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雷公藤内酯醇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及其与镇痛的关系

陈伟;张旭东;逯卓卉;韦登明;林荣

关键词:雷公藤内酯醇, 佐剂性关节炎, 镇痛,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TP)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DRG)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 TP 对 AA 镇痛作用的脊髓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选用 SD 大鼠5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 A 组)、模型组( B 组)、TP低(C 组)、中(D 组)、高(E 组)剂量治疗组。造模后14 d,C、D、E 组大鼠采取不同剂量 TP 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9 d。检测大鼠热痛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腰5(L5)脊髓背角和 DRG 节段中 IL-1β、TNF-α的表达变化。结果治疗9 d 后,B 组大鼠热痛阈显著低于 A 组( P<0.01),C、D、E 组热痛阈显著高于 B 组(P<0.05,P<0.01),TP 可显著提高 AA 大鼠热痛阈;B 组大鼠 L5节段脊髓背角和 DRG 中 IL-1β、TNF-α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高于 A 组(P<0.01),C、D、E 组大鼠 L5节段脊髓背角和 DRG 中 IL-1β、TNF-α阳性表达水平显著低于 B 组(P<0.01)。结论 TP 对 RA 具有良好镇痛作用;TP 可能是通过下调 AA 大鼠脊髓背角和 DRG 中 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起到镇痛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联疗法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踝肱指数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血塞通和中药足疗三联疗法对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踝肱指数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64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降糖、降压、抗血小板、饮食控制),另外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在上述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口服血塞通软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泡脚,治疗6 w 后,观察2组的疗效和踝肱指数 ABI、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DM 病程、体重指数、吸烟及下肢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90.63%,两组无显著差异(χ2=1.069,P =0.785)。治疗前,2组的 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6 w 治疗后,2组的 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均出现显著升高( 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 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6 w 治疗后,2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出现显著下降( P<0.05);两组治疗后的 ESR、EEP 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ηb)、血浆黏度(ηp)、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血塞通和中药足疗联合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较好,能有效抑制动脉硬化,改善血流动力学情况。

    作者:陈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 图像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老年宫颈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三维后装治疗后胃肠道毒性反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56例局部晚期老年宫颈癌患者,进行盆腔外照射50 Gy /25 f 后,进行 CT 图像引导下192 Ir 三维腔内后装治疗,观察胃肠道毒性反应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总生存率( OS)、无病生存(DFS)、盆腔复发、远处转移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2.4个月,胃肠道毒性反应16例(28.6%)(1级14例,2级1例,3级1例)。在严格控制剂量体积限制的前提下,多因素分析显示胃肠道毒性反应与 FIGO 分期及是否同步化疗密切相关,而与年龄、瘤体大小、淋巴结转移及放疗持续时间未显示明显的关联性。56例患者2年 OS 87.5%(95%CI 61.7%~96.8%),无病生存率(DFS)78.6(95%CI 49.7%~89.8%)局部复发率(RF)7.1%(95%CI 0%~12.6%),远处转移率(DF)14.3%(95%CI 5.7%~23.4%)。结论联合三维后装患者胃肠道毒性反应明显减少,尤其是3级反应,FIGO 分期及是否同步化疗与胃肠道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别。

    作者:孟凡旭;左雅芳;欧健;刘江山;郎志国;刘天博;孙宝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极限保肛术治疗老年肛管癌患者的有效性、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目的:探究极限保肛术对高龄肛管癌患者治疗有效性、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的影响。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因肛管癌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60例,研究组(86例)采用外翻切除术,对照组(74例)采用超低位前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术后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拔除引流管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各类并发症7例,其中包括吻合口瘘3例,肛周感染1例,其他类型3例;对照组并发症17例,吻合口瘘9例,肛周感染7例,其他1例,两组总发病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3例复发,2例远处转移,转移类型多为肝转移和肺转移,死亡2例;对照组10例复发,4例远处转移,同样是肝转移、肺转移,死亡3例,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间远处转移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前切除术与外翻切除术均可应用在老年肛管癌患者中,相对于超低位前切除术,老年肛管癌采用外翻切除术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王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654-2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效果

