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涛;董震;孙立新
目的:研究老年住院慢性便秘( CC)患者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和睡眠障碍的情况及其与结肠传输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105例老年CC的长期住院患者,并同时设立非便秘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和睡眠障碍的情况,并对 CC患者根据结肠传输功能试验区分为慢传输型和正常传输型便秘调查抑郁、焦虑状态、睡眠障碍的情况。结果老年CC患者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和焦虑抑郁状态共存者分别为55例(52.387%)、61例(58.10%)和48例(45.71%),而对照组分别为9例(9.28%)、11例(11.34%)和9例(9.28%),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CC患者中,正常传输型便秘焦虑状态(67.44%)及抑郁状态(83.72%)比例明显高于慢传输型(38.71.09%和51.62%),且焦虑与抑郁状态共存的比例(44.19%)也明显高于慢常传输型患者(20.97%)( P<0.05)。睡眠障碍在老年CC的患病率为41.90%,慢传输型占43.55%,正常传输型中占39.53%,非便秘患者为7.22%,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C患者中,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和睡眠障碍发病率高,结肠传输功能正常型便秘患者与抑郁或焦虑相关,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睡眠障碍发病率高。
作者:叶彬;陈春晓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前我国关于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实施心脏康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寥寥无几,患者出院后的心脏康复项目也屈指可数。本文旨在讨论我国心脏康复的发展现状及它在改善患者远期不良预后中的关键作用,并试图探讨我国未来心脏康复发展的蓝图,促成心脏康复在治疗老年心血管病中的广泛应用。
作者:王雅明;金海;许卓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丹溪痛风方( DGP)对阿尔茨海默病( AD)小鼠海马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吡拉西坦0.42 g/kg),DGP 高、中、低剂量组(DGP 52,26,13 g/kg)。采用小鼠双侧海马微量注射(10μg)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2 g/L)和腹腔注射D-半乳糖(180 mg/kg)诱导AD小鼠。给予小鼠连续治疗35 d后处死取材。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观察小鼠海马结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海马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Aβ1~42、白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增加(P<0.05),海马目标停留时间和跨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海马 APP、Aβ1~42、IL-1β和 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DGP高、中剂量组AD小鼠海马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海马神经元结构明显改善,海马APP、Aβ1~42、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DGP改善AD小鼠海马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形态结构,通过抑制海马APP、Aβ1~42、IL-1β和TNF-α在AD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晓杰;费洪新;刘得水;张英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丹酚酸B( Sal B)对异丙肾上腺素( ISO)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心肌溶酶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参注射液组和Sal B 12.8、6.4、3.2 mg/kg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ISO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连续给药7 d后,Power-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测定各组大鼠心电图变化;试剂盒测定血清中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组织蛋白酶 D( Cat-D)的活性,心脏匀浆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一氧化氮( NO)、Cat-D和溶酶体匀浆中 Cat-D 的活性;HE 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P<0.05或 P<0.01),模型组大鼠心电图T波水平显著升高,血清中 Lamp-2、Cat-D的水平显著升高,心脏匀浆中 NOS、NO、Cat-D含量升高,溶酶体匀浆中 Cat-D含量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增多。 Sal B 12.8、6.4 mg/kg组和丹参注射液组能够显著降低心电图T 波升高值,降低血清 lamp2、Cat-D和心脏匀浆中NOS、NO、Cat-D含量,升高心脏溶酶体匀浆Cat -D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 Sal B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与溶酶体的膜稳定性及水解酶的活性功能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孙帅军;王新宇;黄小玲;陈叶香;王曼;蒋宝平;许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评估社区老年人照顾者的家庭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选择承担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主要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照顾者的家庭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平均得分为(5.46±3.08)分。影响照顾者家庭功能的因素包括:照顾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能否提供好照顾,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来源及对照顾是否满意。结论照顾老人这一角色对照顾者家庭功能有不同程度影响,应关注和重视照顾者的家庭功能并为之提供相关支持,以维持和促进照顾者家庭功能的良性发展。
