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晓菲;王彦洁;赵凤云;马鸿达;林建韶
目的:评价空气干燥加高脂饮食法建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动物模型的病理变化.方法:54只日本大耳兔分为3组,分别给予空气干燥加高脂饮食(n=24)、单纯高脂饮食对照(n=24)和正常饮食对照(n=6),在实施空气干燥后的第3天、1周、2周、4周分别处死动物,观察颈动脉病变的光镜、电镜特征.结果:空气干燥法加高脂饮食组出现较典型的AS病变,包括内皮细胞再生,内膜增厚和新生血管的出现、平滑肌细胞移行增殖、脂质吞噬沉积、弹力纤维和胶原基质的生成等.实验组2周、4周时内膜增生明显,而单纯高脂饮食对照组的颈动脉和空气干燥组的对侧颈动脉未发现明显的AS病变.结论:空气干燥加高脂饮食法可以形成典型的颈AS病变.
作者:张磊;陈国荣;郑荣远;方周溪;谢淑萍;王拥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45岁,间歇性咳嗽、咳痰半年伴痰中血丝1月余.多为黏白痰,听诊右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口罗音.实验室检查:WBC:7.0×109/L,N 0.60,L 0.35, M 0.05,ESR 10 mm/1 h.痰检结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痰涂片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胸片示右肺中叶占位.临床诊断:右肺癌.行肺叶切除术. 病理检查送检肺中叶标本8.0 cm×5.0 cm×2.5 cm,表面光滑,切面见一3.0 cm×3.0 cm灰白、灰黄色区域,境
作者:裴文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SMZL)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组织常规制片,应用ABC免疫组化法标记、光镜观察.结果:6例SMZL以脾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无全身淋巴结肿大,仅1例外围血和骨髓内查出异形淋巴细胞.病理形态显示结节型4例,弥漫型2例;细胞呈现CCL细胞型3例,MBC型2例,淋巴浆细胞型1例.6例均经免疫组化证实.结论:SMZL与MALT型淋巴瘤/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SMZL与其它B细胞起源的淋巴瘤临床治疗和预后亦不相同.
作者:刘英娜;徐天蓉;范钦和;郑肇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制备抗人胃、肠黏蛋白糖链抗体(HGM72、HGM75、HCM14和HCM21)及抗核蛋白MUC2抗体(NCL-MUC2)在胃黏膜、化生胃黏膜及肿瘤中的表达.方法:使用LSAB试剂盒对15例胃腺瘤、136例浅表型胃腺癌(肠型77例,弥散型59例)及10例正常胃黏膜、10例化生胃黏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HGM72抗原表达在正常胃窦腺和胃底腺的颈细胞胞质中,两型胃腺癌的表达明显高于胃腺瘤(P<0.01),两型胃腺癌之间无差异;HGM75抗原表达在胃小凹上皮细胞胞质中,在胃腺瘤和弥散型胃腺癌的表达明显高于肠型胃腺癌(P<0.01);HCM14抗原部分表达在化生胃黏膜的杯状细胞胞质中,在胃腺瘤的表达高于胃腺癌和化生胃黏膜(P<0.01);HCM21抗原均表达低下;MUC2表达在化生的杯状细胞胞质中,在胃肿瘤中无明显差异.结论:抗黏蛋白糖链抗体与其它染色联合使用,能更好地显示黏蛋白在胃肿瘤中的变化.
