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赢;唐燕华;杨崛圣;李金;罗威
目的:观察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 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9例 VD 患者分为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组(107例)和吡拉西坦对照组(102例),评定其提高智能、改善行为能力的效果,并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可以明显改善 VD 患者的各项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积分(P<0.01)。对痴呆的临床疗效,两组效果相近(P>0.05),两组对记忆认知的作用也无显著差异( P>0.05)。对行为能力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 VD 疗效肯定,作用优于吡拉西坦。
作者:唐农;胡跃强;吴林;吴云虎;张千;何乾超;黄启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该院高龄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老年肾病患者98例设为观察组,同时将98例不存在肾病的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评价患者的人格特征。研究肾病患者 SCL-90量表各因子与 EPQ 问卷各维度的相关性。肾病患者 EPQ 问卷各维度对 SCL-90量表各因子的作用应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精神病性、敌对、躯体化、偏执、强迫、恐怖、人际关系都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 EPQ 问卷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都高于对照组(P<0.01)。神经质与焦虑、抑郁、精神病性、敌对、躯体化、偏执、强迫、恐怖、人际关系呈正相关(P<0.05);内外向与敌对、躯体化、偏执呈正相关(P<0.05);精神质与焦虑、精神病性、敌对、偏执、恐怖、人际关系呈正相关(P<0.05)。神经质能够有效预测焦虑、抑郁、精神病性、敌对、躯体化、偏执、强迫、恐怖、人际关系(P<0.05);内外向能够有效预测敌对、躯体化、偏执( P<0.05);精神质能够有效预测抑郁、敌对、强迫(P<0.05)。结论该院老年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普遍较差,且人格特征出现明显的异常,亟需关注。
作者:夏立伟;范桂红;刘秀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凝胶注射于兔耳行软组织增量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价。方法在兔耳上分别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0.05 ml、0.10 ml 及0.15 ml,每组6个样本,用三维轮廓扫描仪扫描建模后测量注射区软组织增量的体积,并在注射区的矢状剖面上测量记录软组织增量的高度。结果注射量0.05 ml、0.10 ml 及0.15 ml 的样本软组织增量体积均值分别为57.277 mm3、106.785 mm3和129.686 mm3,软组织增量高度的均值分别为2.300 mm、2.797 mm 和2.890 mm。结论应用兔耳作为注射型软组织填充材料研究动物模型时,0.05~0.10 ml 是一个适当的注射量范围。
作者:刘淑英;徐平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根据国际检索机构给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对外联络委员会发来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统计整理,《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又被4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列为来源期刊。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树突细胞(DCs)在胃癌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健康对照者与老年胃癌患者各50例,收集外周血,体外给予10 ng /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细胞介素(IL)-4的血清培养液培养,第7天 DCs 收集细胞及上清,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 DCs 表型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 IL-12含量变化,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 DCs 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组外周血 DCs 表面表达的 CD80、CD86、CD40及主要组织相容性(MHC)Ⅱ数量明显低( P<0.05);DCs 分泌的 TNF-α、 IL-12明显低(P<0.05);DCs 吞噬能力明显增加(P<0.05);DCs 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及分化能力明显低(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外周血 DCs 呈现未成熟状态,提示 DCs 与胃癌疾病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作者:黄刚哲;姜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运用测量、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沈阳市772例区域性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的 MS 总罹患率为31.3%,进一步的比较发现,除站立体前伸外,非 MS 组的下肢蹬伸力量、10 m 大步行速度、起立行走计时测试优于 MS 组(P<0.05)。结论 MS 与老年人运动能力密切相关。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适宜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抑制衰老进程加速,降低MS 发生率,提高运动能力经济、有效的途径。
作者:任重宇;杨光;白翠瑾;李财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 CT 三维成像引导下穿刺卵圆孔与圆孔两种方案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PTN)第二支的疗效。方法选择 PTN 第二支痛患者64例,其中穿刺圆孔方案治疗32例,穿刺卵圆孔方案治疗3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穿刺圆孔方案:术后1 w 内有效率为100%(32/32)。1例患者出现第三支支配区域感觉减退(为舌神经及颊神经支配区),发生率为3.13%。术后6个月随访,无复发病例,术后1年随访,1例复发,有效率为96.87%(31/32)。穿刺卵圆孔方案:术后1 w 内有效率为100%(32/32)。18例患者出现第一支或(和)第三支支配区不同程度感觉减退,发生率为56.25%。术后6个月随访,2例不同程度复发,有效率为93.75%(30/32)。术后1年随访,新增2例不同程度复发病例,有效率为87.5%(28/32)。两种方案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案损伤第一支或第三支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CT 三维成像引导下穿刺圆孔与卵圆孔两种方案均可有效治疗第二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但穿刺圆孔的治疗方案引起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精确度高。
作者:李兆林;华泽权;鲍海宏;王帅;刘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肝细胞癌(HCC)好发于中老年,也有年轻化的趋势,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可很好地预测远期疗效。病毒性肝炎是肝细胞癌众多因素中主要的病因。血清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可靠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标志。除了 HBV-DNA,HBsAg水平也被证明可以帮助判断疾病自然过程,且在指导治疗、预后上发挥重要的价值。在乙型病毒性肝炎 e 抗原(HBeAg)阳性患者,高水平的 HBsAg 提示低纤维化和免疫耐受;而低水平的 HBsAg 可降低肝癌的风险。因此本文探讨是否可以通过控制 HBsAg 水平来降低肝癌的风险。
