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
目的:探讨bcl-2、p53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64例乳腺癌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的表达.分析bcl-2、p53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复发和预后的关系.结果:bcl-2与p53表达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呈负相关(P<0.05).bcl-2和p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bcl-2表达随分级增加阳性率降低,p53则相反.p53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bcl-2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53表达复发组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5);bcl-2表达与有无复发无关(P>0.05).p53表达阳性率≤5年生存组明显高于>5年生存组,呈负相关(P<0.05);bcl-2表达与生存期无关(P>0.05). 结论:bcl-2表达与预后无关,其阳性表达可反映肿瘤属分化较好或属早期阶段.p53可单独作为预后指标;p53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
作者:李峰;卢义生;吴秋良;李莉;王晓文;尹有群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新月体肾小球肾炎(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CGN)是一种进展快、预后不良的肾脏疾病,仅少数可以缓解.现将1例CGN 3个月后的肾活检随访结果简介如下.
作者:金晓明;鲍孟江;毕延忠;黄淇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恶性横纹肌样瘤的临床病理表现.方法:用光镜、免疫组化及特染等方法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该例具有典型巢团状浸润生长的多边形横纹肌样瘤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胞浆内可见或多或少胞浆空泡及包涵体,泡状核、核仁明显.瘤细胞排列有假腺泡状,放射状,副节瘤样及淋巴瘤样等多形性改变.结论:该肿瘤瘤细胞呈免疫多表型,其神经性、上皮性、肌性混合多项阳性.
作者:钟国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新疆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尤以北疆哈萨克族为高,我们对不同民族食管癌组织内p53、PCNA及S-100+在癌变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作者:赵春芳;张巍;田卫华;卢晓梅;沈宝菌;陈朝伦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癌基因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8例肺癌行p53、ras p21、c-erbB-2和nm23的检测.结果:癌组织中阳性反应检出率分别为46.6%、24.1%、50.0%和53.4%,腺癌和差分化癌ras p21、c-erbB-2表达高于鳞癌和分化好的癌(P<0.05),术后长期生存患者ras p21、c-erbB-2表达低于短期死亡患者(P<0.05,P<0.01),吸烟患者ras p21表达高于不吸烟患者(P<0.05),淋巴结癌转移阴性组nm23表达高于淋巴结癌转移阳性组(P<0.01),p53与ras p21、c-erbB-2阳性表达具有协同性(P<0.05).结论: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与ras p21、c-erbB-2的激活和p53、nm23的失活密切相关,部分基因的改变存在协同性,ras p21基因的激活与吸烟有关,ras p21、c-erbB-2的检测对判断肺癌预后有价值.
作者:袁平;江道文;徐国强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免疫组化染色已成为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在常规制片过程中,常因组织标本经甲醛固定后,抗原被封闭,使染色效果不理想.目前,国内外报道多采用微波辐射、高压加热等方法来修复组织抗原,而应用盐酸水解的方法则较少报道,作者应用盐酸水解法来修复组织抗原,获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黄小萍;刘俊斌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实性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组织发生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2例胰腺囊性-实性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例均为年轻女性(21岁和35岁).肿物为半囊半实性.HE染色片中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复层排列形成假乳头突起为其特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α1-AT、ER和PR均阳性,CEA、S-100、NSE均阴性.随访:1例带瘤生存2年后死亡,1例术后9个月健在.结论:胰腺囊性-实性肿瘤可能来源于腺泡细胞,为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具有侵袭性行为,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
作者:仲伟霞 刊期: 1999年第05期
1 缪勒腺肉瘤(mullerian adenosarcoma)缪勒(中胚叶)混合瘤的特征为既具有上皮又具有间质性肿瘤成分,其中腺纤维瘤(adenofibroma)中无论上皮还是间质成分均为良性,腺肉瘤(mullerian adenosarcoma)具良性上皮成分而间质成分为恶性,癌纤维瘤(carcinofibroma)为上皮成分恶性而间质成分良性,恶性缪勒混合瘤(malignant mullerian mixed tumor)的上皮和间质成分均为恶性.
作者:张建民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在胸腹水细胞涂片制作中,尤其是血性胸腹水涂片作HE染色后,镜下可见较多的红细胞,背景深染成红色,给查找癌细胞造成一定的困难.一些作者用低渗液或其它化学试剂加入胸腹水中,以达到消除红细胞的目的,这些方法虽然去除了红细胞,背景染色清晰,但却使其它细胞形态有所改变,尤其是癌细胞的结构不够清晰,给诊断造成困难.为探讨一种较理想的血性胸腹水涂片制作方法,我们做了以下实验.
作者:梁惠珍;吴惠茜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转移抑制基因nm23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在人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病理分级及淋巴结有无转移肺癌组织中nm23/NDPK的表达.结果:88例肺癌nm23/NDPK阳性表达率为81.82%(72/88),其中呈高表达率36.36%(32/88).高分化肺癌高表达率71.43%(10/14),中分化肺癌高表达率41.3%(19/46),低分化肺癌高表达率10.72%(3/28).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肺癌有无肺门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nm23/NDPK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郝蕾;陈菊荣;戴文森;李维强;宁永谦;党宏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HPV感染和p16表达的情况及临床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对52例喉鳞癌组织中HPV感染和p16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HPV感染的阳性率为61.54%(32/52),p16的阳性率为44.23%(23/52).结论:HPV感染与p16的表达有关;HPV感染与临床分期、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型无关;p16的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与临床分型、分期无关.