作者:刘腊梅;周兰姝;路丽娜;李秋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应用SB431542及Roscovitine处理高糖培养的足细胞,观察抑制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通路对高糖培养足细胞中Cdk5/p35表达的影响及抑制Cdk5激酶活性对高糖和TGF-β1诱导足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SB431542(0.1,1.0,10μmol/L)处理高糖培养的足细胞,Western印迹法及RT-PCR技术检测各处理组Cdk5及p35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Roscovitine对高糖及 TGF-β1刺激足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高糖(HG组)Cdk5和p35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NG)组和甘露醇组(M组)(P<0.05),并且呈时间依赖性升高。加入SB431542后,高糖培养导致的足细胞内Smad-2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同时,HG+SB431542组足细胞内Cdk5和p35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显著降低,明显低于HG组(P<0.05)。加入Roscovitine后,高糖及 TGF-β1诱导足细胞的足细胞凋亡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糖可能通过活化TGF-β1通路上调Cdk5/p35表达从而诱导足细胞凋亡。
作者:李宏博;张悦;郝军;赵松;刘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全雄激素阻断治疗( CAB)对老年非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是否施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将79例老年非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分为CAB组40例(未行前列腺切除术)和对照组39例(行前列腺切除术)。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前、治疗6、12个月后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6、12个月后,CAB组 MoCA总分、记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得分以及血睾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CAB组治疗6、12个月后的血睾酮水平均与同期 MoCA总分呈正相关(r=0.235、0.221,P<0.05)。结论CAB 可显著损害老年非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认知功能,早期主要以记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功能受损为主。
作者:杨金珠;程怀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早期阻抑急性心肌梗死( AMI)左室重构的效应。方法选择AMI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易化PCI,对照组应用直接PCI法进行治疗,同时另选择61例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仅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溶栓组。三组患者于发病后1、28 w 进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 ERNA)检查并对左室收缩功能与反常容积指数进行比较,并于28 w 内随访患者发生恶性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与溶栓组相比,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均明显较低,PCI前梗死相关血管(IRA)的开通率,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和溶栓组,术后罪犯血管的血流分级,TIMI-3级的概率,对照组远低于观察组(P<0.05),左室重构的比较:观察组的反常矛盾消失情况明显优于溶栓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较于溶栓组来说,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病率、再梗死率、死亡率均低于溶栓组(P<0.05),脏器及颅内出血的比较,三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易化PCI治疗,可对梗死相关动脉达到早期开通,充分解除梗死的效果,还可早期对左室重构进行阻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代娜;于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心力衰竭住院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运动耐量。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 P<0.05)。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相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收缩力可显著提高,且运动耐量显著增强。
作者:蔡婷;王晔玲;王晓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及非老年人胸部恶性肿瘤患者调强放射治疗( IMRT)前、中、后常规心电图( ECG)和动态心电图( AECG)的异常检出率有何不同;探讨两组间患者在IMRT后ECG、AECG异常检出率是否一致。方法选择90例胸部恶性肿瘤IMRT的患者,于IMRT前、中、后进行ECG及AECG检查,按年龄≥60岁及<60岁分为老年组及非老年组,比较两组间前、中、后ECG、AECG的异常检出率情况,并对两组间在IMRT后ECG、AECG异常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ECG异常检出率在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胸部肿瘤患者在 IMRT前、中、后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AECG异常检出率在IMRT前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组IMRT中及IMRT后异常检出率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间在IMRT后AECG异常检出率均高于ECG异常检出率(P<0.05)。结论对于IMRT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均应进行 AECG检测,以期早期发现RIHD并及时进行干预。
