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春;钟仁华;陆爱平;喻宏;贾晓敏;蒋亚湘;刘建成;成志诚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EGA)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9例SEGA的临床特点,观察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标记,并进行随访.结果:SEGA出现临床症状时多为青少年(10~20岁);好发于侧脑室,由大的节细胞样星形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GFAP,NSE和Vim,不表达EMA;随访2~23月,8例存活.结论:SEGA为生长缓慢良性肿瘤,属WHO Ⅰ级,常伴随结节性硬化;需与室管膜瘤、肥胖细胞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和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等鉴别.
作者:陶琨;张福林;周范民;汪寅;袁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火棉胶组织切片制作技术在病理学科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口腔的颌骨、胎儿头颅,既有软组织也有硬组织,组织之间软硬度差别较大,组织块体积较大,采用石蜡切片还达不到目的.而火棉胶包埋切片技术,能够保持组织的完整性.笔者介绍火棉胶切片制作技术在牙齿、颌骨及周围软组织等软硬组织联合切片中的应用及体会.
作者:王晶;苏良道;庞淑珍;孙开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ML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观察4例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的临床病理表现,并系统复习文献,讨论其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4例均为女性,镜下共同特点为多个高度扩张的囊腔,其内充满黏液,囊腔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部分区域腺上皮增生呈乳头状,囊内黏液可溢入间质,其中1例伴黏液腺癌.结论:MLL为一种连续的病变过程,可伴发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甚至黏液腺癌,诊断时应慎重.
作者:范宇;傅西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女性,43岁,工人.因慢性咳嗽、咳痰、进行性呼吸困难4年余,加重伴低热1年入院.患者既往有高分子粘合剂粉尘接触史11年,油漆接触史7年.胸部X线示:两肺下野可见肺纹理增粗并连成网状,右下外带呈毛玻璃状改变,心肋膈角锐利.胸部CT示两肺中下肺野可见分布不均匀的片状毛玻璃样病灶.肺功能检查:提示肺通气功能中度障碍.
作者:常占平;金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09例乳腺癌组织中MMP-9和TIMP-2表达的情况.结果:MMP-9和TIMP-2在人乳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97%和30.27%;MMP-9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与术后生存率呈负相关,而TIMP-2的表达则相反.结论:MMP-9和TIMP-2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孙慧;战忠利;李雯;吴洁;宁连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EGFR和p16蛋白在人乳腺癌中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54例乳腺癌中EGFR和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HpLAS 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测定.结果:EGFR的表达强度在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蛋白与乳腺癌预后之间有差异(P<0.05).结论:检测EGFR和p16蛋白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彧;赵宏颖;唐小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方法在疑难的子宫平滑肌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判断困难的子宫平滑肌肿瘤进行光镜形态以及p53和Ki67标记的观察.结果:46例平滑肌瘤主要表现单项形态异常,p53阳性标记占8.7%,Ki67阳性细胞数平浇均65.87.7例平滑肌肉瘤或恶性倾向未定的平滑肌肿瘤主要表现多项形态异常,p53阳性标记占85%,Ki67阳性细胞数平均683.43.结论:P53与Ki67标记可以共同作为有价值的客观指标,为子宫平滑肌肿瘤的良、恶性判断提供辅助诊断依据.
作者:郭东辉;师宜荃;范敬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脉络丛乳头状瘤(choroid plexus papilloma,CPP)起源于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生长缓慢.尽管其生物学行为良性,因长于脑室常伴脑积水,导致占位与颅内高压,甚至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该病发病率极低,笔者在行婴儿侧脑室尸检时发现1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对其做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与诊断.
作者:徐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预测非前哨淋巴结(non-SLN)转移,以筛选出转移局限于前哨淋巴结(SLN)的乳腺癌患者.方法:采用99mTc-SC作为示踪剂,对95例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对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成功发现91例患者有SLN(95.8%),其中85例患者SLN能准确反映腋窝淋巴结的病理状况(93.4%).临床肿块大小(P=0.028)、肿瘤分级(P=0.040)和原发灶cyclinD1蛋白(P=0.017)的表达与non-SLN转移显著相关.而Logistic多因素分析证实,临床肿块大小、肿瘤分级为独立的预测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因子.结论:可根据临床病理学特征,筛选出乳腺癌转移只局限于前哨淋巴结的患者,也存在免除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可能性.
作者:张杰;沈坤炜;尼尔马;柳光宇;吴炅;陈中伟;朱雄增;沈镇宙;邵志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女性,46岁,月经量增多1年伴痛经1个月入院.患者平素月经周期正常,无痛经.妊娠1次,正常分娩一胎并存活.近1年来月经量增多且伴有血块形成,月经期下腹坠痛明显,经后缓解.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如孕50 d,表面不平.B超检查示子宫肌瘤,前壁突起瘤体大小3 cm×3 cm,后壁有不规则突起.