作者:孟令薇;王江滨;郭宏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胱抑素 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 Gensini 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入组患者91例,其中非冠心病对照组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8例,ACS 组43例,检测3组患者外周血血清中 CysC 和 Hcy 水平,同时计算各组患者冠脉病变 Gensini 评分。结果 ACS 患者 CysC、Hcy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ACS 组与 SAP 组组间比较,CysC 和 Hcy 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 CysC 与 Hcy 呈正相关(r =0.284,P<0.05),血清 CysC 与 Gensini 评分呈正相关(r =0.321, P<0.005)。结论 ACS 患者血清 CysC 与 Hcy 水平升高,而血清 CysC 和 Hcy 水平与 Gensini 评分均呈正相关,说明血清 CysC 与 Hcy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作者:李妍;肖婷;李琳;曾欧;罗健;吴志雄;杨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和因素对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评价( BADS)方法和画钟实验对2743例稳定期住院15 d 后首发脑梗死患者的执行功能进行评测,结合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理想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①执行功能障碍组在年龄、教育程度、梗死体积、合并高血压或和高脂血症等并发症、梗死部位与执行功能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②具有0、1、2、3、4、5、6个理想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的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发生情况分别为90.6%、89.3%、86.7%、68.8%,40.1%、20.1%、15.8%;Logistic 回归显示矫正了年龄、梗死体积、合并高血压或和高脂血症等并发症、梗死部位相关因素后,同具有0~1项相比,具有2~4、5~6项理想健康行为和因素是脑梗死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OR 值分别为0.432和0.216。结论理想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首发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婉;安立红;郭霞;王红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已高达10%〔1〕,在全球人口死亡原因中排第4位〔2〕;肺癌发病率占所有肿瘤发病的12%,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135万人罹患肺癌,死于肺癌者高达100万人〔3〕。临床上 COPD 合并肺癌并不少见,这两种疾病与吸烟密切相关,有资料显示 COPD 是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4〕,二者是同源性疾病〔5〕。但单纯的 COPD 患者与合并肺癌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以致早期诊断率低,预后差〔6〕。本研究对 COPD 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汪治山;吴勇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极限保肛术对高龄肛管癌患者治疗有效性、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的影响。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因肛管癌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60例,研究组(86例)采用外翻切除术,对照组(74例)采用超低位前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术后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拔除引流管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各类并发症7例,其中包括吻合口瘘3例,肛周感染1例,其他类型3例;对照组并发症17例,吻合口瘘9例,肛周感染7例,其他1例,两组总发病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3例复发,2例远处转移,转移类型多为肝转移和肺转移,死亡2例;对照组10例复发,4例远处转移,同样是肝转移、肺转移,死亡3例,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间远处转移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前切除术与外翻切除术均可应用在老年肛管癌患者中,相对于超低位前切除术,老年肛管癌采用外翻切除术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王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上海汉族人群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基因多态性位点 rs4880(V16A)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已经确诊的123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1272例正常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血液标本5 ml,提取全基因组 DNA。应用 Taqman 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 MnSOD 基因 rs488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基因型:P =0.0091;等位基因:P =0.0068,OR =1.26(1.07~1.49)〕。结论 MnSOD 基因 rs4880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上海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作者:李俊燕;陶枫;吴新星;谭英姿;陆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TP)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DRG)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 TP 对 AA 镇痛作用的脊髓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选用 SD 大鼠5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 A 组)、模型组( B 组)、TP低(C 组)、中(D 组)、高(E 组)剂量治疗组。造模后14 d,C、D、E 组大鼠采取不同剂量 TP 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9 d。检测大鼠热痛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腰5(L5)脊髓背角和 DRG 节段中 IL-1β、TNF-α的表达变化。结果治疗9 d 后,B 组大鼠热痛阈显著低于 A 组( P<0.01),C、D、E 组热痛阈显著高于 B 组(P<0.05,P<0.01),TP 可显著提高 AA 大鼠热痛阈;B 组大鼠 L5节段脊髓背角和 DRG 中 IL-1β、TNF-α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高于 A 组(P<0.01),C、D、E 组大鼠 L5节段脊髓背角和 DRG 中 IL-1β、TNF-α阳性表达水平显著低于 B 组(P<0.01)。结论 TP 对 RA 具有良好镇痛作用;TP 可能是通过下调 AA 大鼠脊髓背角和 DRG 中 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起到镇痛作用。