作者:张琴;万里凯;杨苏萍;蒿艳蓉;张雅莉;田晓芬;覃晓波;吴洁;陈晓婕;李玲;秦国伟;邹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负载的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对晚期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HRP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2009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2例诊断明确且不再适宜手术或放化疗的晚期HRP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6例,接受前列腺癌细胞系裂解物致敏DC联合CIK过继免疫;实验组16例,接受PAP-DC联合CIK过继免疫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晚期HRPC 患者对DC 联合CIK治疗的耐受良好。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较治疗前增高,但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 w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有所升高,治疗后1个月PSA值下降,且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疗效评价:实验组3例部分缓解(PR)、9例疾病稳定(SD)、4例疾病进展(PD),对照组2例PR、8例SD、6例PD,实验组的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后体力状况(KPS评分)改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总生存期(OS)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无进展生存期(PFS)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AP负载DC联合CIK过继免疫治疗晚期HRPC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劣于前列腺癌细胞裂解物负载的DC-CIK免疫治疗,使患者无病生存获益,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娜;孟凡旭;于鹏跃;刘念;张奇;刘林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 DN)患者经那格列奈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后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和纤维连接蛋白( FN)的蛋白含量及mRNA变化水平。方法60例DN患者为实验组,随机分为单纯那格列奈组和那格列奈联合氟伐他汀组(n=30);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12 w,在治疗前、后均清晨空腹取血,通过酶联免疫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各组血清中CTGF和FN的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中CTGF和FN的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实验组血清中CTGF和FN的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均降低,其中那格列奈联合氟伐他汀组较单纯那格列奈组降低效果显著(P<0.05)。结论那格列奈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能更有效降低DN患者血清中的CTGF和FN水平,这可能是联合治疗优于单纯那格列奈治疗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陈蔷;俞娉;李利;李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身心状况和社会支持与居家不出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唐山市和保定市全市各抽取1个社区,对社区内所有年龄≥60岁的常住居民1359例,采用统一的调查量表:一般情况问卷、老年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存质量简表( WHO-QOL-100)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等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的身体、心理、社会支持、功能独立性是该人群居家不出的重要影响因素( P<0.05);居家不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低于非居家不出老年人。结论身心状况较差、获得社会支持较低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出现居家不出。因此,社区工作者应从以上方面着手,加强其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田;王玉静;景丽伟;张超;邢凤梅;汪凤兰;张小丽;安紫薇;邵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CHD)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因CHD伴高脂血症入院接受治疗的270例老年患者,随机均衡分为三组各90例,均采用降血糖、降血压、硝酸酯类药物及抗凝等常规治疗方式,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5 mg/次,1次/d,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瑞舒伐他汀钙剂量增为10 mg/次,观察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瑞舒伐他汀钙剂量增为20 mg/次,疗程均为8 w。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三组治疗前后IMT变化情况,对比组间以及治疗前后血脂、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 hs-CRP 水平无统计学差别( P>0.05),治疗后 hs-CRP 水平均降低( P<0.05),观察2组hs-CRP水平降低程度大(P<0.05);治疗前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2组降低程度大(P<0.05);治疗前组间 IMT 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IMT值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观察2组IMT值降低程度大(P<0.05)。三组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CHD伴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钙后,IMT增厚现象、血脂升高情况显著改善,且疗效与药物剂量存在量效关系,同时发现 hs-CRP与瑞舒伐他汀钙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分析IMT的改善与患者机体内hs-CRP间存在联系。
作者:姚峰;张苏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的影响。方法选择29例植入 CRT/CRT-D患者,根据其术前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分为二组:正常组(FT3>3.50 pmol/L),低 FT3组(FT3<3.50 pmol/L),观察二组患者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肺动脉收缩压(PASP)等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二组术后FT3的变化。结果 CRT术后6个月,二组患者心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LVEF升高,其中低FT3组术后 LVEF升高更明显(P<0.05);二组患者术后 QRS波时限、LVEDd及PASP有下降的趋势。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低FT3组患者FT3水平显著增高(P<0.01);正常组患者术后FT3水平与术前无差异。结论低FT3心衰患者对CRT反应不逊于FT3正常患者,其机制可能为CRT提高FT3水平,改善心功能。
