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晶晶;吴能定;徐如君;吕明敏;姚德明
Internet是世界上覆盖面广、规模大、资源丰富的信息宝库,为全世界病理学的研究人员和患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为了更好地利用Internet网上息资源,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将Internet网上的病理学信息资源及查找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孔进发;许志勤;黄洁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患者女,38岁.上腹部胀痛1年,加重半月,于1998年3月10日入院.查体:上腹部偏左可扪及5 cm×4 cm大小包块,光滑,边界清,无压痛,活动尚可,无搏动感.胃镜示胃癌,于1998年3月16日行胃癌根治术.手术所见:胃体前壁有一肿物,直径约10 cm,未达后壁,肿物与周围各脏器无粘连,幽门下淋巴结肿大.
作者:张伟;杨爱清;林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实性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组织发生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2例胰腺囊性-实性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例均为年轻女性(21岁和35岁).肿物为半囊半实性.HE染色片中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复层排列形成假乳头突起为其特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α1-AT、ER和PR均阳性,CEA、S-100、NSE均阴性.随访:1例带瘤生存2年后死亡,1例术后9个月健在.结论:胰腺囊性-实性肿瘤可能来源于腺泡细胞,为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具有侵袭性行为,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
作者:仲伟霞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癌基因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8例肺癌行p53、ras p21、c-erbB-2和nm23的检测.结果:癌组织中阳性反应检出率分别为46.6%、24.1%、50.0%和53.4%,腺癌和差分化癌ras p21、c-erbB-2表达高于鳞癌和分化好的癌(P<0.05),术后长期生存患者ras p21、c-erbB-2表达低于短期死亡患者(P<0.05,P<0.01),吸烟患者ras p21表达高于不吸烟患者(P<0.05),淋巴结癌转移阴性组nm23表达高于淋巴结癌转移阳性组(P<0.01),p53与ras p21、c-erbB-2阳性表达具有协同性(P<0.05).结论: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与ras p21、c-erbB-2的激活和p53、nm23的失活密切相关,部分基因的改变存在协同性,ras p21基因的激活与吸烟有关,ras p21、c-erbB-2的检测对判断肺癌预后有价值.
作者:袁平;江道文;徐国强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在肿瘤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其血管生成是一重要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回顾性检测了103例鼻咽癌(NPC)VEGF和nm23表达与其生存时间、转移、复发和组织学类型关系,旨在探讨NPC组织中 VEGF,nm23表达特征作为判断其预后的可行性.
作者:曾俊;周云峰;张弓;龚玲玲;王敏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快速冷冻切片有利于临床医师在术中获取病理诊断,以便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快速、简便、高质量的-25℃直接骤冷冻切片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洪玉萍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少数间叶肿瘤的恶性成分可呈腺或鳞状上皮分化,如滑膜肉瘤、上皮样肉瘤、长骨造釉细胞瘤和恶性间皮瘤.它们实质上是间叶组织的原发癌或癌肉瘤.
作者:张众;谢丰培;李连宏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新疆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尤以北疆哈萨克族为高,我们对不同民族食管癌组织内p53、PCNA及S-100+在癌变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作者:赵春芳;张巍;田卫华;卢晓梅;沈宝菌;陈朝伦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核酸电泳银染色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敏感性高、操作简便、无毒污染、快速省时的新方法.电泳后的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干胶片可长期保存.并可直接投影.因此,银染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临床基因诊断及研究的阳性检出率.
作者:赵菲;张素娟;蒋胜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胶质瘤中p53、bcl-2、MDM2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对48例胶质瘤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bcl-2、MDM2蛋白表达;以Ki-67标记指数和AgNOR计数检测其增殖活性;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p53、bcl-2、MDM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9%、35.8%及12.5%,细胞增殖活性随肿瘤p53、bcl-2、MDM2表达水平增高而增高,细胞凋亡则相反.结论:p53、bcl-2、MDM2蛋白过表达与细胞增殖失控、凋亡抑制关系密切,在胶质瘤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浦佩玉;刘爱学;于士柱;王春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骨组织内含有大量的钙盐和无机盐,如不脱钙切片,常给骨组织切片和染色造成非常大的困难,直接影响实验结果.作者根据研究的需要,对塑料包埋不脱钙、石蜡包埋、明胶浸泡3种方法切片及染色进行比较,以便找出一种佳切片方法.
