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云;李福伦
患者女性,28岁,孕39周,第一胎.因腹痛1 h入住本院妇产科待产.末次月经是2006年3月4日,预产期是2006年12月11日,早孕反应轻,孕5个月自感胎动,孕期顺利,无服药及患病史,无头痛头晕,心慌等症状.
作者:赵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子宫颈不典型不成熟鳞状化生(atypical immature metaplasia,AIM)的生物学行为.方法 采用SP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63、CK5、Ki-67及p16在14例AIM中的表达;对照7例不成熟鳞化(immature metaplasia,IM),7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例高级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7例鳞状细胞癌(SCC).结果 p63和CK5在AIM和IM阳性率>75%,p63在AIM与LSIL和HSIL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SCC差异无显著性.AIM与IM中Ki-67总平均指数及分布幅度相近,AIM(43.23%)略高于LSIL(36.95%),较明显低于HSIL(68.5%,P>0.05),从Ki-67阳性细胞分布范围比较,AIM与LSIL及HSIL有重叠. p16在AIM表达6例强阳性、6例局灶阳性、2例阴性,7例SCC及3例HSIL全呈强阳性,3例LSIL强阳性,4例局灶阳性. 结论 p63和CK5佐证AIM形态特征.p63与Ki-67同样表达在异型细胞阳性.p16阳性表达与Ki-67和p63相结合,具有LSIL和HSIL的诊断价值,但p16阴性和Ki-67低表达,不排除AIM向良性转化可能.AIM是属于子宫颈上皮表现为一异质性病变.
作者:王晓秋;螘国铮;邢晓皖;丁敏;胡闻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头颈部Kimura病(Kimura′s disease,KD)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0例发生在头颈部的KD病临床资料、发病年龄、病理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KD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颈部无明显压痛的软组织包块.组织学上以小血管增生、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增生及滤泡形成、生发中心扩大、纤维组织增生为基本病变.结论 KD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病理表现的炎性增生性病变,应与部分富含淋巴组织的肿瘤相鉴别,组织病理学对于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KD是一种多克隆淋巴结炎性病变,提示细胞异常增殖与凋亡的抑制共同发挥作用.
作者:姜蕾;姜晓钟;赵云富;何金;刘渊;吴洋;周洁;黄建涛;王国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性,53岁,因右下腹隐痛1个月余入院.术中见阑尾增粗肿胀,灰红色.标本采用4%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对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所用抗体均为Dako公司产品.
作者:江小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RUNX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生物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UNX3蛋白在88例乳腺癌、4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40例乳腺增生病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RUNX3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23%,明显低于在乳腺纤维腺瘤(85%)及乳腺增生病(87.5%)组织中的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RUNX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有无浸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ER、PR表达相关,而与病人的年龄、肿瘤类型、病理分级无关.(3)RUNX3表达阳性者的生存率高于表达阴性者的生存率(P<0.05).RUNX3阳性表达者,术后生存时间长.结论 (1)乳腺癌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降低,证明RUNX3基因可能作为一个抑癌基因参与乳腺癌的发生.(2)随着乳腺癌的临床进展,RUNX3表达下降.(3)RUNX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对评价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姜影;佟丹丹;张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MC)是一种少见的具有双态分化的恶性肿瘤:由原始间叶细胞和夹杂在其间的分化良好的软骨岛构成.MC多发生于骨组织,约36%为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EMC),1962年Dahlin和Henderson[1]报道首例原发于颅内的MC.
作者:项晶晶;吴能定;徐如君;李宏;周虹;范小良;许培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s)是一类易引起认识上混乱的肿瘤.不能简单地归类为良性或恶性.当具有BOT形态的肿瘤浸润到其间质及其周围卵巢组织时不称为浸润性BOT,而称为癌.