作者:汪和贵;汪祥海;杨玉雯;芮世宝;柯永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体检人群维生素D( V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2014年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患者328例,年龄60~84岁,平均(66.1±5.5)岁。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 D3〔25(OH)D3〕水平,收集身高、体重、年龄等资料,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PG)、血压、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按照血清25(OH)D3水平分为VD充足组(≥75 nmol/L);VD不足组(50~75 nmol/L);VD缺乏组(<50 nmol/L)。结果三组BMI、FPG、TG、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65、3.081、4.069、7.336,P<0.05)。进一步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D水平与 FPG、TG、BMI、平均年龄呈负相关(r=-0.153、-0.115、-0.122、-0.279,P<0.05),与HDL-C、收缩压、舒张压无相关性(r=-0.059、0.024、-0.006,均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PG、TG为 VD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VD营养状况与BMI、FPG及TG等代谢相关指标呈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群VD不足或缺乏的状况逐渐加重。
作者:陈晓彤;甘小玲;王培;陈庆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NAFL)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eGF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健康体检人群881例,检测谷氨酰转肽酶( GGT)、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尿酸(UA)、血清肌酐和肝脏超声,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重指数(BMI)及eGFR。结果881例体检人群中,NAFL 274例〔男212例,女62例,平均年龄(48.0±7.3)岁〕,健康人群607例〔男321例,女286例,平均年龄(47.7±8.8)岁〕,两组性别、SBP、DBP、UA、GGT、TG、TC、HDL-C、LDL-C、FPG、WC、BMI、eGFR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所有P<0.05),NAFL人群eGFR平均水平低于健康人群〔(107.5±20.0)ml· min-1·1.73 m-2 vs.(112.8±24.6)ml· min-1·1.73 m-2〕。按eGFR水平从低到高将研究人群平均分成四组,发现NAFL患病率呈相应的下降趋势( P 趋势值=0.019)。经年龄、性别校正后,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 eGFR 与 DBP、WC、BMI、GGT、TG、TC、LDL-C、UA等NAFL相关危险因素呈负相关性(所有P<0.05)。结论 eGFR与NAFL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密切相关,NAFL可对eGFR产生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可能是导致eGFR水平下降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徐生志;沈哲;厉有名;陈春晓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四妙丹蒌颗粒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条件的NSTE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四妙丹蒌颗粒,疗程2 w。观察两组患者试验前后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安全性及转归,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并可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率(P<0.05)。结论四妙丹蒌颗粒对NSTEAMI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靳宏光;郭家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山东省城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山东省三个地市≥60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和EQ-5 D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1208名城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总体较好,存在健康问题维度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疼痛/不舒服(38.3%)、行动能力(17.9%)、焦虑/沮丧(17.1%)、日常活动(12.3%)、自我照顾能力(10.5%);年龄、婚姻状况、慢性病、居住方式在单因素分析中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年龄和婚姻状况是影响老年人行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的主要因素,年龄和慢性病是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疼痛/不舒服的影响因素,年医疗支出还是影响疼痛/不舒服的主要因素,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和慢性病是老年人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慢性病和年龄是山东省城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老年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作者:史秀欣;王国文;胡雨亭;齐玉玲;张秀敏;高航;傅昌;杜玉杰;李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远期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栓肺栓塞( PE)的老年患者82例,根据随访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分析影响老年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76例接受随访的老年 PE 患者中,预后良好患者49例,预后不良27例,其中死亡18例(23.68%),PE复发9例(11.84%);既往 VET史、合并肿瘤、合并下肢静脉血栓(DVT)、右心功能不全、治疗前氧分压(PaO2)<60 mmHg、治疗后栓塞面积>30%、治疗前肺动脉收缩压( SPAP)>50 mmHg、治疗后 SPAP>40 mmHg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变量Logistic回顾分析发现,既往 VET(OR=1.348)、右心功能不全(OR=2.425)、合并肿瘤(OR=3.898)、治疗后 SPAP>40 mmHg (OR=1.613),治疗后栓塞面积>30%(OR=1.824)是影响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既往VET、右心功能不全、合并肿瘤、治疗后SPAP>40 mmHg及治疗后栓塞面积>30%为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雅丽;刘雅娟;刘阳;李雪松;刘拴虎;潘永贵;张建;刘强;郝颖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