    目的:观察654-2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 ARDS 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654-2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单用甲泼尼龙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5 d 后两组呼吸频率( R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血气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吸入氧气浓度分数(FiO2)〕、肺损伤评分( LIS)评分情况及2个月后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 R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43);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 SpO2改善更为明显(P =0.033);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 P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2);PaCO2治疗后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 P =0.025);治疗后的 PaO2/FiO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28);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 LI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6);观察组与对照组2个月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626)。结论654-2联合甲泼尼龙较单用甲泼尼龙能够更明显地改善老年 ARDS 患者各项指标,654-2有助于治疗ARDS,但并不能降低远期病死率。

    作者:王碧炯;丁群力;张巧丽;马红映;虞亦鸣;邓在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的临床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 T 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该校附属医院80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分析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和 NK 细胞检测结果,与另选的80例健康受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并于术后20 d 复查肺癌患者的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和 NK 细胞,对比缓解者与未缓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与 NK 细胞表达水平检测中,观察组 CD3+、CD4+、CD4+/CD8+比值与 NK 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D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于术后20 d 复查 T 细胞亚群和 NK细胞,根据结果分为两组进行分析,发现缓解组 CD3+、CD4+、CD4+/CD8+和 NK 表达均较化疗前明显上升,CD8+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未缓解组各项指标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NK 细胞与外周血 T 淋巴亚群对诊断、评价肺癌的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姚斓;王燕嬉;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N-乙酰半胱氨酸对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功能及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 N-乙酰半胱氨酸( NAC)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功能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40例病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 NAC 治疗组(NAC 组),各20例,另外取健康对照组(对照组)20例作为对照。治疗后检测肺功能、血管活性因子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活性氧(ROS)、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常规组和 NAC 组均能改善肺功能,但与常规组比较,NAC 组肺功能各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常规组和 NAC 组在一定程度上恢复 AngⅡ、ROS、ET、NO 水平,但以 NAC 组恢复效果明显,和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NAC 有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恢复血管活性因子的平衡和血管舒缩功能而更好改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功能。

    作者:唐汉庆;卢兰;李晓华;朱晓莹;劳传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龄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

    目的:探讨该院高龄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老年肾病患者98例设为观察组,同时将98例不存在肾病的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评价患者的人格特征。研究肾病患者 SCL-90量表各因子与 EPQ 问卷各维度的相关性。肾病患者 EPQ 问卷各维度对 SCL-90量表各因子的作用应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精神病性、敌对、躯体化、偏执、强迫、恐怖、人际关系都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 EPQ 问卷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都高于对照组(P<0.01)。神经质与焦虑、抑郁、精神病性、敌对、躯体化、偏执、强迫、恐怖、人际关系呈正相关(P<0.05);内外向与敌对、躯体化、偏执呈正相关(P<0.05);精神质与焦虑、精神病性、敌对、偏执、恐怖、人际关系呈正相关(P<0.05)。神经质能够有效预测焦虑、抑郁、精神病性、敌对、躯体化、偏执、强迫、恐怖、人际关系(P<0.05);内外向能够有效预测敌对、躯体化、偏执( P<0.05);精神质能够有效预测抑郁、敌对、强迫(P<0.05)。结论该院老年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普遍较差,且人格特征出现明显的异常,亟需关注。

    作者:夏立伟;范桂红;刘秀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研究进展

    糖尿病(DM)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上升,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后的第3大非传染性疾病。本文就自体干细胞(SC)移植治疗糖尿病足(DF)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阿赛古丽;马惠霞;张纯;贺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水平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HCC)好发于中老年,也有年轻化的趋势,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可很好地预测远期疗效。病毒性肝炎是肝细胞癌众多因素中主要的病因。血清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可靠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标志。除了 HBV-DNA,HBsAg水平也被证明可以帮助判断疾病自然过程,且在指导治疗、预后上发挥重要的价值。在乙型病毒性肝炎 e 抗原(HBeAg)阳性患者,高水平的 HBsAg 提示低纤维化和免疫耐受;而低水平的 HBsAg 可降低肝癌的风险。因此本文探讨是否可以通过控制 HBsAg 水平来降低肝癌的风险。

    作者:孟令薇;王江滨;郭宏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膳食结构与进餐次数对控制体重的影响

    肥胖的因素有很多,遗传、激素、暴饮暴食及久坐的生活方式等。实验证明规定饮食与限制热量摄入的程度关联不大〔1〕。因此,不考虑有目的的热量控制的减肥方式对肥胖可能是有作用的。在不考虑热量控制的情况下,本文提出有助于减肥的两种生活方式因素--膳食结构,进餐次数。本文关注膳食结构和进餐次数对生长素、皮质醇、胰岛素和瘦素可能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减肥。

