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家康
免疫组化染色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笔在组织周围画圈,以便在染色操作过程中比较方便地逐步滴加抗体,一是保证足够的抗体均匀地滴加在组织上,避免组织因抗体弥散流失而影响染色结果,二是节约试剂,降低成本.然而PAP笔国内没有厂家生产,全需购买国外生产的产品,价格比较昂贵,并且时常受到生产、订货等一些环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国内市场缺货,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带来不便.我们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中使用指甲油来代替PAP笔,使用效果较好,价廉物美,有推广应用价值.现介绍
作者:谢秋红;孟奎;周晓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中CK19、CK20蛋白的表达,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对70例甲状腺癌(15例经典型乳头状癌、34例滤泡型乳头状癌、3例Warthin乳头状癌、2例透明细胞型乳头状癌、1例柱状细胞型乳头癌、15例滤泡性癌),10例甲状腺腺瘤、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5例桥本甲状腺炎中CK19、CK20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CK19在甲状腺疾病中的表达:55例乳头状癌中,53例为中、强阳性, 2例为弱阳性;15例滤泡性癌中,13例为阴性、弱阳性,2例为中、强阳性,两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各癌旁滤泡、10例滤泡性腺瘤、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滤泡、5例桥本甲状腺炎也主要为阴性、弱阳性,个别为中等阳性.对CK20的表达,各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癌、癌旁滤泡及滤泡性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主要为阴性、弱阳性,偶尔为中等阳性,差别不明显.结论:CK19对区别甲状腺乳头状癌和乳头状增生、多灶性分布的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与各种滤泡性病变有帮助,可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及鉴别诊断水平;CK20对鉴别诊断的帮助不大.
作者:张静;丘钜世;陈金培;李雯;刘国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Smad2和p42ErK1/p44ErK2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胃癌组织和48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mad2表达及p42ErK1/p44ErK2活性水平. 结果:胃癌中Smad2 的阳性率68.8 %(33/48)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97.9%(47/48)(P<0.01),并与胃癌的病理分期和分化有关(P<0.05);胃癌中p42ErK1/p44ErK的阳性率81.3%(39/48)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0.4%(5/48)(P<0.01),与胃癌的分期、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 结论:Smad2低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形成过程,p42ErK1/p44ErK2活性水平增高可能是胃癌形成过程中多因素激活的结果.
作者:徐进;文继舫;李景和;傅春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端粒酶hTR、hTRT基因表达在人肿瘤中的意义,并与p53蛋白改变相比较,评估其对肿瘤临床诊断的价值. 方法: 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115例恶性肿瘤、60例良性及癌前病变中hTR和hTRT的表达,并与p53基因蛋白改变相比较. 结果: hTR、hTRT在人恶性肿瘤中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81%、83%.在转移性癌中两者均为100%的阳性率,而在慢性肝炎伴肝硬化中hTR、hTRT分别可见50%、60%的弱阳性表达,其他良性病变及癌前病变均为阴性.p53蛋白在人恶性肿瘤中的平均阳性率为49.6%:在良性病变及癌前病变均为阴性.结论:恶性肿瘤中hTR和hTRT明显高于p53的检出率,且在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提示端粒酶hTR、hTRT与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端粒酶基因hTR、hTRT的原位杂交检测可以作为一个比p53更好的肿瘤诊断的新标记物.
作者:卫建平;张波;苑昕;应建明;王晨;张晓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6例MCN均行B超或CT检查.除1例外,均作了手术切除治疗.对6例MCN作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6例MCN中,女性4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47岁,均位于胰腺体尾部.黏液性囊腺瘤(MCA)3例,囊壁内衬高柱状黏液上皮,上皮周围可见卵巢样间质组织;黏液性囊腺癌(MCC)3例,黏液上皮有不典型增生,均有囊壁或胰腺组织的浸润,1例上皮周围可见卵巢样间质.CEA和CK7在上皮中均阳性,c-erbB-2均阴性,间质SMA均阳性.结论:胰腺MCN是好发于中年女性的少见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胰腺体尾部.MCA内衬高柱状上皮,上皮外由卵巢样间质包绕;MCC上皮细胞有不典型增生,浸润性生长.MCN手术切除率高.
作者:王志华;黄强;王晓秋;方雪松;程荣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长期以来,病理组织处理过程都是凭经验更换试剂、染料,这样就造成质量不稳定或者试剂浪费.为了保证每张切片的质量和节约试剂,我们提出量化管理的概念,供大家探讨.
