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勤;孟刚
同一张组织切片上有必要探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成分或细胞的相互关系时,可以采用双重染色方法.网状纤维是构成组织的网状支架,广泛分布于实质性脏器中,其中丰富的区域是肝、脾、淋巴组织、骨髓、基底膜和血管等处.网状纤维染色方法是一种组化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显示和判定病变组织支架的破坏情况及纤维组织的增生情况[1,2].肥大细胞来源于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在正常的情况下多见于血管周围、黏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及肠系膜的小血管周围.其形态特点是细胞较大,直径20~30 μm,呈圆或椭圆形,胞核较小为圆形,胞质内有许多圆形嗜碱性颗粒.这些颗粒中含有的高分子多硫酸酯和硫酸粘多糖类对甲苯胺蓝染料有异染性.肝坏死后产生的纤维组织中发现较多肥大细胞.网状纤维染色和肥大细胞双重染色方法可以阐明网状纤维和肥大细胞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作者:田澄;金玉兰;円山英昭;刘红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RANTES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子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133例HPV阳性病例子宫颈组织中趋化因子RANTES进行检测.其中正常子宫颈组织1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Ⅲ级各30例,子宫颈鳞癌33例.结果 RANTES在子宫颈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较CIN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其阳性表达强度亦较CIN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CIN组内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强度随分级升高而增高,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组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强度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P<0.05);CINⅠ、Ⅱ与正常组比较其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强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NTES与HPV感染的子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密切相关.
作者:靳荣;金平;秦晓黎;田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黄色瘤样肉芽肿性炎的病因、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3例女性生殖道黄色瘤样肉芽肿性炎作了临床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并做了随访.结果 3例女性生殖道黄色瘤样肉芽肿性炎1例累及卵巢,1例累及双侧输卵管,1例累及子宫内膜.年龄分别是32、22和62岁.组织学观察显示病灶内大量泡沫状的组织细胞,混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少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偶见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泡沫细胞CD68阳性,淋巴细胞CD3和CD20阳性,κ、λ阳性.结论 女性生殖道黄色瘤样肉芽肿性炎虽是一种罕见的炎性病变,但只要记住它的存在及特点,就可以避免误诊.
作者:张祥盛;张磊磊;朱玉红;王霞;于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4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年龄自6~20岁,均具有腰痛的症状和较高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径2.5~10 cm,切面灰黄间灰红色.组织学上,肿瘤显示乳头状和腺泡状2种生长方式, 间质可见钙化.肿瘤细胞界限清楚,胞质淡红染至透亮,染色质呈泡状,核仁易见.4例肿瘤均弥漫高表达TFE3和CD10,不同程度表达CK、EMA和vimentin.结论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是近被定义的一种罕见肿瘤,好发于年轻患者,预后较差.其诊断主要依靠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和免疫标记TFE3阳性.
作者:邰艳红;韦立新;石怀银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myxoid chondrosarcoma,EM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4例EMC,对其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为成年男性,平均年龄40.2岁,平均病程约30.3个月.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或有触痛性软组织肿块,3例发生于下肢,1例发生于胸壁.病理检查:(1)眼观见瘤体大径平均6.5 cm,切面呈多结节状,有黏液感,界清.(2)镜检见肿瘤呈分叶状生长,瘤细胞排列呈索状、簇状或纤细网状.3例间质富于黏液样基质,1例富于软骨样基质,血管较稀疏.免疫组化:4例均表达Vim(4/4),3例表达S-100蛋白(3/4),2例表达NSE(2/4),2例表达CgA和Syn(2/4),1例表达CKpan(1/4),1例Ki-67阳性率为50%,3例Ki-67阳性率均<5%,4例均不表达SMA和EMA.结论 EMC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发生部位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可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于鸿;王朝夫;朱雄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3例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进行临床资料及光镜和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 组织学特点:纤维结缔组织把肿瘤细胞分隔成丛状或结节状.结节则由单核或多核组织细胞样细胞构成,结节外周围绕短梭形的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部分结节则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组成,不见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单核或多核组织细胞样细胞表达CD68、α-ACT和溶菌酶,梭形细胞表达Vim和SMA.结论 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作者:马莉;谢群;陶仪声;承泽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angiomyfibroblastoma, AMF )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对7例AMF的临床表现、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 7例均为女性,年龄25~52岁,部位在大阴唇(3例)、宫颈管(3例)和腹股沟(1例),大小1.6~6.0 cm;眼观:肿瘤边界清,无包膜,质地韧,切面灰白,局部有黏液感.镜检:肿瘤细胞分布稀疏不一,呈密集的血管区与少细胞的水肿区相交替分布.瘤细胞肥胖,呈梭形或短梭形,可见胞质突起或波浪状弯曲,瘤细胞围绕丰富的血管,大多是薄壁小血管或毛细血管,间质可见胶原束.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和desmin弥漫阳性,α-SMA和CD34局灶阳性,发生于宫颈的3例ER和PR弱阳性,所有病例CK、S-100蛋白阴性.结论 AMF是发生女性外阴、生殖道的良性软组织肿瘤;需要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富于细胞性的血管纤维瘤、青春期前外阴纤维瘤、浅表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等软组织肿瘤相鉴别.
