至1997年全世界文献报道共约1000余例.因其确切的组织来源不明,曾被冠以多种名称,近年来公开出版物仅使用ONB及成感觉神经母细胞瘤(esthesioneuroblastoma,ENB)作为其规范主题词.2005年WHO头颈部肿瘤分类将其定义为:来源于鼻腔鼻窦嗅上皮的恶性神经外胚层肿瘤[1].因其发病率低、生物学行为差异大及易与其他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混淆,故在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评价等方面尚有一定困难,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关于此病的报道逐渐增多,ONB的诊断与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就ONB的临床病理特点、分子遗传学特点、组织起源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孙健;崔全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myxoid chondrosarcoma,EM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4例EMC,对其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为成年男性,平均年龄40.2岁,平均病程约30.3个月.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或有触痛性软组织肿块,3例发生于下肢,1例发生于胸壁.病理检查:(1)眼观见瘤体大径平均6.5 cm,切面呈多结节状,有黏液感,界清.(2)镜检见肿瘤呈分叶状生长,瘤细胞排列呈索状、簇状或纤细网状.3例间质富于黏液样基质,1例富于软骨样基质,血管较稀疏.免疫组化:4例均表达Vim(4/4),3例表达S-100蛋白(3/4),2例表达NSE(2/4),2例表达CgA和Syn(2/4),1例表达CKpan(1/4),1例Ki-67阳性率为50%,3例Ki-67阳性率均<5%,4例均不表达SMA和EMA.结论 EMC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发生部位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可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于鸿;王朝夫;朱雄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结直肠息肉和腺瘤种类繁多,其中一些病变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对这些病变性质的认识和正确处理对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深入,对某些病变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病变进行归类整理以利于病理医师进行正确诊断.
作者:来茂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LT)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从1990年至今诊断AILT已超过200例.相对于已研究较透彻的B细胞淋巴瘤而言,我们对AILT知之甚少,导致治疗的无奈和极差的预后.在AILT的研究中,如果把认识到其为一真正的淋巴瘤而非一种瘤前病变看作第一个里程碑,近年来关于CXCL13抗体在AILT中的特异性表达无疑是第二个里程碑,它不仅阐明了AILT的来源而且将肿瘤细胞从纷杂的背景中标记出来,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本文对AILT的命名及发病率、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遗传学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唐雪峰;李甘地;李亚林;赵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又称坏死性肠-皮肤综合征或Degos病,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病因不明,常同时侵犯胃肠道或造成多系统损害,预后很差.多数患者以急性胃肠道症状就诊并手术,病理诊断容易忽视皮肤病的病因.
作者:徐如君;赵盼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极易误诊.作者在病理诊断中诊断1例,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景洪标;邰艳红;李慧;刘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BML)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研究其免疫组化表型,讨论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BML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 中年女性患者,有子宫平滑肌瘤手术史,胸部CT示右肺多发性结节.切除标本见2个灰白色结节,直径分别为6 cm、1.2 cm,边界清楚,镜下见肿瘤细胞较丰富,并见上皮衬覆的管腔样结构,未见坏死及核分裂象,与原发子宫平滑肌瘤形态相似.免疫组化证实为平滑肌源性,且表达雌激素受体.结论 BML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多发生在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的女性,转移部位主要是肺,组织学形态表现良性,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
作者:邓晓;邱莎莎;李伟松;朱贤森;缪作华;侯英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时段遗传缺陷性小鼠角膜炎模型角膜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应用ENU诱变技术建立小鼠角膜炎模型;用透射电镜观察在不同时期角膜感染部位的超微结构改变,并辅以光镜观察.结果 成功建立小鼠模型;在模型小鼠出生后的不同时段中,电镜下小鼠角膜基质内可见有细菌感染、炎症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增生等炎症改变.结论 透射电镜和光镜研究手段能有效地在组织和超微结构水平研究角膜感染时的动态变化,为研究该疾病提供可靠的形态学依据.
作者:唐建忠;朱昌来;邵义祥;管怀进;林琳;张天一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患者女,28岁.于半年前足月顺产后阴道流血一直淋漓不尽,量少,但自感阴道下坠明显.妇科检查:外阴血染,发育正常,已产型,阴道畅,阴道后穹窿上1/3处可见一约2 cm息肉状肿物,子宫颈内陷,阴道后穹隆消失,穹隆及阴道上1/3质地变硬,弹性差,子宫及双侧附件(-).取肿物病理检查,诊断为:(阴道)中肾管乳头状腺癌.手术切除全子宫及双侧附件.
