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房玉华

关键词:中药, 灌肠, 护理, 慢性结肠炎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8例,将5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中,实验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并给与综合护理,对照组未给予综合护理.对比疗效,总结体会.结果 实验组治愈6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8%.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中药保留灌肠的慢性结肠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既体现人文关怀又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对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对老年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口服曲美他嗪耐受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10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基础用药包括抗血小板、调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在原有冠心痛基础用药上加口服曲美他嗪每日3次,每次20mg,麝香保心丸每日3次,每次3粒,共3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2组患者用药的耐受性、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时间,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后,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减轻,发作频率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可明显缓解老年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及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功能,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曲美他嗪的临床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作者:姜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产科在临床医学上属于相对比较特殊的科室,其直接关系到产妇和婴儿两条生命,甚至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及其生活的稳定.伴随着我国关于护理安全政策和法规的不断健全,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对于产科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步增加,从另一个方面其也造成了产科护理工作难度的增大.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的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然后针对分析出的不安全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李润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心血管疾病检测及年轻化趋势研究

    目的 了解AST、CK 、CK-MB 、a-HBDH和LDH等心血管疾病指标在不同年龄段的统计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 对渭源县人民医院4370例不同年龄段就诊人员的心血管疾病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段心肌酶异常均值差别不同,CK-MB在54~74岁和31~42岁检测异常均值显著高于0~30岁、43~53岁和75岁以上的人群,HBDH在65岁以上的异常均值极显著高于64岁以下各年龄段,LDH在54~65岁的异常均值显著高于34岁以下年龄段和65~74岁年龄段,但跟高于 75岁以上高龄段的LDH异常均值接近,AST和CK各年龄段没有差别.结论 54~65岁的10年围退休期、75岁以后的高龄期和31~42岁的中青年期是心脑血管疾病指标值异常变化大的几个年龄段,心血管疾病的年轻化必须引起重视,要定期体检心血管疾病指标,做到及时发现异常值,对疾病做到早期诊断和预防.

    作者:康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改良

    目的 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的佳方法,以提高完成静脉输液的质量.方法 将2009年7月~2009年8月,305例门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改良固定法,即用胶布固定头皮针后再用一个头套强化固定.另一组采用传统法,即只用5条胶布固定.结果 改良组完成输液质量提高,经x2检验,改良组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结论 改良固定法经济适用,值得推广.

    作者:许广艳;王冠聪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分析

    目的 总结彩色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体会,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普勒超声检查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观察管腔内径、血栓形成部位、回声特点及血流充盈情况.结果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管腔内径扩张,不能被压瘪,血栓表现为均质低-无回声,血栓部位血流信号消失或充盈缺损,亚急性及慢性期血栓回声增强,血栓部位血流信号增多.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还可以动态观察其演变状态,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作者:杨艳丽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体侧支循环在64排螺旋CT上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 分析应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体侧支循环进行扫描所表现出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40例健康体检者的CT扫描资料,并对近期接受CT扫描的4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例的扫描资料进行分析,与健康者对比所得影像.结果 ①影像分析:在40例患者中,有18例属于管壁静脉病变,其中17例属于前支优势型供血;13例属于周嗣静脉病变,其中11例属于后支优势型供血;9例属于管壁、周嗣静脉同时病变,全部病例属于均衡性供血.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胃底静脉病变,有26例属于CEV1型,其中24例的血运仅由胃左静脉支持,2例的血运由胃短静脉辅助支持;14例属于CEV2型,全部病例的血运仅由胃短静脉支持.②横径对比:患者测得的门静脉均值为(1.60±0.07 )cm,健康者测得的门静脉均值为为( 1.12±0.07)cm;患者测得的胃左静脉均值为(0.63±0.06)cm,健康者测得的胃左静脉均值为(0.28±0.08)cm;患者测得的脾静脉均值为( 1.23±0.09)cm,健康者测得的脾静脉均值为(0.28±0.08)cm,测得的横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 应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体侧支循环进行扫描可得到清晰的影像,且角度不同,利于病情分析.

