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转移抑制基因nm23/NDPK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郝蕾;陈菊荣;戴文森;李维强;宁永谦;党宏

关键词:肺肿瘤, nm23/NDPK
摘要:目的:研究转移抑制基因nm23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在人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病理分级及淋巴结有无转移肺癌组织中nm23/NDPK的表达.结果:88例肺癌nm23/NDPK阳性表达率为81.82%(72/88),其中呈高表达率36.36%(32/88).高分化肺癌高表达率71.43%(10/14),中分化肺癌高表达率41.3%(19/46),低分化肺癌高表达率10.72%(3/28).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肺癌有无肺门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nm23/NDPK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塑料不脱钙、石蜡包埋、明胶浸泡法对骨组织切片的比较

    骨组织内含有大量的钙盐和无机盐,如不脱钙切片,常给骨组织切片和染色造成非常大的困难,直接影响实验结果.作者根据研究的需要,对塑料包埋不脱钙、石蜡包埋、明胶浸泡3种方法切片及染色进行比较,以便找出一种佳切片方法.

    作者:吕荣;杨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艾滋病的病理学检查及自我防护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全世界已有3 340万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1].我国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截至1998年年底,全国31个省市都发现HIV感染者,累计达12 639例,包括AIDS 417例,估计实际感染者达40万人,增长速度很快[2].艾滋病的潜伏期一般为7~10年.早年发生的HIV感染者.近年将陆续进入发病期.对于临床和病理医师来说,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已经或正在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病理学检查是艾滋病诊断和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3],但我国仅有个别尸检及少数病理研究[4~8].

    作者:刘德纯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间叶原发癌与癌肉瘤

    少数间叶肿瘤的恶性成分可呈腺或鳞状上皮分化,如滑膜肉瘤、上皮样肉瘤、长骨造釉细胞瘤和恶性间皮瘤.它们实质上是间叶组织的原发癌或癌肉瘤.

    作者:张众;谢丰培;李连宏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1例新月体肾小球肾炎2次肾活检对比分析

    新月体肾小球肾炎(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CGN)是一种进展快、预后不良的肾脏疾病,仅少数可以缓解.现将1例CGN 3个月后的肾活检随访结果简介如下.

    作者:金晓明;鲍孟江;毕延忠;黄淇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胶质瘤p53、bcl-2、MDM2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目的:研究胶质瘤中p53、bcl-2、MDM2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对48例胶质瘤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bcl-2、MDM2蛋白表达;以Ki-67标记指数和AgNOR计数检测其增殖活性;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p53、bcl-2、MDM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9%、35.8%及12.5%,细胞增殖活性随肿瘤p53、bcl-2、MDM2表达水平增高而增高,细胞凋亡则相反.结论:p53、bcl-2、MDM2蛋白过表达与细胞增殖失控、凋亡抑制关系密切,在胶质瘤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浦佩玉;刘爱学;于士柱;王春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乏力、反应迟钝、肌肉疼痛、呼吸困难

    1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62岁,因乏力、阵发性手足抽搐半年,症状加重伴反应迟钝、吞咽困难、肌肉疼痛1个月,于1998年6月29日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阵发性手足抽搐,继而出现指端麻木、苍白,双膝关节僵硬,活动不灵.

    作者:杨平;谢益坚;倪劲松;曲敬亮;吴金义;高长斌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中期因子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在细胞表面和细胞外基质中,存在着一些对葡氨聚糖肝素和硫酸肝素具有高度亲和力的多肽,总称为肝素结合性生长因子(HBGFs),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FGFs是HBGFs中大的群体,至少包含10个不同的分子.近年来发现一个新的HBGFs家族,其生物学活性类似FGFs,但结构明显不同于FGFs以及其它已知的生长因子.

    作者:罗祥基;殷正丰;吴孟超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新疆食管癌p53、PCNA表达及S-100+-树状细胞浸润的免疫组化研究

    新疆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尤以北疆哈萨克族为高,我们对不同民族食管癌组织内p53、PCNA及S-100+在癌变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作者:赵春芳;张巍;田卫华;卢晓梅;沈宝菌;陈朝伦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血性胸腹水涂片制作技术的探讨

    在胸腹水细胞涂片制作中,尤其是血性胸腹水涂片作HE染色后,镜下可见较多的红细胞,背景深染成红色,给查找癌细胞造成一定的困难.一些作者用低渗液或其它化学试剂加入胸腹水中,以达到消除红细胞的目的,这些方法虽然去除了红细胞,背景染色清晰,但却使其它细胞形态有所改变,尤其是癌细胞的结构不够清晰,给诊断造成困难.为探讨一种较理想的血性胸腹水涂片制作方法,我们做了以下实验.

    作者:梁惠珍;吴惠茜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目的:研究Epstein-Barr病毒(EBV)与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 LELC)的关系,并检测瘤细胞内EBV基因编码产物.方法:作者收集了中山医科大学所属病理科1986年1月至1995年12 月间32例腮腺LELCs..32例LELC石蜡包埋标本再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核酸杂交法检测瘤细胞内EBV基因表达产物.结果:(1) 在125例腮腺癌中有32例淋巴上皮瘤样癌,占总病例的25.6%(32/125).(2)所有32例腮腺LELC组织中均有数量不等的EBNA-1和EBERs阳性瘤细胞.(3)27例LELC组织中部分瘤细胞表达LMP-1.(4)所有标本中均未见ZEBRA阳性细胞.(5)32例腮腺LELC组织中EA-D、VCA和M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9%(23/32)、68.8%(22/32)和12.5%(4/32).结论:(1)在鼻咽癌高发的广州地区,腮腺LELC的发病率也较高.(2)腮腺LELC组织中均有EB病毒感染.(3)EB病毒在腮腺LELC的感染主要为潜伏Ⅱ型,即表达EBNA-1、EBERs和LMP-1.(4)在腮腺LELC瘤细胞内潜伏感染的EB病毒可部分进入溶解周期,从而表达EA-D、VCA和MA.