作者:王悦增;黄宇;李玉林;张丽红;三富弘之;冈安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病史简介患者男,9岁.平素身体健康,某日睡觉前突然尖叫,脸色发黄,口唇青紫.随即送往医院,途中死亡. 2 尸体解剖尸长143 cm,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体表无外伤.两眼角膜微混浊,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 0.5 cm,结膜未见出血点.鼻腔及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溢出.下唇内侧粘膜挫伤2 .2 cm×0.5 cm.颈部未见勒缢掐痕.胸腹背部及会阴部未见异常.左膝关节内侧一陈旧皮肤瘢痕.头皮下无出血,颅骨无骨折,颅内无出血及占位性病变.颈前皮下肌肉未见出血 ,舌骨、甲状软骨无骨折.胸腹腔无积血积液.前纵隔见一肿块,9 cm×6 cm×3.5 cm, 境界清楚,切面鱼肉
作者:宋红;夏元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肿瘤的发生与多个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异常有关.发现和研究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了解其产物在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作用,将有助于阐明癌变机制,及寻找肿瘤药物治疗的靶点.近,由Li和Steck等[1,2]发现的一个肿瘤抑制基因PTEN/MMAC1/TEP1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一个新热点.1 PTEN/MMAC1/TEP1基因的发现及命名1997年3月,美国的两个研究小组分别从原发性乳腺癌、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克隆得到位于10q23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分别命名为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基因及多种进展期癌中突变(mutated in multiple advanced cancer1, MMAC1)基因[1,2].同年4月,另一小组在研究细胞内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时分离克隆到一种新的酪氨酸磷酸酶,该酶在人的上皮细胞中有丰富的表达,TGF-β可使其表达下调,因而将其命名为TGF-β调节的上皮细胞富含的磷酸酶(TGF-βregulated and epithelial cell-enriched phosphatase, TEP1),其基因定位于10q23,并证明TEP1与PTEN/MMAC1编码的蛋白质相同[3].
作者:彭惠;杨光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29岁.月经周期延长伴经量增多1年.盆腔检查:发现子宫增大如孕40天.B超示:子宫颈管内4.6 cm×4.5 cm×3.8 cm低回声,血流丰富.宫腔镜检查见一赘生物填塞于宫颈管,6 cm×5 cm×4 cm大小,质软而脆,其根部较粗,位于宫腔左前壁,考虑为黏膜下平滑肌瘤,予以电切割术. 例2,患者女,46岁.绝经2年,发现白带增多半年.盆腔检查:宫颈中糜,子宫如孕4个月大小,表面高低不平,质硬,活动差.B超示:子宫肌壁回声不均,探及多个低回声区.临床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冷冻切片报告为子宫肉瘤,遂予双侧附件切除及阴道上1/4切除术.
作者:石海燕;陈晓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病理诊断中具有双向分化的恶性肿瘤较为常见,一般指同一种肿瘤组织中,可见二个胚层或二种组织成分,或同属一个胚层或一种组织成分伴不同方向、不同程度分化.双向分化肿瘤可以分为上皮-间叶、上皮-上皮、间叶-间叶、神经-非神经等组织分化[1].上皮-间叶组织分化的恶性肿瘤形态学上主要表现为肉瘤样癌或癌肉瘤,上皮性癌成分可以为鳞癌、腺癌、移行细胞癌、未分化癌,间叶性肉瘤成分常为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横纹肌肉瘤,还可为骨肉瘤、软骨肉瘤等,两种成分可;26:1260 Blue、黏液卡红染色呈阳性.免疫表型:梭形细胞vimentin、S-100蛋白、Leu-7阳性,部分梭形细胞EMA、keratin、CEA阳性,上皮细胞keratin、EMA、CEA阳性,部分上皮细胞vimentin阳性.电镜下具有双相分化的特征,上皮样细胞形成腺样结构,表面有较短的微绒毛,胞质内可见黏液颗粒,也可有张力原纤维,梭形细胞似纤维母细胞,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均有基膜样物质.免疫表型及电镜均说明滑膜肉瘤具有癌和肉瘤的双相特征,在人体滑膜肉瘤中,细胞株的各项检查中已证实为具有双相分化的癌肉瘤[3],因此有人将滑膜肉瘤称之为软组织的癌肉瘤.大约90%的滑膜肉瘤与t (x:18) (p11.2:q11.2)的染色体易位有关;此种异常在双相型和单相型两者中均存在.诊断时肿瘤以单项上皮细胞分化时应与转移性腺癌相鉴别,肿瘤以单项梭形细胞为主时应与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等相鉴别.
