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巨噬细胞在人类肺组织纤维化中的作用

孙少华;杨国嵘;孙晓玮;朱任之

关键词:肺纤维化, 免疫组织化学, 巨噬细胞, 肺泡
摘要:目的:探讨肺泡巨噬细胞在纤维性间质性肺病胶原纤维异常沉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纤维性间质性肺病组和疾病对照组之间,肺泡巨噬细胞TGF-β1和bFGF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肺泡巨噬细胞PDGF-α受体阳性率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在增生性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PDGF-α受体阳性表达率,无胶原沉积组高于胶原沉积组(P<0.05);而TGF-β1阳性表达率胶原沉积组高于无胶原沉积组(P=0.01).结论:肺泡巨噬细胞参与了纤维性间质性肺病及其胶原纤维异常沉积的发生发展过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p53和nm23联合表达对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p53 和nm23表达作为食管鳞癌转移标志物的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5例原发性食管鳞癌中p53和nm23蛋白表达. 结果:63.53% (54/85) 肿瘤呈p53阳性表达,p53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值均为0.001).40%(34/85)肿瘤为nm23低表达.nm23低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值分别为0.032、0.001、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p53和nm23表达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OR值分别为6.984和0.087,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nm23表达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独立因素(=-0.8481, OR=0.181, P=0.0001).p53阳性肿瘤具有高度淋巴结转移的倾向(=0.3150, OR=2.284,P=0.0565),其它临床病理学参数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未见明显关系(P>0.05).p53和nm23异常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s=-0.3849,P=0.0003),在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过程中起联合作用.结论: p53和nm23联合表达对判断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倾向和预后差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作者:王永康;陈景寒;孟龙;杜德利;刘静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肾外恶性横纹肌样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横纹肌样瘤的临床病理表现.方法:用光镜、免疫组化及特染等方法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该例具有典型巢团状浸润生长的多边形横纹肌样瘤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胞浆内可见或多或少胞浆空泡及包涵体,泡状核、核仁明显.瘤细胞排列有假腺泡状,放射状,副节瘤样及淋巴瘤样等多形性改变.结论:该肿瘤瘤细胞呈免疫多表型,其神经性、上皮性、肌性混合多项阳性.

    作者:钟国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细胞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会

    细胞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具有取材方便,易行,病人痛苦小,而用于临床.但常因内源性血浆蛋白以及红细胞干扰.使背景出现非特异性染色,不利于观察阳性结果[1].作者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处理标本后进行涂片,免疫组化染色可克服上述缺点并能取得比较满意的阳性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朱晓梅;鲍扬漪;何皖伟;彭丽娟;甄长庆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乏力、反应迟钝、肌肉疼痛、呼吸困难

    1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62岁,因乏力、阵发性手足抽搐半年,症状加重伴反应迟钝、吞咽困难、肌肉疼痛1个月,于1998年6月29日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阵发性手足抽搐,继而出现指端麻木、苍白,双膝关节僵硬,活动不灵.

    作者:杨平;谢益坚;倪劲松;曲敬亮;吴金义;高长斌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生长因子对培养的肺泡Ⅱ型细胞分泌功能及形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和β1(TGF α,TGF β1)对肺泡Ⅱ型细胞(ATⅡ)磷脂分泌功能及细胞形态(肥大)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成年大鼠ATⅡ中,加入生长因子作用48 h,应用化学测定法测定培养介质中总磷脂含量,采用图像分析技术测量细胞体积参数.结果:EGF、TGFα均可使总磷脂含量增加,而TGF β1则使总磷脂含量降低;随EGF、TGF α浓度增加,ATⅡ平均直径(DQ)、体积(VQ)和表面积(SQ)均逐渐增大,TGF β1对细胞体积变化无明显影响;TGF α和TGF β1同时加入培养体系中,总磷脂含量及细胞体积均无明显改变.结论:EGF、TGF α能促进ATⅡ磷脂分泌和细胞肥大;TGF β1对TGF α的作用有抑制效应.