    作者:江雷;陶宏军;彭圣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补肾宁心法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群体日渐壮大。现就以中医辨证施治为原则,补肾宁心法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作一综述。

    作者:马春;李淑玲;杨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青春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青春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 UC 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6及 IL-10的水平,并分别比较各组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 UC 患者血清 TNF-α、IFN-γ、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 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传统治疗组及双歧杆菌治疗组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而 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青春双歧杆菌可以降低 UC 患者血清促炎因子 TNF-α、IFN-γ及 IL-6水平,还可升高抑炎因子 IL-10水平,调节肠黏膜的细胞免疫功能,可用于 UC 的治疗。

    作者:韩桂华;遇常红;孙雪丹;陈刚;鲍秀琦;颜玉;罗兰;郑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病痴呆患者血浆Hcy及催乳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及帕金森病痴呆( PD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及催乳素( PRL)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 PD 患者80例,其中 PDD 患者35例,另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中 Hcy、PRL水平,并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受试者认知情况,采用相关性分析 PDD 患者 Hcy、PRL 水平与 MMSE 之间的联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 组和 PDD 组患者血浆中 Hcy 水平明显升高,血浆中 PRL 水平及 MMSE 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 PD 组比较,PDD 组患者血浆中 Hcy 水平明显升高,PRL 水平及 MMSE 评分明显下降(P<0.05);PDD 组患者血浆中 Hcy 水平与 MMSE 评分呈负相关(r =-0.834,P<0.05),血浆 PRL 水平与 MMSE 评分呈正相关(r =0.231,P<0.05)。结论 PD 患者及 PDD 患者血浆中 Hcy 水平升高、PRL 水平下降,并且与 MMSE 有相关性。检测患者血浆中 Hcy、PRL 水平对诊断 PD 及 PDD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希芝;马贺;傅勇;刘庆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雷公藤内酯醇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及其与镇痛的关系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TP)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DRG)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 TP 对 AA 镇痛作用的脊髓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选用 SD 大鼠5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 A 组)、模型组( B 组)、TP低(C 组)、中(D 组)、高(E 组)剂量治疗组。造模后14 d,C、D、E 组大鼠采取不同剂量 TP 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9 d。检测大鼠热痛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腰5(L5)脊髓背角和 DRG 节段中 IL-1β、TNF-α的表达变化。结果治疗9 d 后,B 组大鼠热痛阈显著低于 A 组( P<0.01),C、D、E 组热痛阈显著高于 B 组(P<0.05,P<0.01),TP 可显著提高 AA 大鼠热痛阈;B 组大鼠 L5节段脊髓背角和 DRG 中 IL-1β、TNF-α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高于 A 组(P<0.01),C、D、E 组大鼠 L5节段脊髓背角和 DRG 中 IL-1β、TNF-α阳性表达水平显著低于 B 组(P<0.01)。结论 TP 对 RA 具有良好镇痛作用;TP 可能是通过下调 AA 大鼠脊髓背角和 DRG 中 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起到镇痛作用。

    作者:陈伟;张旭东;逯卓卉;韦登明;林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和艾司洛尔对老年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围插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艾司洛尔对老年患者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围插管期的应激反应。方法高龄全麻患者共8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每组20例。 A 组为对照组,B 组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双腔支气管前2/3及套囊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C 组为艾司洛尔组(静注艾司洛尔1 mg /kg),D 组为组合组(即进行 B 组和 C 组的处理)。经相同程序的麻醉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记录诱导前( 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及插管后10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糖和皮质醇的浓度。结果与 T0时相比,A、B 两组在 T2~T5时 MAP、HR 均升高,C 组在 T2~T4时 MAP、HR 均升高,D 组在 T2时 MAP、HR 均升高(P<0.05);与 A 组相比,C 组在 T3~T5时 MAP 降低,在 T2~T5时 HR 降低,D 组在 T2~T5时 MAP、HR 均降低(P<0.05)。与 T0比较,A、B 两组在 T2、T4、T5时 NE 和 E 均升高,C 组在 T2、T4时 NE、E 均升高,D 组在 T2时 NE、E 均升高(P<0.05);与 A 组比较,C 组在 T4、T5时 NE、E 均降低,D 组在 T2、T4、T5时 NE 和 E 均降低(P<0.05)。与 T0比较,A、B 两组在 T2~T5时血糖和皮质醇均升高,C 组在 T5时血糖升高,在 T3、T4时皮质醇升高(P<0.05);与 A 组比较,C 组在 T3~T5时血糖降低,在 T3、T4时皮质醇降低,D 组在 T2~T5时血糖降低,在 T2~T4皮质醇降低(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艾司洛尔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双腔支气管围插管期的应激反应。