    作者:宗永生;刘克拉;饶慧兰;李智;林汉良;陈国雄;吴文翰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介绍一种快速冷冻切片方法

    快速冷冻切片有利于临床医师在术中获取病理诊断,以便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快速、简便、高质量的-25℃直接骤冷冻切片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洪玉萍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自动组织脱水机应用体会

    随着病理技术的发展,组织的人工脱水已逐步被组织脱水机代替,其大特点是能利用非上班时间进行处理组织,并也能保证组织脱水、透明和浸蜡效果.由于病理标本种类较复杂,组织大小不一等因素,故要使组织处理达到佳效果,也是不易掌握的.我科近年在使用自动组织脱水机过程中,对脱水剂、透明剂、浸蜡剂更换时间和组织数量处理数量关系进行了改进,从而提高石蜡切片质量.

    作者:胡闻;顾萍;唐慧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p53和nm23联合表达对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p53 和nm23表达作为食管鳞癌转移标志物的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5例原发性食管鳞癌中p53和nm23蛋白表达. 结果:63.53% (54/85) 肿瘤呈p53阳性表达,p53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值均为0.001).40%(34/85)肿瘤为nm23低表达.nm23低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值分别为0.032、0.001、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p53和nm23表达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OR值分别为6.984和0.087,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nm23表达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独立因素(=-0.8481, OR=0.181, P=0.0001).p53阳性肿瘤具有高度淋巴结转移的倾向(=0.3150, OR=2.284,P=0.0565),其它临床病理学参数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未见明显关系(P>0.05).p53和nm23异常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s=-0.3849,P=0.0003),在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过程中起联合作用.结论: p53和nm23联合表达对判断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倾向和预后差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作者:王永康;陈景寒;孟龙;杜德利;刘静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HPV16、18 E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HPV16、18 E6蛋白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HPV16、18感染与乳腺癌病因学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乳腺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18 E6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PV16、18 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6.6%(30/53),多种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有HPV16、18型感染的存在.结论:HPV16、18型感染可能与乳腺癌的病因学密切相关.

    作者:任占平;黄健辉;石喆;陈蔚麟;阮伶;唐德艳;戴文斌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巨噬细胞在人类肺组织纤维化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肺泡巨噬细胞在纤维性间质性肺病胶原纤维异常沉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纤维性间质性肺病组和疾病对照组之间,肺泡巨噬细胞TGF-β1和bFGF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肺泡巨噬细胞PDGF-α受体阳性率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在增生性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PDGF-α受体阳性表达率,无胶原沉积组高于胶原沉积组(P<0.05);而TGF-β1阳性表达率胶原沉积组高于无胶原沉积组(P=0.01).结论:肺泡巨噬细胞参与了纤维性间质性肺病及其胶原纤维异常沉积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孙少华;杨国嵘;孙晓玮;朱任之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转移抑制基因nm23/NDPK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转移抑制基因nm23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在人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病理分级及淋巴结有无转移肺癌组织中nm23/NDPK的表达.结果:88例肺癌nm23/NDPK阳性表达率为81.82%(72/88),其中呈高表达率36.36%(32/88).高分化肺癌高表达率71.43%(10/14),中分化肺癌高表达率41.3%(19/46),低分化肺癌高表达率10.72%(3/28).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肺癌有无肺门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nm23/NDPK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郝蕾;陈菊荣;戴文森;李维强;宁永谦;党宏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恶性蝾螈瘤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发现腹部包块2月余,近1月渐增大.体检:左下腹可触及11 cm×10 cm大小的包块,质硬,稍有活动,边缘清楚,无压迫症状.术中见肿瘤位于回盲部后腹膜内,质硬,与下腔静脉粘连.临床诊断:后腹膜恶性肿瘤.

    作者:乔瑾;闵大六;孟刚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超常胎盘部位的病理形态与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超常胎盘部位(EPS)的病理形态与免疫组化特征,提出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7例经病理检查诊断为EPS的病例进行病理学形态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滋养细胞HCG、HPL、EMA、PRL、PLAP、Vim、actin、c-erbB-2和c-myc.结果:EPS组织学特征为以中间型为主的滋养细胞向蜕膜及平滑肌浸润,不破坏原有组织结构,并保留部分胎盘床特点.免疫组化标记HPL、EMA呈阳性或强阳性,HCG多为弱阳性,其他多为阴性.结论:EPS属于中间型滋养细胞为主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鉴别诊断应结合组织学、免疫组化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作者:陈晓端;赵承洛;张义龙;王国萍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细胞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会

    细胞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具有取材方便,易行,病人痛苦小,而用于临床.但常因内源性血浆蛋白以及红细胞干扰.使背景出现非特异性染色,不利于观察阳性结果[1].作者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处理标本后进行涂片,免疫组化染色可克服上述缺点并能取得比较满意的阳性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朱晓梅;鲍扬漪;何皖伟;彭丽娟;甄长庆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胰腺囊性-实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实性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组织发生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2例胰腺囊性-实性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例均为年轻女性(21岁和35岁).肿物为半囊半实性.HE染色片中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复层排列形成假乳头突起为其特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α1-AT、ER和PR均阳性,CEA、S-100、NSE均阴性.随访:1例带瘤生存2年后死亡,1例术后9个月健在.结论:胰腺囊性-实性肿瘤可能来源于腺泡细胞,为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具有侵袭性行为,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

    作者:仲伟霞 刊期: 1999年第05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