    作者:王鹏飞;栾兴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急诊诊疗流程对急诊护理管理质量提高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优化的急诊诊疗流程对急诊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2011年起将急诊诊疗流程应用到急诊护理管理中,比较2011年与2010年两阶段急诊护理管理质量和患者对我院急诊科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2011年我院急诊护理管理质量明显提高,与2010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011年患者对我院急诊科室护理工作更加满意,与2010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急诊诊疗流程可以提高急诊护理管理质量,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贤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威海地区部分农村老年人血脂调查性研究分析

    目的 探讨农村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危害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687例农村健康查体人员的临床资料.结果 血脂异常869例占总体检人数的32%.结论 应及早进行干预治疗,以减少农村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从而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作者:宋斌斌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一例频发室性心动过伴心源性晕厥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护理体会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是具有体内自动除颤功能的植入性器械,可以在心律失常发生10~20s内释放电极除颤,除颤成功率几乎为100%,这种装置可以对自发性室颤作出有效的反应,感知危及生命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并对心源性猝死的治疗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有症状的持续性室速或者室颤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恶化经复苏幸存的患者,ICD在提高生存率上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ICD的治疗.现将我院心内科实施的一例频发室性心动过速伴心源性晕厥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素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 分析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间我院458例行输卵管结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8例输卵管结扎术患者中,1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9%.其中膀胱损伤7例(38.9%),输卵管系膜撕裂4例(22.2%),盆腔静脉淤血3例(16.7%),肠管损伤3例(16.7%),切口感染1例(5.6%).结论 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控制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重在预防.

    作者:王秀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奥曲肽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性破裂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奥曲肽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性破裂出血疗效.方法 选取2006~2010年入住的急性食管静脉曲张性破裂出血患者作为对象,随即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用奥曲肽,观察组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奥曲肽组总有效率达88.25%,垂体后叶素组总有效率为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均可有效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性破裂出血,垂体后叶素价格便宜但副作用较大.

    作者:张莹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浅谈心理卫生保健与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愈来愈纷繁复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导致一些人心理失衡,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有待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的服务场所,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更是不容忽视,如何将这一问题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轨道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就此作一浅述.

    作者:斯海颖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9年2月~2012年2月这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患有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患者病例5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对其给予常规护理和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比较分析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有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患者实施合理的相应的护理干预措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彭桂花;于朝岩;杜建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SLT在开角型青光眼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SLT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中的综合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1年6月于本院的36例(眼)采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进行治疗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6例(36眼)采用氩激光小梁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眼压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段的眼压水平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LT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中的综合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姚瑶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疤痕性子宫早孕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临床治疗疤痕性子宫早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80例临床患者作为临床治疗的观察对象,80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期间均在早晨空腹时第一天服用米非司酮75mg,第2天早晨空腹继续服用米非司酮75mg,第3天早晨空腹服用米非司酮75mg1h后来医院空腹服用前列醇3片,每片200μg,门诊观察时间为6h.结果 患者完全流产率高,经临床对比与一般药物流产人群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05),临床采用采用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药物治疗疤痕性子宫早孕安全性更高.讨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能更好的终止妊娠,对治疗疤痕性子宫早孕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药物治疗子宫早孕的临床方法.

    作者:宋琼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误诊原因及治疗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总结30例CV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误诊情况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0例患者误诊18例,误诊率为60%.所有患者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后,停用抗生素、止咳药,给予吸入舒利迭、同时给予扑尔敏或口服氨茶碱片后症状消失.结论 预防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措施,同时要避免诱发因素,一旦明确诊断即按哮喘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作者:侯纪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沙盘游戏治疗未成年人焦虑情绪的机制分析

    沙盘游戏治疗在未成年人心理门诊中被广泛运用,对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调整效果显著.对沙盘游戏治疗未成年人焦虑情绪的机制分析将有助于推进沙盘游戏治疗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开展.

    作者:何江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雌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生殖道感染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雌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3月就治于我院的绝经期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66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雌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则常规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有效率为78.8%,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复发情况对比,1、3、6个月时间段中实验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雌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生殖道感染,效果显著,减少复发,值得推广.

    作者:万亚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58例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158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效果好,死亡率20.5%.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科学合理运用不同手术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路顺利;马小二;周新平;薛淑洁;冯庆威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病毒性心肌炎中西医结合治疗65例的疗效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 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合并治疗对心肌代谢、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匡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