作者:郑文新;王慧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乳腺良恶性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u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2)的mRNA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以18SrRNA为内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测定新鲜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SOCS2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各组阳性率:乳腺癌 35.00%(14/40)、癌旁乳腺组织100%(15/15)和乳腺良性增生组织 81.25%(13/16),其表达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的SOCS2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SOCS2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可能提示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
作者:朱玉兆;张琼;侯晓玮;王洋;郑唯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a)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4例MTSCCa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该肿瘤好发于女性,发病年龄17~82岁(平均53岁),临床症状不明显.组织学: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色,肿瘤细胞形态呈双相(小管状和梭形细胞)或三相(小管状、梭形和脊索瘤样或黏液样).其他组织学表现:泡沫样巨噬细胞聚集、典型的透明细胞和乳头状或乳头结构.免疫组化显示复合性免疫表型.结论 MTSCCa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肿瘤,组织学谱系在不断扩大,免疫组化表型及组织学形态与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a)有重叠.
作者:张仁亚;曾涛;刘飞飞;任玉波;M Joe Ma;马洪军;许俊龙;赵丽华;刘建丽;林凡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膜肉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1例肺动脉内膜肉瘤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文献.结果 肿瘤位于肺动脉血管腔内,阻塞管腔,并延伸至周围小血管.光镜下肿瘤细胞主要为梭形细胞,散在分布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核分裂象约46/50HPF.电镜观察见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无向特殊细胞分化的特征.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呈弥漫阳性、α-SMA灶性阳性、HMB-45散在弱阳性,CKpan、CD34、CD31和S-100蛋白等均阴性.结论 内膜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大血管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免疫表型无特异性,了解该肿瘤发病部位、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侯君;侯英勇;谭云山;宿杰·阿克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维吾尔族及汉族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方法 选取35例维吾尔族及汉族早发性乳腺癌根治标本(其中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22例,汉族乳腺癌13例),对照组为32例维汉族乳腺良性病变(纤维腺病及纤维腺瘤)及乳腺癌旁非癌组织;运用PCR-SSCP和DNA序列测定的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结果 (1)35例新疆早发性乳腺癌(≤35岁)BRCA1突变率为22.86%(8/35),22例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为31.82%(7/22).(2)35例新疆早发性乳腺癌中发现8例BRCA1突变的12个新位点,其中2例突变位点IVS20-68insA均为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患者.(3)35例新疆早发性乳腺癌中发现7例BRCA1基因核苷酸多态性,对照组32例维吾尔族及汉族乳腺癌旁非癌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中仅发现1例BRCA1基因核苷酸的多态性.结论 BRCA1突变可能与新疆早发性乳腺癌尤其是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密切相关,其突变位点IVS20-68insA可能是新疆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位点,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付欣鸽;李锋;王振华;胡文浩;米开·热木;蒋金芳;李洪安;李丽;郑玉琴;沈西华;庞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在男性乳房发育症中(gynecomastia,GM)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SP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8例GM乳腺与24例对照组乳腺标本中PTEN的表达状况.将所选病例按年龄及组织学类型分为3组.结果 PTEN在GM与正常男乳中主要表达在导管上皮细胞胞核中.GM中PTEN表达水平较降低(P<0.01).PTEN在不同年龄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TEN的表达在中年组、老年组、青年组依次降低;PTEN在不同组织学类型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表达水平在硬化型、过渡型、旺炽型依次降低.结论 男性乳房发育症乳腺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的异常可能与男性乳房发育症的发生有关.
作者:朱凌冬;蔡景龙;远里美;董红;周成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免疫组织化学(IHC)或免疫细胞化学是一种方法学.自Coons创建免疫荧光组化技术以来,不断推出更为敏感的方法,由初的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逐步出现了间接法、免疫酶法、亲和细胞化学方法,免疫胶体金法,多聚物酶法(或称非生物素放大法),CSA法、ELF(酶标记荧光)法和原位免疫PCR法及循环放大(RCA)法等.