作者:陈伟;张旭东;逯卓卉;韦登明;林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特征。方法对确诊为心肌致密化不全的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彩超、血清肌钙蛋白、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多以胸闷、气短等心衰症状就诊,NYHA 分级多Ⅳ级,NT-proBNP、肌钙蛋白 I 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心电图示合并有多种心律失常改变;均行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心肌致密化不全的特异性改变,其中累及心尖部7例(39%),累及左室侧、后壁10例(65%)。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年龄分布较广,临床表现以心衰表现多见,可合并多种心律失常。心脏彩超多以左心改变多见,为确诊的主要方法。
作者:张晨;张林;张璐;张尉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贾氏点穴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治疗组接受贾氏点穴疗法6次/w,每次30 min。对照组采用西医理疗、职业疗法等康复治疗。每次40 min,2次/d。肌张力过高的患者口服巴氯芬药物,两组疗程均为10 w。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采用改良 Ashworth 分级法(MAS)进行痉挛程度的分级评定;Fugl-Meyer 运动评分(FMA)和 Bar-thel 指数(BI)评定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 MAS 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 MAS 评分差异显著( P<0.05)。在FMA 量表评分和 BI 方面,组间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疗后差异明显(P<0.01);组间差值差异明显(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 FMA、BI 治疗后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同组比较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贾氏点穴疗法能够快速打通经络,对受损的脑组织修复具有促进作用,缓解患肢的痉挛,增加肌肉的弹性及活性,防止腱及关节的挛缩,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
作者:安刚;吕红君;付英姿;马涤辉;谢晓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临床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该院2009~2013年感染性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共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189株,其中肠道内感染菌株132株,肠道外感染的57株。肠道外感染的菌株多来源于肝胆疾病(20例)、血液系统肿瘤(10例)等患者的血液(26.3%)、胆汁(21.1%)等标本。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多发于夏秋季,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肠道内与肠道外感染的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率存在差别,但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均有较高的耐药率(>51.1%),肠道外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仅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美洛培南较敏感(耐药率<10%)。结论该地区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高发于夏秋季、中老年人,以肠道内感染常见,但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好;肠道外感染多见于肝胆疾病、肿瘤等患者,耐药率较高且在不断上升。临床医师应根据感染部位区别对待,参考药敏选药并继续加强监测。
作者:万颖;陈晓;余斐;张文;陈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 ICU 高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该院 ICU 病房收治需行机械通气的高龄患者455例,统计 VAP 发病率,对该类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观察菌群分布特征,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①ICU 高龄机械通气患者 VAP发生率为36.70%(167/455),死亡率为34.13%(57/167),非 VAP 死亡率为15.63%(45/288),差异显著(χ2=14.32,P<0.05);②VAP 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236株,革兰阴性菌感染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真菌(P<0.05);③单因素分析:年龄>70岁、平卧位通气、通气时间>5 d、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 /L、应用抑酸剂、气管切开、血糖≥7.8 mmol /L、合并肺内疾病 ICU 高龄机械通气患者 VAP 发生率较高,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年龄、通气体位、通气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气道连接方式、血糖水平、合并肺内疾病是 ICU 高龄机械通气患者 VAP 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 OR =12.528,6.026,5.398,7.882,18.882,7.782,11.165,P<0.05)。结论 ICU 高龄机械通气患者 VAP 发病率高,预后不良,其中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高龄、平卧位、通气时间较长、营养水平差、气管切开、高血糖、合并肺内疾病是 VAP 预防的重点。
作者:曾燕萍;吴伟芳;马卫星;向辉;丁峰;方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肺母细胞瘤(PB)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侵袭性,占所有的原发性肺肿瘤的0.25%~0.5%〔1〕,通常预示着预后不良,形态与怀孕4个月的胚胎肺组织相似,由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组成〔2〕。过去,PB 被认为包括纯胎儿腺癌、胸膜母细胞瘤及经典双相母细胞瘤,然而,近的世界卫生组织(WHO)重新对其进行分类,将高分化胎儿腺癌、胸膜母细胞瘤与经典双向肿瘤分离开来。以我院近收治的成人双向型 PB 为例,并复习国内外文献,对 PB 的诊断及其治疗进行总结。
作者:马建赢;唐燕华;杨崛圣;李金;罗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差异明显,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典人群患病率为0.5%~0.7%〔1〕,我国的患病率约为1%。 SLE 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男女之比为1∶7~1∶13〔2〕。SLE 的发病原因和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与遗传缺陷、环境危险因子、性激素异常等因素有关;目前,该病不能彻底根治,需长期反复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发病机制不清楚,因此,进一步明确 SLE 的发病机制可为其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沈颖;李晔;白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