作者:赖日权;陈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原始神经外胚叶瘤(PNET)/尤因肉瘤的(EWS)的诊断、鉴别诊断.方法:41例病人按传统病理学分为3类,并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CD99、NSE、S-100蛋白、Syn、Vim、LCA、Des、Myo抗体的表达.结果:(1)41例病人有27例PNET,8例EWS和6例Askin瘤.(2)免疫表型:CD99有87.8%强阳性表达,NSE 53.7%,S-100蛋白22%,Syn 4.9%,vim 41.5%,统计结果显示CD 99强阳性表达与NSE、S-100蛋白、Syn、Vim强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3)PNET、EWS、Askin瘤对各种抗体的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PNET、EWS、Askin瘤属同一肿瘤家族.(2)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可与其他小圆细胞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张智弘;范钦和;徐天蓉;郑肇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41岁.因右下腹痛4天而急诊手术.手术所见:阑尾轻度充血,结肠肝曲有一15cm×10cm大小的肿物,质硬,与胃体远端黏连. 病理检查结肠一段长25 cm,周径10 cm,距一侧切缘10 cm处有2个结节,大小分别为2 cm×2 cm×2 cm,6 cm×6 cm×6 cm.位于肠黏膜下.结肠与胃壁间有一15
作者:冯颖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10岁,学生.发现腹壁肿块1周入院.患者1周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现腹壁有一肿块,约鹅蛋大小,质地偏硬,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无破溃,无发热、恶心、呕吐及腹泻.入院前5个月曾因左腰部肿块行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肉芽肿性病变伴碎屑样坏死及见大量嗜酸细胞浸润.体检:左中腹腹直肌处扪及约1.5 cm×1 cm×1 cm肿块,质地偏硬,有轻压痛,肿块边界清,表面光滑,腹直肌紧张时肿块更加突出.实验室检查:EOS计数0.35×10/L(正常0.04~0.03×10/L),中性0.61,淋巴0.26,嗜酸0.13.血清学肺吸虫抗体阳性. 病理检查送检灰棕色不规则组织2.2 cm×2 cm×1 cm,切面棕黄灰色,致密性.另一暗黑色组织0.7 cm×0.2 cm×0.1 cm.镜下见灰棕色组织为嗜酸性肉芽肿伴碎屑样
作者:李小静;张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盆腔非肿瘤性囊肿的相关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指征.方法:对487例手术切除标本中直径≥3 cm、病理诊断为盆腔非肿瘤性囊肿病例进行组织学类型与临床特征及囊肿直径的分析,对其中68例非生理性囊肿(非功能性囊肿)进行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盆腔非肿瘤性囊肿伴有性激素相关症状的81例(16.6%),合并子宫肌瘤等雌激素相关疾病的132例(27%);囊肿直径≥6 cm 175例(35.9%);合并囊肿扭转、破裂35例(7.2%);ER 38例(58%)、PR 40例(41%)表达阳性.结论:性激素对盆腔非肿瘤性囊肿起直接或间接的调节作用,囊肿在病因未消除、影响因素持续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会继续增大、不变或缩小缓慢,在对B超检查明确为良性病变者可延长随访时间.
作者:陈晓端;沈克勤;赵承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病理实际工作中,常会遇到外单位会诊的切片或细胞学涂片,虽然已做了HE染色,但无法确诊而需要做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辅助诊断.在没有原蜡块或只有已染色过的有阳性细胞涂片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了将HE褪色后,再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获得了满意的结果.1 材料和方法
作者:师宜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伴脑膜上皮样漩涡和骨化的去分化脂肪肉瘤的形态特点.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对1例伴脑膜上皮样漩涡和骨化的去分化脂肪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块位于后腹膜,直径17 cm, 包膜不完整,切面灰白色.肿瘤中大量梭形细胞排列成多个脑膜瘤样漩涡,有明显的纤维化、淋巴细胞浸润和出血,邻近漩涡处见成熟的骨小梁形成;肿瘤内见分化良好的硬化性脂肪肉瘤区域,同时伴有黏液性纤维肉瘤区域,漩涡与硬化性脂肪肉瘤区域、硬化性脂肪肉瘤与黏液性纤维肉瘤区域二者之间界限清楚,呈突然转变之势.结论:去分化脂肪肉瘤伴脑膜上皮样漩涡和骨形成是十分罕见的,脑膜上皮样漩涡的组织可能来源于类似周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的间叶细胞.