    作者:曾庆富;蒋海鹰;钱仲棐;孙去病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nm23表达与鼻咽癌预后及其组织学类型的关系

    在肿瘤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其血管生成是一重要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回顾性检测了103例鼻咽癌(NPC)VEGF和nm23表达与其生存时间、转移、复发和组织学类型关系,旨在探讨NPC组织中 VEGF,nm23表达特征作为判断其预后的可行性.

    作者:曾俊;周云峰;张弓;龚玲玲;王敏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bcl-2、p53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bcl-2、p53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64例乳腺癌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的表达.分析bcl-2、p53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复发和预后的关系.结果:bcl-2与p53表达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呈负相关(P<0.05).bcl-2和p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bcl-2表达随分级增加阳性率降低,p53则相反.p53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bcl-2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53表达复发组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5);bcl-2表达与有无复发无关(P>0.05).p53表达阳性率≤5年生存组明显高于>5年生存组,呈负相关(P<0.05);bcl-2表达与生存期无关(P>0.05). 结论:bcl-2表达与预后无关,其阳性表达可反映肿瘤属分化较好或属早期阶段.p53可单独作为预后指标;p53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

    作者:李峰;卢义生;吴秋良;李莉;王晓文;尹有群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核酸电泳银染技术及干胶制备的改良

    核酸电泳银染色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敏感性高、操作简便、无毒污染、快速省时的新方法.电泳后的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干胶片可长期保存.并可直接投影.因此,银染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临床基因诊断及研究的阳性检出率.

    作者:赵菲;张素娟;蒋胜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1例新月体肾小球肾炎2次肾活检对比分析

    新月体肾小球肾炎(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CGN)是一种进展快、预后不良的肾脏疾病,仅少数可以缓解.现将1例CGN 3个月后的肾活检随访结果简介如下.

    作者:金晓明;鲍孟江;毕延忠;黄淇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Internet网上的病理学信息资源

    Internet是世界上覆盖面广、规模大、资源丰富的信息宝库,为全世界病理学的研究人员和患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为了更好地利用Internet网上息资源,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将Internet网上的病理学信息资源及查找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孔进发;许志勤;黄洁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血性胸腹水涂片制作技术的探讨

    在胸腹水细胞涂片制作中,尤其是血性胸腹水涂片作HE染色后,镜下可见较多的红细胞,背景深染成红色,给查找癌细胞造成一定的困难.一些作者用低渗液或其它化学试剂加入胸腹水中,以达到消除红细胞的目的,这些方法虽然去除了红细胞,背景染色清晰,但却使其它细胞形态有所改变,尤其是癌细胞的结构不够清晰,给诊断造成困难.为探讨一种较理想的血性胸腹水涂片制作方法,我们做了以下实验.

    作者:梁惠珍;吴惠茜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巨噬细胞在人类肺组织纤维化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肺泡巨噬细胞在纤维性间质性肺病胶原纤维异常沉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纤维性间质性肺病组和疾病对照组之间,肺泡巨噬细胞TGF-β1和bFGF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肺泡巨噬细胞PDGF-α受体阳性率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在增生性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PDGF-α受体阳性表达率,无胶原沉积组高于胶原沉积组(P<0.05);而TGF-β1阳性表达率胶原沉积组高于无胶原沉积组(P=0.01).结论:肺泡巨噬细胞参与了纤维性间质性肺病及其胶原纤维异常沉积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孙少华;杨国嵘;孙晓玮;朱任之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妇科肿瘤病理中的一些难题

    1 缪勒腺肉瘤(mullerian adenosarcoma)缪勒(中胚叶)混合瘤的特征为既具有上皮又具有间质性肿瘤成分,其中腺纤维瘤(adenofibroma)中无论上皮还是间质成分均为良性,腺肉瘤(mullerian adenosarcoma)具良性上皮成分而间质成分为恶性,癌纤维瘤(carcinofibroma)为上皮成分恶性而间质成分良性,恶性缪勒混合瘤(malignant mullerian mixed tumor)的上皮和间质成分均为恶性.