作者:吕荣;杨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常胎盘部位(EPS)的病理形态与免疫组化特征,提出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7例经病理检查诊断为EPS的病例进行病理学形态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滋养细胞HCG、HPL、EMA、PRL、PLAP、Vim、actin、c-erbB-2和c-myc.结果:EPS组织学特征为以中间型为主的滋养细胞向蜕膜及平滑肌浸润,不破坏原有组织结构,并保留部分胎盘床特点.免疫组化标记HPL、EMA呈阳性或强阳性,HCG多为弱阳性,其他多为阴性.结论:EPS属于中间型滋养细胞为主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鉴别诊断应结合组织学、免疫组化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作者:陈晓端;赵承洛;张义龙;王国萍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胃癌c-erbB-2基因扩增.方法: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55例胃癌.结果:胃癌肿瘤区c-erbB-2基因扩增阳性率为36.4%.在胃癌移行区内阳性率为10.9%,在正常粘膜区阳性率为3.6%,相互比较,三个区域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在肠型和弥漫型胃癌,c-erbB-2基因扩增阳性率为51.6%和1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c-erbB-2基因扩增阳性与淋巴结内胃癌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erbB-2基因扩增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明显关联,有助于判断胃癌预后.
作者:彭文明;周敏能;麦卫阳;郑秀玲;方云光;黄锐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栅状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该肿瘤的组织来源及石棉样纤维的性质和来源.方法:对3例栅状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诊断标准、鉴别要点及组织来源进行探讨.结果:栅状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组织学特点为梭形肿瘤细胞呈交叉束状、栅栏状排列,间质内有较多出血、散在的肥大细胞,肿瘤中出现石棉样纤维.免疫组化见肿瘤细胞及石棉样纤维星芒状突起中actin、vimentin呈阳性表达,desmin、S-100、Factor-Ⅷ、cytokeratin呈阴性表达.结论:栅状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肌纤维母细胞瘤,该肿瘤来源于肌纤维母细胞或特殊平滑肌细胞亚型.石棉样纤维中心为血管周围胶原的变性,星芒状纤维为增殖的肌纤维母细胞突出的中间丝和微丝.
作者:项晶晶;吴能定;徐如君;吕明敏;姚德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1 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1.1 诊断要点1.1.1 性别年龄常见于10~20岁.男多于女.1.1.2 辅助检查 X线下,大多为一类圆形模糊的斑点状阴影,边缘由一薄的硬化性骨质所包绕.X线下钙化的表现,象一些作者所描述的为一种绒毛棉花状.骨周反应不常见.由于它有明显的骨质破坏,因此X线下可误诊为一种恶性肿瘤.
作者:陈天水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免疫组化染色已成为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在常规制片过程中,常因组织标本经甲醛固定后,抗原被封闭,使染色效果不理想.目前,国内外报道多采用微波辐射、高压加热等方法来修复组织抗原,而应用盐酸水解的方法则较少报道,作者应用盐酸水解法来修复组织抗原,获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黄小萍;刘俊斌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恶性横纹肌样瘤的临床病理表现.方法:用光镜、免疫组化及特染等方法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该例具有典型巢团状浸润生长的多边形横纹肌样瘤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胞浆内可见或多或少胞浆空泡及包涵体,泡状核、核仁明显.瘤细胞排列有假腺泡状,放射状,副节瘤样及淋巴瘤样等多形性改变.结论:该肿瘤瘤细胞呈免疫多表型,其神经性、上皮性、肌性混合多项阳性.
作者:钟国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单纯性疱疹病毒(HSV)在食管癌组织中的分布并探讨其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对52例食管癌石蜡包埋组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进行定位观察.结果:癌组织HSV免疫组化阳性率HSV-1为53.8%,HSV-2为57.7%;癌旁食管粘膜HSV为65.5%,其中HSV-1(12/29)41%,HSV-2(16/29)55.2%.原位杂交癌阳性率为53.8%,癌旁粘膜为58.6%.HSV阳性率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与癌组织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的强度无关(P>0.05).结论:HSV感染可能影响食管癌的分化和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吴名耀;吴贤英;李乔山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瘢痕瘤的发生及其侵袭性生长失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以正常皮肤为对照,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瘤组织的DNA样本分别作Rb exon(14,27)和p53 exon (5~8) PCR-SSCP分析.结果:26.1%(6/23)的瘢痕瘤于Rb exon 27处有异常电泳带,p53 exon (5~8)及其它标本均未见异常.结论:瘢痕瘤的发生或其侵袭性生长失控可能与Rb肿瘤抑制基因突变或缺失有关.
作者:姜笃银;徐明达;陈璧;胡大海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泡巨噬细胞在纤维性间质性肺病胶原纤维异常沉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纤维性间质性肺病组和疾病对照组之间,肺泡巨噬细胞TGF-β1和bFGF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肺泡巨噬细胞PDGF-α受体阳性率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在增生性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PDGF-α受体阳性表达率,无胶原沉积组高于胶原沉积组(P<0.05);而TGF-β1阳性表达率胶原沉积组高于无胶原沉积组(P=0.01).结论:肺泡巨噬细胞参与了纤维性间质性肺病及其胶原纤维异常沉积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孙少华;杨国嵘;孙晓玮;朱任之 刊期: 199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