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芳;张巍;田卫华;卢晓梅;沈宝菌;陈朝伦
目的:探讨p53 和nm23表达作为食管鳞癌转移标志物的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5例原发性食管鳞癌中p53和nm23蛋白表达. 结果:63.53% (54/85) 肿瘤呈p53阳性表达,p53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值均为0.001).40%(34/85)肿瘤为nm23低表达.nm23低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值分别为0.032、0.001、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p53和nm23表达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OR值分别为6.984和0.087,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nm23表达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独立因素(=-0.8481, OR=0.181, P=0.0001).p53阳性肿瘤具有高度淋巴结转移的倾向(=0.3150, OR=2.284,P=0.0565),其它临床病理学参数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未见明显关系(P>0.05).p53和nm23异常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s=-0.3849,P=0.0003),在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过程中起联合作用.结论: p53和nm23联合表达对判断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倾向和预后差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作者:王永康;陈景寒;孟龙;杜德利;刘静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快速冷冻切片有利于临床医师在术中获取病理诊断,以便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快速、简便、高质量的-25℃直接骤冷冻切片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洪玉萍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泡巨噬细胞在纤维性间质性肺病胶原纤维异常沉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纤维性间质性肺病组和疾病对照组之间,肺泡巨噬细胞TGF-β1和bFGF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肺泡巨噬细胞PDGF-α受体阳性率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在增生性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PDGF-α受体阳性表达率,无胶原沉积组高于胶原沉积组(P<0.05);而TGF-β1阳性表达率胶原沉积组高于无胶原沉积组(P=0.01).结论:肺泡巨噬细胞参与了纤维性间质性肺病及其胶原纤维异常沉积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孙少华;杨国嵘;孙晓玮;朱任之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HPV16、18 E6蛋白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HPV16、18感染与乳腺癌病因学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乳腺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18 E6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PV16、18 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6.6%(30/53),多种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有HPV16、18型感染的存在.结论:HPV16、18型感染可能与乳腺癌的病因学密切相关.
作者:任占平;黄健辉;石喆;陈蔚麟;阮伶;唐德艳;戴文斌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栅状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该肿瘤的组织来源及石棉样纤维的性质和来源.方法:对3例栅状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诊断标准、鉴别要点及组织来源进行探讨.结果:栅状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组织学特点为梭形肿瘤细胞呈交叉束状、栅栏状排列,间质内有较多出血、散在的肥大细胞,肿瘤中出现石棉样纤维.免疫组化见肿瘤细胞及石棉样纤维星芒状突起中actin、vimentin呈阳性表达,desmin、S-100、Factor-Ⅷ、cytokeratin呈阴性表达.结论:栅状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肌纤维母细胞瘤,该肿瘤来源于肌纤维母细胞或特殊平滑肌细胞亚型.石棉样纤维中心为血管周围胶原的变性,星芒状纤维为增殖的肌纤维母细胞突出的中间丝和微丝.
作者:项晶晶;吴能定;徐如君;吕明敏;姚德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肝细胞癌及胆管细胞癌中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92例肝细胞癌及50例胆管细胞癌组织中EGFR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92例肝细胞癌标本中,42例EGFR蛋白或mRNA阳性,占45.7%.50例胆管细胞癌中,36例EGFR蛋白或mRNA阳性,占72.0%.结论:与肝细胞癌相比,胆管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与EGFR表达增高的关系更加密切.
作者:顾广玉;朱明华;王文亮;詹洲 刊期: 1999年第05期
Langerhans细胞肉芽肿病(Langerhanscell granulomatosis,LCG)包括所谓Letterer-Siwe病、Hand-Schuller-Christian病和骨嗜酸性肉芽肿,及近年命名的先天性Hashimoto-Pritzker病,还包括成年人以Langerhans细胞增生为病理改变的疾病.LCG病变范围大小不等,临床表现复杂,病程长短不同,病理形态多样,分期和预后差异大,加之既往名称混乱,使其在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上存在一定困难.作者通过5例LCG的临床资料与病理观察对比,对其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进行了研究.
作者:杨立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在细胞表面和细胞外基质中,存在着一些对葡氨聚糖肝素和硫酸肝素具有高度亲和力的多肽,总称为肝素结合性生长因子(HBGFs),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FGFs是HBGFs中大的群体,至少包含10个不同的分子.近年来发现一个新的HBGFs家族,其生物学活性类似FGFs,但结构明显不同于FGFs以及其它已知的生长因子.
作者:罗祥基;殷正丰;吴孟超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免疫组化染色已成为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在常规制片过程中,常因组织标本经甲醛固定后,抗原被封闭,使染色效果不理想.目前,国内外报道多采用微波辐射、高压加热等方法来修复组织抗原,而应用盐酸水解的方法则较少报道,作者应用盐酸水解法来修复组织抗原,获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黄小萍;刘俊斌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胎盘的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方法:对26例海拔3 200 m以上的高原组、30例1 300 m以下的喀什组及20例西安组胎盘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1)高原组新生儿体重均数绝对值2915.38 g,明显低于喀什组(3 333 g)及西安组(3 225 g).(2)高原组胎盘重量均值485.12 g,低于喀什组(583.96 g)及西安组(583.25 g).(3)高原组胎盘系数比值均数绝对值6.09,高于喀什组(5.757)及西安组(5.602).(4)组织学检查高原组具有的合体细胞结节、血管合体膜、血管增多绒毛、细胞滋养细胞,绒毛纤维素样物质沉积、基底膜增厚等阳性绒毛明显高于喀什组和西安组,而喀什组又高于西安组.(5)超微结构观察:高原组胎盘绒毛的合体细胞及朗罕细胞增生明显,粗面内质网扩张,滋养叶基底膜明显增厚.结论:高原缺氧能引起妊娠胎盘组织形态结构改变.