作者:郜红艺;赖日权;张佳立;吴坤河;张江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hyroperoxidase,TPO)mRNA cRNA探针的构建及原位表达的检测方法 和意义.方法 取甲状腺结节新鲜组织,在RT-PCR扩增TPO cDNA的基础上,构建pSPT19-TPO质粒,经Hind Ⅲ和BamHⅠ单酶切后成线性化模板,在SP6和T7 RNA聚合酶作用下,体外转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TPO cRNA反义和正义探针,进行TPO mRNA的原位杂交实验.结果 TPO mRNA阳性杂交信号分布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胞质,本组腺瘤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瘤周甲状腺组织1例原位杂交阳性,乳头状癌2例、桥本病1例原位杂交阴性.核酸原位杂交和RT-PCR检测甲状腺组织TPO mRNA的表达,结果 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mRNA 的cRNA探针;检测TPO mRNA是一种较准确反映甲状腺组织TPO状态的方法 ,TPO mRNA的原位检测可结合组织形态学了解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功能表达状况.
作者:陈云;朱明华;周晓军;倪灿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收集绍兴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间有完整住院病史资料的恶性胸腹水标本(腺癌)20例和良性胸腹水标本40例,所有胸腹水标本采样后立即放入利普专用保存瓶内,混匀后离心,沉淀物加入细胞基液,再次混匀后制成利普液基细胞学(LPT)涂片作细胞免疫组化检测,诊断由手术或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其中胸水42例,腹水18例.胸水腺癌12例,腹水腺癌8例.腺癌组包括肺癌8例、卵巢癌5例、胰腺癌1例、胆囊癌2例和胃癌4例;良性组包括肺炎7例、结核19例、肝硬化9例、肾病综合征5例.
作者:傅燕萍;王伟;王诚;王宁;刘芳;刘喜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BML)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研究其免疫组化表型,讨论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BML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 中年女性患者,有子宫平滑肌瘤手术史,胸部CT示右肺多发性结节.切除标本见2个灰白色结节,直径分别为6 cm、1.2 cm,边界清楚,镜下见肿瘤细胞较丰富,并见上皮衬覆的管腔样结构,未见坏死及核分裂象,与原发子宫平滑肌瘤形态相似.免疫组化证实为平滑肌源性,且表达雌激素受体.结论 BML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多发生在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的女性,转移部位主要是肺,组织学形态表现良性,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
作者:邓晓;邱莎莎;李伟松;朱贤森;缪作华;侯英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G-HGF)对兔下肢缺血模型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制作兔左下肢缺血模型,术后随机分为rhG-HGF治疗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动脉造影、CD34染色检查,比较两组外周血CD34+细胞的含量、缺血下肢侧枝血管计数及肌肉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rhG-HGF治疗后3天实验组CD34+含量(%)为(0.7156±0.0842)明显高于对照组(0.3849±0.0816),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实验组在第15、30天时侧枝血管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第40天实验组内收肌毛细血管密度平均为(8.52±0.16)/HPF,明显高于对照组(4.18±0.65)/HPF(P<0.01).结论 rhG-HGF可以增加兔缺血下肢的毛细血管数量,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
作者:杨继武;周业庭;刘伟平;张立飞;姜志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极易误诊.作者在病理诊断中诊断1例,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景洪标;邰艳红;李慧;刘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 ,ONB)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自1924年首次报道以来,至1997年全世界文献报道共约1000余例.因其确切的组织来源不明,曾被冠以多种名称,近年来公开出版物仅使用ONB及成感觉神经母细胞瘤(esthesioneuroblastoma,ENB)作为其规范主题词.2005年WHO头颈部肿瘤分类将其定义为:来源于鼻腔鼻窦嗅上皮的恶性神经外胚层肿瘤[1].因其发病率低、生物学行为差异大及易与其他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混淆,故在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评价等方面尚有一定困难,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关于此病的报道逐渐增多,ONB的诊断与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就ONB的临床病理特点、分子遗传学特点、组织起源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孙健;崔全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病理诊断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系列专业技术工作和病理学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运用,病理学家对受检标本通过大体和镜下观察,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后作出病理诊断,这就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运用过程,在此过程中思维方法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占新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人肝细胞毛细胆管是否表达IL-2Rα,观察其表达特异性和灵敏度.方法 对正常人肝组织、慢性乙型肝炎等不同病种人肝组织进行IL-2Rα标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及免疫电镜3种方法 观察其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IL-2Rα标记人肝细胞膜毛细胆管面定位正确,无非特异性染色,而肝细胞膜的血窦面、细胞质、细胞核不被IL-2Rα标记.酶标记免疫电镜显示人肝细胞膜毛细胆管面有明显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 人肝组织毛细胆管确实表达IL-2Rα,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均优于CEA(多克隆抗体).