作者:吕春雷;廖建春;萧璧君;范静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胃癌c-erbB-2基因扩增.方法: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55例胃癌.结果:胃癌肿瘤区c-erbB-2基因扩增阳性率为36.4%.在胃癌移行区内阳性率为10.9%,在正常粘膜区阳性率为3.6%,相互比较,三个区域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在肠型和弥漫型胃癌,c-erbB-2基因扩增阳性率为51.6%和1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c-erbB-2基因扩增阳性与淋巴结内胃癌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erbB-2基因扩增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明显关联,有助于判断胃癌预后.
作者:彭文明;周敏能;麦卫阳;郑秀玲;方云光;黄锐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1 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1.1 诊断要点1.1.1 性别年龄常见于10~20岁.男多于女.1.1.2 辅助检查 X线下,大多为一类圆形模糊的斑点状阴影,边缘由一薄的硬化性骨质所包绕.X线下钙化的表现,象一些作者所描述的为一种绒毛棉花状.骨周反应不常见.由于它有明显的骨质破坏,因此X线下可误诊为一种恶性肿瘤.
作者:陈天水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患者女,38岁.上腹部胀痛1年,加重半月,于1998年3月10日入院.查体:上腹部偏左可扪及5 cm×4 cm大小包块,光滑,边界清,无压痛,活动尚可,无搏动感.胃镜示胃癌,于1998年3月16日行胃癌根治术.手术所见:胃体前壁有一肿物,直径约10 cm,未达后壁,肿物与周围各脏器无粘连,幽门下淋巴结肿大.
作者:张伟;杨爱清;林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1 材料和方法收集活检并病理证实正常直肠粘膜10例.根治手术切除的大肠癌30例,取癌远旁(标本近端切缘,距肿瘤边缘5~10 cm)、癌近旁(距肿瘤边缘2 cm,并经病理证实无癌浸润)和癌粘膜各1块.
作者:徐德龙;王克诚;肖文华;刘宁青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核酸电泳银染色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敏感性高、操作简便、无毒污染、快速省时的新方法.电泳后的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干胶片可长期保存.并可直接投影.因此,银染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临床基因诊断及研究的阳性检出率.
作者:赵菲;张素娟;蒋胜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肉瘤诊断、治疗及预后诸因素.方法:对4例前列腺肉瘤进行随访,并再次进行常规切片HE染色和采用LSAB法对vimentin、CK、actin(HHF35)、desmin、myoglobin、S-100、CD34、α1-AT、α1-ACT、lysozyme、PSA和PAP等12种抗体进行标记观察.结果:平滑肌肉瘤1例,随访7年至今健在;MFH 1例,死于并发呼吸系感染;腺泡状横纹肌肉瘤1例,生存不到2年;多形性横纹肌肉瘤1例,生存2年5个月.免疫组化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上有重大意义.结论:HE染色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确诊该瘤.其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中老年人的预后相对较好.联合根治性手术、放疗和化疗效果较好.
作者:黄志勇;章宜芬;杨湛;聂进军;周祀侨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53 和nm23表达作为食管鳞癌转移标志物的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5例原发性食管鳞癌中p53和nm23蛋白表达. 结果:63.53% (54/85) 肿瘤呈p53阳性表达,p53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值均为0.001).40%(34/85)肿瘤为nm23低表达.nm23低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值分别为0.032、0.001、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p53和nm23表达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OR值分别为6.984和0.087,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nm23表达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独立因素(=-0.8481, OR=0.181, P=0.0001).p53阳性肿瘤具有高度淋巴结转移的倾向(=0.3150, OR=2.284,P=0.0565),其它临床病理学参数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未见明显关系(P>0.05).p53和nm23异常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s=-0.3849,P=0.0003),在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过程中起联合作用.结论: p53和nm23联合表达对判断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倾向和预后差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作者:王永康;陈景寒;孟龙;杜德利;刘静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少数间叶肿瘤的恶性成分可呈腺或鳞状上皮分化,如滑膜肉瘤、上皮样肉瘤、长骨造釉细胞瘤和恶性间皮瘤.它们实质上是间叶组织的原发癌或癌肉瘤.
作者:张众;谢丰培;李连宏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肝细胞癌及胆管细胞癌中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92例肝细胞癌及50例胆管细胞癌组织中EGFR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92例肝细胞癌标本中,42例EGFR蛋白或mRNA阳性,占45.7%.50例胆管细胞癌中,36例EGFR蛋白或mRNA阳性,占72.0%.结论:与肝细胞癌相比,胆管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与EGFR表达增高的关系更加密切.
作者:顾广玉;朱明华;王文亮;詹洲 刊期: 199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