作者:田芳;唐兆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RANTES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子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133例HPV阳性病例子宫颈组织中趋化因子RANTES进行检测.其中正常子宫颈组织1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Ⅲ级各30例,子宫颈鳞癌33例.结果 RANTES在子宫颈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较CIN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其阳性表达强度亦较CIN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CIN组内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强度随分级升高而增高,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组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强度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P<0.05);CINⅠ、Ⅱ与正常组比较其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强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NTES与HPV感染的子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密切相关.
作者:靳荣;金平;秦晓黎;田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EB病毒(Epstein-Barr)感染与鼻咽癌等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免疫组化法和EBER原位杂交法检测血清和肿瘤石蜡切片中EB病毒表达,并对3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作者:杨冬梅;刘红刚;张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同一张组织切片上有必要探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成分或细胞的相互关系时,可以采用双重染色方法.网状纤维是构成组织的网状支架,广泛分布于实质性脏器中,其中丰富的区域是肝、脾、淋巴组织、骨髓、基底膜和血管等处.网状纤维染色方法是一种组化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显示和判定病变组织支架的破坏情况及纤维组织的增生情况[1,2].肥大细胞来源于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在正常的情况下多见于血管周围、黏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及肠系膜的小血管周围.其形态特点是细胞较大,直径20~30 μm,呈圆或椭圆形,胞核较小为圆形,胞质内有许多圆形嗜碱性颗粒.这些颗粒中含有的高分子多硫酸酯和硫酸粘多糖类对甲苯胺蓝染料有异染性.肝坏死后产生的纤维组织中发现较多肥大细胞.网状纤维染色和肥大细胞双重染色方法可以阐明网状纤维和肥大细胞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作者:田澄;金玉兰;円山英昭;刘红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研究发现大约30%的人类肿瘤存在ras基因突变,且多种肿瘤均检测到p21Ras过表达,表明ras基因突变和p21Ras过表达确实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因此,针对ras蛋白的肿瘤靶向治疗也成为肿瘤治疗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以ras信号通路为靶标的抗肿瘤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甄时建;杨举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DH1基因C-160A多态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病风险和肿瘤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 检测374例CRC与324名对照以及180例HCC与209名对照的CDH1 C-160A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 CDH1 C-160A基因型分布在CRC-对照和HCC-对照人群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然而,高TNM分期(Ⅲ+Ⅳ)CRC组中A基因型(CA+AA)频率显著低于低TNM分期者(Ⅰ+Ⅱ)(P=0.008);淋巴结转移阳性CRC组中A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转移阴性者(P=0.016);远处转移阳性CRC组中A基因型频率也低于转移阴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9).高T分期(T2~T4)HCC组中A基因型频率低于T1期者,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66).结论 CDH1 C-160A与CRC和HCC的发病风险无关,但-160A可能对CRC肿瘤进展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朱忠政;丛文铭;王爱忠;贾杭若;金夏祥;何向蕾;朱冠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hyroperoxidase,TPO)mRNA cRNA探针的构建及原位表达的检测方法 和意义.方法 取甲状腺结节新鲜组织,在RT-PCR扩增TPO cDNA的基础上,构建pSPT19-TPO质粒,经Hind Ⅲ和BamHⅠ单酶切后成线性化模板,在SP6和T7 RNA聚合酶作用下,体外转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TPO cRNA反义和正义探针,进行TPO mRNA的原位杂交实验.结果 TPO mRNA阳性杂交信号分布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胞质,本组腺瘤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瘤周甲状腺组织1例原位杂交阳性,乳头状癌2例、桥本病1例原位杂交阴性.核酸原位杂交和RT-PCR检测甲状腺组织TPO mRNA的表达,结果 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mRNA 的cRNA探针;检测TPO mRNA是一种较准确反映甲状腺组织TPO状态的方法 ,TPO mRNA的原位检测可结合组织形态学了解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功能表达状况.
作者:陈云;朱明华;周晓军;倪灿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患者男,48岁,因腹胀2个月入院,无腹痛、恶心、呕吐,无发酸、烧心、黄疸.体检: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上腹部剑突下可触及一大小10 cm×10 cm×8 cm包块,质硬,无压痛,脾未触及,无转移性浊音;肝功能检查正常;患者一般情况尚可,神志清,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无异常;各项病原学检查均呈阴性;各项血生化及血常规检查基本正常.AFP<20 μg/l,CEA 13.2 μg/ml.CT示肝占位,肝癌可能性大.初步诊断:肝脏肿瘤.随行肝肿瘤及肝左叶切除.
作者:叶历;张付美;方慧娟;程慧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患者女,42岁.外阴部灰褐色肿物8年就诊,查体后联合偏右侧部见一囊性新生物,08 cm×07 cm大小,灰褐色,质韧,不活动,无触痛.切除送检.该患者两年前发现右乳散在粟粒性包块在南京市鼓楼医院病理科就诊,手术后切除部分肿物送检,病理显示:乳腺腺病.
作者:汪勤;孟刚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