作者:倪灿荣;马大烈;朱明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女性,35岁,因反复蛋白尿3年、加重3天入院.患者于2000 年7 月受凉后出现双下肢水肿,无发热、少尿、肉眼血尿,静脉滴注青霉素后水肿减轻,但尿蛋白仍为++,于是口服强的松60 mg/d,水肿减退后停药.
作者:曾敏;陈原;蔺习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卵巢血管肉瘤伴浆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方法 对病例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复习文献.结果 该例卵巢血管肉瘤伴浆液性囊腺瘤临床表现为下腹隐痛、腹部肿块.眼观见肿块呈囊性,囊壁增厚,切面见红褐色出血性肿块.镜下以充满红细胞的大小不等的囊腔、相互沟通的不规则管道、大部分由梭形细胞构成的实性区域为特征,伴有浆液性囊腺瘤形成.免疫表型:CD31、CD34、FⅧRAg、PCNA呈广泛性强阳性,SMA在中等大小的血管及部分肿瘤细胞呈强阳性,Ki-67为散在阳性,CK(AE1/AE3)为阴性.结论 原发性卵巢血管肉瘤十分罕见,必需注意其鉴别诊断.
作者:李莉;孟刚;闻祥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诊断前列腺癌并判断其预后常用的血浆生物学标记物.然而,PSA并不是癌症的特异性标记物,它在正常和恶变的前列腺上皮细胞中均可表达.血浆PSA水平不但在前列腺癌中升高,而且在许多良性疾病中也会升高,例如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炎.
作者:姜众;马珂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依据免疫表型和基因表达谱可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 初步分为生发中心样B细胞(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和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non-GCB)两大类型.
作者:刘勇;路名芝;张文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子宫具有绒毛叶状特征的平滑肌瘤是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中的一类病变,包括绒毛叶状平滑肌瘤、绒毛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及近由Jodan等[1]新提出的绒毛叶状水泡状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作者:吴影;刘云双;蔡菊芳;张国蜂;翁寿向;虞义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软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生物学行为等特征以及病理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4例透明细胞软骨肉瘤,对其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作系统整理,并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S-100蛋白、Col Ⅱ和其它与鉴别诊断相关的蛋白标记.结果 4例都是中老年男性,均位于长骨骨端,病程较长.X线表现为纯溶骨性骨质破坏,早期边界清楚,后期病灶扩大并向骨干方向延伸,但均未穿透骨皮质,不形成骨外软组织肿块.大体肿瘤灰白色,有弹性,其中2例伴动脉瘤性骨囊肿.镜下瘤细胞边界清楚,有分叶结构,胞质丰富透明或嗜酸性毛玻璃状.透明细胞之间有反应性新骨和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增生.其中3例含低级别普通软骨肉瘤成分.免疫组化标记S-100蛋白和Col Ⅱ阳性.临床治疗和随访:例1行右股骨下端病灶刮除后6年原位复发,再作病骨切除和人工膝关节置换.例2行股骨颈肿瘤切除后植骨,缝匠肌骨瓣移植及内固定术,术后放疗.例3行股骨下端肿瘤切除后骨水泥填充,术后放疗.上述3例经2年4个月~7年随访情况均良好.例4行右股骨上端截除手术,术后失访.结论 透明细胞软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软骨肉瘤,有不同于普通软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形态学特点.在病理诊断时既应注意与良性软骨母细胞瘤和骨母细胞瘤鉴别,也应与高度恶性透明细胞型骨肉瘤和转移性透明细胞癌鉴别.
作者:张惠箴;蒋智铭;朱雄增;施琳;陈洁晴;黄瑾;韩蕴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46岁,因阴道出血淋漓不尽1个月就诊.门诊妇检见宫颈肥大,宽度达6 cm,上唇重度糜烂,宫颈口有凝血块及组织物堵塞,活检提示为低度恶性肿瘤.B超提示:宫颈区8.0 cm×6.2 cm稍低回声光团,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见数个大小不等液性暗区,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肝、胆、脾、双肾等未见异常.
作者:罗晓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