作者:陆忠华;印永强;胡锡琪;朱腾方;邢益平;范钦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患者女,28岁.于半年前足月顺产后阴道流血一直淋漓不尽,量少,但自感阴道下坠明显.妇科检查:外阴血染,发育正常,已产型,阴道畅,阴道后穹窿上1/3处可见一约2 cm息肉状肿物,子宫颈内陷,阴道后穹隆消失,穹隆及阴道上1/3质地变硬,弹性差,子宫及双侧附件(-).取肿物病理检查,诊断为:(阴道)中肾管乳头状腺癌.手术切除全子宫及双侧附件.
作者:田芳;唐兆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研究发现大约30%的人类肿瘤存在ras基因突变,且多种肿瘤均检测到p21Ras过表达,表明ras基因突变和p21Ras过表达确实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因此,针对ras蛋白的肿瘤靶向治疗也成为肿瘤治疗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以ras信号通路为靶标的抗肿瘤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甄时建;杨举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是一种少见的多发于鼻腔鼻窦部的恶性肿瘤,由Berger和Luc自1924年首次报道,至2007年全世界文献报道约2 000多例,占全部鼻腔恶性肿瘤的3%~5%[1,3],男女发病相当[2],8~85岁均可发病.据多数文献报道,本病存在两个发病高峰:20~30岁及50~60岁[4],也有文献报道本病发病年龄高峰为40~70岁,不存在发病年龄的双峰倾向[5].发病部位一般位于嗅黏膜分布区,即鼻腔顶部、筛板、上鼻甲及鼻中隔的上部,也有报道称本病可发生于嗅黏膜异位部位,如鼻腔下侧、上颌窦和筛窦[4].目前ONB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形态,一般分化较好的ONB都可以通过光镜观察来诊断,而分化较差的ONB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或透射电镜观察进一步与其他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如胚胎性横纹肌肉瘤、鼻腔鼻窦未分化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等鉴别[6,7].ONB的生物学行为由低度恶性到高度侵袭性不等,据报道有的病例在确诊后6个月内迅速死亡,有的病例在手术及放疗后24年仍存活[8].ONB的生存率各家报道不一致,根据文献回顾,ONB的5年总生存率41%~68.38%,10年总生存率45.3%~52%,可见ONB患者的预后不容乐观.由于本病的发病率低,各个研究机构的病例数有限,对预后因素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综述了病例数较多的近期文献,着重从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临床分期、转移和复发、治疗方式等方面探讨ONB的预后因素,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姚倩;刘红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腺瘤合并Warthin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发生.方法 报道1例腮腺同时性嗜酸细胞腺瘤并Warthin瘤,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72岁.因无意中发现右腮腺区有一核桃大小肿物10余天、触痛明显而入院.镜下在同一瘤组织内可见嗜酸细胞腺瘤与Warthin瘤两种组成成分,并可见移行,二者具有相似的免疫表型.结论 同侧腮腺在同一瘤体内存在两种不同的肿瘤组织类型极为罕见,它们可能具有相同的组织来源.预后与原发肿瘤的性质有关.
作者:张伟;于文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3(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颈鳞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58例子宫颈鳞癌组织,37例CIN组织,17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Stat3、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 Stat3在子宫颈鳞癌,CINⅡ-Ⅲ,CINⅠ和正常子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33.3%,13.6%和5.9%.子宫颈鳞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3%和84.5%.Stat3、HIF-1α及VEGF在子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CINⅠ及CINⅡ-Ⅲ(P<0.05).Stat3、VEGF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组内P值均小于0.05.子宫颈鳞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病理分级(P<0.05)有关,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无关.子宫颈鳞癌中HIF-1α、VEGF的表达均与Stat3的表达成正相关(分别为rs=0.538,P<0.01;rs=0.638,P<0.01;).结论 Stat3、HIF-1α及VEGF在子宫颈鳞癌中过度表达并可能在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作用.Stat3可能在HIF-1α和VEGF的表达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对于靶向治疗子宫颈鳞癌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晨丽;张煦;史淑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