作者:朱延波;杨践;肖家诚;储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经小鼠胎盘垂直传播致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病理改变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在8~12周龄Balb/c雌雄小鼠腹腔内接种HCMV后,交配,待孕鼠临产时剖腹取出10份胎鼠双侧大脑皮质,用光镜和透射电射观察了神经元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同时进行了病毒分离。结果:光镜下可见胎鼠脑微血管扩张充血,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残存的神经元缺血性改变,间质水肿;可见到软化灶及受染神经元核内及胞质内HCMV特征性嗜碱性和嗜酸性包涵体,电镜下可见受染神经元核仁消失,胞质内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等重要细胞器结构严重破坏呈空泡状或溶解;并找到人类疱疹病毒样颗粒。病毒分离阳性。在同时设置的正常对照组则无上述阳性发现。结论:HCMV能通过小鼠胎盘感染子代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并导致神经元结构破坏死亡.
作者:胡闻;王明丽;陈柯;唐久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中CD44s和CD44v6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31例宫颈鳞标本中CD44s和CD44v6蛋白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原发灶中CD44s阳性表达率为61.3%(19/31).CD44v6阳性表达率为93.5%(29/31),CD44v6阳性率高于CD44s.CD44s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分类无关(P>0.05).CD44v6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但与浸润程度及分期有关(P<0.05).结论:CD44v6基因蛋白与宫颈鳞癌的侵袭、转移相关,可作为预测肿瘤进展和预后的一种有用指标.
作者:郑肇巽;张炜明;徐天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66岁.右上腹痛2月余.查体:右上腹有10 cm长线形瘢痕,轻度压痛.B超示:右上腹囊实性占位,11 cm×9 cm×9 cm,边界清晰,有完整壁回声,并有乳头状低强回声突入腔内.术中见囊性包块位于结肠肝曲上方,包块下极为结肠肝曲部肠管壁,无法分离,故行包块加相连的结肠段切除.既往史:2年前曾做胆囊切除. 病理检查眼观:囊性包块连同一段结肠标本一件,囊性包块9 cm×8 cm×8 cm,结肠长8 cm,直径5 cm,肠腔面
作者:罗克枢;陈玉琼;马建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相互关系及其在评估口腔鳞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以及转移等生物学特性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22例口腔鳞癌和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CD44v6和MMP-9的表达.结果:CD44v6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呈强阳性表达;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明显弱于正常组织.高表达CD44v6的口腔鳞癌不仅分化程度较差而且易发生淋巴结转移.MMP-9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癌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高达68.2%(15/22).MMP-9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和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口腔鳞癌中MMP-9与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多因素分析示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口腔鳞癌病理分化和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结论:口腔鳞癌中CD44v6与MMP-9的表达密切相关.MMP-9和CD44v6可作为临床上评估口腔鳞癌浸润、转移以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姚丽艳;施作霖;李燕辉;张白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8例PSTT中HPL、HCG及PCNA表达,并与胎盘部位过度反应及绒毛膜癌比较.结果:HPL染色8例PSTT均为阳性,阳性细胞指数为62.25%±10.95%,高于绒毛膜癌的11.13%±9.26%和EPS的40.30%±23.90%(P<0.01, P<0.05);6例PSTT细胞HCG染色阳性(75%),阳性细胞指数为10.87%±8.31%, EPS为2.50%±4.40%, 绒毛膜癌为53.00%±22.10%;PSTT增殖细胞指数为31.25%±8.86%,EPS为10.37%±5.28%,绒毛膜癌为71.10%±5.12%.PSTT的HCG和增殖细胞指数与EPS和绒毛膜癌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PL、HCG及PCNA对PST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需结合临床与常规病理形态.
作者:惠京;韩英杰;徐东坡;赵凤云;刘增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 法,以鼠抗VEGF、兔抗FⅧRAg、UEA-1抗体标记52例食管癌和5例正常食管黏膜,观察其在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中的表达及MVD情况.结果:癌组织VEGF阳性28例(53.9%),MVD 平均为51.3±14.8.VEGF蛋白表达和MVD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与癌组织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提示VEGF与癌组织血管发生密切相关, VEGF蛋白表达和MVD 可作为判断食管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吴名耀;吴贤英;李乔山;郑瑞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