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生静脉输液一对一分阶段带教效果分析

张标新;胡翠霞;王萌

关键词:护士, 输液, 护理教学
摘要:目的 探讨护生静脉输液临床带教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12月66名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集中讲解示范的带教模式;2012年3月~2013年10月62名护生作为观察组,按照理论过关-模拟练习-实战操作的步骤,实行一对一分阶段带教.比较两组护生对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穿刺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生静脉输液操作的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理论水平、穿刺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生静脉输液操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操作更加规范熟练,沟通技巧、无菌观念和爱伤观念等明显增强.结论 一对一分阶段带教,有利于提高护生静脉输液操作的学习效果,增强护生的自信心及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临床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测胆红素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

    目的 探讨经皮测胆红素(TCB)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住院的24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应用TCB技术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对照组应用TSB技术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两组实施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灵敏度为92.36%,特异度为90.23%,误诊率为0.18%,漏诊率为1.10%.观察组感染率、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CB能有效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为患儿临床诊治方案的确立提供指导,且为无创操作,护理过程简单易行,可降低患儿静脉炎及感染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作者:王珍;肖祥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探讨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08例,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28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8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及手术后第8天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GB)水平及两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的差异.结果 两组术后第8天TP、HGB水平、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术后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它具有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金素;詹会智;廖平;阳亚男;许目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艾姜温腹散贴敷结合毫米波照射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

    目的 观察艾姜温腹散贴敷结合毫米波照射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9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各30例.Ⅰ组采用常规治疗+毫米波照射治疗.Ⅱ组采用常规治疗+艾姜温腹散贴敷治疗.Ⅲ组采用常规治疗+毫米波照射治疗结合艾姜温腹散贴敷治疗.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Ⅲ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和Ⅱ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症状评分、排便异常评分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Ⅱ组症状评分、排便异常评分明显低于Ⅰ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疗效指数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Ⅱ组疗效指数明显高于Ⅰ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艾姜温腹散结合毫米波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引起的不适效果良好,明显好于单纯使用艾姜温腹散或者毫米波照射治疗,且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可加快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杨茜湄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品管工具在提高骨科患者功能锻炼方法掌握率中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品管工具在提高骨科患者功能锻炼方法掌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开展品管圈活动,调查患者功能锻炼方法掌握的现状,运用鱼骨图、柏拉图、因果图、冰山图等QCC管理工具找出真因即治本问题,并制定相应有效对策,根据PDCA步骤组织实施.结果 骨科患者对功能锻炼方法的掌握率由49.0%上升至81.82%;实施标准化流程1月后上升至89.25%、6月后继续上升至89.60%,改善幅度达82.86%.结论 品管工具应用在提高骨科患者功能锻炼方法掌握率方面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作者:甘玉云;王永荣;江尚燕;林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个案追踪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个案追踪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科室追踪管理小组按照PDCA工作程序,通过个案追踪法参与患者手术全程护理工作.比较实施追踪法前后(2012年1月~12月与2013年1月~12月)的护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医护患满意度.结果 实施个案追踪法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指标发生情况、工作效率、医护患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个案追踪法既能使科室管理者从患者的角度看护理服务过程,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和安全隐患;又使护士学会换位思考,关注患者就医的每个细节,两者均将患者的护理成效和健康结局作为护理工作目标,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郭伟航;谭晓艳;谭玉玲;许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材质尿管在神经外科日常护理应用中的比较

    目的 探讨选择合适材质尿管在神经外科日常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的颅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硅胶尿管行导尿术.对照组采用乳胶尿管行导尿术.比较两组尿路感染阳性率、舒适度及溢尿率.结果 实验组尿路感染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尿路感染致病菌的种类相似,主要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两组舒适度及溢尿率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硅胶导尿管与乳胶管相比,具有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减轻对尿路刺激的优点,适用于神经外科患者,尤其是颅内动脉瘤患者.

    作者:任正华;李芳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B超引导下乳腺肿瘤微创旋切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乳腺肿瘤微创旋切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科2010年11月~2013年11月诊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38例,均行B超引导下乳腺肿瘤微创旋切术治疗,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旋切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和配合治疗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旋切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配合治疗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行B超引导下乳腺肿瘤微创旋切术时,有效的护理可明显减轻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洪敬丹;黄小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乳房护理干预对产后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月~2013年2月我科母婴分离产妇180例纳入本研究,按照开展乳房护理干预前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0例.对照组(2011年1月~2012年1月)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2012年2月~2013年2月)给予乳房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量、泌乳开始时间和乳房硬度.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产妇产后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泌乳开始时间早于对照组,乳房硬度I°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给予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产后正常泌乳和母乳喂养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傅桃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原因分析与护理防范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及护理防范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938例的资料,对发生跌倒54例患者的跌倒原因及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5.76%,高于普通人群的跌倒发生率.跌倒的原因与病情因素、机体因素、药物因素、封闭式环境因素有关.结论 针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住院期间的安全.

    作者:刘玲娜;陈克佳;肖根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声音干预护理对NICU早产儿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声音干预护理对NICU早产儿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入我院NICU的早产儿22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声音干预护理(设置声音干预的暖箱、调低仪器的报警声、病房内播放轻音乐等).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肺动脉压力(PASP)、心脏指数(CI)、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体重的改变,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和出生1周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变化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早产儿干预后PASP和PaCO2均比干预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早产儿干预后CI和PaO2均比干预前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生1周和2周体重观察组逐渐增加,而对照组于1周时增加,2周时有所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和出生1周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比对照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NICU早产儿实施声音干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可应用于临床护理.