作者:谭德银;戴鑫琦;余良宽;刘健;潘钦;杨素琴;马树恒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转移抑制基因nm23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在人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病理分级及淋巴结有无转移肺癌组织中nm23/NDPK的表达.结果:88例肺癌nm23/NDPK阳性表达率为81.82%(72/88),其中呈高表达率36.36%(32/88).高分化肺癌高表达率71.43%(10/14),中分化肺癌高表达率41.3%(19/46),低分化肺癌高表达率10.72%(3/28).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肺癌有无肺门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nm23/NDPK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郝蕾;陈菊荣;戴文森;李维强;宁永谦;党宏 刊期: 1999年第05期
1 材料和方法收集活检并病理证实正常直肠粘膜10例.根治手术切除的大肠癌30例,取癌远旁(标本近端切缘,距肿瘤边缘5~10 cm)、癌近旁(距肿瘤边缘2 cm,并经病理证实无癌浸润)和癌粘膜各1块.
作者:徐德龙;王克诚;肖文华;刘宁青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瘢痕瘤的发生及其侵袭性生长失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以正常皮肤为对照,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瘤组织的DNA样本分别作Rb exon(14,27)和p53 exon (5~8) PCR-SSCP分析.结果:26.1%(6/23)的瘢痕瘤于Rb exon 27处有异常电泳带,p53 exon (5~8)及其它标本均未见异常.结论:瘢痕瘤的发生或其侵袭性生长失控可能与Rb肿瘤抑制基因突变或缺失有关.
作者:姜笃银;徐明达;陈璧;胡大海 刊期: 1999年第05期
1 缪勒腺肉瘤(mullerian adenosarcoma)缪勒(中胚叶)混合瘤的特征为既具有上皮又具有间质性肿瘤成分,其中腺纤维瘤(adenofibroma)中无论上皮还是间质成分均为良性,腺肉瘤(mullerian adenosarcoma)具良性上皮成分而间质成分为恶性,癌纤维瘤(carcinofibroma)为上皮成分恶性而间质成分良性,恶性缪勒混合瘤(malignant mullerian mixed tumor)的上皮和间质成分均为恶性.
作者:张建民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胶质瘤中p53、bcl-2、MDM2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对48例胶质瘤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bcl-2、MDM2蛋白表达;以Ki-67标记指数和AgNOR计数检测其增殖活性;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p53、bcl-2、MDM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9%、35.8%及12.5%,细胞增殖活性随肿瘤p53、bcl-2、MDM2表达水平增高而增高,细胞凋亡则相反.结论:p53、bcl-2、MDM2蛋白过表达与细胞增殖失控、凋亡抑制关系密切,在胶质瘤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浦佩玉;刘爱学;于士柱;王春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患者男性,48岁.2月前无诱因右阴囊明显疼痛,活动后加剧而就诊.查体:双附睾增大,右输精管可触及蚕豆大硬结,有压痛,体温正常.初诊附睾炎,给予抗炎治疗无效,遂行手术切除.术中见右附睾粗大,质硬,输精管有蚕豆大硬结,与周围组织粘连,切除送病检.术后病理诊断:右输精管转移性腺癌.即行全身检查,追踪原发灶未果.进一步追问病史,患者于17年前行双侧输精管结扎节育术,经随诊1年无异常.更正病理报告:右侧结节性输精管炎.
作者:李德本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单纯性疱疹病毒(HSV)在食管癌组织中的分布并探讨其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对52例食管癌石蜡包埋组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进行定位观察.结果:癌组织HSV免疫组化阳性率HSV-1为53.8%,HSV-2为57.7%;癌旁食管粘膜HSV为65.5%,其中HSV-1(12/29)41%,HSV-2(16/29)55.2%.原位杂交癌阳性率为53.8%,癌旁粘膜为58.6%.HSV阳性率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与癌组织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的强度无关(P>0.05).结论:HSV感染可能影响食管癌的分化和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吴名耀;吴贤英;李乔山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少数间叶肿瘤的恶性成分可呈腺或鳞状上皮分化,如滑膜肉瘤、上皮样肉瘤、长骨造釉细胞瘤和恶性间皮瘤.它们实质上是间叶组织的原发癌或癌肉瘤.
作者:张众;谢丰培;李连宏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胃癌c-erbB-2基因扩增.方法: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55例胃癌.结果:胃癌肿瘤区c-erbB-2基因扩增阳性率为36.4%.在胃癌移行区内阳性率为10.9%,在正常粘膜区阳性率为3.6%,相互比较,三个区域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在肠型和弥漫型胃癌,c-erbB-2基因扩增阳性率为51.6%和1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c-erbB-2基因扩增阳性与淋巴结内胃癌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erbB-2基因扩增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明显关联,有助于判断胃癌预后.
作者:彭文明;周敏能;麦卫阳;郑秀玲;方云光;黄锐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常胎盘部位(EPS)的病理形态与免疫组化特征,提出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7例经病理检查诊断为EPS的病例进行病理学形态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滋养细胞HCG、HPL、EMA、PRL、PLAP、Vim、actin、c-erbB-2和c-myc.结果:EPS组织学特征为以中间型为主的滋养细胞向蜕膜及平滑肌浸润,不破坏原有组织结构,并保留部分胎盘床特点.免疫组化标记HPL、EMA呈阳性或强阳性,HCG多为弱阳性,其他多为阴性.结论:EPS属于中间型滋养细胞为主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鉴别诊断应结合组织学、免疫组化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作者:陈晓端;赵承洛;张义龙;王国萍 刊期: 199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