作者:丁伟;严丽萍;姚洪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涉及多种基因异常,其中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27Kip1为近年新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其表达产物p27蛋白参与调控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为细胞周期负性调节因子,它在胃癌中的表达国外已见报道[1],认为p27Kip1表达减少是中晚期胃癌预后不良的指标,但国内相关性研究较少.笔者运用免疫组化S-P法,对62例胃癌组织中的p27Kip1进行表达研究,目的在于探讨p27Kip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确切意义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而分析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郑建明;朱友群;郑唯强;王洋;倪灿荣;张照环;刘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四氧化锇(OsO4)是一种强氧化剂,简称锇酸。对氮有较强的亲和力,对蛋白质、脂肪性物质及磷脂蛋白的膜结构有良好的保存作用。同时由于质量密度大,能产生较好的电子反差,经固定的组织不致变硬、变脆,便于超薄切片,所以是超微病理制片中不可缺少的试剂。但锇酸易发生氧化而产生锇黑,改变锇酸浓度,一般较难保存。所以我们采用物理方法收集,经收集的锇酸不产生锇黑,液体清亮透明。在短时间里收集使用过的锇酸制作第二批标本,经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作者:王晶;孙开华;于世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对血管新生和肿瘤进展的影响.方法:收集74例胃癌标本,采用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技术,观察MMP-9、CD34、α-SMA、Ⅳ型胶原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MMP-9的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MVD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MMP-9阳性组MVD值高于阴性组(P<0.05);MMP-9阳性的周细胞数(PN)与MVD值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9055);Ⅳ型胶原与MMP-9染色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9可促进血管新生并对肿瘤的浸润、转移具有正相关作用.
作者:王璐;李玉林;张丽红;高旭兰;吴珊;寇伯君;朱桂彬;李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标本为武警新疆总队医院1992年6月至1999年12月间手术或腹腔镜摘除的胆囊腺瘤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34~68岁,平均57岁.并选出20例胆固醇性及炎性息肉做对照.
作者:王新玲;梁喜林;郭艳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女,27岁,因右颌下包块4个月余入院.发病初肿块如花生米大小,无不适感,呈渐进性增大,现如鹌鹑蛋大小,质软,无触痛.B超示颌下腺囊腺瘤.手术所见:右侧颌下腺区域见一个约3 cm×3 cm×2 cm大小的包块,有完整包膜,与颌下腺相连.临床诊断:右侧颌下腺囊腺瘤.
作者:石萍霞;董都选;李允利;巨宏亚;孙璐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男,36岁,双上臂出现丘疹5个月,加重3天.5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上臂出现丘疹,丘疹如黄豆大小,无明显自觉症状,以后逐渐扩展到躯干、颈部和下肢,略感瘙痒.否认类似家族史.查体:发育良好,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肝脾无异常,骨骼发育正常.颈、躯干和四肢可见泛发孤立绿豆至黄豆大小丘疹,呈淡红色或皮色,偶有轻微色素沉着,边界清,质偏中,无压痛(图1).皮肤划痕试验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8.18×109/L,中性粒细胞0.562,淋巴细胞0.253,嗜酸性粒细胞0.12,嗜碱性粒细胞0.007.未行骨髓检查.临床诊断:毛发上皮瘤.
作者:赵莎;李薇;刘卫平;李甘地;李俸媛;廖殿英;李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例1,女,39岁,浙江省奉化市董李乡人(山区).患者在2个月前于右上腹触及一肿块,约枇杷大小,局部红肿热痛.咳嗽或平卧时肿块无变化.无消化道症状.于1992年6月18日入院.体检:肝脾未触及,脐周偏右上触及一4 cm×4 cm肿块,质硬,压痛,外侧缘边界尚清.实验室检查:RBC 3.57×1012,WBC 8.5×109/L,E 0.06;肝功能检查正常.X线检查心、肺、膈未见异常.临床诊断:腹壁肿块待查.于6月22日手术切除.术中见肿块质硬,无包膜,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部分与腹直肌前鞘粘连.追问病史,患者近几月均有生食石蟹史,肺吸虫抗原皮试(单克隆抗体)阳性.术后口服吡喹酮.