    作者:徐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干预对行高压氧治疗的新生儿家属焦虑状态的研究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行高压氧治疗新生儿家属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行高压氧治疗新生儿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支持性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第7天进行焦虑状态调查.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家属在治疗前后SAI评分高于国内常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在治疗后7天SAI评分接近国内常模(P>0.05).干预组治疗后S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行高压氧治疗的新生儿家属治疗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对家属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家属的焦虑程度,确保新生儿在佳状态下进行治疗.

    作者:梁晓丽;滕艳;王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碱性清洗液加热法对铝制牙托盘清洗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碱性清洗液加热法对印模铝制牙托盘清洗的佳方法.方法 将修复科取模后的1200个2号上颌铝制牙托盘,回收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碱性清洗液加热70℃浸泡后清洗.对照组采用碱性清洗液常温浸泡后清洗.结果 实验组浸泡时间明显缩短,清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清洗时间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口腔印模铝制牙托盘采用碱性清洗液加热70℃浸泡后清洗,浸泡时间明显缩短,清洗时间减少,清洗效果明显优于常温浸泡后清洗效果,护士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器械的周转率提高,且确保灭菌效果.

    作者:赵亚洁;陈锦苏;陈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噪音对NSICU患者的影响

    目的 调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SICU)噪音污染的来源,为实施降低噪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标准选取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予以实施.比较干预前后噪音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仪器设备为首要原因,干预后由70%降低至45%,语言由64%降至38%,通讯设备由44%降至30%,操作由38%降至25%.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NSICU的噪音.

    作者:杜燕;吴娟;庄晓艳;汤雅洁;杨炜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疑难血管条件下超声引导行PICC置管会诊经验

    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进步,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PICC置管没有被医护人员和患者完全接受的情况下,早期的静脉输液仍采用外周血管,有相当多部分的患者外周无可选的血管时采用会诊置管解决静脉输液问题.对于肘部直视下看不到血管的疑难患者,需要通过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MST)由PICC专业小组成员会诊,解决了血管细、水肿、肥胖等血管暴露差患者的输液问题.2013年2月~2014年3月PICC专业小组成员行疑难血管PICC会诊置管268例 采用该技术行肘上PICC置管266例,下肢股静脉PICC置管1例,颈内静脉穿刺1例.解决了会诊科室患者的需求,现将穿刺置管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潘玉芹;李峰;杜华;王今;申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更换体位顺序在新生儿光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更换体位顺序在新生儿蓝光治疗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平卧、侧卧、俯卧的常规体位顺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俯卧、侧卧、平卧的新体位顺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光疗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哭闹、拒乳等抗拒反应较少,且临床疗效较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采用俯卧、侧卧、平卧的体位进行治疗,能够减少光疗的抗拒反应,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郭雪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接诊治疗的脑栓塞后抑郁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抑郁情况(HAMD)、肢体功能(FMA)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HAM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3.14±1.2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96±2.17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能大限度降低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于神经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为脑栓塞患者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海燕;廖博贤;邓玉萍;刘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位动静脉内瘘两种穿刺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位动静脉内瘘两种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高位动静脉内瘘术后6~9周,内瘘成熟60例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向心性方向穿刺法(顺穿法).对照组采用针头朝吻合口方向穿刺法(逆穿法).观察两组1年内高位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皮下血肿、血栓形成及假性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高位内瘘选择向心性穿刺方法,可以有效保护好高位内瘘,减少、延缓高位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延长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

    作者:魏大玲;吴敏;李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癌痛治疗护士专业自我概念的现状调查

    目的 调查我院癌痛治疗护士对专业自我概念的认知现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和专业发展.方法 采用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调查107名癌痛治疗护士专业自我概念的现状.结果 我院癌痛治疗护士专业自我概念总的认同程度项目平均得分(2.94±0.3),领导能力得分低(2.46±0.31),技能平均得分高(3.26±0.36).结论 我院癌痛治疗护士专业自我概念总的认同程度属于中等水平,研究结果以期引起护理管理者的关注,致力于提高癌痛治疗护士专业发展.

    作者:石秀芳;严凌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身心状态的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身心状态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1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高危妊娠产妇42例设为对照组.选取我科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高危妊娠产妇38例设为研究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及初次泌乳时间、泌乳量充足时间.结果 研究组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初次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泌乳量充足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改善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身心状态,有利于其产后泌乳时间的提前,延长泌乳量充足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魏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局部加压冷疗对控制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胀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局部加压冷疗对控制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科采用踝关节镜手术治疗后的患者78例,根据治疗和临床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踝关节镜术后每8h使用加压冷疗系统治疗1次,30min.并观察两组手术后16h、24h、32h、40h、48h患肢的肿胀和疼痛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疼痛评分及肿胀程度评分在术后16h及24h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2h、40h、48h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胀处采取持续冷敷,能缓解患者踝关节疼痛,减轻肿胀,使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早期康复,可降低患者对镇静止痛剂的依赖性.

    作者:车慧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护理杂志

临床护理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