作者:张雷;黄国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死胎为妊娠39+1周,X线发现心脏位于右侧胸腔,左侧可见肠袢状阴影.行剖宫产,婴儿产后全身青紫,复苏困难.出生体重3 470 g,胎盘重870 g.小儿外观腹部空虚,颈蹼明显.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未见异常.血清学检查:母亲、胎儿单纯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阳性.
作者:杨重庆;刘晓霞;马正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男性,47岁.因B超检查发现左肾输尿管扩张约20 d人院.体检:左肾区无压痛,叩痛(±).B超、KUB+IVP及CT检查均示左肾、输尿管积水.CT示左输尿管下段局限性狭窄.膀胱镜示输尿管口裂隙状,左侧插管至5cm受阻,见输尿管狭窄,狭窄处未见蠕动.逆行造影见左输尿管约2.0 cm狭窄,上端呈鸟嘴样,下端杯口样,狭窄段上方输尿管扩张.手术中见在膀胱上方左输尿管4 cm处有2cm长输尿管壁增厚的狭窄段,狭窄部质硬.
作者:张雪梅;杨兆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苗勒混合瘤(MMMT)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对18例女性生殖系统MMMT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9例进行了术后随访.结果:各部位MMMT的形态特征相似,均含有上皮及间叶两种组织成分,相互间有穿插和移行变化,组织成分形态多样,免疫组化有助于判断.恶性度与异型性、核分裂数及出血坏死程度有关.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关.化疗有效.结论:MMMT的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形态学,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关.
作者:宋蔚青;程晓东;陈晓端;赵承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Fas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对50例结肠腺癌组织及手术切缘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Fas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分析Fas表达与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Fas在结肠癌组织中的平均阳性率及平均荧光指数均低于其手术切缘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在12例伴有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Fas的平均阳性率及平均荧光指数均低于38例没有转移的结肠癌;9例肿瘤限于肌层以内的结肠癌组织中Fas平均阳性率及平均荧光指数均高于41例肿瘤侵及肌层以外的结肠癌病例.不同分化程度、不同大体类型的结肠癌组织中Fas的平均阳性率及平均荧光指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结肠腺癌组织中Fas的表达受到了抑制,Fas的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及浸润深度呈负相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大体类型无关.
作者:夏成青;邢长虹;唐小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bcl-2的表达与胸腺增生性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33例胸腺增生性疾病组织中,28例胸腺瘤按M-H标准分类,并与Salyer标准作一比较.采用微波处理二步法进行bcl-2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bcl-2主要在胸腺的上皮细胞成分中表达.髓质型胸腺瘤中bcl-2的阳性率高,其余胸腺瘤中阳性表达率则较低或阴性.在重症肌无力胸腺的髓质中bcl-2的表达远高于对照组胸腺.结论:bcl-2在髓质型胸腺瘤上皮中的强表达可作为区分髓质型胸腺瘤和皮质型胸腺瘤的一个手段.过表达的bcl-2可能与MG胸腺中修复的凋亡细胞的死亡有关.
作者:张敏;张容轩;赵云兰;陈志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实验运用三羟末端标记法和免疫组化技术,原位观察皮肤鳞癌及正常组织中细胞凋亡、p16与bcl-2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皮肤组织恶性转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关系.
作者:王成海;袁浩琛;杨邦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男性,50岁,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3个月,不伴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近1个月出现下腹部胀痛.查体:一般情况尚可,体表检查未见阳性体征.膀胱镜检查:膀胱左侧输尿管开口处见-4.0 cm×3.0 cm×3.0 cm菜花样肿物,表面充血、粗糙;周围黏膜见多处出血点.
作者:余上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对全身各脏器的损害.方法:收集并整理18年SLE尸检材料,结合临床资料及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可累及多个器官,以肾、皮肤黏膜、骨关节为主,脑部病变常见.16例有不同类型肾损害,11例有皮肤黏膜损害,9例脑损害.继发性肺部感染10例,肺结核6例.结论:SLE可造成全身多脏器损害,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玉岳;崔全才;詹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提高乳腺癌针吸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7 231例乳腺肿块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获取病理组织学对照有744例,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本组针吸细胞学诊断敏感性93.67%,特异性96.43%,假阳性率3.57%,假阴性率6.33%,符合率94.09%.结论:针吸细胞学是乳腺肿块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肿瘤实质细胞较少或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是假阴性诊断的主要原因.注意触诊和重复针吸是减少假阴性的主要措施.
作者:徐慧琴;杨桂芳;罗峻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