作者:蒋家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主要发生在脏层胸膜,随着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胸膜外病例报道不断增多,眼眶是胸膜外常见部位之一,由于其病理形态的多样性等,易误诊为恶性肿瘤.现作者就我院1例眼眶SFT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作者:孟刚;潘美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前大肠癌的诊断方法很多, 但均存在着患者痛苦大、价格昂贵等问题.为此,我们参考国外文献采用粪便(以下简称便)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大肠癌,达到了细胞学阳性率高,无假阳性等较好的诊断效果.本实验共收集109例便脱落细胞,其中恶性肿瘤 38例(大肠癌 37例, 淋巴瘤 1例);良性病变 21例(含炎症、息肉及腺瘤);健康者50例.便脱落细胞学采用HE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即用型S-P法.现将制片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改进及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树庆;沈志刚;范如英;李世荣;张春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手术中冷冻切片的病理诊断是根据冷冻切片组织学形态来进行,以确定病变组织的良恶性为目的[1].制作冷冻切片包括制片、固定、染色三个环节,在冷冻切片中固定液的选择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我们在工作中经反复试验在众多固定液中选择FAA液(福尔马林-醋酸-乙醇),经改良配成一种适合于冷冻切片的FAAPT(福尔马林-醋酸-乙醇-苦味酸-Triton X-100)快速固定液.该液具有固定速度快、渗透力强、HE染色鲜艳、组织结构清晰等优点.
作者:胥维勇;杨红;李科;杨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Fas、FasL和nm2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肝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大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Fas、FasL及nm23的表达情况. 结果: 55%大肠癌有不同程度的Fas表达,低于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其表达与Dukes分期密切相关.分期越高,Fas表达率越低,有淋巴结转移的C期和有远处肝转移的D期Fas阳性表达率低于无转移的A期和B期,其中D期显著低于AB期,但C期与AB期、C期与D期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大肠癌组织FasL和 nm23的表达率分别为68.75%和57.50%,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肝转移均无相关性.Fas/FasL系统与nm23表达亦无相关性. 结论:Fas/FasL系统中Fas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征,nm23表达增加可能在大肠癌进展早期而不是在进展播散期起重要作用,与其转移与预后无关.
作者:曲利娟;余英豪;谈景旺;曾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CD15 mRNA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侵袭转移和预后关系及与CD44v6和nm23H1的mRNA表达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HCC组织中CD15 mRNA及其蛋白、CD44v6及nm23H的 mRNA表达.结果:99例HCC中,CD15 mRNA及其蛋白、CD44和nm23H1的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4%、36.7%、41.4%和76.8%.CD15 mRNA表达与其蛋白表达一致,与CD44v6 mRNA表达呈正相关,与nm23H1 mRNA表达呈负相关.CD15 mRNA及其蛋白、CD44和nm23H1的mRNA表达均与HCC侵袭转移倾向和患者预后相关.结论:检测CD15表达有可能成为HCC侵袭转移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新的病理生物学指标.
作者:谷化平;倪灿荣;詹镕洲;尚培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内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特点,讨论其鉴别诊断.方法:用免疫组化及电镜的方法,结合HE形态学观察,对17例腹内纤维瘤病进行研究.结果:男7例,女10例,年龄19~78岁,平均42.9岁,中位年龄42岁.4例有手术史,2例有Gardner综合征.15例单结节,2例2枚结节.肿块直径5~25 cm,平均13.5 cm,多数境界清楚、切面灰白质韧、实性、半透明状.光镜下主要有纤细梭长和星芒状两种形态的(肌)纤维母细胞,间质大量胶原.超微结构显示增生细胞周围大量胶原原纤维,质膜清楚,无基板,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免疫表型:Vim弥漫强阳性;46.7%(7/15);α- SMA局灶阳性;40%(6/15)MSA局灶阳性;CD117、CD34、S-100蛋白、PGP9.5、desmin阴性.行完整肿块及部分肠段切除者15例,7例无复发(2~13年,平均8年),3例失访,5例随访中.姑息术者2例,1例死于肠梗阻,1例再次术后失访.结论:腹内纤维瘤病是少见且易误诊的疾病,部分与手术史以及Gardner综合征有关,可能的机制为胶原合成和降解失衡,免疫组化显示部分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特点,手术完整切除者治疗效果好.
作者:侯英勇;王坚;凌诒萍;陶琨;郁敏;纪元;谭云山;陆孝禹;朱雄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软组织小圆形细胞肿瘤(small round cell tumors of the soft tissues, SRCTS)是指光镜下形态近似的原始或较原始的小圆形细胞(部分呈类圆形或短梭形)组成的组织发生和生物学行为不同的一组恶性肿瘤.这组肿瘤涵盖的范围,各作者的意见尚不一致,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述肿瘤:尤因肉瘤/周围原始性神经外胚层瘤、Askin瘤、神经母细胞瘤、硬化性小细胞肿瘤、肾外恶性横纹肌样瘤、胚胎性横纹肌瘤、低分化小细胞性滑膜肉瘤、圆形细胞脂肪肉瘤、硬化性小圆细胞间皮瘤、粒细胞肉瘤、软组织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和转移性小细胞癌.
作者:邱向南;赖日权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