    作者:梁东科;张炳东;王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山东省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山东省老年人卫生服务需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山东省老年人的数据,分析山东省老年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现状,利用单因素分析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对山东省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老年居民的2 w 患病率为49.2%,2 w 就诊率为12.0%,慢性病患病率为58.8%,年住院率为14.9%。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老年人2 w 就诊(门诊服务利用)的因素有地区、老年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就业状况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病,影响老年人年住院(住院服务利用)的因素有性别、就业状况、是否有医疗保险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病。结论山东省老年人卫生服务需要量大,但卫生服务利用度不足。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质量,促进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利用。

    作者:王成蓬;章涛;李佳佳;徐凌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早期脑钠肽、C反应蛋白、乳酸水平联合检查评估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早期脑钠肽(BNP)、C 反应蛋白(CRP)、乳酸(Las)水平联合检查评估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该院重症监护室(ICU)治疗的75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28 d 后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41例)和死亡组(34例),分析不同组别 BNP、CRP、Las 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一步分析。结果死亡组 BNP、CRP、Las 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约登指数(Youden)大原则确定 BNP、CRP、Las 评估佳临界值为:13310.47 pg /ml、23 mg /L、3.1 mmol /L,此时评估“死亡”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35%、78.05%、80.00%;67.64%、70.73%、69.33%;79.41%、87.80%、84.00%。三种指标联合评估时,≥1种、≥2种、3种高于临界值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06%、43.90%、68.00%;88.24%、85.37%、86.67%;58.82%、95.12%、78.67%。结论早期联合检测 BNP、CRP、Las 有助于评估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这3种中任意≥2种高于临界值时多提示预后不佳。

    作者:杨玲;尹春元;吕欣;张贵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依托泊苷软胶囊单药二线治疗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依托泊苷软胶囊(VP-16)单药口服二线治疗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65岁)复发 SCLC 患者39例,均为一线治疗结束至少3个月后复发患者。给予患者 VP-1670 mg /m2,1次/d 口服,每个周期用药7 d,每21 d 重复,重复治疗直至病情恶化或出现无法耐受毒副作用或患者拒绝为止。应用 Kaplan-Meier 法分析无进展生存期( PFS)、总生存期(OS)。观察临床获益率(DCR)、总反应率(ORR)及安全性。结果完全缓解( CR)0例,部分缓解( PR)12例(30.77%),稳定(SD)12例(30.77%),进展(PD)15例(38.46%),ORR 为30.77%,DCR 为61.54%,PFS 为2.8个月,OS 为7.3个月;一线方案含 VP-16组 CR 0例,PR 4例(16.67%),SD 7例(29.17%),PD 13例(54.16%),ORR 为16.67%,DCR 为45.84%,PFS 为2.0个月,OS 为7.0月;一线方案不含 VP-16组 CR 0例,PR 8例(53.33%),SD 5例(33.33%),PD 2例(13.33%),ORR 为53.33%,DCR 为86.66%,PFS 为3.0个月,OS 为8.0个月。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常见的毒副反应较,Ⅲ~Ⅳ级占7.7%,1例出现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无Ⅲ~Ⅳ级血小板减少。无Ⅲ~Ⅳ级非血液学毒性。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依托泊苷胶囊单药口服可考虑作为老年复发 SCLC 患者的二线治疗安全有效的选择之一。

    作者:丁宁;孙国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 D-D)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老年肺炎患者80例,按照美国感染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 /ATS)2007年订制的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分为重症 CAP 组及普通 CAP 组,分别检测其入院时及抗感染治疗后的血浆 FBG、D-D 的浓度,并以同时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 FBG 及 D-D 水平。结果①老年重症 CAP 组与普通 CAP组相比,FBG、D-D 含量明显升高(P<0.05)。②老年 CAP 组与对照组相比,D-D、FBG 水平显著升高(P<0.05)。③老年 CAP 组治疗后血 FBG、D-D 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①血浆 D-D 及 FBG 水平与老年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②老年肺炎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了血栓性疾病的风险。③治疗前后血浆 D-D 及 FBG 水平的变化与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

    作者:陈静;王欠欠;丁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本刊启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