    作者:张建民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恶性蝾螈瘤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发现腹部包块2月余,近1月渐增大.体检:左下腹可触及11 cm×10 cm大小的包块,质硬,稍有活动,边缘清楚,无压迫症状.术中见肿瘤位于回盲部后腹膜内,质硬,与下腔静脉粘连.临床诊断:后腹膜恶性肿瘤.

    作者:乔瑾;闵大六;孟刚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胃恶性间质瘤1例

    患者女,38岁.上腹部胀痛1年,加重半月,于1998年3月10日入院.查体:上腹部偏左可扪及5 cm×4 cm大小包块,光滑,边界清,无压痛,活动尚可,无搏动感.胃镜示胃癌,于1998年3月16日行胃癌根治术.手术所见:胃体前壁有一肿物,直径约10 cm,未达后壁,肿物与周围各脏器无粘连,幽门下淋巴结肿大.

    作者:张伟;杨爱清;林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目的:研究Epstein-Barr病毒(EBV)与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 LELC)的关系,并检测瘤细胞内EBV基因编码产物.方法:作者收集了中山医科大学所属病理科1986年1月至1995年12 月间32例腮腺LELCs..32例LELC石蜡包埋标本再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核酸杂交法检测瘤细胞内EBV基因表达产物.结果:(1) 在125例腮腺癌中有32例淋巴上皮瘤样癌,占总病例的25.6%(32/125).(2)所有32例腮腺LELC组织中均有数量不等的EBNA-1和EBERs阳性瘤细胞.(3)27例LELC组织中部分瘤细胞表达LMP-1.(4)所有标本中均未见ZEBRA阳性细胞.(5)32例腮腺LELC组织中EA-D、VCA和M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9%(23/32)、68.8%(22/32)和12.5%(4/32).结论:(1)在鼻咽癌高发的广州地区,腮腺LELC的发病率也较高.(2)腮腺LELC组织中均有EB病毒感染.(3)EB病毒在腮腺LELC的感染主要为潜伏Ⅱ型,即表达EBNA-1、EBERs和LMP-1.(4)在腮腺LELC瘤细胞内潜伏感染的EB病毒可部分进入溶解周期,从而表达EA-D、VCA和MA.

    作者:宗永生;刘克拉;饶慧兰;李智;林汉良;陈国雄;吴文翰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大肠癌不同部位粘膜细胞EGFR的表达

    1 材料和方法收集活检并病理证实正常直肠粘膜10例.根治手术切除的大肠癌30例,取癌远旁(标本近端切缘,距肿瘤边缘5~10 cm)、癌近旁(距肿瘤边缘2 cm,并经病理证实无癌浸润)和癌粘膜各1块.

    作者:徐德龙;王克诚;肖文华;刘宁青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HPV16、18 E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HPV16、18 E6蛋白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HPV16、18感染与乳腺癌病因学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乳腺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18 E6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PV16、18 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6.6%(30/53),多种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有HPV16、18型感染的存在.结论:HPV16、18型感染可能与乳腺癌的病因学密切相关.

    作者:任占平;黄健辉;石喆;陈蔚麟;阮伶;唐德艳;戴文斌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肝细胞癌及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比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肝细胞癌及胆管细胞癌中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92例肝细胞癌及50例胆管细胞癌组织中EGFR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92例肝细胞癌标本中,42例EGFR蛋白或mRNA阳性,占45.7%.50例胆管细胞癌中,36例EGFR蛋白或mRNA阳性,占72.0%.结论:与肝细胞癌相比,胆管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与EGFR表达增高的关系更加密切.

    作者:顾广玉;朱明华;王文亮;詹洲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中期因子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在细胞表面和细胞外基质中,存在着一些对葡氨聚糖肝素和硫酸肝素具有高度亲和力的多肽,总称为肝素结合性生长因子(HBGFs),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FGFs是HBGFs中大的群体,至少包含10个不同的分子.近年来发现一个新的HBGFs家族,其生物学活性类似FGFs,但结构明显不同于FGFs以及其它已知的生长因子.

    作者:罗祥基;殷正丰;吴孟超 刊期: 1999年第05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